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校长网刊]专栏主题辑帖之一:特色学校建设参考文献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32:27 | 只看该作者
学校的味道
  褚清源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味道,或甜或酸,或温馨或朴素。但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能把自己的校园建设得美好,生发出让人流连忘返的味道。
    学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味道,每一位办学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我不知道学校的味道到底该如何定义,但是,至少学校的味道不仅仅有具象的气味和滋味,还要有抽象的情味和意味。这种味道不仅可以品尝,也可以感觉和感知。
工作中常常会到一些学校走访。那些孜孜以求美好教育的校长们,常常把学校经营得风生水起,芳香四溢,让心生感动,心向往之。
河南封丘实新学校是一所乡村民办小学。你能想象到的农村学校的样子,都能在这里找到注脚。但是,有一处景观却让人心生敬意,那就是一个叫“书香苑”的地方,一个开放的读书场所。这里的藏书谈不上多,但书的利用率很高,都是学生喜欢阅读的书。董事长韩克松告诉我:小学六年课外必读书目有38本,是纳入阅读课程规划的。孩子们不仅可以在“书香苑”里自由阅读,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图书角,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档案。在这里,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了“与书为伴,品味书香”的种子,读书成了这些农村孩子的生活方式。我想,这是一种味道,书香的味道。
学校不只是四堵围墙围起来的地方,更是书香浸染的地方。一所有书香味道的学校,不是建设多么豪华的图书馆,而是把整个学校变成一个图书馆,让书从图书馆走出,走进教学楼,走进教室,走进距离孩子最近的地方。书香不仅仅是从书刊中散发的,更是从师生的眼神和气质中散发的。
湖北武汉南望山小学是一所孩子脸上写满阳光的学校。阳光不仅来自教学楼上独具匠心设计的孩子们的笑脸墙,不仅来自阳光下孩子们自由率真地游戏,不仅来自“小导游”们自信生动地为来客精彩讲解,不仅来自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孩子们主动向你问好的礼貌行为,也来自孩子们勇敢地向来访者采访、对话。我想,这是一种味道,一种阳光的味道。
    学校的味道是可以品尝的。北京玉泉小学,一所建设幸福教育的生态小学。每一位进入玉泉小学的学生都能品尝到学校的味道。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天,佩戴幸福花,在学哥学姐的带领下,穿过幸福门,走过铺满红地毯的幸福路,走进教室。然后,老师会给每一位学生分发一块学校特制的“幸福甜饼”。这是在市场上买不到的具有玉泉味道的“甜饼”。可爱的孩子们常常会把这块特殊的幸福甜饼,掰下一半,带给自己的父母吃。
    同样可以品尝学校味道的还有杭州育才中学。这是一所没有图书馆的学校,但是,学校里的“书吧”却是学生最喜欢的去处。这里不仅有好书,还有学生喜欢的糖果点心,每一个在这里看完书的学生,都可以拿到自己喜欢吃的点心。我想,这是一种味道,一种可以品尝的味道。
    河南洛阳西下池小学是一所散发着生命味道的学校。校长李艳丽的美好理想正在影响着这所学校的味道。在这里,孩子们与书为友,与树、与花、与草为伴,你能看到,孩子们为自己生活世界中的每一道景观都起了一个温暖的名字;你能看到,孩子们与有着美丽传说的“校树”说话,与果实挂满枝头的柿子树说话,与他们共同认养的小动物说话。他们的心里话记录在自己的日记里,也展示在学校的“星光长廊”里。在西下池小学,孩子们与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有生命的链接。我想,这是一种味道,一种生命的味道。
    学校还应有家的味道,我们可以像建设家庭一样建设学校,建设班级,让学校、班级像家一样温馨、自由,充满温情,让校长把教师和学生当家人一样看待,让教师和学生亦把学校当家一样向往。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文化。
    学校的味道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味道、孩子的味道。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世界,有他们自己认识世界、言说世界的方式。一所有味道的学校,不能让成人的思想、成人的语言代替孩子的思想和语言,而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建设独特的世界,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社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活。
好学校的味道总是相同的,不好的学校味道却各有各的不同。我们也常常被功利的、应试的学校味道所“雷倒”。那些“战绩”一流的学校,通常被“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生前何必贪睡,死后自会长眠”这样的励志标语所占据。这样的味道让人产生压力和恐惧。真的希望那些所谓被现实所困的校长们,不要再前赴后继地渲染它。
好的学校,总是能散发出让学生生发喜欢的味道;好学校的味道,总是与幸福联姻,与美好结盟,总能让你不由自主地被她的味道俘虏。
如果不能,你的学校就谈不上是一所好学校。
52#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每所学校都有他们的“性格”,或刚,或柔,或开放,或包容,或低调,或张扬。但是,客观地说,时下有光环的学校多,有性格、有精神的学校少,学校教学的GDP被放大的多,学校性格被放大的少。
学校的性格
褚清源
    正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一个组织一定有这个组织的性格。部队有部队的性格,比如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带领的独立团无惧无畏、勇往直前、永不言败,敢于亮剑的性格;企业有企业的性格,比如苹果公司持续创新、追求完美的性格。
每所学校也都有他们的“性格”,或刚,或柔,或开放,或包容,或低调,或张扬。但是,客观地说,时下有光环的学校多,有性格、有精神的学校少,学校教学的GDP被放大的多,学校性格被放大的少。通常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最显性的选择标准是教学质量怎么样,但是倘若两所学校教学质量旗鼓相当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学校背后的性格才会浮出水面,成为家长最终选择的依据。
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是以性格影响性格,以智慧点燃智慧。学校性格的影响可能远比单纯的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大得多。
南开大学是一所私立学校。当年校长张伯苓和他的老师们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成长环境。有一年学校举行作文比赛,题目是“论南开精神”,一学生在文章中写道:南开精神就是“五四”精神,“允公”就是民主,“允能”就是科学,“日新月异”就是破旧立新。他“越写越激动,字迹潦草,墨迹斑斑”,但是,结果出来时竟获得了第二名。老师专门找这位学生谈话:“你知道你写的这样乱为什么还得第二名吗?就是因为你论述的南开精神有独到之处,可见你肯于思索,有头脑……现在的中国就是需要民主,需要科学啊!”
这只是南开历史中的一个个案,但这一个案却可能成为南开性格形成的关键事件。当年,张伯苓校长曾专门解读南开精神:“允公,是大公,而不是什么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己。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允能者,是要做到最能,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所谓的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今天来看,这不仅是南开的精神,更是南开的性格。
今天,有性格的学校泛善可陈,但是这两所学校我认为是有性格的学校。一所是杭州育才中学,这所学校的性格则呈现出了“刚性”。在“天天坚持,样样落实”的校本精神影响下,学校要求所有男生理平头,留寸发,女生不卷发,不染发,因此从校长郜晏中做起,与所有男生一样留寸发,以至于如今在杭州形成了一种现象,凡是打算到育才中学上学的学生都会早早把头发理成寸发平头。其实,这只是学校管理的一个细节,但就是这样一个细节,从办学之初延续至今,足以彰显出了育才中学与众不同的性格。
另一所是深圳市南山区学府小学,这所学校崇尚的是狼性精神。校园里矗立着一座群狼雕塑作为学校的文化图腾,雕塑的底座上刻有这样一段文字:东方似“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西方似“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的人。该校旨在用狼的团队意识、勇敢精神来激励孩子,培养孩子的勇敢、团结和协作精神,教育孩子们要成为强者。
这一新闻曾经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姑且不论在学校里倡导狼性精神本身是否合适,我想这所学校至少是有性格的学校,这样的倡导至少在“拯救男孩”的背景下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个组织个性的形成,与它所处的环境、自身的历史,以及员工的个性密切相关,但是创始人的性格是影响其性格形成的核心因素。有什么样的创始人就有什么样的组织性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个性形成的过程也是创始人对组织的人格化塑造过程。
对民办学校而言,在办学之初,创业者的性格代表学校的性格,随着学校的发展,整个领导团队的性格和教师的性格,甚至学生的性格、家长的性格都会融入学校的性格,使学校的性格不断完善。
我们常说,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命运。学校的性格也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决定学校的命运一定是学校的性格。因此,民办学校的创业者们,请不要小视自己的创业过程中的每一次微小行为,每一次微小的“投机”行为都可能凝聚成一种力量,可能形成一种投机习惯,进而形成学校的投机性格。
53#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33:46 | 只看该作者
