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班主任工作顾问]专栏6年来一直关注‘班主任专业化’问题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4:33 | 只看该作者
襄阳市樊城区龙头中心小学班主任李艳林
下了316国道继续向北,穿过一片片青青的麦田,沿着窄窄的乡间道路驱车半个多小时,辗转来到了樊城区龙头中心小学。当我们走进李艳林老师的课堂时,她正在教学生们认识三角形,孩子们涨红了小脸,争先恐后的展示着手中的模型。龙头中心小学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寄宿制小学,交通不便,和李艳林一起分到这里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可这个身体残疾的姑娘却固执地坚守着偏远。十七年,她在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上,追逐着梦想,幸福的守望。
“即使一根弦折断了,我也要用其余三根弦奏完全曲”
李艳林是不幸的,她从出生就没有左手。
教师这个职业,曾经是她遥远的一个梦。
    圆梦是在1997年9月,师范院校毕业的李艳林分配到龙头小学,从此,她便踏上了教师这个岗位,并用她的一只手、一颗心、一腔情,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生命之歌。
到学校的的第一天,她主动请缨带两个班的数学,并坚持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
李艳林第一次走进课堂,教孩子们认识直线,在黑板上画图,她一只手怎么也无法完成,尺子和粉笔一次又一次的掉落在地上,孩子们先是哄笑,当发现这个年轻的女教师只有一只手时,全班鸦雀无声。李艳林哭了,“我真的不能当老师吗?那可是我从小的梦想啊。”
自此以后,每天晚上的教室里总能看见一个瘦弱的身影,一只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一遍又一遍的画直线、画三角、画圆形,粉笔灰不断落下,陪伴着李艳林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再上讲台的李艳林,一出手就赢得了学生的一片惊呼。随手一画,横平竖直,圆就像用圆规画出的一样,可是谁又知道,这手绝活包含了她多少汗水和泪水。
一只手写字,一只手备课,一只手画图,一只手操作电脑,一只手完成十字绣……坚强的李艳林倔强的几近偏执,她的右手也变得几乎无所不能。
李艳林也是班级管理上的一把好手。
她的班级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雄鹰班”,这个名字是全班学生讨论决定的,大家都很喜欢这个班名,“雄鹰班”三个字是班上每个学生心中的骄傲。
每接手一个班,李艳林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带领学生们制定本班的班级公约,绘制班徽,谱写班歌,成立了班级自治会,用最快的速度规范、打磨和完善班级管理体系,将班级管理计划落实到天。
李艳林所带的班级不管有没有老师在,她班的学生都能高效的、规范的去完成学习任务,做好班级自主管理。正是因为如此,李老师被评为樊城区2011年至2012年“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新教师”,2013年又被评为樊城区“课改之星”。
“没有左手,我还有右手,我还能工作、还能生活。我要像挪威小提琴家布尔一样,一根弦折断了,就用其余三根弦奏完全曲!我要用其他的琴弦来演绎我的教书人生。”李艳林坚定的守护着自己的梦。
“我要用我的爱呵护我的每一个孩子”
李艳林就像生活在田间的一株麦穗,自然、朴素,散发着生命和爱的力量。
她爱她的班级,爱她的学生。这个乡村女孩以她的纯朴、善良赢得了家长、学生的喜爱,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李艳林的丈夫是她的同事,他深爱着这个有着一颗金子般心的姑娘。“我愿作你的另一只手。”丈夫的支持也是她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源动力。
李艳林是2002年10月结的婚,一名学生由于生病,落下两个星期的课。为了帮这个学生尽快赶上功课进度,新婚第三天,在征得学生家长同意后,李艳林让学生住进了自己家,每天给他补课,让老公每天给三个人做饭。一天晚上,这个孩子在睡觉时居然把李艳林的新婚床被给尿湿了。两周的课补完,这个学生竟然不愿回自己家,李艳林成了学生们口中、心中的“妈妈老师”。
2003年儿子出生那年,在临近预产期的日子里,一天上课下来,她的腿脚全肿了,人也近乎瘫倒,家人心疼她,要她请假休息,可她说:“我真舍不得我的孩子们,能多教他们一天就多教一天吧。”她拖着笨重的身子、肿胀的双腿,一直坚持上课直到孩子出生的前一天。她怕学生们落下功课,产床上,她嘱托自己的丈夫在自己不在的日子里,无论如何要帮她带好六年级的数学课,不能落下一节课。产后仅仅休息了35天她又走进了教室,她知道,班上的孩子需要她,她也需要孩子们。
农村人在农忙季节都起得特别早。一些家长把学校当成了托儿所,大早上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晚上天黑了才从地里回来接。李艳林常常要起大早、贪大黑上班。他说:“乡亲们既然信得过我,我就得对他们的孩子负责。”
李艳林班上有几十个住校的孩子,其中有些孩子年纪还小,本来还离不开父母的照顾,一住校,哭哭闹闹,穿衣、吃饭都得有老师照料,甚至还有孩子尿在床上。李艳林一只手帮孩子擦洗干净,换洗衣服和被单,像妈妈一样照料学生。李艳林说:“这种事我早就习以为常。不能训斥孩子,不然会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
“我现在每天晚上要去三次学生宿舍,提醒他们洗脸洗脚,看看他们睡了没有,遇到爱蹬被子的学生,我还要给他们盖被子。”李艳林细心干练,作为班主任,他在学生身上操的心远远多过自己的孩子。
有些农村孩子卫生习惯不好,晚上不洗脚就上床睡觉,李艳林就每天去学生宿舍提醒;有些孩子觉得打热水不方便,用自来水草草洗漱,李艳林就烧好热水送到学生宿舍;随着夏季的来临,天气渐渐热起来,李艳林自己掏钱给学生们买来了蚊香,点好放在学生们的床前。在李艳林眼里,自己就是这些孩子们的妈妈。   
晚上有许多学生不敢上厕所,特别是女学生。李艳林就拿着手电,给孩子们壮胆,直到夜深人静,孩子们进入甜美的梦乡,她才回到自己宿舍,看看熟睡的孩子,陪丈夫说说话。
面对一群质朴纯真的农村娃,李艳林倾注了全部心血。她访遍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给班上的孩子们买书本、买衣服,家里做了好吃的,把几名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叫到家里改善一顿。
李艳林说:“我要用我的爱呵护我的每一个孩子。”学生们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一个个茁壮成长。
“有我在,我不会让一个孩子辍学”
大家都知道,李艳林是个犟脾气。
只要一名学生一天不来上学,她就会立刻把他找回来。她常说“有我在,我不会让一个孩子辍学。”龙头片区大大小小8个村民小组,方圆100多平方公里,留下了李老师深深浅浅的足迹。
胡金环、胡银环姐妹由于先天性原因,智力较同龄人较弱,家里大人一直觉得孩子上学不如在家帮大人做点事情,几次要求退学,是李艳林的坚持才勉强让姐妹俩留在了班上。2013年12月的一天下午,李艳林接到了家长的电话,说不想让孩子上学了,李艳林心急如焚,上完课一路小跑的来到这姐妹俩家。家里没人,李艳林打电话给孩子父母,说在镇上干活,把孩子留在家里看门,可是家里哪里有孩子,李艳林急了,到处去找。冬天天黑得早,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她忘了黑,忘了怕,也全然不顾刺骨的寒风,一心想着的是孩子的安危。一路踉踉跄跄,跌倒了又爬起来,不停地呼喊着胡金环、胡银环的名字,直到在村边的草垛里发现了蜷成一团的姐俩。孩子们想去学校,又怕家里人说,结果就一直藏在这里。看到这可怜的孩子,李老师把她们拥入怀中,抱头痛哭。随后而来的家长惭愧不已,再也不提不上学的事情。
汪旗瑞一直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一天晚饭前却偷偷溜走了,李艳林心急火燎的来到他家才得知,汪旗瑞奶奶得了癌症,看病花了不少钱,家庭困难,当月生活费没交齐,不想上学了。听完孩子的哭诉,李艳林把汪旗瑞叫到自己家里,专门给他做饭,每月资助他生活费,一直到他小学毕业。直到今天,汪旗瑞每逢假日都会回来看望李艳林,调皮的称呼她为“班妈”。
在17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她找回的学生超过100个。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在学生们的心中,李艳林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名字。因家庭贫困打算辍学打工的胡萍,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最终考上了武汉大学;自小失去父母的宋强离家出走,是李艳林步行10多里地把他找回,并用爱留住了他,现在已经成为了当地有名对种粮大户;李鹏曾经是李艳林班上的学生,父母不在身边,跟着爷爷长大,成绩不太好,中途有几次想退学。“一想到李老师就想哭,李老师在那年的班主任日记中,一学期里有11篇是写我的。”李鹏就是在李老师的鼓励下,坚持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在李艳林的手机里,珍藏着李鹏发给她的短信:“您就像妈妈一样见证着我的成长,记录着我的点点滴滴,给予我无限的光芒……人们常说,遇到个好班主任不容易。老师,您是我一辈子的牵挂。”
“农村娃不会比城里娃差”
李艳林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她知道农村孩子最缺什么。
兴趣是创造的源泉,自信是成功的保证。
