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23 17:5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词         
           特级教师 余映潮

    就一般状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而言,就大面积的语文课的日常教学而言,我以为如下关键词引起的思考可能比较现实。

    关键词之一:技术
    我们平时很少从“技术”的角度来审视我们自己,来审视我们自己的教学工作。
    尽管在教师的工作中不断有业务能力的考查,有广泛的听课评课活动,有自上而下的大量的课题研究,有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竞赛等等,但基本上不把教师的教学技术作为教师业务发展的基本话题来展开。
    即使是用以表现教师这门职业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专业证书”的考查与发放,也是没有技术指标的。
其实,从专业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首先强调的是技术即教学技术。所谓教师的教学素养,从教学业务的角度看,不外乎学问与技术。正是因为学问与技术的原因,从事教学的人才被尊称为教师或老师。
    可以说,目前大面积上存在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不是理念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技术即教学水平问题。
    淡化教学技术,不提倡教学技术,教学技术不熟练、不精湛,是危害语文课堂教学重要因素。
    那么,什么是教学技术呢?
    教师的一切与日常课堂教学有关的操作技能都是教学技术。如:
    1.教师自主研读教材、研读课文的技术;
    2.独立设计与实施阅读教学的技术;
    3.独立设计与实施作文教学的技术;
    4.日常教学中组织课堂活动的技术;
    5.试题分析以及试题编拟的技术;
    6.指导学生高效备考的技术;
    7.积累教学资料并对教学资料进行提炼的技术;
    8.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技术;
    9.教学论文的写作技术;
    10.作为语文教师最基本的教学素质而体现出来的基础技术,如书法、普通话、朗读、提问、课堂评点,以及教学语言的表达等等。
    就课堂教学而言,此中的核心技术有三项:
    教材研读的技术,教学设计的技术,课堂实用的技术。
    教材研读的技术确保着课堂教学内容的深、高、雅、趣,有着课文解读熟练技术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挖掘、撷取与组合上都会胜人一筹。
    教学设计的技术确保着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充分、课中积累丰富。善于教学设计的教学能够在简化教学头绪的同时优化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扩展知能教学的空间。
    课堂实用的技术确保着教师个人在课堂上的教学尊严。一笔好写与一口好话是教师教学形象的展示,这种形象一定从某种层面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心情。
    仅从以上三项内容来看,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技术是一个非常艰困的任务。举例来说,大多数教师缺乏教学内容的提炼与整合的技术;再举例来说,国内举行过无数次的教学大赛,但即使是高层次的竞赛,也看不到有几位教师能够把中国字写得令人赞赏。这就是例证。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的还是要靠教师个人的自我训练。有了这种自我训练的意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着意在“技术”的层面上训练与磨练自己,于学生于教学于自己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关键词之二:课文
    按语文教学中通俗的话语来说,课文就是文本。
    其实用“文本”来称呼“课文”实际上不是很准确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这样解释“文本”:用某一种语言写成的文件;也指某种文件。
    课文不是文件。课文是教材。
    它们是语言的美丽的海洋,是精选的语言现象,是一切阅读教学设计的开端。
    课文欣赏,是语文教师最基础最常用最必需的学习技法,它伴随着我们一生的语文教学。所以,我们要精心地、潜心地、耐心地研读教材,欣赏课文,发现其中精美的读写训练材料,以用于有读有写的课堂教学。
    我们要从“有趣,有用,有效”的角度去对课文进行发现,从而让读写活动的内容更加有趣,有味,有效。
    为此,教师对教材、对课文必须进行艰苦的阅读。教师的这种阅读分析必须是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否则发现不了“真金”。
    课文的价值,在于它的教育教学中的积累功能、训练功能。
    可惜由于很多人为的原因,特别是由于种种误导的原因,近年来华而不实、轻而易举的课堂教学实在是太多了,课文教学起不到它本身应该具有的多种教育教学教化作用。这种负面的影响非常深远,直接地影响着几乎一切地方的日常课堂教学,降低了大面积上的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课文,因为教学的需要,我们应该着力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领着学生深深地进行课文。
    第二,如何立体地利用课文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第三,如何突出课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
    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是尊重文本,尊重文本的教学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引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反过来说就是,在课文阅读教学中不要动辄想到所谓的“迁移拓展”,好像是很有理由地给课文教学附加上大量的非语文的“教学内容”,那些将教学活动表面化、将思想教育刻意显性化的教学手法其实是冲淡了课文教学的原汁原味。
    立体地高效地利用课文进行教学,关键在于要提高对课文功能的认识。课文在教学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为何而写,呈何结构,有何主旨,这是最基本的教学层面。二是在课文教学的同时渗透知识的教学,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三是在课文教学中既教课文,又“用课文教”,即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这是比较理想的教学层面。最好的作法是,以能力训练为抓手,在课文教学中既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又渗透一定的知识教学。
    语言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它天然地存在于几乎每一节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是一种工具的授与,是一种技能的培养,也是一种人文的熏陶。
    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语言教学。
    可从如下方面进行切实的语言教学和对学生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
    1.从专项突破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多角度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
    2.从系统训练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欣赏语言优美的句段”、“欣赏形式优美的句段”、“欣赏手法特别的句段”、“欣赏意境优美的句段”、“欣赏内涵丰富的句段”……
    3.从学法点拨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指导学生学会感受课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教学生学会体会文章中的句子的深层含义”……
    4.从集聚精华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忆读式美句积累”等。
    5.从语言实践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朗读吟诵”、“句段读写”、“课文集美”等。
    6.从课中活动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整理性语言学习活动”、“读背性语言学习活动”、“练习性语言学习活动”、“品析性语言学习活动”、“鉴赏性语言学习活动”等。
    将上述策划变为教学行为,要讲究突出重点,咀嚼英华,自然灵活,优美实惠,也就是要科学而又艺术,要有一定的教学品位。