沈阳特色学校校长晒学校特色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军人物,更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说起学校的特色,每位校长都如数家珍。
  为此,本报特别找寻了多所在教师教学、德育管理等方面颇具特色的学校,并邀请他们为读者细数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让众多正在帮助孩子们选择学校的家长们,能够直观了解不同学校的特点,找出最适合自家孩子特点的学校,为孩子的人生发展筑基。
  辽宁省实验中学
  关俊奇
  我校形成完善的 “实验育人模式”,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拓宽人才发展路径,使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办影响学生一生的教育。
  东北育才学校
  我校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学生培养上注重全面加特长的特色教育,并在全国中学中率先创立了尖端科学研究实验室,让学生能从小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培养科学素质。
  沈阳二中
  刘辉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立教,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治校方略,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特长+文明品行”的一流人才作为教育目标。
  沈阳市第十一中学
  潘晓宏
  我校秉承“创办绿色教育,创建绿色校园”的办学理念,遵循 “安全为先、质量为本、效益为重、形象为上”的办学原则,按照“精细化、实效化、人文化、特色化”办学。
  岳春峰
  我校以生为本、学教合一的生态课堂,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主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和提升。
  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
  张德波
  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优秀的师资队伍和科学的育人方法,让他们在优美环境中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
  关凤艳
  我校以“自主性学习”“选择性学习”为标志的特色教育,基本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本”,以知识为中心向“能力为本”,以讲授为中心向“活动为本”的转变。
  沈师大范附属学校
  刘闺立
  学校以管理规范、科学、高效而著称;以治学严谨、管理严格而闻名;以校风正派,学风浓郁而备受赞扬。
  沈阳市第五中学
  金魏松
  我校将全力打造学习型的学校,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深化人本关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接受高层次的深造、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沈阳市第四中学
  任艳
  校长
  我校以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通过内请外派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以教师业务培训等六大保障措施,真正做到了把“规范减负”和学校健康、特色发展结合在一起。
  同泽女中
  刘煜
  校长
  在课改、教学改革的潮流中,一些学校开始实行“课堂改革”。该校引进特制的“个性制定桌椅”和学生专用笔记本电脑,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一对一”。
  东北中山中学
  我校始终秉承“爱国、敬业、博学、健身、成才”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全面发展有特长的中山人的培养目标。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俞万祥
  学校形成了“两纲一摸”“两动一主”的精细化教学体系,组织像汽车模拟驾驶课、模拟联合国活动、自主学习班级挑战赛等一系列特色课程及活动。
  沈阳市第九中学
  孙庆新
  该校拥有雄厚的教学研究基础,形成“深备”、“精讲”、“细练”、“勤考”、“粗判”、“详评”的六步法教学模式,并展开“20+20”有效教学课堂模式改革。
  刘刚
  我校将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自主化教学模式探索特色,推进以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为目标的校园体育特色,培养学生崇文尚武、报效祖国的民族情怀特色。
  沈阳太平洋国际学校
  steve
  校长
  该校经沈阳市批准成立,由美国普林斯顿国际学校管理公司进行监管,全方位引进美国高中教育体系的寄宿制高中。
  沈阳市第三十八中学
  沙庆平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和美术特长生的培养,积极探索“以美促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的教学模式。
  沈阳市外国语学校
  衣鹏
  我校是省内惟一开设英、日、俄、法、德、西、韩七门外语课程的特色高中,学校以文理并举、人文见长、选修二外、外教授课等办学理念与学生共同成长。
  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
  贾晓光
  学校始终以“创建和谐校园,打造精品校园,全面培养人才”为办学目标,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沈阳市广全中学
  王法旭
  我校是一所现代化寄宿制重点中学,全国最具创新力榜样学校,师生全员住校,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学校组建日语班、数学和英语基础班。
  沈阳市翔宇中学
  任守彬
  学校秉承发展教育、造福民众的教育思想,“完善自我、善待他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以“创建优美校园、追求一流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为办学目标。
  沈阳市奉天高级中学
  任军丞
  奉天高中探索出一条“低进高出”的成功规律,全面提升学生质量,特别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将每位奉高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
  沈阳市第七中学
  曹淑君
  要办好新形势下的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德智双全、身心两健、基础扎实、学创俱能、特长明显的学生,
  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
  邓华
  我校秉承“夯实一切学生和谐发展基础”的办学思想、“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一生,思国家千秋”的育人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
  马英
  名师出高徒,名师造就名校。学校设立的“专家讲堂”,指导专业教学并亲自任教,形成了“名师引领、专家治教”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发展。
  沈阳市旅游学校
  肖波
  学校秉承“亮丽、诚信、快乐、成才”的办学宗旨,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杯”篮球、排球、足球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
  张春雨
  将德育教育尤其是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养成摆在首位,提出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理念,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
  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
  贲志宇
  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位,形成“人人是教师、处处是课堂、时时是教学、事事是教育”的育人氛围,创新校本课程,实现教育教学教研实训一体化。
  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
  王军
  学校提出了“共享、兼容”的理念。“共享、兼容”是计算机中的两个专业词汇,全校上下秉承“共教育资源、享科技成果、兼产业特色、容前瞻理念”的新思路。
  沈阳市尚品学校
  邹海霞
  几年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小学、初中教学成绩在市、区名列前茅,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等优秀称号。
  沈阳市奉天学校
  柏洪林
  学校积极推行“英语过级考工程”来促进英语学科的发展。学校秉承科学发展、坚持内涵建设,突出“专家办学、名师任教、英语特色、质量一流”的办学特色。
  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
  杜强
  学校积极开展新的课程改革,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新的模式探索,大力提倡赏识教育。校级领导深入课堂,率先垂范,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http://news.liao1.com/epaper/hscb/html/2012-06/08/content_277412.htm
54#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34:11 | 只看该作者
王淑芳和她的雅行教育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记者 刘婷 □ 冯旭
  
