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班主任工作顾问]专栏6年来一直关注‘班主任专业化’问题

  [复制链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27:32 | 只看该作者
江汉油田广华中学班主任卢小群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直以来,卢老师都担任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她带头研究学校的“生态健康课堂”的6、5、4元素,精心制定教学计划,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
卢小群所带班级的学生高考成绩始终名列全局前茅,2012年高考中,她所带班级有26人上一本重点线,上线率为全局第一。参与辅导的学生在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国家二等奖1人,获国家三等奖1人,省一等奖2人,省二等奖16人,省三等奖23人,她多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练员”。
作为年级数学教研组组长,卢老师组织全组老师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坚持集体备课,做到资源共享。她不仅要求自己的教学业务精益求精,而且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不遗余力地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公开课、示范课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她精心指导的徒弟夏金艳,在2012年湖北省重大课题中,执教的“探究教学设计研究”和“探究教学”说课比赛均获省一等奖;参加2013年湖北省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比赛获省一等奖。

不忘把作业带去父亲的病房
卢小群家有近80岁高龄的父亲和公公,还有正上高三的儿子,丈夫在油建公司工作,长年在外会战,所以家里大小事都由卢小群一手打理。去年卢小群的父亲因脑梗塞住院需要人照顾,儿子又在毕业年级,学习压力很重,精神和生活上也需要呵护,生活重担如此沉重,但她。但她并未耽误工作,日常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工作照常处理完后,她才百米冲刺似的赶到医院看望父亲。晚上卢小群把备课本和卷子搬到病房,把父亲安顿好后,就坐在椅子上改题、做卷子、准备教案……

学生家长两手访
细化班主任工作时,卢小群坚持把“课外访万家”工作落到实处,通过电话联系、家长会、家访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她重点对班上的“五类学生”(贫困生、单亲生、留守孩、学困生、问题生)进行家访并做好记载。每个月,卢小群坚持和每名学生至少谈心一次,聊学习、生活和理想,鼓励他们正确地面对失败和成功,保持积极的心态,塑造积极的人生观。每学期,她与每一位家长至少面谈两次,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习惯等,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及表现。
上学期开学,有名父母均在山东工作的学生慕名转入卢小群班,这名女生生性敏感,学习上有疑问也不敢问老师。卢小群了解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现在这名学生乐观、开朗、积极,并且能主动亲近老师。在山东工作的父母从女儿电话中得知其进步如此之大时,今年回家探亲,他们专门抽出时间来学校与卢小群交流孩子的情况,并表示感谢。

不忘师恩 学生视其如慈母
杨镇是卢小群2009级学生,每学期放假他都会回来看望老师。杨镇永远记得:生病时,卢小群带上药去寝室看望他;招飞时,卢小群亲自亲自送他上招飞专用车。“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我并不缺少家的感觉,卢老师的关怀和照顾让我幸福地度过了三年高中。”杨镇说道。
学生关曲也宗同样记得,流感期间自己高烧,卢小群到寝室为他擦背降温:“我儿子和你们一样大,你们也就像我儿子一样。”卢老师的学生们说,“卢老师待我们像慈母一般,她温暖着所有的人。”
卢小群有2个宝贝——两本班级留言册!一本是09届学生教师节送的祝福:“三年您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我们,扮演着老师的角色,同时,也成为我们母亲一样的人,这是一份怎样都无法偿还的恩情!”……另一本是她今年元旦收到的生日礼物,学生在留言册上这样写道:“卢老师,我们从心里尊敬您,爱您。您的操劳和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相信在您的带领下我们会越来越好。”

57#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27:08 | 只看该作者
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班主任傅成令
傅成令是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的语文老师,她是一名优秀的传播知识和智慧的育花人。她长期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的工作,是家长、学生们最信赖的老师。所带历届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优,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班集体”。她勤奋踏实、热情奉献、求实创新,曾被评为全国初中“十佳”班主任、湖北省优秀培训教师、武汉市“功勋”班主任、武汉市“十佳”班主任、 武汉市“百优”班主任、武汉市优秀语文教师、硚口区名师、硚口区学科带头人、硚口区优秀共产党员、桥口区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文化育人  神为智渊  功到深处自然成
传统文化的熏陶了孕育了特殊的德育情结。傅成令老师是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师。在她的课堂上不仅仅有对教材深入浅出的趣味解读,更吸引同学们的是她不经意间谈到的中国国学文化。从同学们好奇、热切的求知眼神中,傅老师深切感受到了孩子们对遗失已久的传统文化的渴求。从此傅老师的语文早自习不仅仅读背语文课本,还可以背诵《论语》《民国老教材》等传统国学。并制定《论语》背诵规则,设计《论语》背诵进度表,记录每一位孩子的背诵进度。在竞争中孩子们一学年可以背诵近300则《论语》。言辞之中多了一份文气,谈吐之间多了几份文明。针对班级中个别女生大方得近乎张狂的个性,傅老师找来《女论语》——《宋若昭女论语》让她们读,霎那间明显感觉孩子们文明了许多。这时候才突然觉得:孩子们言行不雅的过错不在于他们,而在于我们作为家长或老师的教育者们没有给他们明确的指导。从此班级有违规的同学,傅老师的惩罚措施不再是简单的罚抄或是训斥。同学们买来《弟子规》,只要犯错,同学必须读背相关条文。《弟子规》1080个字,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113件事。实在是事无巨细的告诉孩子们该如何为人处事,如何为学为文。育人先育心的理念深入到傅老师的内心。傅老师所带历届班级的同学言谈举止之间,都有一份宁静与严谨。所以有老师戏称“傅家军”就是不一样。
她对文化育人的热爱,影响了更多的有执着教育情怀的同行们。2010年,傅老师所在的64中学,在德育校长徐校长的大力倡导下,借助传统文化育人的德育模式。以每日诵读《弟子规》为抓手,开展系列德育展示活动傅老师所带历届班级是参与力度最大的班级。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编排孝道故事,定期编辑传统文化小报,回归家庭孝敬父母亲人,走进社区关爱孤寡老人。孩子们浸润《弟子规》《孝经》《正蒙宝典》《论语》等这些国学经典中,慢慢地他们的行为不再散漫张狂,多了更多的礼节与严谨;他们的心不再不安与浮躁,多了几分宁静与宽容;他们的内心不再自私与抱怨,多了太多的感恩与宽厚。
在19年工作期间,即便再大的事也没有懈怠过自身的学习与对学生的身心教育,每每困倦之时总有学生、家长的肯定与鼓励相伴。学生饶泽宇的爸爸在写给她的信中说“您是我遇到最有办法的教育者啊!孩子进入您的班级不到半年行为意识全然改观。他现在对人礼貌有加,孝敬老人堪称我们家里的典范,孩子的言行举止甚至改变了她妈妈!现在我们家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全是您的教育结果。真心感谢您魔法般的教育……”看到太多如此欣慰的回馈,傅老师怎么能对工作有丝毫的懈怠呢?家长、学生、领导、社会的期待,促使傅老师以对事业的虔诚、对学生真诚的爱心、进一步去探求着智慧的教育之路。
智慧爱人  遵循规律 促学生健康成才
用爱唤醒爱,用爱示范爱,用爱传递爱。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要爱满天下,要爱孩子,爱青年,爱人民,爱光明的一切。”作为一个社会人,无法脱离社会而真空存在,与人为善、关爱他人是我们的行为准则;作为一个传播人类文明的教师,我们更不可用冷漠的眼光对待客观的人与物,我们务必带领我们的学生去面对社会、理解社会、接受社会。傅老师是常常教育学生要与人为善,与社会为善。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人。常常用爱的行为唤醒学生友爱的灵魂,用爱的方式示范爱的表现,用自己的爱心传递学生要有爱心。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傅老师深深地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震撼了,她带头捐了500元钱来倡导学生节约开支帮助灾区同胞。接教育局安排:接受了来自四川灾区的学生汪禹州来班上就读。一接到这项特殊任务傅老师心就开始紧张和兴奋起来!找了一些关于灾后心理健康教育的书和资料看了又看,一宿睡不着!第二天这位特殊的学生到来前,为确保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悉心呵护与帮助这位特殊的同学,傅老师慎重地做好了学生的工作。天衣无缝地安排了座位,准备了校服、书本、笔记本,甚至红领巾。傅老师的心才慢慢平静!汪禹州在校的24天里,傅老师买大量的食品,带领学生送到医院。周日带他去看了黄鹤楼,参观红楼,吃首义园的特色小吃,。每个休息日,傅老师都要准备可口的饭菜精心招待禹州和他哥哥来家里休息并安排他们住宿,为他们买鞋买衣服。回四川的前一天在酒店为他们一家四口饯行。他们眼中的傅老师就是最仁慈的教师、是可以依靠的妈妈、是可以信赖的亲人。这一切的举动感染着在校的学生、同事甚至家长。汪禹州在校期间,同学们千方百计帮助他、百般呵护他。金伊露的爸爸三番五次询问傅老师“需要我们家长为他做些什么呢?”,甘奕雯的家长开着私家车两次接他到家里做客,带领他逛街游玩。历史老师丁丽专门抽一个周六的时间带汪禹州到公园和游乐城玩了一整天。离开的那天,54位同学自发带来了珍贵的礼物送个他。精心举办了一次难忘的送别会,在张学友《朋友》歌声中,同学们个个泣不成声、依依不舍。那一刻傅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善良与情真意切的爱心是那样可贵。这个温馨的集体在进入初一的短暂时间里多了更多人性的情怀。2008年圣诞节前夕,同学们又自发捐助650元钱委托傅老师给汪禹州买了一套真维斯的羽绒服,写上长长的信一同寄往四川绵阳。他们跟傅老师一样永远牵挂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傅老师每一届学生都会成立爱心小分队,参加公益劳动最乐意;看望社区孤寡老人最热情;市区福利院慰问表演最主动;每一届爱心联盟捐助款数额最多。
分类给爱,分层施爱,春风化雨。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所有树叶都有相同的需要——阳光和雨露。而今成长中的青少年从父母、亲人那儿得到的阳光雨露近乎过剩,已经足够他们的依赖性、软弱性与惰性疯长,他们需要的并非父爱、母爱等生活上的关爱。他们特别需要心灵的呵护和精神的关爱。那么给学生怎样的爱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呢?这成了傅老师思考与实践的课题。她尝试智慧施爱的多种途径收效甚佳。智慧施爱体现在对问题生的赏识、进步生的激励、优秀生的鞭策、懈怠生的共勉、困惑生的援助、彷徨生的导向、心理障碍生的疏导等。这样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爱的方式,不同的类别给予不同的需求。做到分类给爱,分层施爱,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一)对问题生实施维护尊严的爱,那是智慧教师的高妙。初中的问题生往往肆意扩张自己的叛逆意思,反叛家长管教、无视学校管理。针对这种长期备受责备的问题生,让赏识教育成为走进他们心灵的绝招。因此傅老师常常将赏识教育悄悄地运用到后进生的身上,能让潜藏最深的孩子重新得到“你能行”的滋润。07年10月,傅老师要到省里学习一个星期,傅老师最不放心老师们心中的“名人”章一。想到军训期间他与教官挥拳瞪眼,傅老师就心有余悸。他调皮好动,不爱学习,逆反得近乎病态的言行举止最近虽有所改进,但一定会出现反复。傅老师估计他会在这七天里导演许多恶作剧,给实习王老师出难题。临行前老师找章一谈心,送给他一只精致的小盒子,里面装有七张折叠成“心”状的纸条,并告诉他每天只许打开一张。一周后回校,王老师通报情况时告诉说,他“重点盯防”的章一,表现出人意料的好。刚走进教室就遇见喜气洋洋的章一。他腼腆的递过来一张贺卡,上面写着几个醒目的字“给我最喜欢的傅老师,谢谢您!”其实这七张纸条上写的是“你最爱面子”“喜欢欣赏你的钢笔字”“你做事真有条理” ……七个优点的发现是七种真心的赏识、让章一找回了自信,品尝了被认可的喜悦,成为他进步的动力。
(二)对彷徨生的导向与帮助用尽真情,换取信任与感激。站在人生之路的起点上的孩子面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就像盲人站在一条自己从未涉足的道路一样。需要自己的探索、更需要旁人的指点和搀扶。对那些常常迷失方向的学生,老师应该是友善的指点者、搀扶者。你的指点和搀扶需要先赢得他的信任。谢杨五岁就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与母亲相依为命。他们是温州人,却跟着妈妈跑遍了东南西北好几个城市生活。妈妈常年在好几个城市来回奔波,几乎很少在家。最近习惯独处的她有些异样。傅老师敏锐地发现她似乎开始了早恋。心急如焚的傅老师选取一个隐秘的地方,隐藏住自己焦虑的神情,平静地跟她谈起了这件难以启齿的事。望着傅老师真诚的眼睛,孩子羞涩地谈出了内心的想法-------来自心灵的孤独、知识的空虚、眼光的短浅让她迷失了自己,她希望找回那个单纯的、高傲的自己。傅老师知道让一位远离亲人、孤独无助的女孩抗拒诱惑、承受孤寂实在是不容易的事。谈话结束后傅老师买来了精美的日记本,写上赠言送给她。建议她将每天的心情记录下来,提醒她多记录对妈妈的思念、对学习的感悟、对老师的感激、对同学的情谊、对社会的感恩。她在周记中写到“谢谢傅老师!这件事情处理得真好!。。。。。。。。”
(三)遵循规律,保护个性、发展特性。袁品观理科成绩不好,但她作文时极有灵气。面对数学老师严厉的眼神,科学老师焦急的抱怨,她显得萎缩、不自信,傅老师鼓励她竞选语文科代表,她的作文水平与日俱增,06、07年均获得“楚才杯作文一等奖”,至此,作家梦在她心中生根发芽。2010年她成为湖北省唯一考上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98届的易川成绩不是最好,但尤其擅长交际,傅老师鼓励他多锻炼组织和管理能力。他在11中被中南民族大学录取后,发挥优势很快荣升为学生会主席,06年被院校派到欧洲考察学习,08年被全公费保送韩国留学、今年保送继续在韩国攻读博士,后进入国家环保局工作。其次,尽力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冯雨曦、梅强多次获武汉市“艺术小人才”书法、声乐一等奖,后分别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武汉音乐学院。王雪利、王雪伶获舞蹈二等奖,唐冠宇多次担任大型活动主持人,并被桥口区委、区政府授予“十佳文明青少年”称号,后分别进入湖北大学,武汉大学。傅老师常常告诫自己:教育是精细得连上帝都轻声呼吸的工作。一定要用智慧才能守护好纯真的心灵,塑造好每一个不一样的精品。
智慧管理 创新模式 造严谨和谐班级
巧设愿景:自我教育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只有在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内才有可能进行真正的学习。关于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基于以下观点而提出的:发展是由儿童能够独立地做什么以及儿童在成人或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帮助下能够做什么这两者共同决定的。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目标应该设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是合适的,这与我国教育界很流行的一句话“摘挑子,要让学生跳一跳”不谋而合。傅老师让他们设想最美的自己,学会自我教育,跳起来做最好的自己。
一是指导学生自画像——规划自我,人人有愿景;二是荣誉达标制度——让愿景引领,激发内驱力;三是档案记录袋——放大感受,体验成功。首先,为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关注成长历程,学生入学时,她要求学生创建成长记录袋。每学期开学之初,请学生写自传或写“我的自画像”,用红色和黑色分别填写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请家长写成长寄语,感受父母殷切希望,聆听长辈谆谆教诲。请同桌朋友写同学寄语,清晰审视自我形象,触发完美自我的动机。经过每学期的填写,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红色日渐增多,黑色日渐减少。他们在自我认识的同时已经在悄悄修正自己。
然后,为了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她尝试了荣誉称号个人申请达标制度。让学生自主选择荣誉称号,树立前进的标杆。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她列出的荣誉称号包括成绩、文艺、体育、纪律、科技制作以及道德等各个领域。
完善制度:自主管理  傅老师非常重视规则意识的班级管理。她认为良好的规则和规则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现代文明最值得崇尚的就是制度文明。她每带一个班都要和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同时推行个人行规量化管理,执行德育学分制,藉以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实践现场无教师管理模式——即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为基础,师生共同制定切实可操作的奖惩方法。以首席班长为核心,学生干部管理为主体,干部按章处理,教师定时关注与总结。教师无须到场一切秩序井然。傅老师所带历届班级几乎均能囊括学校所有比赛或评比的最高奖项,常常被誉为学校的明星班级。
为配合制度的落实,傅老师运用智慧转化学生,帮助学生规范行为,走向完美。一是:经典诵读——浸润心灵。为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初一年级时,为将“他控”转换为“自控”,让每位学生建立“自律本”,每天在本子上记录自己当天的行为表现,并背诵《论语》、《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二是:多维激励——内化无痕。学生如果违犯了班级常规,她只要求学生写一份自我教育说明书。说明书所站的角度不同,写的情感及其效果迥然不同。三是:无师教室——自律自主。学生仿造《弟子规》形式编写班级《自习规》。傅老师所带的历届班级自习课几乎不需要老师在场,甚至平日的考试也能做到免监考。
精心策划活动,巧借情景育人。把活动做新。把握教育的契机,为教育的杠杆找准支点,支点准确恰当教育会事半功倍。学生的大脑就像肥沃的土壤,你播撒种子它就长出庄稼,你舍弃荒芜它就长出杂草。我们要给学生播撒学习的种子、竞争的种子,他们会长出优异的成绩、良好的方法、永不服输的斗志。
(一)小组互助——取长补短。开展以十四名学习标兵为主帅“招兵买马”组成四人小组,实行“小组大比拼”、以实力相当的两人为竞争对手进行“学分对对碰”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竞争意识。这样,原本基础很差的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也能积极进取;常犯错误的学生也能改过自新;品德不良的学生因为其不良行为在同学中得不到肯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痛下决心改掉自己的不良行为。全班学生成绩突飞猛进、遥遥领先,成为全校的领军团体。比如所带07届初三(5)班学生中,上11中录取线的人数达20人,占全班的36%;上省重点的同学占全班的2/3强。2010年毕业的初三(1)班更超越了前一届的班级,上11中达到26人次,绝对的领先地位。2013年毕业的星光六班,上11中达29人次。并教育就授予“中考质量先进班级”称号。
(二)采用双边共事——师生互动。傅老师指导同学们设计了序列性主题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自导演。创办班级报刊《星光信语》及时报道班级学习生活。王雪伶在写给傅老师的信中说“做您的学生真是幸福啊!您想方设法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办图书角开阔我们的视野;开展小组大比拼,让我们学习更带劲;带大家春游,放松心情。每一样都深受我们的喜欢……”
(三)美化环境,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傅老师尤其注重美化外部环境 渲染文化氛围 ,创设生活情景。指导学生开辟多功能的“知识窗”,用黑板报、学习专栏、成果展示栏、读书角、今日热点等来装饰教室的墙壁和角落。每一次家长会时,家长们都会把参观学生的成果当成是一项很期待的议程。设置情景育人,创造和谐学习氛围。这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很多空洞的说教无法代替的。

