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首先是语言的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 10:5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首先是语言的艺术
——本刊前三期25首诗作浅评
孝感市东门中学春芽文学社指导教师 管季超
  本刊头三期,已刊发各地中学生首诗作。
  这些诗作,或者表达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如《水·情·希望》;或者展露对未来人生的思索,如《父亲的手》、《追寻》、《拥有一个新生的梦》、《未来的渴望》;或者热情赞美老师,赞颂奉献精神,如《眼睛》、《乡野的伴侣》、《落花自述》、《致蜜蜂》;或者体现校园生活的气息,如《晨跑》、《睡吧,妈妈》、《升旗手》;或者描绘乡村生活的温馨、甜蜜,如《炊烟》;或以构思新巧、留有余味见长,如《寻找》;或以画意童真,引起少年读者共鸣取胜,如《雨中即情》、《湖心岛》;或含蕴深沉的哲理,如《老杨树》;或坦露少年的心声,如《思念》、《回归》。
  尤为可贵的是,一些少年诗作者较好地把握了诗歌对语言的特殊要求,因而带给人更多的美感体验。
  例如《思念》一诗的作者借助于扁舟、孤星、野马、轻云这些精心选择的物象,把无形的思绪表现得有声有色、具体有感,前后照应的语句清晰地显示了作者思想感情的流转,这种化虚为实的技巧是值得初学者学习的。
  《炊烟》是笔者比较偏爱的一首,诗作者选取炊烟作为乡情的负载物,在作者眼中,炊烟仿佛有血有肉,音容宛然,因而开篇直呼为“你”,断而写“她”怎么“呼朋引伴,袅袅娜娜地飘溢,轻轻地萦绕,”接下来,作者又用极有弹性之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乡村清晨与傍晚的两幅美好画面,全诗处处洋溢着对乡村生活的挚爱,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乡村恋歌。
  上面两首诗,或化虚(情)为实(喻体),或化实(炊烟)为虚(柔情),虚实交错,语言灵动;两诗句式比较均齐,视觉效果好;大致押韵,易于上口,悦之于耳目,当然更易动之于心了。
  其他一些诗作在语言动用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父亲的手》中写父亲的手“那上面脉络参差/标明着人生的路/我辨识着参差的脉络/寻找自己的路。”这几句话精警动人,闪烁哲理,在词语回环中,韵味立现,可谓“妙境只在一转眼间。”《雨中即景》又是那么清丽活泼,“兴浓时/便把歌声溶进雨里/把雨珠编进头发里/把青春写在脚印上。”一个溶,一个编、一个写,不求“准确”,只求巧妙,带来了多少青春气息!
  当然,也有一些诗作在语言上存在一些毛病,如《爸爸流泪了》一诗语言不够灵动,《未来的渴望》、《水、情、希望》二首也可再凝炼些。《书》缺乏蕴藉,《夜读》、《赞菊》直露近俗等等,都削弱了诗的意趣。
  著名诗评家李元洛先生说:“诗的语言,是至精至纯的文学语言,诗的语言艺术,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希望同学们下苦功学习语言,期待着你们更好的新作。
  ■附注:本文原刊于孝感地区中学生文学社团联谊会会刊《优秀习作选》1993年第2期(总第4期)。其时作者在东门中学担任语文教研组长、校春芽文学社指导教师。
  本文系应该刊主编高思平先生之命而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3:32 , Processed in 0.1094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