“洪山之星”是武汉市洪山区委设立的奖项,旨在鼓励全区各行各业发现身边的典型,每两年评选一次。王淑芳是其中的“勤奋好学之星”。
“勤,是因为不敢懈怠,我们的雅行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的雅行教育之路已经越来越清晰。”2003年上任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以下简称“广小”)校长至今,王淑芳带领她的师生们一路追赶“雅行”,且行且思,忙碌着,幸福着,享受着。
何为“雅行”
一看到“雅行”二字,很多人可能会理解成“对人的约束”,但是王淑芳所倡导的雅行理念恰恰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和释怀。
还是一名普通教师的时候,王淑芳就有一个魂牵梦萦的教育理想,她希望教育不仅仅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能让人摆脱内心的焦虑、恐惧、烦躁和不安,从而变成一个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热爱生活并幸福生活的人。
“我希望孩子在小学的6年,能让他受益60年。”上任校长后,王淑芳提出了以“培养慧中而秀外的东方小雅士”为目标的“雅行教育”理念:“雅”,是内外兼修的气质,是内在精神修养不断提升而外显的文雅风范;“行”,是知行统一的能力,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出的一种较稳定的行为习惯。
营造“雅行气场”
走进广小的校园,立刻就能感受到一种雅行的气场。
主教学楼的五层走廊被设计成“华夏春秋——中华五千年文化路线图”,孔子、屈原、张衡等巨匠大家俨然在和观者对话。四个楼梯的侧面墙壁以及每一级台阶被设计成“星光大道”,孩子们自己的照片和作品悬挂其中,一个个“小不点”成了校园的“大明星”。
富有特色的是校园西边围墙下的“屯雅书廊”,这个地方以前是学校的下水道通道,现在改造成了一座开放式的小型图书馆,分六个年级区,有书架,有座椅,有留言册、留言板。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由晒书、换书、发表读书感言,各年级每周评选一次“晒书明星”。
与屯雅书廊相邻的西北角楼梯回廊被精心布置成了运动角、陶艺吧和“知心小屋”。课间,这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
每间教室的布置也是独具匠心。单是班级名称就别具特色。每个班都有两块班牌,一块是标明班级的,另一块则显示选修课特色,譬如“梅花朵朵”班、“小小奥斯卡”班、“talk show”班……每间教室门口还有一块小展板,上面是关于该班级本月共同阅读的一本书或共同开展的一项活动的介绍和推荐。教室里面的文化墙、黑板报皆由学生自己布置,“同心同画”展示美术、手工习作,“笔杆摇摇伴童年”展示作文佳句,“寓言苑”介绍精彩的寓言故事,“我创造我做主”展示孩子们精彩的科技制作……
构建有沸点的“雅行课程”
广小学生最兴奋的课程莫过于每天下午的“走班教学”了。孩子们早早地收拾好书包,选择到自己选修课程所在的教室去上课。热爱书画的去书法班,喜欢跳舞的去宫廷礼仪班或舞蹈班,热衷主持的有“小小奥斯卡”班,喜欢戏曲的去“梅花朵朵”班,好动的孩子还可以选择去“黄埔军校”班……每个孩子都可以找到令自己思想沸腾的课程。翁端莹老师就期盼着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我要让孩子进广小,这里能学到很多地方学不到的东西。”
这些要得益于广小自主构建的“5+2+X”雅行教育课程体系。
这套课程体系分基础生根、能力生成、个性升华三大结构。其中,基础生根课程包含品德、学科、形体、交际、情感五大内容,旨在促进学生社会化;能力生成课程以校本教材《思维加速度》、《阅读与积累》为蓝本,旨在启动思维、拓宽视野,提升学习力和竞争力,促进学生发展终身化;个性升华课程涉及艺术、体健、活动、学科应用、综合等领域,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为主,促进学生生活诗意化。
2009年5月,广小正式推出了一套《雅行走天下》校本课程教材。这套教材分为《脚步的诗歌》、《美妙的声音》、《微笑的礼仪》、《神奇的双手》四册。健身操和美体舞,经典诵读和音乐欣赏,文明礼仪和美丽英语,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家政等内容分列其中。至此,一个臻于完整的培养雅行基本素养的课程体系在广小全面铺开。
“雅行”植入——“三小”特色活动
为了使雅行的理念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思想,广小多年来坚持开展“三小”特色活动,即“在校我有小岗位,在家我会小家政,社区我当小导游”。从一年级进校门至六年级毕业离校,“三小”活动伴随着每名广小学生的生活和成长。
广小的每名学生在校都有自己的岗位。大到学校的“升旗手”、“红领巾值勤岗”、“校园小导游”、“绿色天使”、“电视台小记者”,小到班级的“绿色监督岗”、“节约用水用电小组”、“绿森林垃圾分类回收小组”、“节能卫士”、“交通安全员”、“图书管理员”、“心理委员”等等。每个学生在学校都有“事”做,学校的每件“事”都有人做。班级岗位由学生自己竞选上岗,一周一届,有就任宣言,还有卸任总结。在争创“岗位星”的过程中,学生切实体会到每一个岗位都要承担起一份相应的责任。
每位新生入学,广小都会给家长发一份《22天家政岗位记录表》,要求家长给孩子在家庭中设立一个或几个相对固定的“岗位”,如洗碗、扫地、擦玻璃、取牛奶、拿报纸等,以22天为一个周期,每个月如实记录。每天做了的就在记录表上画一颗星星,没做的就空着。大多数家长都能认真负责地坚持记录,孩子们也从中体会到了家务的艰辛与乐趣。有孩子在回馈表上写道:“开始几天觉得很有趣,但是后来觉得很累很麻烦,不想坚持了,由此也体会到父母每天做家务的辛劳。”“做家务其实也可以锻炼人的脑子,因为要不断考虑怎样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当我看到自己也可以为父母分担家务了,我很骄傲。”六年下来,广小学生通过这种长期的、规律的家务劳动,责任感和独立意识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为了将雅行教育的理念向社区、社会延伸,影响更多人群,广小又设计了“社区我当小导游”活动。小导游分很多种,主要是让孩子们将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文化、理念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社区。譬如“环保小导游”到社区宣传节能减排意义,帮助回收居民家中的废旧电池,调查东湖水质情况等;“文艺小导游”利用节假日和夜晚为社区居民“义演”,带领居民健身运动;“生活小导游”在社区讲解、传授一些生活小窍门;顺应时事热点而设立的“奥运小导游”、“世博小导游”则向居民介绍奥运、世博相关的知识……
记者曾参加过一次广小全校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浓情五月天,感恩父母情”大型主题队会活动。在那次活动中,各年级把“感恩”和“劳技教育”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主题。譬如,一年级的小孩子进行穿衣服、叠被子比赛,锻炼最基础的自理能力,二年级的孩子通过整理书包等学会分类、责任和良好习惯,四年级的孩子自制水果拼盘……很多家长从这次开放活动中体悟到了一些为人父母的别样含义。
一位二年级的女家长则十分感激学校开展的雅行教育。她爱人在部队,女儿基本上由她一人带。但她并不觉得多么累,因为女儿基本上自己能搞定自己的事情。“我收衣服她叠,她择菜我做饭,孩子做完作业后再帮着干点小家务。不仅成绩好,独立生活能力很强,这是我作为母亲最大的欣慰。
幸福地做教师
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在学校推行雅行教育中,也真正体验到了做老师的幸福。
胡萍老师的拉丁舞在武汉小有名气,学校为此特设了形体老师岗位,负责1~4年级的形体课。胡老师每天带着学生们像骄傲的天鹅般,优雅地在校园中穿行,引人羡慕。
桂婷教师十分热爱心理辅导工作,学校创造条件让她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现在,桂老师不仅带领本年级教师在班级里实践班级心理辅导,还到全区各校示范心理健康课教学。
袁修才老师性格要强,但语文底蕴深厚,学校经常让他帮助同事解读文本,并授予“才子奖”。
徐玲老师年纪较大,但班级管理经验十分丰富,学校经常让年轻教师和她配班。她总能在半年之内就让年轻教师进入理想工作状态,自己也因此获得了“黄金搭档专业户”的美誉。
副校长韩瑾和工会主席张绍玉经常一起管理放学路队、开展各种工会活动,常常获得“最佳执勤奖”,号称管理层面的“黄金搭档”……
“没有教不好的教师,只有不合适的岗位,让每位教师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施展才华”,这是广小的雅行管理理念。学校通过评选“黄金搭档”“感动广小奖”等活动凝聚教师精神;每周请按摩师到学校为没有课程的教师做保健按摩;设立茶歇时间,让教师享受免费的间餐;每年举办“家属节”,邀请教师家属和教师开展各种趣味和亲情活动;把培训当最好的福利,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学习、观摩活动……
幸福、优雅、超脱、自信地做教师,已经成为广小人的一种常规状态。
而活跃的思维、自信的神情、自律的言行、自强的姿态、自尊的人格,这些王淑芳所梦想的巴学园应有的标志,已在广小师生身上逐一呈现。
广埠屯小学"雅行教育"情况介绍
广埠屯小学座落在美丽的东湖之滨,磨山风景区脚下,依山傍水,得天独厚。它是洪山区首批市级办学水平示范学校,学校现有在册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61人,小学高级职称38人,小学一级职称31人,市区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9人。现有教学班26个,学生一千二百余人。学校占地面积5425平方米。校内三栋崭新的教学大楼,拥有能容纳180余人的阶梯教室,配有多个活动室、专用室。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碧树桃花,相映成趣。