李艳林总是在想:城里孩子有的,农村孩子一样应该有,农村娃不会比城里娃差。
她为班上每个孩子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全班孩子的兴趣爱好,她都了如指掌,她自己购买了各种乐器、体育用品,邀请学校有特长的同事担任辅导老师。班上的社团建立起来了:小龙民乐队、雄鹰文学社、小小足球队……看到这些原来从没听过、从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儿,班上的孩子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余梦琪是现在李艳林班上的班长,在李老师的鼓励下,加入了小龙民乐队,现在的二胡演奏水平已经达到业余十级,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小音乐家。余梦琪的妈妈逢人就讲,是李老师培养了孩子,还没让家花过一分钱。
李艳林班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参加了兴趣社团,她班上的学生人人学有所长,个个阳光自信。吴政阳是学校的足球健将;李佳怡获得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小龙民乐队”中的杨柳和李珂参加了2013年襄阳市春节联欢晚会;前不久,在“星耀香江”亚洲青少年艺术人才盛典暨第七届“校园之星”两岸四地青少年艺术展演湖北赛区的器乐比赛中,来自她班的四名学生全部荣获金奖,震惊了整个襄阳教育界。
李艳林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阳光、雨露,每一棵智慧的小树都会结出累累的果实。
每到周末,在李老师的带领下,班上的“环保小分队”清扫街道、前往汉江边捡拾垃圾、向村民们宣讲环保小常识……
她班上的学生至今都记得,是他们的李老师用左臂的半只残肢夹着铁锹,右手挥动把杆,带领全班学生硬是在校园的一角开辟了一块菜地,还把这里建成了孩子们的“开心农场”。每个小组都分到了一块试验田,他们自己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看到花圃里的菜花盛开,孩子们欢呼雀跃;当自己种的蔬菜收获时,孩子们充满骄傲;看到试验田里有了杂草,孩子们抢着去拔……在李艳林眼里,这不仅仅是劳动,更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身体残疾,心里却洒满阳光。李艳林始终认为,农村的孩子也应该接受最好的教育,她班上的孩子阳光、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从他们脸上已经看不到农村孩子的羞涩。
十七年的班主任经历,李艳林收获很多。淳朴的村民和孩子们总是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对这位乡村教师的感激之情。会有孩子把路上采下的野花悄悄放在李艳林的桌上,会有孩子摘下紫红的桑葚偷偷塞进她的口袋,上班路上还会有村民停下摩托,非要带李老师一段……
她的班级年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她的学生个个健康成长、阳光自信。她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生最满意教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好老师”“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她撰写的论文、教案设计多次获奖,并且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镇上几所学校想抽调李艳林过去,可是她都婉言谢绝了,因为她知道这里的孩子需要她。
初夏的校园,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窗外的杨树叶子在微风吹拂下发出欢快的声音,学生们在校园里快乐的嬉戏。李艳林望着孩子们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她仿佛看见,十七年的春去秋来,她已经收获了一片饱含生命的艳丽林海!


7#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4:03 | 只看该作者
宜昌市点军区土城小学班主任陈发喜
陈发喜老师是宜昌市点军区土城小学的一位普通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28年,今年五十岁。从教三十多年的他,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对工作质朴、执著的态度和一颗对学生的真诚爱心,深得老师们的敬佩、学生们的爱戴和家长们的信赖。他曾多次获得“榜样湖北2013十大年度致敬人物”“宜昌市师德标兵”“点军区十佳人物——最佳慈善公益之星”“点军区区管优秀人才”“点军区优秀教师”“点军区学生满意教师”“点军区明星班主任”“点军区德育先进个人”“新阳光作文杯宜昌青少年写作大赛优秀辅导教师”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优秀辅导教师”“湖北教育科研所学生作文竞赛优秀辅导教师”等光荣称号和“宜昌市教育学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索》优质课竞赛二等奖”“案例《发觉本土资源 承扬地方文化》市级二等奖”“PPT课件《链接民俗文化 刷靓校园风景》省级二等奖”“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湖北赛区辅导教师一等奖”。面对荣誉,他没有得意的喧嚣,而是坚持崇高的信念,一如既往地把无私的爱倾洒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学生身上。
一、爱洒桃李,滋润着学生心田
“低眉亲乳童,俯首近学生”是他人生教育的坐标。穷孩子出身的他,1983年从师范学校毕业以后,就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那时起,教师就成了他人生中最光荣的标记,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在自己心中默默许下了自己一生的承诺——要为学生奉献自己的一片爱。
他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循循善诱,悉心关怀,象对待自己的亲儿女一样。无论是一无所知的“傻”学生,还是调皮刁钻的“坏”孩子,他都用自己的一颗柔石心肠将其感化,使其逐步健康成长。其事迹太多,就拈其几件以管中窥豹。
1983年10月,他班上的一个叫文兵的学生,是当时学校最出名的捣蛋鬼,经常闹得科任老师无法上课。他通过家访,了解了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以及捣蛋的原因,他利用休息时间找这个孩子聊天,在聊天中,他知道了这个孩子喜欢看娃娃书,于是,他从微薄的薪水中挤出资金来,给这个学生买回了30多本娃娃书,并指导学生看。在他的感化下,这个学生再也不捣蛋了,而且学习成绩不但上升。
1988年,他又接手了一个班,班里又一个学生叫张昌军,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刺头儿”。一次,英语老师在批评他的时候,他居然说:“你批评我算什么啊,你打我都不怕呢!”他知道后,找到这个学生,经过长时间交谈,他了解到这个学生因为家里穷,经常受人欺负,逆反心理很强,针对这一点,他首先是给这个学生换装,把自己刚做的一套新衣服给了这个学生,并在班里教育其他学生,要关爱贫困学生。这个学生当时就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而且,当着全班学生立下誓言:以后绝不捣乱。自那以后,这个学生完全变了,不仅学习认真,做其他的公益事情,比谁都积极。
1991年,他又接了一个新班,在新生报名中,他发现一个叫李宏智的学生没有来报名。在调查了解中,他知道了这个学生不来报名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钱读书。在第一个休息天中,他徒步行走20多里山路,找到学生家里,给学生和家长做工作,并当场表态,只要学生去上学,其他的费用由他来解决。返校后,他给学生做好了课桌凳,代缴了所有费用。学生上学后,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生活费没有着落,怎么办?这时的他急得真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好不容易让学生来了,怎不能又让学生流失吧。为了学生的生活,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自己的工资挤出一点,动员老婆帮忙捡垃圾凑一点,学生家里想办法弄一点,学校帮忙解决一点。在多方努力下,学生终于读完了三年初中,并且以高分考上了中专。
2001年,学校分配他管理住宿学生,当时有一个一年级新生叫黎小霞,什么都不会做。这时他主动承担起来,教这个学生学洗衣服,学洗澡,学整理内务。2002年春季,大部分住宿学生感染了水痘,他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以外,剩下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医院里陪学生打针,而且经常陪到深夜才回家休息。他的行动感动了家长,家长不由自主地说“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也是我们最尊敬的老师。”2006年,他给贫困生向飞买来棉衣,鞋袜,帮贫困学生杨玉红代缴了费用,给贫困生石晓玲争取了500多元的救助资金。