    关键词之三:活动
    “活动”二字,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活动。
    “活动”二字,既能表现理念,又能表现技术。
    现在,在谈论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如果不谈及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创新,那就不知道少了多大的份量。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课标中有两句话非常值得品味与重视:
    1.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一个是“大量”,一个是“广泛”,足见强调的力度。
    让学生在大量、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所点示出来的是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本质性的特点,是大方向。据此,在课堂教学方面,从理念到手法,从教案的整体设计到细节的精心安排,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到课堂教学结构,都必须而且应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组织与开展属于学生的大量语文实践活动。
    现在的课堂教学在很多的时候呈现出一种尴尬场面:一方面,手法非常多,花样非常多,好像理念非常先进;另一方面,讲得非常多,贯得非常多,又好像理念非常陈旧。从“主次”的角度分析,教师仍为主,学生仍为次;从“多少”的角度来分析,教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从“动静”的角度来分析,教师总在不停地展示,学生不得不耐心地静听。
    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有真正地弄懂理念、转变观念,也没有真正地既有技术又有艺术地组织起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
    所以我们至今仍旧必须强调、必须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充分”的问题。
    “学生活动充分”,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充分占有时间的前提下进行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充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这种境界能够表现出教师教学理念的时尚,同时又需要教师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来形成熟练的教学技艺。
    设计与组织语文课堂学习实践活动,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关键内容。
    一是“种类”,一是“层次”。
    学生实践活动的“种类”要多。要让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学到不同的知识,形成不同的能力。如:活动时间较长的层次清晰的朗读活动、独立进行的积累资料处理信息的阅读分析活动、思考比较充分阅读比较深入的品析活动、目标较为明确话题比较集中的课堂交流活动、用成“块”的时间来进行想象、探究或创造的活动以及学生独立进行的长时间的读写活动等,都是可以是合理地进行设计与组织的。
    学生实践活动的“层次”要高。例如,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课与课之间的多角度比读,长篇课文的信息提取,课文阅读中的话题论证,课文学习中的美点欣赏,从课文中学作文,文体写作规律的发现与提炼等等,都是具有一定能力层次与思维层次的实践活动。值得指出的是,那种长时间的一问一答式的课文品读活动,因为没有多少思考的成份、欣赏的成份和探究的成份,不能说是学生真正的课堂实践活动。
再强调地说一句话:课改多年,如果大面积的课堂教学中连学生大量实践活动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岂不是很让人费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9:07 , Processed in 0.0660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