自学笃行增进智慧 只愿做一盏明灯
智慧来自于学习与笃行——自我学习、专家引领、同伴交流。
自学阅读、外出学习是傅老师不断进步的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她阅读了《爱弥儿》;E阿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詹姆斯·多伯森《施爱与管教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陶行知全集》1――10卷;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等书籍。多次到北京学习,这一趟趟智慧之旅让她感到:班主任工作这门艺术是那样的高深而具有魅力,更是鼓足了为下一代健康成长而无悔工作的干劲与决心。2009年12月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优秀班主任暨优秀校长表彰大会”接受颁奖并听取报告,更是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拜师学艺、同伴互助与交流是傅老师走向成熟的捷径  2005年12月,傅老师很有幸拜全国模范班主任张军老师为师。这是学校在傅老师的人生平台上给她搭建的又一次阶梯。在而立之年遇到了又一位真正引领她事业之路、生活之路的师父,她的内心深处也常常被一种感激充盈着,她感激张老师耐心地辅导她的工作,感激张老师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班级管理的秘笈,感激张老师对她为人处世的启迪。诚心、精心、耐心是她拜师学习的态度;勤学、勤问、勤看、勤听是她拜师学习的方法。傅老师的管理方法日渐巧妙,带班风格也逐渐形成。不久傅老师被授予硚口区“模范班主任”称号;被评为武汉市“百优”班主任、武汉市“十佳”班主任等。全国初中“十佳”班主任,武汉市“功勋”班主任。2005年至2013年连续九年被湖北省教育厅聘请到武大、华师、湖大、华农、省电大、二师等高校为农村教师作语文教学专题报告50余场。受武汉市教科院、武汉市电大、桥口区教育局、东西湖教师教师进修学院等单位聘请为市、区级骨干班主任做报告多场。受武汉市教科院聘请承担武汉市第二、三届班主任远程培训辅导教师,与老师们共收获。
思想源于探索与反思——探索实践、教育反思、撰写论文
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要更快、更好地促进其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育反思。学者余文森甚至明确提出这样的观点:“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傅老师习惯于在博客和个人空间里写写教育反思,常常还能得到同行与学生们的高频率点击。多篇论文在《成才》、《中国教育报》《成长中的教育家》等书中发表等,或在省市、区班主任工作会议和师德论坛上交流。