2007年,他又接手了一个班,这个班里有一个特困生刘艳,家里就靠一个70多岁的爷爷维持生计,爸爸妈妈都是精神病患者,怎么办?学生还小啊,最基本的义务教育总要接受吧。不能眼睁着让学生失学啊。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在网上发布信息,和学校其他老师联系,与学校领导商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永梅老师的帮助下,终于与广东的一个个体户取得联系,给这个学生争取了500元的生活费用,学校也破例给这个学生免去了一切费用,杜德红老师也给这个学生买来了新衣服,他自己也给这个学生买来了学习用具,并负担起了部分生活费用,与此同时,他还在网上给本校的李宏桥、黄宜燕每人争取了1200元生活费用和3000多元的衣物、学习用具。
2008年,他利用网络,与武汉科技大学学生取得联系,再一次给学校特困生李宏桥、黄宜燕、刘艳、朱筱旖每人争取了800元的生活补助和部分学习用品。2009年,在他的努力下,本校特困生李宏桥、孙艳娥、刘维、关星月每人获得了300元的生活资助和部分学习用品。从2009年开始至现在,他还独自一对一帮扶贫困生关星月,给她买衣物,学习用品,每逢节日,都专门的慰问。
2010年,当他得知彭珊珊家出现了天灾人祸,急需帮助时,他想尽办法,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给她送去了300元的资助金,同时还给她购买部分学习用品,过冬的保暖鞋,从此开始,他的爱心资助计划里又多了一名学生彭珊珊。
2012年五月,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中,一名叫王胜洲的同学,在比赛中把鞋跑破了,陈老师发现后,当即叫妻子回家把自己刚买不久的新运动鞋给了那个同学,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看了都敬佩不已。2012年春季学期,为吴虹琴购买学习用品,衣服一套,暑假专门走访贫困生,并在网络上进行求助,为本校贫困生石梦婷争取到了每月200元结对帮扶资金;为贫困生吴虹琴争取到了每月200元结对帮扶资金,(另有价值700多元的图书,学习用品,200多元的零食,5000多元的衣服,本人根据实际情况分发给本校贫困生);为家庭突遭变故的彭杉杉争取到了1300元的临时资助资金,并自己拿钱给她购买一套励志书。同时获得网友支持,从江苏扬州寄来爱心图书,并有湖北潜江网友直接汇款500元,委托本人代为购买爱心图书。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到现在,他除开自己资助学生以外,还为土城小学一年级的赵志鹏、李颜清、黄天昊;二年级的张梦圆、黄旭露;三年级的赵晓敏、黄正伟;四年级的石梦婷、关星月;五年级的吴虹琴、代欣宇;六年级的彭杉杉等学生,争取了爱心人士的资助,共获得资助资金50000多元。为贫困生争取到的过冬棉衣、保暖内衣、手套价值约两万多元。为学生争取到的图书,文具,生活用品,零食价值约3000元。2011至2013年,他拖着自己本来有病的身体,跋山涉水,走访了班上的每一个学困生和贫困生,走访了学校统计,各班主任推荐的家庭贫困生,给学生带去了关爱,却给自己带来的是满身的疲惫和劳疾……
陈老师是学校的困难职工,但他没有因自己家庭困难而放弃对困难学生的救助。给困难学生买学习、生活用品,掏钱看病,补助生活费,这是他一直以来必做的事情,从来没有间断过。他经常这样说:“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但求自己良心无愧。”他深信:爱能创造奇迹,爱能使人成功。
二、宽容慈爱,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需要爱心,孩子渴望关爱。他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慈爱之心,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他带过的班级全部是农村子女,家长根本没时间去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有不少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不仅学习差,品行差,更缺乏亲情的关爱。于是,他除了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外,还非常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耐心地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健康成长。比如:他班里有个叫许文杰的学生,该生成绩非常优秀,就是不能接受老师对他的批评,也看不惯别人比他强。他发现后,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将这个孩子搂在怀里,用一些浅显的道理耐心地教育他,开导他,引导他,以情换情。他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现在,这学生不仅能够包容了优生,还乐于帮助学困生了呢!爱可以增进师生友谊,加深了解认识,加强相互信任,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在爱的基础上,他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开展理想前途教育,做了大量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此,他深深地体会到:在班务工作中,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有一颗慈爱和宽容的心,做学生的引路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班务工作也才能得心应手。
三、以身示范,培养班干部管理能力
他作为班主任,总是和学生一起商讨班级管理的好办法,与学生一起制定班规班纪。所有要求学生做到的,他都是首先到头做到,严格遵守班规班纪。他除了自己到好头以外,还着力培养了一群好的班干部,让班干部和他一起以身示范,带动和感召全班学生,使班风纯正。他深知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因此,他总是把选拔和培养好干部作为班集体建设的一件大事。通过自愿报名、投票选举等活动,选拔有管理能力、有口才、有吃苦精神的学生,担当班干部。班委会成立后,他引导这些干部,尽快明确自己的职责,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锻炼他们,培养他们。同时,他还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定期给予指导监督。这样,不但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和责任心。这些活动大大促进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使该班在学校的管理评比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四、真情奉献,诠释着人生格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他遵从的人生格言,“只要能动,绝不退却”这是他信奉的行为准则。在教学生涯中,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忍疾负重,默默无闻,从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更不计较个人得失。2006年秋季学期,离学期结束还有20多天,他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医生告诉他必须手术。可是,为了工作,为了他的那班孩子,他拒绝了医生的要求,只做了一个简单的手术就返回了学校。他带着尿管,扶着楼梯,艰难地一步一步爬上三楼给学生上课,学生感动地流着眼泪说:“老师,您别拼命了,您好好休息,我们一定自觉地学习,不会辜负您的。”学校领导“批评”他了:“老陈,你干什么啊,你病得这么重,为什么不休息啊,难道你要我们学校领导背上一个不关心老师的骂名吗?”不管学生、老师、学校领导怎么劝,他就是不离开工作岗位,一直坚持到学期结束。2007年春节,他利用寒假到医院去做了尿道整形术,医生特意强调要休息好,并给他开了休息三个月的证明,而且特别注明要全休一个月。可是,开学以后,他又上班了。学校领导做工作叫他休息,他不干,老师们劝他休息,他不依。实在没办法,学校领导最后决定,给他减掉其他分管工作,就安排班主任和语文,他这才勉强答应了……后来,学校考虑到陈老师的身体,强行“撤掉”了他的班主任职位,可在2012年春季学期,他又主动请缨,官复原职。他说:“常和学生在一起惯了,一时不与学生亲和就觉得不自在。”
爱人者,人恒爱之。陈老师深深地爱自己的学生,学生们也都深深地爱他。近三十个春秋寒暑,他带着神圣的责任,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勤勤恳恳,不计个人得失,哪里需要就在哪里。他无愧于自己的奉献,无愧于自己的选择,无愧于自己的称号。他用自己真切的爱,深切的情,一直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跋涉、耕耘、追求、奉献,谱写着人生绚丽的篇章。


6#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3:37 | 只看该作者
咸宁市实验小学班主任陈霞
陈霞迄今已在教育战线上努力工作了19年,她是湖北省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员,湖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学会会员,咸宁市骨干教师。曾获“咸宁市优秀辅导员”、 “湖北省第一届百名优秀辅导员”、“咸宁市优秀语文教师”、“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 、“咸宁市教学常规先进个人”、 “省比访先进个人”、“湖北省学生喜欢的好老师”等光荣称号。2007年,光荣地出席了湖北省少代会,受到了省委书记俞正声的接见。
