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婴儿与生俱来的语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24 21:4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婴儿与生俱来的语言
丁启阵


出生四个月零一天的馨儿,突然增添两种技能:一是睡觉时,头部能离开枕头,身体能像时针一样作九十度以上的转动;二是清醒时,能对她妈妈明确、强烈地表示依恋之情!
昨天晚上七点钟左右,跟几个朋友和学生在饭馆吃饭,接到妻子的电话,她兴奋地告诉我:“老公,馨儿能认人了!今天下午,在我准备离家去上班的时候,馨儿突然大哭起来,不让我走。我抱过她,她马上就不哭了,紧紧依偎在我的肩头。没办法,只好带着她去上班了。”显然,妻子很得意,得意于她是馨儿认出并强烈依恋的第一个亲人!
在那之前,馨儿看着妈妈离开家去上班,总是态度豁达,表情平静,神色淡定,从未有过依依不舍、伤感哭泣的表示。毋庸置疑,馨儿昨天的表现,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由于本人忝在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行列,不时会有朋友提醒我:把馨儿作为观察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形成、演变与发展。馨儿对她妈妈突然爆发出依恋之情,毫无疑问,是她个人语言发展史上的大事。不过,这种爱的语言,基本上属于肢体语言,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
一般认为,婴儿通常要到一岁以后才开始呀呀学语。在这之前,属于语言的史前时期,语言的空白时期。
但是,通过观察馨儿的表现,我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一岁之前,婴儿其实是有语言的。
初临人世时的哇哇大哭,有人称其为婴儿说的第一句话。我认为这说法有些夸张,是一种文艺的表述,缺乏科学性。但是,我家馨儿,出生的时候基本上不哭泣,饥饿的时候、屎尿前后所发出的“啊”“哼”一类的音节,实在是有些像语言。因为,这类音节传递出如下较为明确的信息:“我饿了”,“我要撒尿了”,“我要拉屎了”,“我不舒服了”。听到这些音节,就像军人听到号角声,身边的家人,必须及时作出回应,否则,馨儿会加大振幅,加快频率,重复这些音节,溢出眼泪,或者付诸行动,尿了,拉了。
我只说这些音节“像”语言,是因为,从出生之初到两三个月这一阶段,馨儿发这些音节的时候,通常都是单方面的声明,或者说宣言,并没有具体的“交际对象”。
两个多月的时候,去社区医院打针,注射疫苗,据说(我不在场,是妻子和岳母转述的)馨儿曾发出过像“哞”像“咩”又像“妈”的音节。虽然妻子当时就激动地发出一叠声的“哎”“哎”“宝贝”,进行了应答。但是,考虑到馨儿并未打那之后就熟练、频繁地称呼妻子“哞”“咩”或“妈”。因此,我只好嘲讽说,那是妻子的一厢情愿,自作多情。馨儿嘴里发出像牛像羊又像人的叫声时,并没有“妈”的意思。
根据岳母和妻子的转述,馨儿曾于将近三个月时,发出过“怕”的音节。她俩一致认为,这是馨儿在叫“爸爸”。但是,我也以自知之明的高姿态指出,这纯粹是她们的一番好意——当然我表示心领了。迄今为止,我并没有亲耳听到馨儿叫我“怕”或“怕怕”。“怕”,不过是馨儿对她们反复教导的“爸爸”一词的一次拙劣模仿。
我之所以说在一岁之前婴儿是有语言的,重要根据是:馨儿面对我或其他家人时,能面带表情地发出一串咿呀之声。
馨儿在发出这些主要由单元音和鼻音组成的音节的时候,有停顿,有疾徐,有高低,有表情变化,有一个音节一停顿,有两个音节一停顿,大人模仿她发音的时候,她会表情怡悦,多“说”一会儿,大人自说自话的时候,她很快便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并很快结束“谈话”……显然,她是在传递一些信息,在努力跟大人进行交际。
两到三个月之间,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三个月之后,渐渐减少,以至于给人“馨儿不爱说话了”的印象。减少的原因,似乎是,馨儿认识到了大人们不懂也不想学习她的语言的事实。渐渐地,她也就不再使用这种只有她自己懂的语言。八九个月之后,开始学习成人的语言之后,这种与生俱来的语言,就被遗忘了,湮灭了。
馨儿用语言跟我“交谈”,印象最深的是4月15日。我到福建泉州出差,五天后回家,到家时已经是深夜12点多了。馨儿一反常态地没有睡觉,兴奋莫名,似乎是等着我回家。简单地洗漱之后,我抱着不到三个月的馨儿坐在沙发上。躺在我臂弯里的馨儿,跟我面对面地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时间持续三四分钟!
我认为,是成人世界的所谓语言,扼杀了婴儿与生俱来的语言!
按照现代语言学“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的理论,我这样说,似乎有唯心主义的嫌疑。但是,婴儿在出生之前,已经有个“十月怀胎”。七八个月以上的娘胎里的生命孕育过程,不见得是全无意识与智识的,可能已经具备某种接受社会信息的能力。再者,据说现代科学研究也发现,人在生死之交,有体重突然消失21克的现象。这21克,很可能是“灵魂”的重量。若然,灵魂也是一种物质。按照唯物主义物质不灭的定律,灵魂、先天的智慧、天生的语言,也是可能存在的。
按照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理论,人类语言习得过程,并非通过简单模仿,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记住,学会使用。而是,人类大脑中有个与生俱来的语言机制,人类只需学习若干转换规则,便可以生成出无数前所未闻的正确语句。
我猜测,在习得转换规则之前,婴儿是有语言的。只是,成人世界自作聪明,强不知以为知,忽略了它的存在。
                                                      2014-5-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9 08:25 , Processed in 0.1062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