56#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26:38 | 只看该作者
黄石市黄石一中班主任陈小兰
陈小兰,女,1991年7月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黄石一中语文教研组长,黄石市优秀教师,黄石市学科带头人,黄石市十佳师德模范,黄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先进个人。长期担任实验班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她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凭借过硬的专业功底和高尚的师德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尊敬、领导和同事的好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在历届高考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9届高考中她班的邓雨婷同学考出了文科587分的好成绩,在整个黄石(包括大冶、阳新)排列第四名,这一成绩是我市非省重点中学高考成绩的一次突破。在2012届高考中,所带班级再创佳绩,在进校时没有一人过省重点线的情况下,全班50余名学生有14人过一本线,44人过二本线。2013届所带高考文科状元陈子衣同学语文以134分获全市最高分,陈老师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谱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
一、热爱三尺讲台,用爱作基石。
作为语文老师,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三尺讲台上尽情挥洒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陈老师总是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养成勤奋认真的习惯、探索钻研的精神。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风格,多年来一直担任实验班教学,所带班级语文成绩在各类考试中一直名列前茅,2009年高考语文成绩排列全市前三名,获得黄石市学科教学工作优秀教师称号。在2012届高考中,所带班级再创佳绩。2013届所带学生陈子衣以134分的高分获全市最高分。
在日常的教学中,陈老师多次带头主讲公开课、示范课:《荷塘月色》《梦游天姥吟留别》《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陈情表》《中国建筑的特征》等,起到了很好的率先垂范作用。在教学中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以女性的温和、细腻利用周记和课余谈心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題,还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心理上的困惑,深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
在“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中,主讲了《陈情表》《中国建筑的特征》等示范课,还在学校“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教学开放日中主讲了两节高三复习课《语言运用之扩写语句》,受到了领导、同行和家长的好评。作为教研组长除了自身带头参加“课内比教学“活动,还积极组织全组教师积极投身到这项活动中来,做到了全员参加讲课听课评课,杨承静老师还代表我校参加了“课内比教学”的教学比武,取得了较好成绩。因在“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中表现突出,在2012年10月获得了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二、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把爱化作力量。
作为班主任,她热情执着、关爱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面对有困难的学生她总是尽力帮助他们。陈老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做诚实善良、积极乐观、爱学习会学习的人,做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他人、乐于助人的人。
尊重关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来自于单亲或者父母不和睦家庭的学生以及家庭困难的学生,她总是以自己的爱心感化他们。学生汪某、杨某等几位同学因父母离异或父母不和,造成了性格、情感、思维、习惯上的很多偏差,汪某沉迷网络家长无法管教,经常深夜不归,她不仅帮助家长寻找,找到学生后在学生不愿见家长的情况下,她把学生带回自己的家,给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她一次又一次的耐心教育下汪某上网的时间和频率由经常上到每星期一次到临考前的不上,性格和习惯也有很大的改变。杨某有一次在上晚自习前与母亲争吵后没来上学跑到湖边,当时天正下着雨并夹杂着雪花,她组织学生一起寻找,找到后在办公室给他擦干头发,烘干衣服,面对杨某不想上学的念头,她耐心地给学生讲道理,又发动科任老师和其他学生给他做工作,终于打消了他退学的念头,他的母亲特别感动。
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她总是耐心地给学生作思想工作,正确地引导他们,平等地与学生交流,给学生以理解,并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义务辅导,学生也因此特别尊敬信赖她。学生刘某等同学其他功课都很突出,就是语文基础薄弱,她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上。还有的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内心出现了很多波动,情绪很不稳定,有些学生甚至无法控制自己,上课、做题总是胡思乱想,当学生本人或家长找她倾诉时,她意识到情况的不同寻常,不仅经常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排解不良心理,还帮助家长找医生疏导治疗,在她的帮助下,很多同学顺利地闯过了高考关,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胡某进校时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把学习放在心上,陈老师多次家访回访,发动家长积极配合老师,改掉了该同学作业不能完成、学习缺乏目标的缺点,并利用契机让她重拾自信,在去年的高考中她顺利地考上了一类大学,她的家长激动地说没有陈老师的付出,自己的女儿是不可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因为毕竟在三年前的中考中自己的女儿离省重点线有三十多分的差距,而且上高中后又有一段时间表现不如人意,是陈老师成就了自己的女儿。学生霍某进校时意志较为薄弱,平常有点小感冒之类就请假,发现问题后,陈老师多次与家长沟通,希望家长在家里注意孩子的饮食和身体锻炼,自己在学校多加强思想教育,鼓励他学会坚持,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去年的高考中他不负众望考出了594分的好成绩。学生田某2011年高考只上三本,因为家庭困难等原因选择了复读,来到了陈老师的班上,该同学因为习惯等原因成绩一直没有起色,陈老师通过多次批评教育并取得家长的配合,去年也顺利地考上了一本,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陈老师善于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不仅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还与他们的父母沟通,帮助他们化解和父母之间的矛盾、误会,关心学生,也对家长给予理解和支持,她还帮助家长做好孩子的后勤工作,每到下午第三节课的时候陈老师的办公室里总是放满了饭盒,她一个一个的用微波炉给他们热上,只为下课后学生能很快地吃上热饭。陈老师在点点滴滴中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细微之处感受老师的深情,大大地提升了教育的效果。用心关爱学生,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即使年龄在一年一年的增长,岁月使她不再年轻,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仍然亲热地叫她“兰姐”,她也因此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和好评。
陈老师所带班级能在高考中创造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有人说是陈老师用爱谱写出了一次又一次的高考传奇,这其中的艰辛和付出可能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她的事迹多次刊登在《东楚晚报》《黄石日报》上,有一定的社会反响。
三、热心钻研、关心同事,用爱搭起交流沟通的桥梁。
作为教研组长,她勤于钻研、不断探索,本着教学教研相长的目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近年来,有多篇文章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其中《和孩子一起成长》、《教师的人格魅力》《春风化雨唯有爱》发表在《黄石日报》教育专刊上,《关于“中秋节”的研究课设计》《以自主写作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成语,中华文化的畏缩景观》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上,《高三班主任高中的几个关键期》发表在《班主任》杂志上,还参与编写了由中国广播电视出自版社出版的《新世纪优秀作文》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文言文全解与测试》一书。另外,《语文研究课设计:中秋节里话中秋》被黄石教研中心评为优秀课例一等奖,《写出人物的个性——人物描写作文指导》在湖北省教师电教作品大赛评选活动中荣获基础教育组课例类一等奖,《以自主写作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获市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意义和作用》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一等奖,《家访手记》获黄石市“万名教师访万家”征文一等奖。
她团结同事,尊敬老教师,关心帮助年轻教师的成长,促进本学科的发展。用爱搭起了一座座交流沟通的桥梁,黄石一中语文组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涌现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中青年语文教师,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面临新课改,随着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陈老师带领全组老师在全省电化教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王亮老师的课例《山水与诗歌》参加2007年湖北省教师电教作品大赛获省特等奖,后来又代表湖北省参加了全国电教作品大赛,获得了陈至立部长的亲切接见。之后汪洁老师的课例《如何巧妙应答》参加2008年湖北省电教作品大赛获省一等奖;陈玥老师的课例《写出人物的个性》参加2010年湖北省电教作品大赛获省一等奖,这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很突出的成绩。
对青年教师陈老师总是耐心并毫无保留地帮助他们,对参加优质课比赛的老师总是积极组织全组教师听课评课,对有经验的老师总是谦虚求教。全组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勤于钻研,气氛浓厚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收获颇丰。陈老师还以“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为契机团结全组老师,关心帮助年轻教师的成长,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对学校整个语文学科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出了贡献。
工作二十多年来,陈老师以过硬的专业功底,较强的教学能力、勤勉敬业的精神和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教育和熏陶着学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过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带动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因为她始终坚信爱能创造奇迹。

55#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26:13 | 只看该作者
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屈峻
  北宋哲学家、易学家,邵雍曾说: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这句话的本意是说: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作为教师应该有教无类,我对上面这句话的理解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不教而善”,让学生做“上品之人”。虽然,这是一个很高的教育目标,但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18岁时,我从中等艺术师范毕业,分配到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担任学校美术教学工作,近10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思路就是“为不教而善、做上品之人”,“不教”不是真的不教,而是教师言传身教,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内驱力,主动做“上品之人”。
一、正身律己,营造和谐、有爱的班风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聋哑学生听力障碍,但视觉敏锐,老师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在眼里,在心里都有一个评判。在教育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行一步,给学生一个榜样。一个班级班风决定每个学生道德品质的走向,良好的班风使班级气氛和谐、师生、生生关系融洽,班级教育教学效率高。
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一次,我新接了一个听障部高年级的班级,根据学生身高、视力情况,我重新安排了教室的座位,班级中一个学习成绩好的男生,因为太高大被从第一排调后了一排,他当时就气冲冲的站起来,指着坐在前面的一个女同学说:她那么笨,为什么让她坐第一排?这也是我预料之中的,我抓住这个机会,就“谁该坐第一排”组织全班进行讨论,我问那个男生,谁该坐第一排?他说聪明的学生坐第一排。我又问其他同学,其他同学有的说,学习好的坐前面。我就问:谁最聪明、学习最好?很多同学说那个男生聪明、学习好。我又问,全校谁最聪明?整个城市谁最聪明?全国谁最聪明?一连串问题让学生们愣住了。
我说: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世界上比聪明的人更聪明的人非常多,怎么能说谁最聪明!我又问那个男生: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做一个聋人吗?他非常坚决的摇摇头。告诉他:没有人愿意比别人慢半拍,就像我们听力残疾也不是自己能选择的一样,所以,不能因为谁比别人聪明一点就要占好的东西,如果世界按聪明程度排序,我们有残疾的学生能够排在什么位子呢?学生们都在点头表示赞同了,我继续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班级,都是有残疾的孩子,不断有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关心、关爱我们,为什么我们不能相互关爱?教室是这个班级的同学共有的,每个同学都有权坐在任何一个座位上。通过全班讨论、教师讲解,学生理解了、接受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大家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班级舆论引向了正确的方向,同学们的更加融洽,对于在学习上比自己慢一点的同学,没有人嘲笑了,有人愿意去帮助了,班级班风大为改善。
二、见贤思齐,培养学生自省的能力
在班级教育中,我总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口味”给学生推出一些榜样,千手观音——邰丽华是从我校走出去的残疾人中的优秀代表,聋哑孩子对她非常崇拜,25年前,我刚刚进入特校给她上过两年美术课。同时,在一些活动中也和邰丽华又过一些接触,有了这个有利条件,我给学生们讲邰丽华小时候的一些故事,特别是她勤奋学习的故事,让学生感到故事的真切、十分信服,随后我请学生归纳邰丽华的优秀品质,学生们归纳的十分到位,说她勤奋、刻苦、坚持、善良、执着等等,在此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学习邰丽华,学生们都有了具体而生动的目标,比老师来讲解有效得多。
每周我都会找时间召开一周反思会,组织全班学生谈谈一周来的学习和生活,找找自己做得好的和不好的事情,进行自评、小结。对照做得好的同学,讨论要怎样改进。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做得好的地方都值得学习。反思会使学生学会了反思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学会发现他人的长处,以谦虚的态度学习他人的优点。
三、幼吾幼,学习感恩、关注他人
多年来我总是对待每个学生,也特别关注特殊的残疾学生,这些学生中有一个最为特殊,一个叫燕(化名)聋哑女孩她的父母都是聋哑人,成绩优异的燕初中即将毕业,看到她的家境无法让她继续求学,我感到惋惜,帮她写了一封求助信让她寄到武汉的高中(当时宜昌还没有高中),武汉的学校非常同情她,给他减免了全部的学费,让她读完了高中。当得知燕高中毕业考上了聋哑学生的清华大学——长春大学时,而她聋哑的父母下岗后找不到正当的职业,父亲在失业苦闷之际染上了毒品,这个残疾人的家庭是一贫如洗。我不由的又帮她联系了当时的《楚天都市报》宜昌版的记者,陪记者到处采访,为她跑赞助,在记者的呼吁下,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短短3天时间各方为燕筹到四万多元人民币,让一个渴望读书的女孩读完大学。当燕拿到善款即将踏上远去求学的汽车时,她紧紧搂住我泪如雨下,说:老师是你改变了我的一生。10年过去,至今自己也做了老师的燕还和我保持联系,生活工作中有什么事情总是喜欢和我说说,谈谈。看着她如今幸福美满的生活,我的心里涌起来的满足和幸福。
象燕这样的得到过我帮助的学生还有不少:如帮酷爱音乐盲生陈伟联系一次日报的记者,在记者的宣传报道下找到了义务的竹笛专业老师,在全校发起倡议给失去父亲的贫困盲生吴桂峰眼部手术捐款…
    以我真诚的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残疾学生,是我习惯,学生们当然也看在眼里,我所带的班级里,我和同学们多次自发为地震灾区、为生病的家长、为校外得白血病的同学捐款,同学们在接受到他人的关爱后,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心。爱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表达,还要传递,学生们在关心和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四、己所不欲,换位思考非常重要
学校的生活简单而平静,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更是简单而重复,有时会把一句话说上几百遍,把一件简单事重复做上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每当有年轻老师询问我:为什么我上课时学生教了这么多遍,他们还是听不懂、总是学不会?我总是笑称:我们要把自己变成电脑,把声音和图像保存起来,然后就是,重播!重播!重播!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必须站在残疾孩子的角度,来思考、理解、表达问题,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是由于手语本身的词汇量和表达不精确的局限,有时候在和孩子交流时,想表达的内容会和接受者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稍有不注意,老师讲地内容会差之分毫失之千里,老师必须有超强的耐心,反复分析、讲解,有时候我还会让学生复述出来,看学生是否弄懂老师讲道理。当然,学生对我说的话我也要弄清楚,直到学生点头说是。
一次,我还发现:有聋哑人在网络上传自制的视频,“呼吁”聋哑人团结起来“对抗”健全人,不许健全人“欺负”聋哑人。这看似幼稚的言论得到班级中个别学生的欣赏和赞同。我就此事开了一个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健全人开始,客观的分析健全人和聋哑人的关系。看看健全人怎样对待聋哑人的。通过实例让学生冷静的分析讨论:自己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亲人们都是健全人,老师们也是健全人,他们一直都是对聋哑人很关心和爱护!同时还让学生看到:社会上还有很多有爱心的人们不断地帮助残疾学生,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过社会上的爱心的资助。学生们这明白了:原来自己不仅被健全人欺负,反而是得到了太多来自健全人的爱。在学生明白道理后,我趁机对学生进行感恩的教育,用一件件实例帮聋哑孩子学会感受爱、体会爱,更教他们学会了表达自己的爱!
从事特殊教育事业25年,我一直秉承为“不教而教”教育理念,使自己和学生能够做“上品之人、不教而善”。
在教育工作之余我撰写的多十篇特殊教育美术教学论文、课例,在全国、省、市获奖,并发表在特殊教育核心刊物上。主讲的高中美术录像课在湖北省获一等奖。多年来我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绘画比赛近200人次获一二三等奖、40多幅学生绘画作品在国家级美术报纸刊物发表。辅导聋哑学生刘璐创作的绘画作品《太空家园》入选国家义务教育“湘版”《美术》教材;辅导聋哑学生刘丹阳创作的绘画作品《奔向光明》,在10万人参与的2009年日本“第52届中小学生学芸科学大赛”中,获唯一一个“旺文社社长奖”,并应邀赴日本领奖。
我也曾被国家教育部、中残联评为全国优秀辅导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多次获得宜昌市师德先进个人、宜昌优秀美术教师,宜昌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教师、2004年被湖北省教育厅选为“师德报告团”成员,省内巡回报告。
教育工作一年一年的重复再重复总会有倦怠的时候,有人选择离开了,我庆幸自己在多次机会来临时,选择留下和这些可爱的孩子在一起,作为美术老师教他们学习用画笔来表现生活、表达内心所思所想,做一个班主任教他们做人做事、和他们一起成长,让我从中找到了个人价值所在,