  她深爱着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她始终把家长和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健康快乐的人”而努力工作着。她所培养的学生中人才辈出,不仅在市里的各项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还在省里频频获奖。今年她教了六年的的学生高嵩同学接到了世界排名第十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怀“奉献之心”爱着每一个孩子
  爱就意味着奉献。从古到今,教育在人们眼中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她时刻牢记在心,以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向她所热爱的每一个孩子捧出了她的一颗心。
  去年的一天下午,正准备放学的她不小心摔倒在讲台上,左脚一阵钻心的痛让她半天没有从地上爬起来,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自己的伤痛,而是让学生喊数学老师来送路队,因为她担心家长们在希望桥等急了。家长们都以为受伤的她,肯定要在家休息几日,可第二天,家长们却看到她拄着一根拐棍一瘸一拐地来了。就这样,受伤的她,没有请一天假,一直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个月过去了,她的脚还没有完全好,医生说是由于没休息好的原因。当有领导表扬她坚持瘸着腿上班时,她却说:“脚瘸了,我可以拄着拐棍和跟孩子们讲课呀,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
她心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发自内心喜欢这个职业,她把崇高的师德化作对学生的挚爱,淋漓尽致倾注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爱”始终充盈在她的心中,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会厚此薄彼,那些聪明、懂事、优秀的学生从她的身上感受到爱;淘气调皮,学习不太积极主动的学生也能从她身上体会到爱,她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用自己一颗朴实的心去爱每一位学生。她坚信一个好老师必须从心底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
在她的包里常年会放一台数码相机,因为她时刻准备着把班级中孩子们成长足迹记录下来。进入她家的电脑,你就会发现里面已经储存了孩子们几千张照片。有孩子们星期一升国旗的相片,有孩子们读书写作业讨论的情景,有孩子们踏春秋游野餐的镜头,甚至连学生扫地做卫生的也都一一拍了下来。作为一个全心爱着自己学生的优秀教师,当然不满足只仅仅为学生留下相片资料,她要送个孩子们一个永久的礼物。2007年,她在网易开办了 “可爱的一班虫虫”博客,这几年来,她一直都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坚持写博,把她和孩子们在平时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了下来,现在博客里已经开辟了六个栏目,分别为我们作品、我们人物、我们交流、我们活动、我们学习、和他山之石,累计刊发文章四百篇,相片近千张。班级博客已经成为了家长和学生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成为了他们最为骄傲的一张班级明信片!可谁又知道博客中一篇篇博文,一张张相片背后的付出?家里地板脏了,没有时间去抹;儿子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时间去检查;爱人生病了,没有时间去照顾。每次在家里欣赏班级博客时,儿子总会抱怨母亲没有为自己写一篇博文,没有为自己拍一张成长的照片。
她非常珍惜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特殊经历。每次省、市、学校举行各种比赛,她总是积极准备,力争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她们班排演的民族舞蹈《中国娃》,代表学校参加咸宁电视台的文艺汇演,获得了观众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由她自己创作并编排的大型配乐诗朗诵《唱给大海的歌》在省校长会上精彩感人的演出,让与会代表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节目;去年由她们班独立完成的大型诗歌朗诵会在学校会议室举行,获得了与会领导、老师和家长的高度赞誉……
在她和孩子们的努力下,他们班学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刘香、乐爽、王茜三位同学参加市朗诵比赛获市一等奖;王儒腾同学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赴北京参加了“大风车”现场节目的录制,不久还成为了“宋庆龄基金奖”获得者;徐鹏志同学在咸宁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的全能冠军和三个单项的第一名,为学校获得全市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曾钦成同学不仅是全省钢琴大赛获一等奖获得者还同时是省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并以优异的成绩被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录取,现已在美国攻读音乐专业……。

   怀“理解之心” 和每一个学生做朋友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陈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用自己一颗真诚博大的爱心同时又是一颗纯洁无瑕的童心去和学生“心心相印”,去理解孩子,和孩子做朋友!
陈老师性格开朗,每天都是笑眯眯的,好像从不知道愁滋味。记得她刚带一年级时,送完路队,一位家长拉着她说:“陈老师,我现在知道为啥家长都抢着要把孩子往你班上送,因为你爱笑!”其实,这“爱笑”的背后,是她有一颗“理解之心”,她理解家长的期望,她理解孩子的需求。
下雪了,别的老师都把孩子护在教室里,生怕孩子们出门玩雪弄脏了衣服。可她却不这样,而是找好时间——放学前的一节课(弄湿好回家换),交代好要求(带好帽戴好手套),然后带着孩子们在雪地里撒丫子地玩儿,那漫天的大雪就这样和孩子们有了一次亲密接触,成为了孩子们永生难忘的记忆;春天到了,带上孩子来到校园的花坛里,来到学校周边的菜园里,细细观察,看看春姑娘给孩子们带了什么礼物,可能是一棵刚钻出地面的小草,也有可能是那刚开的小花,春天里,有这样一群孩子和他们老师一起幸福着;去打靶场吧,那里离学校近,又能最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对,还带上准备的食物,来一次野餐……
陈老师平时有记录教育实践的习惯,在学校开展的“比访”活动中,家访她是一次不落地进行了家访日记的记录。当你走进她的空间时,当你走进她为孩子们办的班级博客时,当你读到她为家访所写的一篇篇日记时,你一定会有一些感动和触动!我们的教育,真的很需要这样有教育激情的老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

   怀“责任之心”  把每一节课上出精彩
   对于一位有事业心的教育者来说,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无疑能使他的教育充满更多的人情、人性和人道;但如果仅止于与学生交朋友,则无异于放弃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因此,对学生的爱,最终还要体现在为学生的未来的人生负责。而把每一节课上出精彩则是陈老师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为了培养孩子们对中国汉字的喜爱,不太会画画的她,硬是在家自学了很多独体字的简笔画,让学生通过看图识字记字;为了训练孩子们有感情朗读课文,她总会在课前把每一篇课文有感情练读四五遍;为了消除孩子们初期对写作的害怕,她想法设法借来很多看图写话的图片,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图可看,有话可说;等孩子们到了中段了,她又寻找一切机会让孩子们去做各种游戏,丰富他们的习作题材,让孩子们有事可写;为了让孩子们能潜下心来读《绿山墙的安妮》,她把书前后翻看了数遍,从中筛选出100道题目,仿照《一站到底》的模式进行读书赛题活动;为了鼓励学生一个学期完成《必背古诗70首》的任务,她精心策划了一次精彩的《走进古诗》的知识竞赛,在班上掀起了读诗背诗的热潮;六年小学生活快结束了,她勇敢地以全班之力承担起了一次大型的诗歌朗诵会,邀请了所有家长和全校老师现场观摩,得到了大家极高的赞誉……
   她就是这样有着极高责任感的一个人,为了能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能实现孩子们更多的梦想,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想着法子,让孩子自己的课堂上得到提高,得到进步!
   成绩属于过去,路还在脚下延伸,她总是在不停地思索:人生因为事业才显示生命价值。她会一直认真努力、踏踏实实地工作,用知识和爱心教育学生,同时也让自己与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人生的价值!