教育是造就人的事业。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君子不器"。教育塑造的并不是一个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健全完整的"人"。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格健全的,热爱生活并幸福生活的完整的人。
基于这样的共识,我们确立了学校办学理念:雅行教育。
"雅",古人的理解是,基于生活而系于王制。我们理解为,平凡又极有生活情趣,平常又怀有美好生活憧憬,心系民族、国家发展大业的人的一种境界。是一种平凡中见不平凡的境界。"行"是实践力行,能将美好的憧憬化作具体的行动,具有良好的生活技能。
由此引出"雅行教育"的目标:培养文雅而有修养,博学而有品位的人。
"文雅而有修养,博学而有品位"其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身心的健康,行为的高雅;良好的科学文化基础,深厚的人文关怀;丰富的人生体验,活跃的创造精神;对人类的热爱,对幸福的正确理解等等。其对象是人。她不仅仅指学生,它涵盖了所有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校长、教师。我们强调的是:在雅行实践中"师生互助学习,共享生命成长。"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主要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方位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雅,源于诗(《诗经》),发于情,止于礼,显于行。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本身就是一篇雅乐华章,可资取材的宝物不可胜数,入宝山岂可空回,自九十年代至今,社会主流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对民族文化的再认识、对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的再次唤醒。不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之辉煌,了解自己的祖先曾创造出如何打动人心,千古流传之杰作,民族自豪感从何而来?
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智慧的积淀,是我们灵魂的生发与依归。它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它启迪着我们的良知,它激发着我们的创造力,它牵连着我们的心,它寄托着我们的梦。
它属于我们的过去,它更孕育着我们的将来。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承文化就是延续民族的灵魂,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保持我们鲜明的文化个性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校园文化建设,既谈到文化二字,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不可避免会苍白、空洞,流于形式,沦为纸上的口号。再深入思考:我们给予学生的,是知识,更是文化,这个"文化",就是五千年文明遗产中的精粹--诗、书、画、乐……这些东西都经过时间,经过历史的选择与淘洗,它能够流传到今天就已经证明了它的价值。或许有些口号,有些提法,过上三年、五年、十年,再回头看就觉得陈旧过时,但孔子、庄子、李白、杜甫……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不管科技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变迁,他们一定会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灵魂的寄托。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文化。唐太宗在教育太子时说过一句话:取法于上,得乎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我们在思考校园文化建设时,何不"取法于上",直接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去求索呢?
二、 以"雅行"为核心的主体性德育
"文化陶治渗透,潜移默化育人"是学校始终不渝的办学理念。我们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本内容,以青少年养成教育为重点,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认真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孩子在诚恳、热情、谦逊、进取的关系中学习生活。
三、 雅行课程的开发
我校的校本课程,就依托于雅行教育理念而生。对于我们来说,"校本课程"就是"雅行课程"。它是我们办学思想的发展,是我们教育哲学的延伸。"雅行"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我们的教育实践无不围绕这一中心命题:德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从各个不同角度相互渗透,而又各有侧重。就校本课程来说,从课程的设置到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编排体系,它都没有固定模式,无成规可循,它侧重的是人的创造力。逐本溯源,它其实就是一个"创造力工程"。师生自主确定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内容,实施过程与评价方式。每一步的设想与实践中都渗透着师生的个性与独特创造。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的行动准则是:
"以人为本,教师人尽其才,学生各得其所。"
以此为思路,我校校本课程以五门雅行课程为主(即:英语脱口秀、古诗欣赏、美体舞、音乐party、搏击操),这是校级必修课。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另为给师生提供充分施展的空间,我们还积极提倡各年级自主开发年级课程,现已各具雏形。一至六年级皆已确定自己的研究序列。分别是:淘淘游艺吧、神奇的民间工艺、童话童年、奇妙的动物世界、广告与生活、爱我中华传统文化。各年级师生共同选题,共同研究,定期在课堂上汇报反馈,并向全校推出年级展示课。真正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自主创造"的核心理念。
四、与时俱进,成果斐然
学校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教育科研作为强大后盾。我校历来走的都是"科研兴校"之路。"九五"期间,学校承担的科研课题有洪山区重点课题《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素质的探索与实践》,湖北省滚动课题《城区小学环境育人的实践探索》"十五"规划课题《开放的教育实施方式与措施研究》武汉市素质教育资助课题《小学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近十年来,学校连续五年获区目标管理立功单位,连续三届保持小学教学"进取杯"团体前三名。在历次调考中学生成绩突出,在各类竞赛中学生表现出类拔萃。学校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武汉市中小学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武汉市中小学德育六有实体建设示范学校"、"武汉市绿色学校"、"武汉市文明单位"、"全国红旗大队"、"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等多种荣誉称号。
我校开展的"雅行教育"得到了中央、省、市文明委的认同和赞可,并作为创新案例在全国推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长江日报、湖北日报、湖北青年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等新闻媒体相继进行了宣传报道。2007年我校雅行教育的创新案例获得全国一等奖,王淑芳校长作为武汉市唯一代表参加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洪山区教育局还在我校开展了"雅行教育"研讨会,邀请了许多专家、教授对雅行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展开了讨论和研究。与会者认为,"雅行教育"应逐步推广并完善,让其融入学校、家庭、社区。2005年3月湖北省"十五"规划课题《小学生雅行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结题,与会专家教授对广埠屯小学雅行教育的研究课题颇有兴趣,认为此课题极具创新性和普及性,并给与高度评价。此课题获得湖北省优秀科研成果奖。
我们不会满足现有的成绩,古人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我们会本着这种与时俱进,每日求新的精神,不断进取,将广埠屯小学办学水平推进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
55#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34:39 | 只看该作者
在“雅行教育”中追寻幸福
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   王淑芳