54#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25:46 | 只看该作者
襄阳市谷城县冷集镇小学班主任董正香

15年前,从深山沟走出来的董正香走上了三尺讲台。在职业生涯的第一堂课上,她曾暗暗发誓:要做一名“满意的好老师”,要让我的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长的幸福。带着这份承诺和信念,董正香把执着、坚守、爱心融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融入这群天真活泼的农村孩子。

爱班如家,用心打造学生的幸福学堂
当班主任,就要做学生最信任的班主任。董正香从参教起,一直担任班主任,带过的班级一个又一个,接过的学生一茬接一茬。但每接手一个班级,董正香都要首先摸清学生的情况,建立“一卡通”,班里每一个孩子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性格爱好等进行详细登记了解。她知道,只有熟悉了孩子们的一切,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关心他们,管理班级。
班主任活儿多事儿杂,耽误时间费精力,为了让自己从班级日常管理中“脱身”,她创新摸索出“三级管理”模式:一级管理者是班主任,主要管理职责是选定二级管理者和三级管理者,指导和监督班组干部的工作,处理他们办不了的“疑难杂症”;二级管理者是班干部,主要职责是监督三级管理者的工作,处理小组长或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报告班主任;三级管理者是小组长,主要职责是收发作业、组织开展小组活动、监督提醒本组同学言行举止规范等。小组长和学生能解决的班干部不管,班干部能解决的班主任不管,把各种管理任务层层分解,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升了班级管理的实效。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学期开学,董正香都要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制定、修改完善《班规》,从文明礼仪、晨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眼保健操、午间管理、卫生、学习、好人好事、考勤等十个方面约束学生言行。《班规》制定后,各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负责在综合评分表中量化打分,若一周内没扣分的在评比栏记一个红心,扣分在十分以内的记一个绿心。在《班规》制定后的第一次评比中,班上有七八名学生记了绿心,但随着评比的进行,记绿心的学生越来越少,而记红心的学生却不断增多。通过周评比、月小结、学期汇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先争优意识,还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目前,董正香这一套班级管理经验已在全镇推广铺开。
注重引导感悟,也是董正香多年积累的经验。针对农村留守孩子多,不注重习惯养成的实际,她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强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引导和培养。
去年有次隆冬早读,董老师刚走进教学楼,负责清扫楼道的几个中年级学生围上来“告状”:“董老师,你们班的几位学生边上楼梯边吃瓜籽,到处扔的都是瓜籽壳。”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给董正香很大的启发。她看到学生们用冻得像胡萝卜似的手指一点一点抠瓜籽壳时,心情很复杂,上前安慰一番后,不动声色上课去了。只到下午班会时间,她在黑板上严肃地写下“乱扔垃圾主题班会”,随后,她让学生以自己的见闻展开大讨论。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我们楼下,有人乱扔果皮菜叶,弄的蚊蝇乱飞,臭气熏天,连大热天也不能开窗子。”有的说:“有位司机把一个饮料罐扔在马路上,有位拾废品的老人抢着来捡,被后面疾驰而来的汽车撞死……”一位学生的感慨更有见解:“乱扔是自私的表现。处处想着别人,就不会随手乱扔了。”
随后,她把学生们分组带到楼梯间,故意撒下一把准备好的瓜籽壳让学生捡。学生们一边挫着手,一边哈着热气,一边用冻僵的小手艰难地扣瓜籽壳,几名早上丢瓜籽壳的学生既尴尬又愧疚。回到教室,董正香又把精心准备了一天的“不乱扔垃圾,远离不文明行为”图片放在楼梯间出口展览,让全校的学生都能受到教育。后来的日子里,孩子们经常帮家人倒垃圾,告诉家人垃圾不能乱扔,有的还主动清扫门前的街道。冷集社区冷书记常夸:“孩子们变得讲卫生了,社区的环境变干净了。”

爱生胜子,悉心呵护学生的幸福课堂
董正香深知,教育学生就要爱学生。在她班上,学生思想有了问题,她总是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通过家访与家长达成共识,使学生逐步得到转变;学生有了困难,她总是热情给予帮助,用真心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赖。为此,她在学生身上倾注,用千般情、万般爱呵护每一个学生。
留守学生王默玲,是个不善言语且好胜心特强的女生。在一次单元检测时作弊。出于对学生自尊心的呵护,董老师没有向女生做任何警示。在批改试卷时,她在女生的试卷上写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试卷下发之时,她从那位女生的眼神中看到了惭愧和自责。去年教师节,上大学的她在送给董老师的贺卡上写道:“董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永远不会忘记您送给我的那句话。就是从那时起我读懂了诚实。谢谢您,祝您节日快乐!”
董正香不仅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还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有的学生没钱买学习用具,她就掏钱买好送到学生手中。下雨下雪,学生不方便回家,她就把他们领到自己家吃饭;学生病了,她把孩子背进镇医院,检查诊疗,守护病床前。
学生蔡晓凤因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只跟一位哑巴奶奶在一起生活,经济负担较重,有一次连续两天未上学。为彻底了解情况,董老师放学后便骑车去蔡晓凤家。山路崎岖,一路颠簸不说,还被冲出的恶狗咬伤小腿。董老师强忍疼痛,用手势和她的哑巴奶奶沟通之后,把躲在厨房里的蔡晓凤找了出来。在得知她因不能支付当前的生活费而不到校时,董老师当即表示替她交费。后来,在批改家庭作业时,蔡晓凤竟然工工整整地写道:“董老师你虽不是我的亲人,但比亲人还亲。是您帮助了我的学习,是您打开了我的心结,更是你让我感受到生活的五彩斑斓。我会记住您,永远记住您!”
作为一名班主任,董正香每学期都要对班上的学生家访三次以上,重点对象有时甚至一周家访一次。家长们都说:“有董老师教我们的孩子,放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团结和谐的关键。董老师特别注重化解班级师生矛盾。上学期,一名刚大学毕业的年轻女教师负责英语教学。由于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够妥当,致使班上几个男生不满而蓄意刁难。课堂上,英语老师把图示画在左边,右边的男生说看不到,当她把图改画在右边时,左边的也有意嚷嚷说看不到。当她从男生们狡黠的目光中意识到是有意为难她时,气得委屈的哭了。下午放学后,董老师找来了这几个学生。几个学生显得忐忑不安,担心会兴师问罪。而董老师却平静地拿出了一本备课本及自制教具让学生欣赏。形形色色的自制教具让几个学生赞叹不已。过了一会,她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说:“你们知道吗?这些教具都是英语老师自己亲手制作的,可最终却因为你们而没能把它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你们看多可惜呀。”学生听了很是惊讶,个个露出愧疚之色。“你们若对科任老师有看法,可与老师进行沟通,也可以与我沟通,怎么能浪费其他同学宝贵的课堂时间呢?”他们听了心悦诚服,忙承认错误并主动去向英语老师道歉,师生之间的矛盾消除了。
十几年来,董老师始终坚持每天早中晚到教室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她的班里,班级工作由学生主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体。无论是卫生、“两操”考核,还是文体竞赛考核都名列全校第一,各门学科成绩也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爱岗敬业,潜心钻研自己的幸福讲堂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十几年来,董正香一心扑在工作上,潜心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学上,她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创新摸索“情境导学、问题导思、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反馈测评”五个环节教学法,大胆尝试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注重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营造出敢问、敢讲、敢辩、敢展示自我的开放式课堂氛围,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成为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示范班级、课改排头兵。课堂上,学生争问抢答、交流、展示,笑声、掌声不断,课堂气氛活跃。正如高金龙同学所说:“除了我,还有许多同学,他们也都因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改变了自己,变得更加大胆、自信了。”
课堂外,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需要,她一方面虚心请教,另一方面看书解惑,一直坚持学习电脑操作。有时为了制作一个CAI课件,在网上搜索各类素材,忘记了休息,忘记了吃饭。她的同事刘洋说:“我与董老师共事十多年,先后听他的公开课近百节,每次听课后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工作之余,她勤奋笔耕,先后有27篇论文荣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其中《生活中识字,生活中训练》发表在《湖北教育》,主讲优质课《老人与海鸥》在襄阳市获奖,每年都有多篇班级管理论文、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和案例等在县级以上获奖或发表。2013年,小学班级管理“正香模式”在全镇交流推广,同时,她还多次荣获了襄阳市优秀班主任、襄阳市小学学科带头人、谷城县优秀教师、谷城县青年教师标兵、谷城县学生最满意的教师、冷集镇师德标兵等荣誉。
董正香老师家在学校,爱人在镇上另外一个地方工作,离家有三十多里。但是家里的事董正香却极少顾及,总是由爱人每天来回打理。其实,每每忙完学校里的事情,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自己家里时,董正香也有一种对家人的愧疚感。董正香说:“教好每位学生是我们老师的责任,尽管有时顾不上家人和孩子,但是看到学生一点一点的成长和进步,我感到十分欣慰,我就有了成就感,我也经常体会到自己的幸福。”