5#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3:09 | 只看该作者
恩施市实验小学班主任崔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并让学生懂得爱,这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这样的班主任,才是负责任的班主任。
恩施市实验小学教师、班主任崔微,从教20年,担任班主任20年,自己对学生倾注爱,让学生懂得爱,教会学生传递爱,爱心教育成为她从教生涯从未断裂过的主线。她深深地懂得了“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而一颗爱心却可以聚拢几十颗心”,她爱满杏坛,做学生的“守护神”。
崔微,恩施市实验小学六年级七班班主任,语文老师,曾先后获得“湖北省师德标兵”“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恩施州“优秀教师”、恩施市 “师德模范”、 “两基”迎“国检”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并在2008年恩施市师德报告会上作报告,讲述一名普通的山区老师如何用心传递爱的故事。
攫取崔微老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可见爱无私,亦无痕,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
一、真心关爱学生
2002年秋季学期,3岁时因车祸高位截瘫的佳格坐着轮椅来到学校报名,很多老师看到她这种情况,觉得带这样的学生非常麻烦,心中不免有许多顾虑。
崔微果断地接受了这个学生,一个深深的拥抱了,一句“欢迎你,孩子!”。让佳格和她的母亲都十分感动,眼泪潸然而下。
“这个家庭太不幸了,要多多关心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接手佳格的第一天起,崔微发誓要对佳格倾注爱心,也要让全班的学生对她倾注爱。这不仅仅是让佳格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作为一个优秀班主任爱心教育的需要。
事实上,崔微做到了。从佳格进校的第一天起,这个轮椅上的小姑娘,她的快乐与希望,她的痛苦与忧伤,都成了崔微难以割舍的牵挂。
佳格上一年级时,年龄小,身体状况很差,只是偶尔到学校来上几次课,落下了很多课程。为了不让佳格落得太远,每天放学回家,崔微都要绕道到佳格家中给佳节格补课,鼓励她坚强、勇敢、自信的生活。到小学二年级时,看到老师一天天往自己家里跑很辛苦,佳格决定坚持全日制到学校上课,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
为让佳格融入到集体,并且让班里所有学生接受并尊重她,经过精心策划,崔微组织了一次以《在挚爱中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让爱的种子,在班集体里播撒,让爱心在这里生根发芽。崔微说,爱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不能缺少的部分。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崔微对他班上的学生说,也要求学生这样做。由于佳格大小便失禁,崔微每天都要多次抱着她去上厕所,在她的示范下,同学们也具备了爱心,班上成立了“佳格爱心小组”,正是由于这些活动的开展,老师的爱心感染,班上没有一位学生歧视佳格。
一晃6年时间过去了,佳格从一个自卑、孤独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小姑娘。佳格的妈妈、奶奶也从当初的孤苦无助的情绪中走了出来,感受到一位班主任爱心教育带给这个家庭的温暖。
6年时间,佳格记不清崔微老师抱起过自己多少次,记不清有多少学生拉过自己的手,帮自己背过书包、推过轮椅、清洗过弄脏的衣物……佳格、妈妈和奶奶,每天都被爱心包围,被一位好老师所营造出的温情感染……佳格的人生是不幸的,然而佳格遇到了这样一位好班主任是幸运的。临近毕业,佳格的妈妈和外婆对一位好班主任和一个优秀的学校充满谢意,特意送来一面写着“教育助残、恩德无量”的锦旗。
2009年秋季学期季学期开学,又有一位家长找到崔微老师。“我的孩子,希望到你的班上来,只有你,才能让这个孩子有希望。”这是一个由于出生时患脑积水的孩子,模样十分吓人:小女孩头部畸形,眼球突出。家长告诉崔微,带孩子走在街上,经常感受到一些异样的眼光,他们常常被这些眼光刺痛。崔微理解家长的心情,同时对这个小女孩充满同情。她继续像关爱佳格那样关爱着这个特殊孩子,让班上的同学接纳、关心孩子,让这个孩子找到自信,让这个孩子也像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开心快乐地成长。
关爱、尊重、理解和宽容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一个优秀班主任必须做到的。做班主任工作20多年来,崔微老师一直在践行这个教育准则。
二、精心组织活动
从教20年来,崔微老师一直在为爱坚守,经常带领学生积极策划组织各项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践活动,一直在从不同方面传递爱、培育爱、呵护爱。她所带的班级是学校的先锋中队。在恩施市敬老院,在城市的街道、社区,在留守儿童的家庭里,在一个个需要帮助的人群里……到处都有崔微老师和他班上学生的身影。
他把自己的学生带到偏远崔坝小学,让他们和农村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形成结对帮扶友好关系。
她紧密结合学校组织的“革命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引导少先队员学习先锋人物的崇高精神、良好品德、坚强意志,增强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在建党9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崔微老师组织学生访问了当地有名的文史专家,慰问曾参加抗美援朝的老战士。
这些活动意义深远,极具代表性,《恩施日报》、恩施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新闻联播》也都经常报道了这些活动。
如何善于创造教育时机、捕捉教育契机、利用教育资源?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文体活动和团队活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崔微都通过多年的班主任职业生涯,给出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答案。
三、用心沟通交流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崔微说,不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就不可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也不可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她经常到学生家中和家长们一起促膝交谈,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校与家庭的形成合力。
班上有个孩子,老家在恩施市红土乡十分偏远的地方,家长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将三个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到恩施,租住在学校附近,哥哥上初中,妹妹只有两三岁,爷爷奶奶也没有文化,因此这个孩子的学习和习惯就成了大问题。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深知打工留守家庭的困难。崔微经常到他们简陋的租住房内,给孩子辅导作业,和爷爷奶奶交心谈心,一次次的辅导、鼓励、交流,让这个孩子有了大的转变,作业书写工整,学习成绩提高了,变得更懂事了,帮爷爷奶奶做做家务,照顾小妹妹。
四、细心观察呵护
崔微深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班规、班训由老师和学生讨论制定;落实小学生行为规范不只停留在文字上,而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开始。在崔微的班上,孩子们平等、友爱、快乐,可以为一场场比赛失败抱头哭泣,也能够擦干泪水投入第二场比赛,为胜利牵手,为荣誉拼搏。
培养优秀班干部,落实岗位责任制,人人争当班级小主人。
成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每当放学下大雨,崔微老师都会举着伞把学生一个个送到家长手中,自己却淋得像落汤鸡;每当学生有烦恼时都会向崔微老师倾诉,得到化解的慰藉……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点滴小事,润泽了无数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涉世之初就感受到了人间的温馨与真情。
积极参加“课内比教学”活动,高效课堂建设,在对事业的默默耕耘中,崔微老师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州、市的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或发表,2006年执教的《在挚爱中成长》班队会获湖北省教研室录像课优秀奖,2007年执教的《不能忘记的屈辱》获得州级一等奖,2009年在州政协、州教科所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中执教引领课《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2011年1月又在在恩施市教研室组织的高效课堂培训活动中上研讨课,2011年12月,在湖北省小学优质课竞赛暨观摩活动中,执教的《历史文化名人》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不仅展示了恩施青年教师精湛的教育技能,更是恩施实小推行“361快乐课堂”打造幸福教育的真实体现,最近几年,在恩施市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中多次上示范课,到乡镇学校指导高效课堂建设。
有爱的教育是最伟大的。崔微老师对学生倾注爱,教会学生传递爱,她爱满杏坛,她就是学生的“守护神”,她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幸福与快乐!