【内容提要】优质的学校把人人“享受教育”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优质的教育品牌内蕴着高质量的核心价值追求,那就是把学校建成师生共有的“福地”,把教育过程变为具有价值意义的生命享受,变为自己健康、幸福成长的活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地培养高雅的思想、高尚的情感,塑造文雅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使校长、教师和学生都能享受到人的价值、尊严和意义,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为教师的事业与人生添彩,这正是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雅行教育发展的永恒动力。
【关键词】“追求人人幸福”;雅行教育;共同发展
教育不仅具有社会性和生产性,教育还要具有生命性。把教育过程变为具有价值意义的生命享受,成为自己健康、幸福成长的活动,正是一所优质学校内蕴的高质量的核心价值追求。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极打造学校雅行教育品牌,“追求人人幸福”的价值目标,使学校的规章制度逐步内化,学校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大大增强,学校员工自觉向学校目标奋进,努力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实现学校的教育使命。
一、生命体验的教育“到位”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主体对自己在环境中生活的一种快乐愉悦的体验。幸福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概念,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哲学家边沁说:人的期望值越低得到的就越多,幸福感就越强,这是一种快乐原则①。有人批判他,这是一种生理上的幸福观。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的人就获得了高峰体验,高峰体验就是一种幸福感②。
我们认为,教育既要追求外部的效益,也要追求内部的效益,教育的外部效益就是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从而使教育打上了功利的色彩,这就是教育的所谓工具性吧。教育的内在效益就是要让人摆脱人的焦虑、恐惧、烦躁和不安,从而实现人的心态平和、淡定,这就是所谓的教育的生命性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养性”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中国改革开放的二、三十年间,社会沧海桑田、星转斗移、变革急剧,带来了人的更多的心路历程,人的很多心理问题和焦虑都与此有关。
教育的使命是什么,社会提出了问题教育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太多关注了教育的外在效益,而忽视了教育的生命内在效益——教育的生命性。叶澜教授说:“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教育最能体现对人生命的关怀。”③
我们的思考是:追求人人幸福,它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在这一核心价值的指导下,学校把教育过程变为具有价值意义的生命享受,成为自己健康、幸福成长的活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地培养高雅的思想、高尚的情感,塑造文雅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数年磨一剑,首创并倾心打造出“雅行教育”这块响亮的教育品牌。五十六年的办学历程使学校办学有了基本文化理念:“文化陶冶渗透,潜移默化育人”。我们力图探索雅行教育实践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育” “愉” “寓”),开发独特的雅行校本课程(即:形体、情感、交际三大领域),在宽仁谦让、相互合作、共同进取中“静心读书,潜心育人,师生共享生命成长。”
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包括机体的成熟或生理发展水平、遗传素质等;环境因素包括微观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宏观的社会环境,而直接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个体直接接触的物质、文化环境,以及个体直接参与的亲子互动、师生互动、同伴互动,在学龄初期或小学阶段,这种影响尤为重要。“雅行教育”就是要发挥这种环境的影响,为学生创设一种优越的文化环境,使他们与教师、与同伴、与家长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促成他们的“雅行”以及与此相应的文化知识、道德情操和社会态度。
二、雅行文化的浸润“有魅”
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墨子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学校依托“雅行教育”理念,将学校的教学文化和人文蕴含于“寓、育、愉”之中。它构成了特有的教育场境。“育”是主题,是目标,“寓”、“愉”则是烘托,是熏陶,是教育的资源、条件、方法和措施。从而鼓励师生在雅行教育系统的创建中造雅行之场,植雅行之根,成雅行之人,实现雅行教育所规划的美好蓝图。
校园是学生的,每一个角落学生都可以涉足,在校园有形文化建设中广埠屯小学追随学生的天性、追随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素养,设计了“五横四纵一廊”的校园文化框架。“五横”(五层走廊):华夏春秋——中华五千年文化路线图(智者的叮咛 ——先秦;诗化的人生 ——魏晋;歌者的悲欢 ——唐宋;理性的追寻 ——明清;崛起的探索 ——近现代),意在引发师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进而产生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四纵”(四个楼梯):四个主题——热爱生活、正确生活、幸福生活(名言警句)、校园生活(包括校园明星、学生作品、教师风采)。学校还建设了读书长廊——“屯雅廊”,开放书架,明晰读书序列,打造书香校园。全体师生共同为教学楼命名为“孝雅坊”、“博雅苑”、“典雅园”、“弘雅楼”。
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路线图”让小楼梯变成了大世界,“星光大道”让小不点变成了大明星,“开放式书廊”让小行动变成了大道德,“校园风景线”让小礼仪变成了大文明,“凡人小语”让小孩话变成了大思想,“学生成长档案袋”让小体验变成了大成功。“博雅苑”蕴含着上下求索的精神,“典雅园”揭示着时间的流逝,四季更替的哲理,“孝雅坊”传达着感恩的情怀,“弘雅楼”代表着生机与活力。优质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一个大磁场,对校园个体成员产生吸引力、向心力。
在学校雅行文化的影响下,校园内的每一个景点都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学生的言行是否端正、儒雅,学校的信息环境都不时地提升着师生个人素养。屯雅书廊由四(2)班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自主管理;花坛、假山、石凳需要同学们的倾力付出才能换来整洁;红领巾执勤岗让孩子们在自我管理中修正不良行为;礼仪苹果乐园需要每个班级齐心协力才能收获更多苹果。各班都有自己设计的班牌,它成为了每个班自己的班级名片,孩子们还为自己的班级取班名,自豪地亮出他们的班级特色,形成班级文化。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无时无处对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来凝聚归向学校成员的情感意识,是空洞的说教所不可替代的。
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心灵感应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无论教育的形态多么高级,生与师是教育永远不变的重要因素。没有师生就没有学校,没有幸福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雅行教育从育师开始。一个心灵和谐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雅行教育“追求人人幸福”就是要“追求人人内在的和谐灵动”。学校引导老师从育心开始,让心有归宿,正确、适当、常被阅读,尚志、知耻、自我修炼、善养浩然之气。在此基础上,让每一个人理解:德行是人生幸福的开端,责任是人生幸福的脊梁,博学是人生幸福的延伸。
团队中,幸福与不幸福都是相互感染的,一人独享的幸福是不持久的,能够分享的幸福才是真实的幸福。共享幸福的教育,不是靠行政命令手段能够解决的,而是要建立一种共同领导的制度和文化,使校长、教师和学生都能享受到人的价值、尊严和意义。所以,学校组织师生广泛参与,共同思考一些问题:学校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精神文化?教师应当树立什么样的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讨论的过程是一个统一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引领的过程。籍此希望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目标及个人目标能够有所认知、有所认同、有所实践。
三、实践力行的效果“出味”
学生成长、教师进步是学校永恒的追求。雅行教育让师生热爱生活、正确生活、幸福生活,“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雅行教育的基本行为方式,学校成为了师生共有的“福地”。
(1)细节文化——培养习惯
学校许多教师以“雅行规范十二个学会”为突破口,进行扎实的细节打造,随时走进童玲老师所带班级,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桌面桌布套铺得整整齐齐,让人感到这个班的管理严谨、有序。李秋萍老师班上的孩子每当中午吃饭时,都会安静的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拿出餐巾纸铺在桌面上。吃饭的食物残渣就放在餐巾纸上,吃完后就用餐巾纸一裹,扔到指定的垃圾桶里。每个同学们吃完离开餐桌后餐桌都是干干净净的。学校提出的包括“学会就餐、学会说话、学会走路”等在内的行为规范都在李老师扎实地指导训练下一一落到了实处。
(2)活动文化——凝聚集体
邢静老师在班上开展了“读新闻  做报夹”活动,孩子们坚持每天读报,将自己关注新闻都搜集起来做成报夹,然后每周五的校本课程时间在全班交流。这项活动指引孩子们不仅关注校园生活,同时留心社会生活,这对于培养孩子们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都是有益的。
佘红燕老师是英语老师,同时也担任班主任。她就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在学校开展的“班级之最评比”中,孩子们都把自己的班命名为“英语水平最高的班”。
陈晓霞老师从三年级开始在自己班上开办了班刊《小荷尖尖》,至今已经出了17期。在每一期上,都有老师的温馨寄语,每篇习作后都有精彩点评。每一期班刊成了孩子们和家长们最期待的礼物。
(3)沟通文化——形成合力
老师们积极拓展沟通管道,如家访、网络、师生博客、班级主页、学生成长档案、班级留言板、心理咨询等,努力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
桂婷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咨询,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证。她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咨询,成了孩子们的“知心姐姐”。施蓓老师通过“家校E”、“QQ空间网络平台”,撰写自己的教育日志,发布学生课堂图片,并公布一天班上大大小小的事情。很好的促进了家校沟通,取得了家长对老师、对学校的更多信任与支持。
(4)评价文化——促进成长  
学校以六大系列构成了独特的评价文化,引领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如“雅行闪亮每一天”是校园一日常规评价;班级日志评价则是每周一次的评价;“天天雅行,月月争星”是对学生进行的阶段性评价,每评上一颗星就可得到一次雅行嘉奖令;还有每单元一次的学科学习评价;每学期评价一次的教师与家长、小区沟通的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
卢华平老师坚持指导学生充分整理、利用《成长档案》,在档案袋中记录了孩子们的点滴成长足迹。虞珊老师班的《班级日志》内容特别丰富:迟到的学生名单、打扫清洁的情况、学生上课发言的表现,还包括好人好事。每天一名同学都将认真地注意班级的各种细节,一一记录在这个日志上,当天值班的学生还要解决当天出现的异常情况。无论成绩好坏,是否是班干部,全班的每一名学生都要轮流执行自己的职务。虞珊老师说,学生轮流记录班级日志,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学会正确地处理问题。
以上虽是点滴细节,但无不体现师生成长的享受。在“德行、博学、责任” 的雅行文化基本品质形成中,师生的心智结构逐步健全,构筑着师生的幸福人生。身心的健康,行为的高雅,良好的文化基础,深厚的人文关怀,丰富的人生经验,活跃的创造精神,对人类的热爱,对幸福的正确理解等等人生幸福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为教师的事业与人生添彩。学校提出的教师“雅教八条”、“十二项修炼”成就教师的雅行教育观,生成——体验教学模式深入课堂,涌现了一批教育先进工作者;学校学风好,校风正,学生文明守纪,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关爱集体的道德风貌随处可见……在师生共享的教育生活中,学校剥离浮华,还原生命的本真。评学习、评教研、评团队、评儒雅之人成为了大家的《共同约定》,换位思考、共同承担、相互尊重、开放合作、真诚关怀成为大家的基本交往方式。校长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教师以学校和学生为本,相辅相成,共同共生。大家努力提升自己的“形体、交际、情感”等基本素养,在“微笑的礼仪、脚步的诗歌、美妙的声音、神奇的双手”的雅行课程开发中,老师与学生们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让自己“会说话、会写字、会打一种球、会唱歌、会跳舞、会交际、会吟诗……”,让这些良好素质为自己幸福的一生奠基。
在雅行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一等奖、湖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特等奖;中央文明委、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对学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介“雅行教育”。《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以及省、市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实践进行了多次宣传报道,武汉市在全市推行雅行教育,在Google搜索网上输入“雅行教育”关键词,有关“雅行教育”的报道有70600条。新加坡、丹麦、中国台湾、福建、甘肃、广东、沈阳、河北邯郸、湖北仙桃、孝感及武汉市内的兄弟学校专程来学校学习交流。
①刘崇顺,《幸福指数与社会和谐》,2008年9月。
②马斯洛《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吕明、陈红雯译。
③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56#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35:04 | 只看该作者
办学理念三问