53#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25:19 | 只看该作者
荆州市荆州中学宁尚林
一、矢志杏坛,修崇尚师德师风之品
担任班主任以来,宁尚林老师他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常利用班会、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和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追求内在真善美的愿望。鼓励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及锻炼。同时他自己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依法执教,严于律己,平等对待学生家长,从不参与各种有偿家教,从不利用教师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而且经常为班上的学生无偿补课,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二、春风化雨,行陪伴学生成长之举
宁尚林老师一直认为: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是一项事业。只有把班主任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去建设,才能在真正享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才能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1.宁尚林老师陪伴着家境贫寒的学生成长
2001年8月,宁尚林老师为班上的冷丹同学考上了武汉大学感到高兴,同时又为这个在荆中三年期间没有交过学杂费、书本费,就连吃饭也是学校食堂提供的免费餐学生是否交得起学费而担忧,他除了给予一定的资助款外,积极联系学校和民政部门为冷丹同学申请到了5000元的助学金,让他顺利地迈进了武汉大学。
2.宁尚林老师陪伴着遭受挫折的学生成长
2006年9月,第21届全国化学竞赛刚结束不久,宁老师班上的种子选手曾锤振同学估完分后眼睛湿了,心情沉重,原来是因为对一个数据的处理不细致,导致一道不太难的大题12分全丢了,全国一等奖没希望了,不仅觉得愧对老师在两年期间细致的辅导,还让家境不好父母承担到武大实验培训花费二千多元的费用,心理压力极大。宁老师编出一个学校会给老师报销的善意谎言,悄悄补上培训费用,让一个遭受失败挫折的学生消除了心理压力,最终曾锤振同学获得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并保送国防科技大学。
3.宁尚林老师陪伴着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成长
2010年9月,宁老师担任新一届理科普通班的班主任,班上有一位名叫王震的学,王震同学来自洪湖农村,性格内向,而且中考仅有560分,属于班上中等偏下的学生。但是高中三年间,在宁老师的关心、关怀、关爱下,王震同学不仅日渐阳光开朗,而且成绩蒸蒸日上,2013年的高考中,王震同学已645分获得年级总分第5名,荣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浓郁的师生情,为教育学生打下基础。
4.宁尚林老师陪伴着父母打工的留守学生成长
2010年9月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宁老师班上有一位很特殊的学生——肖啧,他是一名留守学生,父亲是东莞打工,母亲在福建打工,因此特别内向。宁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总是寻找合适的时机和他谈心交流,逐渐的肖啧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心理包袱也就慢慢的放下。与此同时宁老师经常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有时候是冬天的棉絮、有时候是中秋节的月饼,寒来暑往,关爱无边,亲情漫漫。宁老师用爱心去点燃了“留守学生”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灿烂的阳光,最后肖啧同学不仅考取了重点大学,而且人也变得开朗、乐观,积极向上。
三、润物无声,树班级文明关爱之风
作为一位以“立德树人”为本职工作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知人养气”。知人,就是了解学生,深刻的洞察人性的优点和缺点,养气,就是养浩然正气。在班级建设管理过程中,宁老师努力扮演好引领者、守护者、参与者、旁观者等不同角色。
在树立班级文明之风的时候,宁老师是一个引领者。每接一个新的班级,他给学生上的第一节主题班会都是理想信念教育,告诉学生牢记校训:“崇尚科学,关心社会。”告诫学生既要矢志不渝地追求科学,更要有兼济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在树立班级关爱之风的时候,宁老师是一守护者。每一次接手新的班级,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学生,洞察其个性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对学生教育既充满爱心,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保护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每一次评优,他不以成绩取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荆州中学快乐的度过三年。
在树立班级荣誉之风的时候,宁老师是一个参与者。他始终把自己看成班级的一员,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的时候,认真参与策划,积极参与其中,即便技不如人,也能用自己严谨的态度,赢得学生的尊重,激发学生的斗志。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他所带的班级,学校各项活动中经常斩获佳绩。
在树立班级创新之风的时候,宁老师是一个旁观者。学生参加机器人创作小组他旁观,当编程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指点;学生自编文艺汇演节目他旁观,当经费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出钱……学生自主创新,班级增添活力。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适时的点拨,不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更能树立教师的人格魅力。
四、呕心沥血,铺学生成才发展之路
宁尚林老师是学校化学竞赛主教练,也是化学竞赛班的班主任,他有责任、有义务为学校化学竞赛创造佳绩,有责任、有义务为品学兼优的学生铺平成才发展之路。为此,宁老师不断夯实专业功底,潜心扎根教研领域,探索自己独到的思想和方法。
暑期,当有的老师漫步海滩的时候,宁老师只能灯下钻研训练方案,一壶凉水、一条毛巾,陪伴学生重复一道道实验程序,核实一个个实验数据,破解一个个实验难题;寒假,当人们静候新春佳节的时候,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依旧忙碌在实验室的仪器器皿之间。担任主教练的16年间,他鲜有休假,有的只是无数个实验室忙碌的身影,无数个学生竞赛训练方案。凭着这份执着,凭着这份使命感,凭着这颗责任心,辅导学生的竞赛成绩节节攀升。截止目前有20多名学生荣获全国化学奥赛一等奖、6人进入国家冬令营、一人填补荆州中学化学国际奥赛奖牌空白……辛勤付出换来了桃李芬芳。
五、团结协作,存团队荣辱与共之念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一个荣誉与共的团队。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需要任课教师共同解决,学生遇到心理挫折的时候,需要家长配合解决。为此,宁老师十分注重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和后勤人员的多种联系,共同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在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时候,他组织任课教师共同为参赛教师制定竞赛教案,制作竞赛课件,多名教师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获得省级、市级不同奖项;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他和家长之间建立起“热线电话”,同家长一同探讨下一阶段如何更有针对性开展教育辅导,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送去学校的热忱、老师的关爱、未来的希望。特别对于留守学生,除了到家中了解情况、与他们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取得联系之外,建议孩子的父母每周都要给孩子打一次电话,多与孩子交流,让留守学生一样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每到假期宁老师的办公室人就多起来了,来的都是宁老师班上毕业的学生,他们有的大学在读,有的已经参加工作,但宁老师的教诲已经成为他们生命长河里不灭的灯塔。
六、厚积薄发,扬乘风波浪育人之帆
天道酬勤。二十个春秋,七千多个日夜,宁老师拥有着教师职业的尊严,分享着学生成长的快乐,品味着教师工作的艰辛,回味着学生成才的幸福。学校给他的舞台还有很大的空间,学生给他的舞台还有很大的空间,社会给他的舞台还有很大的空间,宁老师明知“雄关漫道真如铁”,唯有“而今迈步从头越”,才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才不负这个崇高的职业,轻装上阵,沿着“学生成才成人之路”向前!向前!

52#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24:55 | 只看该作者
鄂州市鄂州高中班主任叶传鑫