4#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2:42 | 只看该作者
天门市渔薪中心小学班主任卢万贵
是谁?在教育工作的岗位上一站就是四十年;是谁?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四十载;又是谁?爱岗如家,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从公办教师到优秀教师,从优秀教师到劳动模范,始终如一,执著追求;又是谁?爱生如子,为家长排忧解难,对学生嘘寒问暖,为家长所称道,被学生所敬仰……
他就是渔薪小学教师卢万贵,他个子不高,其貌不扬,今年58岁,在教育战线上已干了四十个春秋,小学除英语外,哪个学科都教过,从少先队辅导员到校长,哪一种官都当过。尤其是担任寄宿班班主任后,情系留守儿童,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差生。教学上精心设计巧开班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他是家长信得过的好老师,是老师心目中的好榜样。
一名身兼数职的矮校长
三十而立,他被老师们推选为一所村办小学校长。走马上任,就遇到了好多困难。学校校舍差,需要维修。教师编制紧,缺少任课教师。新官上任,气血方刚的他,竟然自告奋勇地担任小学毕业班班主任,还任教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白天上课,课间处理校务杂事,夜晚备课,批改学生作业,几乎每天工作到深夜。怕影响学生成绩,他给自己订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非重要会不去开。
这是一个炎热的中午,他来到建校工地,工人们都去休息了,只见一些能用的旧砖被小工们掩埋在土中,一种爱公之心油然而生,顺手拿起铁锹把砖一块一块从土里挖了出来。太阳炙烤着大地,汗水直往下淌,他脸色苍白,实在支持不住了,晕倒在旧砖上。幸好一位捡破烂的好心人路过这里,急忙把他送往医院,救了他一命。他就是这样一个玩命工作的人。这一年,他以校为家,很少顾及家里的妻子和儿女。这一年,他太累了,本来就矮小的他,体重由114斤下降到94斤,整整瘦了20斤。然而这一年,他事业上硕果累累,他们的学校管理“五无”经验(地上无纸屑,花草无攀摘,墙上无脚印,桌椅无划痕,学生无流失)在全省推广。他所带的毕业班,一鸣惊人,教学测试考试,成绩居全镇之首。一个学生获中南五省数学竞赛二等奖。
一个体贴入微的慈父母
10年后,由于工作的需要,他调离了村小,来到镇中心小学任寄宿班班主任。角色变了,但他爱事业,爱学生的赤诚之心一点没变。工作上任劳任怨,一切听从安排,从不打折扣。
近几年,学校留守生越来越多,留守生的管理也越来越艰巨。学校一时没有专职的宿管员,只好委任卢老师担任兼职的宿管员。卢老师毅然接受了任务,把留守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定期召开留守生会议,交给他们一些生活自理的方法,一些安全卫生常识。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每个孩子的家长,使留守孩子的父母与孩子联系紧密。在生活上精心呵护每个学生,不分昼夜地守护着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耐心辅导;在情感上多一些交流慰藉。给孩子们以父母般的温暖,为他们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空间。白天兢兢业业的备教辅改,晚上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学生保姆。孩子们顺顺当当,还不要紧,如有生病等等,那就麻烦多多。前年春天“流感”盛行,一天,下了晚自习,班里的胡泽朋同学患感冒上了医院,卢老师在他身旁守护了整整了四个小时,没睡一分钟的觉。第二天又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上了讲台。这难以割舍的爱,使他和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年又一年对留守儿童的守护,让留守儿童们感受到了,学校就是自己的家,老师就是自己最亲最亲的人。
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卢老师是一个大忙人,也是一个班主任工作做得很细的人,然而有那么一回,让他茫然不知所措。
一次主题班会上,卢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特长,展示一下学生的才艺,让同学们“露一手”。会上,有的同学画了画,有的同学上台表演了魔术,有的……总之大家都露了自己的绝活,其中谢黛同学献给大家的一首打油诗,题为:《告马季》,诗的原文是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季马季真稀奇,作业天天不做起,考试就把鸡蛋吃。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季马季争点气,大家都来帮助你,再造一个新马季。这首诗刚一念完,教室里就掌声雷鸣,同学们都喝彩叫好!一个五年级的学生能够现场写出这样好的打油诗,实在难得。卢万贵老师马上表扬道:“谢黛同学这首打油诗真棒!”那时根本忽视了马季同学的感受。
事后卢老师才知道,就是这首打油诗深深伤害了马季同学的自尊,他伏在课桌上整整痛哭了三个多小时。
第二天晚上,为了弥补过失,卢老师“负荆请罪”到了马季家,在和马季的奶奶交谈中,才知道马季的父母三年前离婚,父亲有两年没回家了,本来就性格孤僻的马季更是孤独了,失去了母爱,渐忘了父爱,失去了自信,成绩也逐渐下降。
打那以后,卢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到马季家帮他补课。一方面向马季讲一些做人的道理,一些伟人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帮助他补习基础知识,教他学习方法。在学校里安排座位的时候,特意把班长调到马季身边,开导他,辅导他。他脸上渐渐有了笑容。游戏中有了他的身影,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各科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马季终于变了。
马季生日那天恰逢国庆晚会,卢老师趁机给马季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会,“下面进行第六个节目,为马季同学过生日!”晚会上,谢纯同学一报道,同学们大吃一惊,所有目光都投向了马季,马季也感到莫名其妙。卢老师迅速叫两位同学从办公室里把那个蛋糕抬来,谢纯点燃了蜡烛,蜡光映红了一张张活泼动人的小脸蛋,马季同学的脸更红了,是惊,是喜,是感激是……他做梦也没想到今天有这么多人为他祝贺生日,没想到居然有人有记住他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这歌声在教室回荡,这歌声多么甜美。每个音符饱含着师生情,每个音符也饱含着同学情。此时此刻,卢老师也很自然地和同学们融在一起,唱在一起,乐在一起。再看看“小寿星”——马季同学,热泪夺眶而出,这热泪是幸福的泪,感激的泪,看着眼前这一切的一切,想起前几个月的那一幕,卢老师老泪纵横,感到了无比欣慰和满足。
一辆破自行车访千家
在卢老师担任班主任的几十年时间里,他先后走访了上千个家庭,家访行程上万里。远到50里外的京山辖区,近至学校门口。他家访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辆旧自行车,生活也很简单,一个火烧巴,一瓶矿泉水足矣。为什么卢老师要不辞劳苦的家访,因为他深深知道,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尤其是他们在家里的表现,老师关在教室里,躲在办公室,固守校园一片蓝天是根本不知道的。所以卢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楷模,牺牲了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走出学校,走进家庭,广泛倾听家长们的反映和建议,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认识每一个学生,对症下药,双管齐下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次,卢老师家访走进解场村一名叫付凤玲学生家里,一家四口人还挤在一间不足八十平方米的破瓦房里,四周的墙全是土砖,家里一台黑白电视机就是那家唯一的高档商品。然而,这个学生怕别人瞧不起,竟没有申报贫困生,那一刻,卢老师为自己的工作疏忽和粗心感到愧疚。
第二学期,他为这个学生申报了贫困支助,这名学生家长得到750元支助款后,感激地说:“党的政策真好,卢老师真细心。”