1、什么是办学理念。
首先,明确三个概念。
(1)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
(2)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是关于“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断,是渗透了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或价值倾向的“好教育”观念。
(3)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从内容来说,包括学校理念、教育目的理念、教师理念、治校理念等;从结构来说,包括办学目标、工作思路、办学特色等要素。办学理念的功能就是要回答学校的全部活动所涉及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共同解决了学校的终极问题:学校是什么?

2、校长为什么要确立办学理念。
首先,树立办学理念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校长的办学理念有两个最基本的作用。
(1)使校长个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
(2)在此基础上,使学校的整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
第二,树立办学理念是在办学趋同化的大潮中,一所学校形成或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的需要。
第三,树立办学理念是校长的职业成长需要。作为校长,应该经常思考:一定时期内的办学目标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去实现办学目标?校长有了这种思考,就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动力,而有了这样的自觉的校长,就可能办出一所好学校,校长个人也可能在办学实践中成长为教育家。

3、怎样提炼形成办学理念。
办学实践是校长办学理念产生的源泉,理性思考是办学理念丰富和提升的必然过程。校长在提炼办学理念时进行理性思考的四个维度如下:
(1)政策理论基础。办学理念应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指导,在领会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现代教育观,思考形成怎样的办学理念。
(2)继承传统与创新。以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基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这是办学的基本思路。
(3)借鉴外校经验。各兄弟学校都有各自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将会开拓校长的思路,丰富校长的思想,从而使校长的办学理念有更高的思想高度,并且更充实。
(4)体现时代精神。在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受社会环境影响,不同阶段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
校长在学校的某一发展阶段里的办学理念,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的精神。