叶传鑫,男,1972年7月出生,湖北鄂州人。1995年7月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鄂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鄂州高中高二理科素质班班主任、高二年级部副主任。鄂州市第六届、第七届政协委员,民革鄂州市第四支部主委。
关爱学生 传递爱心
叶传鑫的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一名老兵,走上工作岗位之初,父亲告诫他,“莫怕吃苦,吃亏是福,认真做事,真诚待人。”从教之初,他与苏少兰、叶丽娅等市优秀班主任搭档。苏少兰老师在学生中很有威信,对学生的爱护润物细无声,她会在中秋节给住读生送去月饼,会在和科任老师的聊天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动态;叶丽娅老师热情善良,私底下接济帮助了很多贫困学生,有的甚至吃住在她家里。父辈的教导一直让叶传鑫记在心头,资深班主任们宽严相济的师德风范影响了他的从教之路。
重点高中教学压力大,刚开始当班主任的时候,叶传鑫有时言语比较严厉,慢慢地,冷静下来后,他学会了反思,是不是过于严厉,伤了学生们的自尊心。他学会了找合适的机会和学生做一次次深入的交流,让彼此的心灵交融,消除误会,释放压力。二十年的工作中,叶老师逐渐赢得了孩子们的认可和赞誉。
学生小王沉迷网络,课堂上昏睡度日,科任老师们也多次反映,气恼之下,叶老师批评了他,他突然不辞而别。几乎找遍了市内大大小小的网吧,叶老师终于在一家网吧找到了游戏正酣的小王。知道他没有吃饭,叶老师挽着他的手,走进了鸡汤店。那个夜晚,雪下得很大,叶老师和同事连夜开车把他送回偏远的家里。一路轻言细语,谆谆告诫。得知小王父母离异,母亲一人在异地打工抚养他,家庭贫困,叶老师及时与学校联系,申请减免了他三年的学杂费。在后来的学习中,小王面貌焕然一新,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教育不是为了升学,是教书育人,这是叶老师近二十年教学生涯的一点感悟。学生小李,高二丧父,家境贫困,意志比较消沉。作为班主任和长辈,叶老师一直在关心他,鼓励他人穷莫丧志,生活要继续,要化悲痛为力量自强不息。平时,叶老师会给点钱,让小李改善生活,别太为难自己,身体要紧,必要的学习资料一定得买。高考后,小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叶老师及时联系媒体对小李的家境进行了报道,在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下,解决了小李的入学经济困难,叶老师掏给小李五百元钱,一再坚持小李才收下。后来,还有很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愿意为小李提供经济援助,小李和家人一一婉拒,小李的妈妈给叶老师送来一个绣有“师恩永存”的匾额,悄悄放在传达室。小李每次回鄂州,都会来找叶老师叙旧。他兴致勃勃地告诉老师,他参加了学校支教活动,下了乡,做了支教生,和山里孩子相处了好些天。放暑假的时候,他免费帮邻居家的小孩做家教,帮了不少人。他一直记得老师对他说的话,那就是“有人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了你,你将来有条件了也要去帮助别人”。
在班主任工作中,叶老师也一直在学习、在思考、在努力、在付出。学生小姜,一个人租住在外,经常扁桃体发炎。这孩子也粘老师,好几个夜晚,他难受中给叶老师打来电话,叶老师和爱人马上开车带着他,沿路一一寻找药店。有一次深夜,药店都关了门,最后,叶老师夫妇把他送到市内最好的医院,开了药,输完液,送回住地,凌晨回到家里,女儿还在等着父母;住读生小方深夜生病,叶老师迅速把他送到医院急诊,垫上费用,及时治疗,化险为夷,家长得知后,感激不尽,十年了,这孩子年年都从外地打来电话给叶老师拜年;住读生小熊家里兄弟姊妹多,经济拮据,叶老师向学校为他申请了小单间,减免了住宿费用,使他安心备考,这孩子后来的高考成绩排名全省理科第六名,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录取;困难学生小邓父母残疾,叶老师不仅申请为他减免了所有学杂费,而且主动为他购买各科资料,同时,积极联系民革组织,通过“伸出博爱之手,牵手困难群众”的活动为他捐款,叶老师个人也给他的家庭送去了温暖。
逢年过节,想起个别留校的困难孩子,叶老师会去寝室看望一下,碰到家庭困难的学生,叶老师主动掏钱给他们买点学习资料等等。这些举动拉近了叶老师和学生的情感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
去年教师节,很多学生给叶老师发来短信,一位学生说:叶老师,今天是教师节,虽然已经毕业一年了,但“经师易得,人师难遇”,老师当年的教导对我的影响很深,我的高考结果虽然没有其他人的耀眼,但是将来,无论是做事做人,我都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作为一名老师,没有什么比学生的认同更让叶老师欣慰了。人到中年,事业和家庭的担子都很沉重,多少个日子,起早睡晚,寒来暑往,缺失了与孩子相伴的时光,还接来年迈的父母帮着操持家务,忙碌的生活经常让叶老师忘记了娱乐的滋味。但是,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在学生的成长和家长的祝福声里,叶老师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与尊严,体会到了教育事业的崇高与神圣。
深入调研  倾注爱心
从小王身上得到教训,叶老师开始对一样东西很敏感,那就是网络。空余,叶老师开始对全市网吧进行调研,他发现,虽然每个网吧都明确打出“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招牌,但真正执行到位的却少之又少。作为教师,同时又是政协委员,叶老师当即起草《莫让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上网成为一纸空文》,该提案在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提案。
    真正让叶老师高兴的是,这个提案得到了市政府的重视,随后全市开始了集中整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在手机上网普及,孩子的自制力毕竟差,一旦过多接触,就会无心学习。叶老师制定了“事不过三”原则管控学生上课用手机上网玩乐的现象:第一次发现,写完检讨改正态度后一个月来拿;第二次发现,写完检讨改正后学期末来拿;发现第三次,不好意思,高考完了再见你的手机。
这种管控,既没有激化矛盾,也能够有效杜绝学生在课堂上浪费时间。大部分时间里,叶老师建议家长,最好不要让学生把手机带进课堂,以免分散精力、玩物丧志。
把手机管得严格,也给叶老师带来了额外的工作。有时刚走出校门,就接到了家长给孩子带口信的电话,他只好匆匆折回教室,发现科任老师还没下课,又不好打断,只得耐心等着老师下课才转告学生。 这样的电话叶老师一天要接很多,甚至得24小时开着机,以备不时之需。
    面对反常学生,叶老师会留心观察他们的细微变化。举一个例子吧,有一届班上有一个家住远郊的学生,因为家庭困难,为了省车费,周末经常不回家。有一次,叶老师发现这个学生在不回家的时间里,跟一些社会上的小青年在外面混,叶老师苦口婆心地和他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有什么困难就找老师,没钱吃饭,老师给他买。同时,叶老师也把类似留校学生的情况告诉同事们一起来监管,这些孩子后来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老师们的管理也有了针对性。
    在鄂高重视贫困生就学这种整体气氛下,叶老师对贫困生倾注了很多心血,许多寒门学子,从学校、社会和叶老师这里汲取了温暖。在叶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们也在将这份爱心一点点地回报社会。
智慧启航  小有成绩
    教学上,叶老师喜欢创新。他上课从不摆架子,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有思想有主见。课上,他会安排5分钟的演讲,安排学生即兴朗诵、排演话剧,叶老师自己也认真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到他声情并茂的朗诵和演唱等是常有的事。
    他会安排同学们认真备课,上台讲课,学生讲完了,叶老师再补充完善。由于讲课必须事先预习,这样不仅提高了讲课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从同龄人嘴里讲出来的课,同学们总是更容易理解、消化和吸收。
   叶老师善于因材施教,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他按照多层次的搭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同学互相督促,互相帮助,荣辱与共,共同提高。
    叶老师热爱生活,才艺突出。他喜欢唱歌,曾经获得校园教师比赛一等奖;喜欢踢球,很有激情,每次进球,像孩子一样的快乐,他有二十多年的球龄,是恒大和高洪波的忠实粉丝,也关注武汉卓尔和不争气的国足,上课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吐个槽;叶老师与时俱进,乐于接受时尚流行文化,微信、QQ也是他和学生的沟通平台,他会引导学生在时代的潮流中健康发展。
二十年来,叶老师逐渐成长为鄂州高中的一名骨干教师,他长时间担任素质班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班级管理和教学教研工作责任重大,他丝毫不敢懈怠。同时,他担任多年的语文备课组长,为鄂高乃至全市语文学科的高考备考工作作出了一定贡献。
叶老师带的历届学生的高考语文单科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在全市高中语文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1998年唐小佳的141分,1999届夏劲的135分,2002届王婉娟的135分,2004届袁芳的137分,2007届许磊、陈国安并列的139分,2010届袁满芳的136分,均是当年的全市或全校第一名。
叶老师一直负责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两个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先后培养出许磊、陈国安、戴极、袁满芳、戴博、李飞、刘家伟、苏莹、熊庆伟等14名省市级高考状元和两大校学生。
2007届,叶老师带素质班三(20)班和平行班三(10)班(班主任)两个班,素质班学生许磊、陈国安语文139分并列全市第一,均被清华大学录取,许磊也是当年的省理科榜眼、市理科状元。三(10)班以23人过重点线的佳绩在全校平行班中排名第一。
2010届,叶老师带文科平行班三(5)班(班主任)和理科素质班三(7)班两个班,文科状元袁满芳和理科状元戴极双双夺冠,分别被人大和北大录取。袁满芳语文单科和总分均是全市第一名。三(5)班各项成绩在文科班中排名第一。
2012届,叶老师带理科素质班三(8)班(班主任)和理科平行班三(13)班,学生戴博奥赛成绩突出入选省集训队,获得全国银奖,提前一年被北京大学录取,创造了鄂东南地区奥赛成绩的纪录。高考中,学生李飞、刘家伟、苏莹以优异成绩考入两大校。在他担任班主任的三(8)班,共有4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占全校(全校9人)近一半,创造了全校乃至全市单班考入两大校人数的纪录,为鄂高高考成绩创造历史立下汗马功劳。三(13)班17人过重点线,居平行班之首。
教学管理工作之余,叶传鑫老师一直积极参与学校的宣传和校报编辑工作。作为年级部的成员,他认真参与年级里的事务性管理,乐此不疲。
作为一名民革党员,他在政治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当选为第六届、第七届市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积极建言献策,认真撰写的多篇提案,均受到立案并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复。他写的提案《莫让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上网成为一纸空文》在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提案。
2005年,他参加教育部课题组比赛活动,获得优质课一等奖。2007年他被市政府市教育局表彰为全市优秀高三教师,2008年他被市教育局表彰为全市优秀教师,2009年他被评为全市道德模范教师,2011年他被评为市首届语文学科带头人,2012年他被市政府和市教育局表彰为全市优秀高三教师,2012年他被民革市委会评为“双岗建功”先进工作者,2013年他被市教育局评为“鄂州市优秀班主任”等。2013年11月15日《鄂州日报》吴都周末“鄂州好人”栏目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题对叶传鑫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荣誉面前,叶传鑫老师很谦虚,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政府、市教育局和学校的正确领导,离不开鄂高这个光荣团队的帮助,也是社会集体智慧的结晶。成绩属于过去,他会继续鞭策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好教育工作,回报组织上的关爱,回报鄂州的父老乡亲。


51#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24:32 | 只看该作者
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班主任范维芳
范维芳是象山小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在小学教育这块园地里耕耘了22个春秋,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让每一个孩子沐浴教育爱的阳光雨露,用教师智慧的甘霖去浸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用一腔真诚的挚爱,去静静等待每一朵花开。”这是她的教育追求。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她曾用少女特有的浪漫为自己设计美好的未来,把美丽的梦幻捆进简单的行囊,带到工作中去寻找梦幻的人生,然而现实并非想象的那般完美和甜蜜。
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同时负责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对于涉世未深,对教育教学规律知之甚少的她而言,真是举步维艰,真正体味到了教育的辛苦和责任。

锲而不舍,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使范维芳真切地感受到,爱心可以使枯木逢春,可以让几经夭折的花草找回绿的生机;爱心可以化作人间的片片馨香,开出美丽的小花。
班上曾有个男孩叫小杰,调皮好动,且特别喜欢惹是生非,从来没有见过他乖乖地安静地完成任何一项学习任务。和同学相处时一点不顺意,便暴跳如雷,谁劝都不听。同学们都怕他,也都不喜欢他。老师们也拿他没办法。范维芳仔细观察了他的一举一动,他脾气暴躁,主要是因为同学们都不愿和他交朋友,他内心很孤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爱,可他不知如何去表达,于是错误选择了攻击他人的方式。可是,越是这样,朋友就越少,越没有人愿意走近他,久而久之,恶性循环,情况越来越糟。
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这样发展下去可不行。为此,范维芳专门请教了儿童心理专家,了解这类儿童的心理及表现,向一位心理咨询师咨询了相关的教育方法,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努力寻找最适合的方法来帮助他。对于这类孩子,首先,要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范维芳把他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同时范维芳还和其他科任教师交流范维芳的想法,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当小杰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进步时,所有老师都会及时表扬、鼓励,强化对他注意力的培养。此外,对于这类活动力过多的儿童要进行正面的引导,也就是范维芳们平常所说的精力旺盛的孩子,要使他们的过多的精力释放出来。如组织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跑步、打球等。根据小杰的情况,范维芳和他约定,每天早晨和他一起跑步,小杰听了之后非常讶异,瞪着一双不可置信的眼睛看着范维芳,足足愣了五秒,硬是没说出话来。可能是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得到老师的青睐吧?最后他高兴地答应了。刚开始时,范维芳和他边跑边谈心,范维芳绞尽脑汁地跟他描述他的优点:“你很能干,你会拖地,人又聪明,数学难题做得最快,热爱班级,每次运动会都积极,并且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当然,趁他高兴时,范维芳也毫不含糊地指出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总管不住自己。“其实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你,希望你能慢慢地管住自己。”每次跑完后,范维芳就牵着他的小手和他一起回到教室,并鼓励他,上早读课一定要管好自己。此后,小杰每一次小小的进步,范维芳都给予大力表扬。范维芳还仔细观察,他要是喜欢上什么小物品,就买什么礼物奖励他,及时注入正能量。范维芳让他当清洁卫生小老师,教同学们如何拖地,如何分工,他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根本没有工夫去惹是生非了。可贵的是,在范维芳的言行引导下,同学们也愿意和他交朋友了,特别是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荣誉后,小杰更是成了同学们的骄傲,同学们围着他又是蹦又是跳,欢呼雀跃,小杰站在人群中,小脸兴奋得通红……就这样,范维芳一天天地陪他跑步,和他聊天,不厌其烦,小杰身上渐渐地有了很大的转变。有一天当范维芳又和往常一样去陪小杰跑步时,这孩子居然不好意思地对范维芳说:“老师,以后您别陪我跑了,我以后一定会管好自己,保证不会再给您添麻烦!”范维芳笑着说:“是的,你现在很懂事了,我相信你一定能管好自己!老师还要谢谢你,是你让老师能坚持天天锻炼身体,瞧,老师虽然弱不禁风,但身体可健康呢,谢谢你哟!”孩子的脸上立刻绽开了如花般的笑容。在孩子的笑容中,范维芳收获了一生的美丽。
    “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多年来,范维芳坚持用爱心去转化各种各样的特殊学生,一个又一个“小杰”长大了,变乖了,懂事了。做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不是一天两天能见效的,重在坚持,切忌半途而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功转化一个特殊学生,就缔造了一个幸福家庭,远比培养一个清华、北大学生更有意义。