前年,班里的付凤玲同学辍学了,付凤玲同学是一个特困生,不到四岁母亲就患了精神病,是她父亲辛辛苦苦把她拉扯大。他打电话向她父亲问明了辍学的原因:原来她母亲的精神病又发了,这次发得更厉害,不是摔东西,就是打她和她不满3岁的小弟弟,她父亲又要出门做小工挣点钱养家糊口,无耐,只好叫付凤玲同学辍学在家带小弟弟。得知这个情况,他心急如焚,因为之前,他曾两次到她家家访,知道她家境贫寒.他琢磨着,一定要想办法让付凤玲同学迅速返校。一方面他准备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接付凤玲同学;另一方面,我想借这个机会,对同学们进行一次爱心教育,付凤玲同学如果回来了,让同学们捐款捐物支助她。他把付凤玲同学辍学的情况告诉了杨校长,杨校长也非常同情和焦急,立马和几位老师一起去接付凤玲同学。
几十年来如一日,卢老师就靠这辆破自行车,不辞劳苦地家访,渔薪镇区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那辆破自行车的车痕。渔薪镇辖区的每个村里都有他家访的身影。就靠这辆破车,他把一份人民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送到了他们的身边,把党的温暖送到了留守儿童的家中。
一头辛勤耕耘的老黄牛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班主任的育人艺术能决定学生的发展,班主任是学校最小的官,他们却做着育人最大的事。”
开好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干大事里面做的得最具体的事。为了开好每一次主题班会,他都精心设计,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主题的选择到班会的程序,以及老师学生的发言都要安排得井井有条。按同行们的话说他真正做到了 “三心”。
一是精心设计主题.一次成功的班会,主题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主题一定要通俗易懂,有实效。
二是用心组织好班会的语言。几十年,他写班主任班会发言稿上千篇,其中在一次毕业班毕业晚会上,他的发言是这样写的:
“告别了,永远的六(3)班,再见了,同学们,你们66张笑脸将永远笑在老师心中,请原谅一年来老师对你们的照顾不周,教育不够 ,请理解老师有时对你们粗暴态度,请永远记住六(3)班有一个小个子大哥曾和你们一起快乐生活过,学习过,玩耍过,讨论过……别了永远的六(3)班,最后让大家伸出友谊的小手,灵巧的小手,一个个和老师击掌告别。”当他走下讲台,击完66只小手后,重新回到讲台,他已老泪横秋,再抬头望一望学生们,早已泣不成声,此时此刻,他和同学们真的难舍难分。
一次一次好的结束语,将给孩子们一次一次地留下深刻的印象,拨动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受到刻骨铭心的教育。
三是潜心开好特殊班会。所谓“特殊班会”是不同一般常规教育的班会,是偶发的,对学生有特别教育意义的班会,既然特殊,他总是特别对待,潜心组织。
还是付凤玲同学,在她回班后,卢老师特意组织召开了一个题为“欢迎你!付凤玲同学!”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大家捐款捐物,一时间,衣服,文具,奶粉堆满了讲台,一元,十元,二十元,一张张人民币装进了爱心箱。同学们纷纷上台发言,欢迎付凤玲同学回来。“付凤玲同学,你失学了,我们是多么难过,今天你回来了,我们是多么高兴!”“付凤玲同学,你的困难,就是我们五(3)班的困难,我们将永远帮助你。”“……”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字字句句充满了对付凤玲同学的关爱和不舍之情。付凤玲同学也上台发言:“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孝敬父母,带好小弟弟。”说着说着,眼泪夺眶而出,一种感恩之情涌上心头。这次班会给孩子们的触动之大,都认为和付凤玲同学相比,我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今后应该好好珍惜美好生活。通过捐助付凤玲同学,更感帮助别人是多么快乐。
他就这样以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为己任,默默奉献,班主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991年9月,他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2004年6月,他指导李焕同学写作的《爷爷的帐本》,荣获第五届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2004年10月,在“我的故事、我的反思”新课程优秀征文活动中,他的论文《沟通》获得三等奖;2006年9月,他被评为天门市2005——2006学年度优秀教师;2006年12月,他的作品《两封信——我的作文故事》获教师习作论文三等奖;2008年七月,在湖北省“双推进”实验的班主任工作中,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9年5月,在第二届“三峡杯”小学生习作大赛中荣获辅导一等奖;2009年11月,在教育部组织的“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中所提交的作业《悔悟》被评选为优胜作业;2012年8月,在湖北省“比访同行,演绎精彩”征文活动中,他的作品《情系特困生》荣获一等奖;2013年7月,他指导的学生在湖北省第十三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文明家庭”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13年,他荣获全市师德演讲比赛三等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他一生对教育工作赤诚的真实写照。“离退休还有两年,我将一如既往的恪守教师尊严,履行教师职责,脚踏实地地走好剩下的每一步。”这是卢老师在全市师德演讲会上的结尾语。我们深信,这头教育战线上少有的老黄牛,他定会说话算数,辛勤耕耘,永不停息。


3#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2:17 | 只看该作者
潜江市王场小学班主任鲁宇芳
对待留守儿童  用无微不至的爱
鲁宇芳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学生,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几年前的一次小升初考试前夕,鲁宇芳发现班上有几名学生学习不在状态,家住代河村的彭芝芝就是其中一名。彭芝芝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七十多岁的爷爷。鲁宇芳趁“六一”半天休息,骑上电动车又踏上了家访之路。在与孩子爷爷的交流中得知,前几天,孩子妈妈打电话回来,听说彭芝芝成绩不太好,打算让她小学毕业后学点手艺算了。彭芝芝虽然还想继续读书,但父母的话却在她心里留下了疙瘩,无心学习。鲁宇芳努力做彭芝芝父母的思想工作,同时与孩子促膝长谈,直到做通双方工作后,她才高兴的骑车往回赶。
回家途中,她感觉电动车摇摇晃晃的,而且颠簸厉害,忙停车查看,顿时傻了眼:后车胎扁了。她把车停在路边,环顾四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盼了半天也望不见一个人影。无奈,鲁宇芳只好推着笨重的电动车,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挪……等她满脸疲惫而又饥肠辘辘地回到家,天色已晚。丈夫问清情况后爱怜地埋怨:“你呀,心里就只有学生!下次,再不要做这样的事!”她笑笑:“不了,不了,下次家访,我不骑电动车,骑自行车。车胎爆了,咱推得动啊!”

对待问题学生     用不放弃的态度
无论学生多顽皮,鲁宇芳依然对其倾尽爱心、耐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由于父母很早离异,父亲又整日游手好闲,郭勇平时也没人管教。三年级初进班时,他就经常招惹是非。一次,他与人打闹,弄伤了耳垂,因联系不到家长,鲁宇芳骑上自行车气喘吁吁地把他送到了医院,守着缝针、打点滴,并安慰他,但他却表现极为淡漠,没说一句话。四年级时,他的语文课本被同村的小伙伴给烧了,鲁宇芳翻箱倒柜找出一本旧书留给自己,把新的教科书递给他时,早做好挨训准备的郭勇眼睛里闪过一丝异样的神色。鲁宇芳以为他会好好表现几天。可下课铃一响,英语老师就向鲁宇芳投诉了郭勇的调皮。所有老师都觉得这孩子无法教育时,鲁宇芳仍未放弃,有时间就会去找他聊天。慢慢地,他的言行开始收敛。可就是这样一个曾让老师们伤透脑筋的问题学生,在班级毕业联欢会上,却号啕大哭:“呜呜,我舍不得同学们,更舍不得老师……”惹得班里哭成一片。鲁宇芳含泪微笑,四年了,终于融化了这块坚冰!