57#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35:31 | 只看该作者
本文转载自管理真谛《北京市第二中学的办学理念[转]》


        谈起学校的办学理念,你一定会想到这样的话语:“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团结、敬业、进取、创新”,“以人为本”,“为孩子的发展奠基”……等等,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言,没能体现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价值追求,因此也很难反映出学校成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理性认识和期望。

始建于1724年的北京二中,位于京腔京韵浓郁的北京市东城区内务部街胡同深处。他们所确立的“空气养人”办学理念,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人的生活中,有两件事情特别重要:一是空气,二是水。它们都是生命之源。特别是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每时每地都在影响人的生活。学校是一个个生命成长的地方,同样需要“空气”,养人的“空气”。好的教育就如同我们身边的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形、无味、无痕,时时刻刻在滋养着每一个生命。学校的教育应当能够创造这样一种教育生活和学校文化,让生活其中的人时时刻刻地受到它的滋养,让教育有更多的内化,留下更多内心的痕迹,而不只是在外表。北京二中“空气养人”的办学理念,就是基于上述的思考而确立起来的。

学校对“空气养人”这一办学理念有如下的解读:

一个核心——建构最适合师生发展的学校文化。

化是我们的生活样法,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文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就在追求什么样的文化。北京二中是这样理解学校文化的:

第一,它是尊重主体的文化。教师与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空气养人”首先是建设最能够适合教师与学生发展的文化,体现在尊重教师与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提高学生的在校生活质量”。

第二,它是富有创造的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该创设尊重创造成果、激励创造欲望、发掘创造潜能的环境,营造这样的精神文化氛围。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就是2008年入学的学生李汉歌,从小学3年级起就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蜘蛛,他曾3次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两次荣获一等奖,在自家的阳台上养有十几种蜘蛛。学校专门以他的名字成立了“李汉歌蜘蛛研究实验室”,鼓励其在学校里继续开展研究,并成为同学们的小老师。

第三,它是尊重历史的文化。将二中288年的历史传承下来,形成尊重历史、阅读历史、学习历史、发现历史的风气,使历史在新的时代生生不息。

第四,它是追求进步的文化。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指导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第五,它是教学相长的文化。学校着力处处体现并且落实“养眼、养心、养德、养智、养体、养行”的育人功能,并体现“知行合一”。而且努力使这种“养人”的过程是双向的,教学相长的。

三个维度——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空气养人”旨在创造最适合人发展的学校教育生活,是一个价值期待,具体表现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达成。它包括两方面意义:

一方面,“三个发展”的主体是三个:学校、教师、学生。这是一个辩证的互动互促的关系。没有学生的发展,学校与教师的存在就会失去意义;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也会落空;也正是在教师与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学校发展才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空气养人”的三个维度。它们是相互关联、内在一致、相互成就的有机体。其中,全面发展指的是宽度,具有做人、做事的宽厚基础;个性发展,指的是深度,呈现教有特色、学有特色、办学有特色;可持续发展,指的是长度,学校教育要为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大建设——建构“空气养人”的实践体系

第一是物质文化建设。学校的环境建设,不在于单纯的美化,而在于“育人”,在于人与物化的环境之间有信息的传递,有心灵的对话。“让墙壁会说话”,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时常被我们提及。但不是在墙上张贴了警句格言、人物肖像、世界名画,这面墙就“说话”了。关键是师生与墙壁之间有没有心灵感应。北京二中曾有这样的举措:举办“学生手迹展”。最初的动机是扶植学生的“草根文化”,不设门槛,一张答卷、一篇习作,只要本人觉得拿得出手,都可以送展,同时,还在于提醒学生们:在网络时代,不要轻视书写训练,忽略书写的美和意蕴。第一批“手迹”上墙后,反响热烈,学生们纷纷去参观,评头品足,还有的在展品上贴了字条加以批注:“你这篇作文有错别字!”“这道题的解法不如我的好!”“学生手迹展”超出了预期,它成为一块交流与对话的平台,也是一方充满青春活力的园地,更多的学生盼望在“手迹展”上显示自己的个性。

第二是管理文化建设。重点是学校的制度设计,力争实现人与制度的和谐。让制度的“人文性”升华为传统意义上的“规范性”,达到发展人的目的,从而减少乃至消除人的观念和行为与制度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

第三是课程文化建设。彰显学生的主体性,设计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学生有自主的选择权,呈现课程即“生命历程”的过程。

第四是教师文化建设。每个学校都肩负着传递社会主流文化的责任,也都要依靠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实现社会主流文化的传递。北京二中专门为学校的教师建立起了博物馆,侧重教师个人的收藏,有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老师制作的植物标本和实验教具;有老师的教案、论文和家访的记录;有老师撰写并正式出版的诗集和学术著作、课堂实录资料片,以及校园电视新闻和专题片……教师博物馆是老师们的精神家园,也是对教师平凡一生的职业尊重。

第五是学生文化建设。学生文化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二中学生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相处,所表现出来的是“向上、向学、向善”的发展态势:有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人生态度和有心向学、立志求学的精神以及较好的人格修养,使学生走出校园后能表现出鲜明的知识能力特征和鲜明的文化特征。在教师博物馆旁边,二中还建立了学生博物馆,引导学生通过对学校历史的阅读和思考,寻找创造历史过程中的那些感人的故事和传奇,从而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bc522660101agrq.html


58#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36:15 | 只看该作者
朱永新九大教育定律律之一:态度决定一切  本文转载自宽厚坦荡《朱永新九大教育定律律之一:态度决定一切》


       米卢神话虽然破灭了,但他给中国足球带来的理念不应该随之而去。

在中国足球队员的帽子上写着这样一句话:“Attitude is everything”(态度决定一切)。在预选赛上,中国队靠它打出了精神,打出了气势,终于冲出了亚洲。在世界杯赛中,中国队似乎把这个理念无偿地送给了韩国,在韩国队一往无前的时候,自己却大败而归。