春风化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从事教育工作22年,范维芳努力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创建了一个又一个爱的集体。 
小绒是班里一个乖巧、有礼貌的女孩子,只是在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方面有点落后于同学们。有一次,下了数学课,小绒在座位上大哭,把范维芳吓坏了,赶紧过去问她怎么了。谁知道,无论范维芳怎么问,她都不肯开口,只是一个劲儿低着头“呜呜”直哭。这是怎么了?被人欺负了?东西丢了?还是哪儿不舒服了?看这小家伙金口难开的样子,范维芳真是头都大了。这时,她的同桌开口说:“她不会写作业!”哦,原来是这样啊!范维芳长舒了一口气,一边帮小绒擦眼泪,一边轻轻地说:“你是不是不会做作业?”小绒一边抹眼泪,一边点了点头。范维芳抚摸着她的头说:“你哭了,是不是就想出答案了?” 
小绒摇了摇头。“就是呀,光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现在我们就看看你哪里不会做,老师和你一起讨论讨论。”说完,范维芳耐心地给她讲解,孩子破涕为笑了。 
这件事给范维芳触动很大。的确,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有强有弱,如果对每个孩子都是统一的要求,做不到的孩子,便横加指责,只会让达不到要求的孩子更加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需要等待。 
从此以后,范维芳要求自己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孩子给予特殊照顾。一是多辅导,二是降低要求,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些年来,范维芳所带班级的学生整体素质都很好,班级学习氛围比较浓,正是因为范维芳始终坚持用极大的耐心帮助学生们建立了强大的自信。 
范维芳给孩子们讲张海迪的故事。如果她没有信心,会去参加高考么,没有信心参加高考,又怎么能获得硕士生学位呢?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心理体验的获得与巩固需要有外部信息的不断刺激。范维芳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每天的安全课范维芳们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板块“找优点”,每个孩子都能被别人找到优点。有一个很胖的孩子,学习很吃力,但同学们给他找到了健康、结实的优点,他和其它同学一样自信快乐地生活。
一次,范维芳班一位男生早上来上学,眼睛肿肿的,小脸红红的,上面还有巴掌印,一看就是在家里挨打了。范维芳仔细询问,原来有一道作业他不会做,他爸爸恼火了,就揍了他。殊不知,这一个巴掌印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严重抹杀孩子的自信与尊严,也深深震撼了范维芳的心灵。怎样帮他找回自信呢?范维芳把他的家长请到了班上,让全班同学帮他儿子找优点。一条条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优点像一缕缕春风、一丝丝细雨,温暖润泽着孩子的心田,也深深地感动着这个家长。这位家长深感愧疚,簌簌泪下。晚上,范维芳又主动与他联系沟通,切磋教子艺术,让孩子重新回到了“阳光地带”。
每周的班队会课范维芳们都会进行“我有一双灵巧的手”比赛,就是同桌两个合作擦桌子和换座位比赛,即使两个纪律性差的同桌,在这次比赛中也能令人刮目相看,同时全班同学还编了很多广告语,如“留下干净桌椅,留下我的友谊”、“留下洁净,带走垃圾”。同时范维芳在班级管理中还让同学们自范维芳服务,设置了许多班级服务岗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孩子都感觉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性。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范维芳都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使其持久的保存下去。巴特尔说过“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范维芳适当地赞美学生,增强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你真了不起” “老师相信你”“你最棒”“老师永远支持你”等,就这么简单的三五个字却在学生的心灵上“埋下”自信幸福的“种子”。

不离不弃,每个孩子都是亲人 
很多年轻人为了挣钱,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因此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为了让家长在外安心打工,范维芳尽最大努力照顾好这些留守儿童。给这些孩子建立特殊档案,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介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向学生家长作出“交给我,你放心”的承诺。同时范维芳把这些留守儿童组织起来,教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把更多的爱倾注给他们。生日时,范维芳为他们庆贺生日;节日时,范维芳送给他们礼物;生病时,范维芳给他们找医生。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一些留守儿童学习、行为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比较常见的自卑、怯懦现象在范维芳们班基本上看不到。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健康地成长着。 
留守儿童小宝,父母离异后,跟着妈妈生活。妈妈在外打工,平常都是年迈的外公照顾他。外公既要忙田里的农活,又要忙家里的家务事,根本没有精力来管他。星期五回去时,小宝穿什么衣服,星期天来时还是什么衣服,夏天时衣服甚至会发出难闻的气味,更谈不上学习辅导。范维芳上门家访,与他的外公商量,回去一定要换衣服,没有时间洗就带到学校洗,孩子的学习老人不用操心,老师会在学校帮助他。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老人非常感激。每次到学校接孩子时,都拉着范维芳的手向范维芳道谢。小宝妈妈在电话中也总是哭着对范维芳说:“范老师,我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感谢您给了我儿子妈妈一样的爱。”这个孩子,现在已经上大学了,毕业后的每一个教师节,都会给范维芳寄来卡片,上面的称呼,永远都是“范妈妈”。 
有爱的付出,定然会有爱的回报。这些孩子与范维芳建立起亲人般的感情。有一天早上,范维芳在上班的路上,不幸被车撞伤。当听说范维芳出车祸住进了医院,班上的孩子们都哭了,一个个急着商量去医院探望,看着躺在病床上的范维芳,孩子们边哭边说:“老师,您以后不要老担心我们,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您快点好起来,您不来学校,我们想您!”听着孩子们关切的话语,范维芳除了流下幸福而欣慰的泪水,再也无以用其它言语来表达。

真诚沟通,做家长信赖的朋友
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集体,范维芳除了了解学生这些基本成员,还非常重视家长这群特殊的家庭成员,范维芳会根据学生基本情况表大致了解一些家长的信息,同时在与家长的接触中,细心关注家长的言行,为和家长更好地沟通作好必要的准备。范维芳在家校联系时坚持做到“真诚、及时、灵活”。教师和家长联系,并不是为了告状,而是要多方面地了解学生,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所以范维芳首先做一名真诚的聆听者。聆听家长心目中孩子的可爱形象,聆听家长心目中对孩子的美好憧憬,更真诚地聆听家长的冲动和偏激,将家长对孩子的爱和期待慢慢地渗透到自己的心中,渗透到自己的骨子里。教师还要做一名真诚的慰问者。哪个孩子今天没来上学,范维芳会打个电话真诚地问候一声;如果学生已经几天没来学校了,范维芳一定会抽空真诚地探望一回。因为教师一句暖人的话语,一个温馨的举动会温暖一个家庭很久很久。
家长也是范维芳关注的对象,平常孩子都是谁接的,范维芳心中有数,如果这个家长突然很长时间没来接孩子,范维芳会询问孩子,弄清缘由。有一段时间小瑾的奶奶没来接她了,范维芳赶紧问孩子奶奶怎么了,孩子告诉范维芳奶奶生病住院了。范维芳找小瑾妈妈了解奶奶情况,得知奶奶患了乳腺癌,范维芳马上去医院看望。老人头发全掉光了,面容憔悴,躺在床上情绪非常低落。看到范维芳时,老人老泪纵横。范维芳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奶奶说:“范老师,我这一病,给儿女们添了多少麻烦。他们每天要上班,要照顾我,还要接送小瑾。家里因为我都乱套了,我躺在这里,看他们都忙成一团,我于心不忍,心里急啊!也不知道我这病能不能治好。”范维芳安慰奶奶:“奶奶,养儿防老,现在就是他们尽孝的时候,您也不愿生病呀!别担心孙女,我们会好好照顾,不能按时来接她,我们会在教室里陪她。奶奶您就安心养病,早点康复。”后来听小瑾妈妈说,范维芳去后奶奶情绪很好,积极配合治疗,说还要照顾孙女呢!范维芳把家长当班级的家人,家长也把老师当亲人。老师有个头痛脑热的,家长都很关心。有的家长会给老师送药送温暖。有一次,范维芳嗓子嘶哑了,一位年轻的妈妈熬了银耳汤送来,一位年迈的外婆专门去山上采了一种治嗓子的药从六0五研究所送过来。夏天放学时很热,细心的家长为她买来了太阳帽。在这点点滴滴的互相关心中,家校的关系越走越近,越来越亲密,真正成了家校一家人。  
自己做了母亲,有了孩子后,更深地体会到孩子都将老师的话当作法宝,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范维芳及时、经常地主动与家长联系,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范维芳习惯每天放学时主动和一些家长交流,汇报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聆听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现,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的方法。和家长交流时,范维芳特别注意方式,多总结孩子的优点,发现孩子的进步,少告状,让孩子伴随着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范维芳还根据班级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班级活动。比如一年级时的家长会,因为孩子们刚入校没多久,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太强,范维芳会让每个孩子上台作个自我介绍,简要说说自己的理想。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能落落大方地上台发言都非常满意。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家长会,范维芳会让孩子们自己主持,内容也会五花八门,比如以感恩为主题、以才艺展示为主题等。虽然每次家长会都要排练很长时间,但看到家长赞许的目光,听到家长热烈的掌声,范维芳也心满意足了。家长感受到了老师的辛苦和忙碌,他们也主动参与到范维芳们的班级活动中,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每次运动会都会有家长来帮忙,每次郊游活动家长都责无旁贷地做活动的保护神,热心地为孩子服务,每次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都有家长忙碌的身影,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范维芳们的心越走越近。家长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范维芳班有位家长是心理咨询师,专门来学校为家长做了两次免费讲座,有位家长是交警,专门为家长和孩子们做了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热心的家长也在为班级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班级的每一个荣誉背后都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家长这些强大的后盾,各项班级工作才开展得丰富多彩。去年元旦节,范维芳班二十多个孩子和二十多位家长一起表演了一个大型的亲子秀节目《欢乐帽子秀》。这个节目让观众们震撼,演员人数多,一顶顶别出心裁的帽子令人眼花缭乱,最好地向大家传递了家校携手的正能量。
除了做好班主任工作,范维芳还努力探究语文教学工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进行活动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环境,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在范维芳的语文课堂上孩子们都微笑着学习,在范维芳的鼓励下主动地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范维芳的课堂充满了新鲜的气息,焕发出诱人的芳醇。
22年来,范维芳多次获得了市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优秀语文教师、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中小学德育课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赴北京参加了第二十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3年7月被推选为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范维芳的事迹曾在《湖北日报》、《荆门日报》、荆门电视台做过专题报道。