教书育人  授课有道
在教育工作中,鲁宇芳也极善于捕捉契机,对学生进行良好品质的熏陶,一天,鲁老师正在上《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在大家讨论作者列举的第一个事例——飞蛾求生时,竟有一只小燕子飞入课堂。教室里顿时一片骚动,学生们虽按捺住兴奋没有下位去追逐燕子,可眼球全被这只乱飞乱撞的燕子吸引住了。鲁宇芳不仅不阻止,反而索性让学生看个够。鲁老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你们看,燕子害怕受到伤害与求生的欲望多么强烈啊,所以无论遇到任何困境,我们都要坚强面对,都要想办法克服……”就这样,课堂的一次偶发事情,也被鲁宇芳巧妙地用来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顽强面对困境的教育了。
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鲁宇芳善于协调各科教师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利用孩子的来影响每个人的言行,张扬孩子们的个性。在学生行为习惯上,鲁宇芳逐步摸索出一套管理办法。他将学生课堂表现和同学的相处都制成表格,大家共同监督,定期进行评价。每当学生看到自己名字后哪一项又多了一张哭脸,就满脸的懊悔:“哎呀,我上课再不能玩笔头了!”当看到自己又多了一面小红旗,孩子会会高兴地跳起来。在鲁宇芳的教育下,她的学生活跃在王小的每个舞台,他们是校少先队大队部的得力干将:红领巾监督员、神圣的升旗手、“六一”节目小主持……每当看到这些情景,鲁宇芳总是微微一笑,在她的心里,孩子们心田是多么天真纯洁,需要自己精心播种啊。


2#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1:51 | 只看该作者
仙桃市实验小学班主任杨蓉
专心治班,推行“修身管理”
  无论接手哪个班,总有老师向杨蓉请教:“为什么你班上的孩子不仅乖巧、听话,而且习惯好、纪律好、学习好,有老师和没老师一个样?”她说,因为班级有一套 “一日三餐”式的修身管理办法,即“晨读书”、“午习字”、“晚省身”。
  早上,同学们一进班就自觉读书,教室里书声朗朗;中午,学生们在教室里听着优美的音乐,安安静静地练字;下午放学后同学们常常以“我认真过好今天了吗?”为主题进行反省,发现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全体班干部勇于担当,服务集体,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给同学们起到了表率作用,同学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为了确保“一日三餐”的有效实施,每当接手一个新班,杨老师首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集体讨论并制定班级规章;民主选举班干部,以班干部为依托,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班干部分工明确,即使老师不在教室里,她的班级依然秩序井然。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杨老师必须做到。凡是要求学生遵守的,杨老师也必须遵守。她教育学生不迟到,不旷课,她也从来没有耽误过一次课。一天早上,杨蓉老师骑电动车上班途中,遭遇车祸,她连人带车被甩出了好几米远,头部撞地,脸上擦伤了一大块。杨老师忍着剧痛,自行到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建议她在家里休息观察,可杨老师从医院出来就急匆匆地赶回学校上班。学校领导劝她再多休息几天,但她说什么也不答应。她说:“没什么大事,不用休息,又不是温室的花朵,我得给学生做个榜样。”就这样,她每天戴着墨镜,遮住面部伤口,忍着伤痛继续进班给孩子们上课。
  为了给“一日三餐”提供必要的精神粮食,杨老师创办了“班级图书角”,带头捐书40多本。学生们也纷纷把自己最喜欢的书捐给班里。几年来,师生共捐图书近2000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阅读书籍,一些学生可谓“手不释卷”,读书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香班级就此形成。

  孝心引路,培养“文明天使”
  古人云:“百行孝为先”。每个孩子都在享受着父母的爱,可是,孩子们会爱父母吗?在生活中,杨老师常常教育学生学会爱身边的人。“父母为你夹过菜,你为父母夹过菜吗?”“吃完饭,父母洗碗时,你在干什么呢?”“父母每年都为你过生日,你们知道父母的生日吗?”……同学们对于老师的简单问题,回答起来却十分困难,因为在生活中,孩子们都习惯了享受父母的爱,却忽视了对父母的“爱”。杨老师根据这些常常被学生忽略的事来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她以“感恩父母”为主题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在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说句暧人心的话,来回报父母的爱。活动过后,一位家长拉着杨老师的手,激动地说:“杨老师,谢谢您,我的孩子长大了!”是的,孩子们不是不爱父母,而是不知道怎样去爱。
  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后,杨老师在第一时间带着学生上网了解了灾情。当银幕上那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展现在孩子们眼前时,他们的心顿时飞到了雅安,有的同学发出了深深的叹息,有的同学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还有的同学哽咽着对大家说:“我真想去帮帮他们呀!”这时,杨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却不知有多少孩子无家可归,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我们一定要为灾区的同胞贡献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杨老师的号召和带领下,同学们全都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拿出来,捐给了灾区。为了激发更多学生奉献爱心,杨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编排了舞台剧“飞向雅安的爱”,并在全校展演。全校师生倍受感动,纷纷慷慨解囊,共捐款2万多元。

爱心育人,胜过“亲生妈妈”
只要是杨老师教过的学生都知道她的办公室里有个“聚宝箱”,箱子里有毛巾、有针线、有碘伏、有棉签,还有零钱。谁的扣子掉了,她给钉上,衣服破了,她给缝好;不小心受了皮外伤,她给搽上碘伏;谁要买作业本,又忘了带零钱,就会到“聚宝箱”里拿,过后如数归还。女孩子突然来例假,都知道去抽开她办公桌右边的抽屉。学生上完体育课或是做完游戏后总是满头大汗,如果不及时擦干,就很容易感冒。于是,每次上完体育课,她总会把那些满头大汗的孩子叫到办公室,为他们一一擦汗。一次,她给调皮的张正擦完汗后,张正同学突然对同学们说:“老师的毛巾里,有一种味道。”“什么味道?”同学们好奇地看着他。张正挠挠后脑勺,神秘地说:“是妈妈的味道!”从此,“杨妈”的称呼便诞生了。
班级里常常会有一些留守学生,他们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或性格内向、自卑,或调皮、成绩不好。杨老师总是主动走进他们的心灵,填补他们情感的空洞。程平是一个女孩子,在学校里总是沉默寡言,一脸忧郁,不和任何人做朋友。通过家访,杨老师得知,这孩子父母离异,父亲又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她跟着年迈的爷爷靠拾废品和帮别人做点苦力活过日子,生活十分艰难。
那天,从程平家出来后,杨老师的心里十分难受,堆满废品的屋子,简陋的摆设,黑漆漆的墙壁一直在她的脑海里回放。陈平家的日子实在是太难过了。回到家后,她把儿子小时候穿的衣服和读过的课外书全都找出来打包,然后分批送给程平。她对程平说:“孩子,我没有女儿,你就像我的女儿一样,以后有困难就告诉我。”程平看着老师,深深地点了点头。
一天,批改程平的成长日记时,细心的杨老师发现自她记事以来,从来没有吃过一个生日蛋糕,顿时,杨老师的眼眶湿润了。这孩子是多么希望有人来关心她呀!她打开学生花名册,找到了程平的出生日期,并在日历上圈下了程平的生日。生日那天,杨老师买了一个大大的蛋糕带进教室,和同学们商量好了,准备给程平过生日。“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音乐响起,在同学们整齐的生日歌中,在声声祝福中,程平笑了,笑的是那么开心,那么灿烂!她激动地说:“谢谢杨妈妈,谢谢同学们!”慢慢地,程平和同学们走到了一块,朋友渐渐多了,性格开朗起来,成绩也越来越好了。
这学期,杨蓉老师带一年级。由于孩子小,杨老师不仅从学习上耐心地辅导,从生活上更是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一天,正上着课,王文博小朋友突然说肚子疼,还没说完,就只听“哗啦——”一声响。有的同学捏着鼻子跑开了,调皮的小家伙却奔走相告:“王文博拉到裤子里啦!”杨老师知道,可能是孩子吃坏了肚子,一时没忍住,于是她温和地对王文博同学说:“别怕,快跟我来。”在卫生间,杨老师强忍着扑鼻而来的难闻的气味,花了好长时间,才给他擦干净。当家长赶来给孩子换衣服时,感动地说:“谢谢老师,您真是一个好老师。”这是家长发自内心的感激。善解人意的杨老师看着一言不发的孩子,知道他不好意思,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同学,俯下身子亲切地说:“没事,每个小孩小时候都拉过裤子。杨老师小时候也做过这样的坏事呢!”“真的吗?”“是的。一会儿,我会对同学们说,这是很平常的事。”王文博终于舒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的确,杨蓉老师不仅是一个教学能手,更是孩子们喜爱的“好妈妈”。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近二十年来,杨老师所带班级年年被评为“五星班级”、“阳光团队”、“优秀中队”,所教学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曾先后被评为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杨老师常说:“做为一名小学教师,尽管我微不足道,但我的工作寄托着无数家庭的梦想,我的岗位关连着无数孩子的未来。用心工作,以情育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一生无悔的追求。”是啊!她任劳任怨地耕耘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2 11:38 , Processed in 0.2152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