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权力教辅时代走向多元——教辅30年回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8 11:1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权力教辅时代走向多元——教辅30年回眸

    注:本文已发表于《出版商务周报》,现载与原发表时略有不同。
姜革文

一、让一部分人先聪明起来——权力教辅时代(1979~1989

“文革”十年,教育同遭毁灭性破坏。1977年邓小平为振兴教育事业发表讲话,“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要发展科技和教育。……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 [1]

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就是让一部分人先聪明起来,这与小平同志 “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观点一脉相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工作重点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后来更是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知识分子,开始得到空前的重视。各地设立了一批重点中小学,多数中学还编了快、慢班,进初中、高中、大学,层层选拔,层层考试。如何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各种练习册,试卷集应运而生!

教育厅与新闻出版局联合下发目录,指定具体的出版单位,交由新华书店统一发行。出版是指定的、发行是指定的、编写的队伍大多是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几乎没有太多讨论的余地,没有太多研究的空间。尽管萌发于1978 年、兴盛于1979 年、历时10余年之久的“教育本质”大争论在教育界影响巨大,而在教辅图书的出版这一块,相关研究乃死水微澜。

这种整齐划一的教辅出版方式,与当时国家的整体发展阶段是吻合的。当时,我们追求 “实现四个现代化”,乃是从农业为主转入以工业为主。工业社会的特点,就是标准化,大批量。国家经济起步阶段,有标准化、批量化的人才需要。教材全国一统,教辅图书整齐化生产拥有非常肥沃的土壤!

这一时期,走零售市场的教辅已如小荷初露尖尖角。重庆出版社与海淀区老师合作,依靠一套教辅的利润就建起了一栋大楼的传说,影响很广。一些师范大学出版社此期尝试开发走市场的产品,198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接下了重庆出版社未与作者续做的《中学各科重点难点解析与训练》,并在后来因为此书声誉鹊起,其畅销风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被希杨先生主编的《三点一测》超越。

这一时期,教辅盗版大量存在。河北农民军的一位领袖人物曾经对我说:那时贵社好几种图书都非常好销,我们自己开机印刷经常是几百万。当时版权保护意识薄弱,出版社也几乎也不支付海外的版权费。我国成为《伯尔尼公约》和《国际版权公约》组织成员,开始重视版权,那是1992年10月的事情了。

二、目录与市场并行、应试与素质对垒(1990~2000年)

1990年到2000年,教辅的权力市场仍然很主流。到1997年,时任广西新闻出版局图书处长陈肖人曾经谈到:教辅图书“首先,它是一块‘肥肉’”。 “广西对教辅读物进行宏观调控,撤销了39个重复品种,调整了5个学科,适当照顾了人民、漓江、美术、民族等出版社,并对发型渠道、折扣、纪律等作了规范。”[2]全国也一样,目录上的产品分配,不是要看谁做的产品好、服务好、能把市场做大,而是政府作为父母官,要公平,要大家遵守纪律。

但是,市场力量已经体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同步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作文类,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显露峥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早与民营书店合作经营教辅,并于1994年开始采用代理制;1995年底,与该社合作的民营书店成立了“全国教育图书民营发行联合体”,简称“一联体”。很多不敢与民营合作的出版社,就是因为与“一联体”合作而打开与民营合作的大门。此后,教辅市场还昙花一现地出现过教辅的“二联体”、“三联体”。20世纪90年代后期,师范大学出版社与教育出版社开始成为两大教辅出版集团;龙门书局在世纪末开始崛起。

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也激发了人们多样的需求,多样的需求需要多样的人才。新经济的野火在燎原,知识爆炸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辅产品市场影响力不断上升的同时,精英教育的负面影响不断膨胀,学生的片面发展不断引起高层关注。1993年国家开始发文明确规定:“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3]1997年更是在文件中开门见山地提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4]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具体落实到教辅产品上很困难。所幸的是:素质教育的不少理念,后来转为为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课程、教材落实新的理念,算是找到了教育的“阿基米德撬动平衡点”。同样,通过新课程标准为依托,教辅图书业开始进入新的纪元。

三、从鼎盛走向衰落、从多元走向和谐(2001年起至今)

1.教辅的目录市场终于逐步退出。首先,这是国家政策。影响广大深远的减负令、一费制;2006年新修订通过并于该年9月1日起实施的《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名义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学校……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其次是局社分家。2001年前后,政企分开的改革在全国铺开,新闻出版局与下属企业脱钩,在上海、江苏等省之后,2003年7月,广西新闻出版局与广西出版总社脱钩。裁判员不再是运动员,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目录市场的萎缩。

不断有明晃晃的刀剑朝着目录教辅刺杀过来。目录市场不断转化为零售市场的放量。根据开卷提供的数字,2004年与2001年相比,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上,教辅码洋增长了2.67倍,动销品种增长了1.88倍。

2.竞争主体多元,泥沙俱下。

2002年开始,小一、初一的数百万学生使用了新的课标教材,教材的版本不断多元,一本教辅通吃天下的时代结束。各教材出版社为保护自身利益,授权出版相关教辅变得非常困难,教材又经常改动;高考一直是教辅图书的指挥棒,高考试题不断区域化与多样化,针对不同区域要设计难易程度不同、考试科目组合不同的教辅;教辅容易被克隆,任何创新都非常容易被抄袭、剽窃,知识产权保护困难。这些,使得教辅图书的册数不断上升,退货不断上升。

出版社开始在教辅出版领域有计划地撤退。教辅民营出版商、教辅农民军大显身手。2001年《中国图书商报》曾经列出“文教新六家”,到2005年前六家已经只剩龙门一家了。2005年6月任志鸿先生曾经组织了一个供货商组成的“教辅联盟”,联盟20家成员中,也只有3家出版社。其余都是民营出版商。高峰时期,参与教辅的出版社超过528家,到今年,尽管政策放开民营出版,强调民营是新型的出版力量,但开卷数据显示,反而只有448 家正规出版机构从事教辅出版,教辅市场份额也在不断下滑。

3.替代品开始出现,教辅回落。

尽管《教材全解》一类的同步产品持续火爆,没有紧跟教材的《新语文读本》、《概念地图》同样火爆;华东师大社“多功能题典”丛书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并为《一课一练》建立了网站。网络与教辅的接触越来越亲密。101中学网校、北京四中网校等网络教育方式,正在部分替代教辅的功能。

我们曾经为教材能够重复使用、节约了国家资源而高兴。在信息时代到来的时候发现:教材重复使用也是浪费,不要教材才是节约!数字教材、数字教辅将改变这一切。

国家今后的教育,是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意味着社会大量需要脚踏实地的劳动者。文盲逐步消失,知识不再神秘,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比任何财富和学历都更加重要。这些因素加上新技术时代的到来,从总体上说,将不会有人再为教辅歌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们曾经羡慕欧美国家的图书市场:他们没有大量的教辅图书,他们的图书市场体现着个性、呈现着多元。现在,我们开始进入这样的时代。

30年,教辅拐了个大湾,国家也驶入了和谐发展的新航道。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40.

[2] 陈肖人《祸起萧墙——教辅读物现象剖析》,《出版广角》1997年第4期

[3]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4] 1997年原国家教委下达《关于目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01:07 , Processed in 0.15557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