其实,“态度决定一切”,不仅是体育的定律,更是生活的定律、教育的定律。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过程。

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以下这样几个维度:

一是对待未来的态度。一个人能否乐观地面向未来,能否用激情和诗意去追寻人生理想,能否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把所有的行为纳入自己的目标轨道,锲而不舍地向理想迈进,是是否具有积极的未来态度的体现。

二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一个人能否认真地对待工作,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处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爱岗敬业,提高效率,不断地追求卓越,是是否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的体现。

三是对待社会的态度。一个人能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地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有没有公正、正义感,是不是爱憎分明,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是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态度的体现。

四是对待学习的态度。一个人能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能否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我,能否在信息化与国际化的浪潮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抓住各种机遇,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学习,是是否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的体现。

五是对待他人的态度。一个人能否与他人和谐地相处,能否具有优良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否受到同事与朋友的尊重和爱戴,能否主动帮助别人,理解别人,是是否具有积极的交往态度的体现。

六是对待自己的态度。一个人能否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否拥有自信,能否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能否把握各种机会锻炼自我,是是否具有积极的自我态度的体现。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来源:360doc—蒙山下女 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59#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36:51 | 只看该作者
朱永新教育定律之二:说你行你就行  本文转载自宽厚坦荡《朱永新教育定律之二:说你行你就行》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

这是在社会上人们讽刺人事任免的长官意志时常常引用的经典妙句,这种亲情眼里出能人的悲剧或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闹剧,若是出现在生活中,显然是可怕的。

然而有趣的是,这样一种“定律”用在教育方面常常令人拍案叫绝。如果你想激励一个学生,你就不断地(当然也是适时地)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那他便往往能做得比别人期望的更优秀、更卓越。慢慢地,这个学生会变得“行”起来。相反,要毁掉一个学生的意志,你就不断对他说:“你不行,你不行,你真笨!”这样,原本是“行”的学生,也会逐步地丧失信心,变得“不行”起来。

仔细留心注意中小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你会发现一般是贬多褒少。似乎我们的教师认为:学生做正确是应该的,出错是无法容忍的。就在这种不成比例的褒贬之间,有多少学生的信心被碾磨得粉碎!真正的名师往往是严格与亲善的完美统一:他们既对学问一丝不苟,又能为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近远期目标,并为学生点滴的成就而喝彩。会欣赏学生才会当好教师

当然,这个教育定律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自身来说的。如果你能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行,我真行;如果你能拥有强烈的自信心;如果你能毫不计较别人说你不行:你肯定会变得很行。让我们看看坂本保之介的故事。

日本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坂本保之介先生在《提高记忆力的奥秘》一书中说过一段令人回味的话:“对于来我们研究所请教的人,我首先让他懂得自信心的重要性,要‘相信一定能记住’这样一种自信。说来也怪,一旦来访者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时,好像就在这一瞬间,他们的记忆力一下就提高了很多。”

其实,自信心不仅是提高记忆力的诀窍,也是成才的先导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只有自信,才能使人自强不息,不达目的不罢休,几乎每个成功者都具有自信心这个最重要的法宝;而自卑,只会使人自暴自弃,畏首畏尾,多愁善感,无所追求,从而失却成功的希望。几乎每个失败者都与自信心无缘。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科举考试落第后曾写过这样一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落第不落志,自信心毫无削弱,更加勤勉写作,终于完成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蒲翁的成功,就是自信加勤奋的结果。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呈正态分布,真正的天才的白痴都是很少的,只占1%左右,我们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在智力上的差异是不大的。只要不是白痴,我们每个人的成功概率几乎是相同的,只要选准目标,奋力拼搏,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明了这个道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树立自信心呢?

请记住:你能行,我能行!

来源:360doc—蒙山下女 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60#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0:37:29 | 只看该作者
朱永新教育定律之三:体罚近乎无能  


本文转载自宽厚坦荡《朱永新教育定律之三:体罚近乎无能》


在学校教育中,奖励与惩罚是一对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用肯定与否定的评价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优良行为,克服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奖励是一种阳性强化,分赞许、表扬、嘉奖等;惩罚是一种阴性强化,分批评、劝告、指责、申斥、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等。

在以上惩罚的过程中,有两条未被包括:一是罚钱,二是体罚。罚钱又叫“经济制裁”,在有些学校里仍然还在使用,如有些学校规定,上课讲话罚多少,迟到早退罚多少,打架骂人罚多少……我认为,第一,罚钱是决不可以在校园中存在的。罚钱其实不是罚学生,而是罚家长。罚了钱,孩子自然要挨家长的打骂训斥,这是借家长的手打孩子。第二,罚钱,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金钱万能”的阴影,感受到钱的威力无边,崇拜金钱,甚至会不择手段去寻钱。第三,罚钱往往要有人监督,所以班干部往往就专门盯住谁犯错谁有过,而不去认真听讲,不去关注学习本身。

罚钱不行,体罚行否?答曰:更不行。我认为体罚是无能的表现。一般说来,体罚会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说而不服,管而不理,教育方法“失灵”;二是教师情绪不好时的冲动,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三是坚信体罚能解决问题,消除危机。如有的人就说:“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

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有些学校和老师便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惩罚。也有一些国家甚至允许学校运用体罚。如新加坡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的校长、副校长和纪律事务长有权对学生实行体罚,其方式是用尺子或藤条来轻打学生的手掌或臀部。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体罚是不能应用于教育的。第一,体罚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心悦诚服,不能从根本上感化学生的心灵。俄国教育家皮罗果夫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抽打,是为激发人的羞愧感而采用的一种过于粗暴的强制手段。而羞愧感是一种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娇嫩的花朵。它一旦落入粗暴之手,就会立即枯萎。抽打会使人产生恐惧,这是无疑的,但是这种恐惧并不能起感化作用,也是靠不住的,它只能掩盖内心的邪恶。抽打只能改造那些精神脆弱的,用甚至不那么危险的方法也可以改造过来的人。”第二,体罚往往使人自暴自弃,滋长仇恨的心理。明代教育家王守仁也有精彩的论述:“鞭打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壁掩复,以遂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趋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第三,体罚往往容易使学生模仿暴力。当他成年以后,或者当他们面对比自己更弱小的教育对象时,他们会毫无犹豫地抱拳相向。

因此,即使是法律“允许”体罚的新加坡,也对体罚作了许多限定:体罚只能作为教育的最后手段用于男生(也就是说不允许体罚女生);体罚时必须有第二位教师在场作证,详细记录学生的违法行为,执行体罚的时间和执行人的姓名;要将体罚事因通知家长,等等。这样一来,可能真正实施体罚时已经怒气全消了。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心与心面对,心与心交融,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皮肉之苦,只能是饮鸩止渴,所以,“体罚近乎无能”,这大概也是教育的基本定律了。

来源:360doc—蒙山下女 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19 22:00 , Processed in 0.08210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