50#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24:01 | 只看该作者
孝感市湖北航天中学班主任肖锦川
1997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学高级教师,工作17年12年从事班主任工作,非常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这12年来,始终觉得在教学生知识的时候,更应该教会他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一直无私用爱心感染学生
作为班主任,关心学生她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学生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她几乎事事关心,他认为:这些看起来很平常,但这些正是一位班主任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其实这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角度地欣赏每一个学生,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坚持“不落下一个学生,转变一名学生同培养一名尖子生同样光荣”的思想,总是全神贯注的注视着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尤其把目光投向那些学困生、双差生以及那些总是不“显山露水”的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挖掘、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采取“理解、倾听、期望”的方法,并不断通过创造机会,适时鼓励等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让一个个年幼的孩子尽情展示自己,让其自信随着自己的特长尽情展露、油然而生,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渐渐地长大了,懂事了,许多学生分别在校、市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光荣称号。
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班级各项工作的基础
他一直把思想工作置于班级工作的首要问题来抓。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在班内积极开展“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找到目标树立理想,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斗志!他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分浓,班级成绩名列第一,没有出过严重的违纪事件,这一切都要归功他她的思想工作成绩。
善于组织和管理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多而繁杂,每一新学期的开始,他都会花很大的心思培养班组的骨干力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不仅班主任轻松,而且还培养了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就拿现在的班级来说吧,现在班里的一般事情都由班长负责,但各项具体工作分工到各个班委成员。晨会、早读、等日常工作都由班长负责;每个时间段都设有具体的安全员,教室内的黑板报由宣传委员负责,她作适当指导,学习上由学习委员和各科代表负责。当然她还要随时随地作检查指导。这样以来,班内的工作形成了程序化和制度化,各项工作就更能顺利的得到开展。
班级管理特色鲜明 学生优秀
采取“严而不厉,亲和平等”的教育管理方式,在学生面前既是学长,又是组织者、管理者与示范者,真诚待人,透彻为人,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心灵的自由与生活的幸福。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力求做到每位学生家长都有沟通,自费数十次走访特殊家庭,与家长建立了非常好的信任关系。学生朝美的方向发展了,就会迸发无限的人生热情、无穷的创造活力,综合素质也就提高了,所以我带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十分突出,2004年我带的高三(1)班参加高考有60名学生,其中考上一批重点的有10人,二批有14人,前三批本科有50人,省线上线率超过98%,学生崔鑫以总分623分的高分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教出的学生还出现了许多创新能力极强的学生,如杨硕在2004年7月作为湖北省中学生唯一代表,被团省委推荐为“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候选人并获奖,《人民日报》作了报道,在此之前,他还获得孝感市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湖北省小发明一等奖。与之类似的学生还有魏锐、吴东亮、马超等十多人。他的班主任工作有口皆碑。正如我的学生所评价:“做肖老师的学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一种真正的最有价值的享受。”从我班上出来的学生,没有不称道我的班主任工作的。 学生们在航中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硕果累累,作为班主任的他为他们高兴、为他们加油!12年来我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激动,体验忧伤、气愤……在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的日子里,这位教育新手也成熟了许多,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获得学校“优秀班主任”,孝感市“优秀教师”,孝感市“骨干教师”,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等称号。这些荣誉正是我在平凡工作中持之以恒地用激情浇灌而成的事业之花。面对成绩和荣誉,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追求也是无止境的。在万里长征中,只迈出了第一步。虽然攀登艰辛,虽然人生坎坷,但追求的方向不会迷失,追求的步伐不会停止。


49#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23:35 | 只看该作者
十堰市郧阳中学高级教师张立克
2013年高考尘埃落定,郧阳中学传出喜讯。该校出了个“史上最牛理科班”。这个班总共32人,达清华、北大国防生录取线以上有11人,实际录取清华、北大共5人。全班平均分628分,比一类重点线高101分,全班32人都超过武汉大学录取线(596分),创造了郧阳中学及十堰市教育高考的新辉煌。也正是因为该班的示范效应,郧阳中学获得“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在全市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全省也引起了同类学校的高度关注。
这个史上“最牛理科班”,它的领头人和班主任就是张立克——2010年和2013年十堰市理科高考状元班主任,“十堰市优秀教师”, “十堰市优秀班主任”, “十堰市师德先进个人”, “十堰市师德标兵”等一系列荣誉的获得者。
春风育桃李,润物无声声自远
张立克风华正茂,从教已经17年,却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六年。十六年里,他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坚持科学培养学生,以学生素质提高和学习能力提高为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心,坚持学生品德培养和学习主动性培养,以生为本,把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的高素质人才。十六年里,他起早贪黑,风雨无阻,陪伴着一批批的莘莘学子度过了他们的青葱岁月;十六年里,他秉烛夜谈,倾心勖勉,鼓舞着一个又一个深处困境的学生走出了人生低谷;十六年里,他挑灯夜战,批阅无数,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贫寒而年轻的绚丽梦想。
他担任班主任兼任年级德育主任,带两个班甚至三个班的课,课余还辅导学生奥赛,为了能有时间解答学生疑惑或挑战奥赛习题,经常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钟才下班,他起身天未晓,夜寝更已深,但从不叫苦叫累。他没有周末、周日,课间和放假概念,休息时间反而是他最忙的时候,给学生谈心,解答疑难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批改作业。熬夜备课和批改作业更是家常便饭。虽然他常年忍受着腰椎和咽喉的疼痛,但从来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他恪守“身正为范“的教育准绳,事事率先垂范。教室地上有垃圾他亲自捡起来,大扫除他帮学生做卫生,早自习他总是提前站在门口,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他总是率先做到。
他牢记润物无声的德育准则,无论工作有多忙,他依然坚持家访辅助班级管理,有一次他到家租住在市郊某地的住宿生某同学家调查上课打瞌睡的原因,发现他父母没有上过学,靠捡垃圾为生,家里却有许多言情、武打小说,言谈发现该同学还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惋惜怜悯中家访已到晚上8点多,漆黑阴冷的公路上一辆车也没有,步行40分钟后,在僻静的小路尽头,张老师遭遇了持刀劫匪…。也正是这次抢劫感动了某同学,从此开始走上正路。家访的路还在走,有心酸,更有幸福相伴。
他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是他家的常客,为了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和补充营养,他经常会请一些学生到他家里吃饭,有时五六个,有时十几个,总是摆上十几个菜让学生美餐一顿,有时还通过请学生到家里吃饭来激励学生,有时把老师和学生共同请到家里吃饭交流。遇到节假日,他有时还带上粽子、鸡蛋、月饼、苹果等看望过节离家远不能回家的孩子和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7月份的高考,他怕学生晚上热,就把学生请到家里,自己睡到沙发上。某同学腰椎有病,住院四个多月,张老师到医院看望、鼓励他自学,派老师、同学到医院辅导,该同学成功考入了重点大学。某同学得了怪病,医院没有办法,张老师自己上网学习,找到了心理疗法,让他顺利考上某名校。张老师班上偶尔有学生懈怠学习、甚至谈恋爱、上网游戏等情况,但他从不讽刺、体罚他们, 2010年他成功转化了一对谈恋爱的学生,一个考入清华,一个考上武大。正是张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都亲切的叫他克哥。
实干创佳绩,砥砺笃行业自成
“书山学海风雨骤,三尺讲台白发人。皓首穷经执一念,业广功崇惟在勤。”正是有这种执着拼搏的信念,实干勤恳的精神,张立克老师在每一届的教学工作中都取得了卓异突出的成绩:2007年、 2010年和2013年高考物理综合评价均排全市第一,2013年梁霄高考理综285分全省第二名,班级理综平均分达247分;他不怕困难,辅导学生奥赛获国家、省、市奖励先后达200多人次,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辅导教师;他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和课内比教学活动,先后获得十堰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郧阳中学课内比教学竞赛一等奖;他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参与科研,在《物理教师》、《中学物理》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撰写的论文多次获省、市级奖励;多次参与全市期末统考物理学科命题、审题工作。
他认真钻研业务。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改进教学和老师的投入作为突破口,宁可让自己多工作一小时,也不让学生多做一分钟无用的题。他认真钻研业务,潜心钻研、不断学习。在工作之余,常常学习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理论,孔子的“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学习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和教学方法,观看名师的教学录象,网上学习衡水中学、东庐中学、襄阳五中、华师一、北京十一学校等名校的治校策略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以此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了备好一节课,他创建了三维立体的备课模式:三天前第一次备好课,上课当天第二次思考修改已备好的课后才走进课堂,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得失再次改进教学各环节。
他积极推进课改。在学校,他最早推行快乐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还时间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并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新课程改革和快乐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正是基于他对快乐学习的理解和教学思想的先进性,他承担了湖北省科研课题《新课程改革和快乐学习研究》,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快乐学习成就了他班高考屡创佳绩。
创新结硕果,与时俱进树新风
“传承文明,进而不已”是郧阳中学的校训,也是张立克老师的真实写照。除了教书育人外,他在抓德育促进教学方面颇有研究。他培养尖子生的诀窍就是把培养学生崇高的品质放在班级工作的首位,让品德成为学业优秀的坚定基石。   
他率先创新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新思路。他率先把对学生的德育措施由处分、批评向激励、鼓舞转变,通过激励鼓舞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从而减少和杜绝学生违纪的出现。他在郧阳中学率先推行“十大学星”竞选、“每周之星”的评选,把学生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竞选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的洗礼。在竞选的推动下,参加竞选的选手全部考上了一类线,其中7位选手以过硬的心理素质考入了清华、北大。现在,张立克老师以班级文化为抓手,推行人人参加梦想之星和十大学星的竞选,用学生教育学生,用学生感染学生,把激励教育和赏识教育逐步推向极致。他还开发了“梦想大超越游戏”班级管理模式,把班级常规管理、励志教育、责任意识和游戏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每个学生每个时期都有新任务、新追求,避免了量化考核这种分分计较的枯燥办法。
他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推行教育新方法。他多次带领全班同学上街清理野广告,打扫街道死角卫生,研究中国过马路现象,研究红绿灯设置方案,调查研究市区交通堵塞原因及对策,组织学生义卖报纸等。多次组织参加校园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比赛、组织参加十大歌手比赛、演讲比赛,参加水火箭、鸡蛋撞地球实验比赛,高三时期课间组织学生踢毽子、跳绳、打羽毛球、唱励志歌曲等活动。正是张老师的大力支持和亲自参与,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他班屡获大奖。     
他细心看守心灵家园,关注学生新动向。某天他发现刘同学上课精神不好,寝室同学说他有时捶墙,有时梦中怪叫,安排同学们多关注他的表现,一星期后有同学说他用头撞墙,还扬言要杀某某。医院确认刘同学患严重的抑郁症,休学治疗一年后考上了一类大学。某年高一年级学生开学第一天报名,王同学说话声音极小,嘴里念念有词,汇报后,晚上学校安排其父母陪同,第二天发现王某在校园疯跑,还把母亲推出寝室,锁住门在里边砸墙,并不时从窗户向楼下张望,心理老师最终骗他开了门,送到医院查出有严重精神分裂症,随时有危险可能。正是因为张老师明察秋毫,17年来他班没有出现过一起安全事故。
正是他不停的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勇于开拓创新,班级高考成绩接连上新台阶:2010年博雅班学生吴爱民以664分夺得十堰市理科状元,2013年博雅班学生梁霄同学以676分(全省第8名)的高分夺得十堰市理科状元;近三届有梁霄、李佼峰、鲍雪儿、刘源清、郭秀甲、徐之刚、吴爱民、时洋、张承佳楠、饶伟等考入清华、北大,2010和2013年十堰考入清华北大共9人(全部来自郧阳中学),7人出自张老师班。近两届所带学生600分以上106人,220人上一类线,多人考入全国名校。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级、校级先进班集体和教学质量先进班。在2013年全校暑假班主任培训会上,他向全校推广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张立克老师已到年过40不学艺的年龄,虽然班级管理战功赫赫,为教育相对落后的十堰市赢得了第一个“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但他并没有放缓奋力前行的步伐,张立克开始向奥赛发起挑战,向博雅班突破十人上清华、北大发起挑战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和不断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才是郧中“史上最牛理科班”的引路人——张立克老师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并铸造辉煌、创造十堰教育新奇迹的秘密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08:13 , Processed in 0.10599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