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中谁寄彩笺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29 10:1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云中谁寄彩笺来
□杨亚平
    少时读晏殊词《蝶恋花》,尤喜其中这几句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及至后来,知道王国维用它来比喻治学的三境之一,就更加喜欢了。
    而如今再读,却又有了另一番感慨。现代化通讯手段的迅猛发展,使我们在不知不觉就简化了等待、思乡、相思等思念过程,同时也失去了与这些相关的“彩笺”、“鱼雁”、“锦书”、“尺牍”等诗意的东西,而这些曾经是哪怕最贫寒的先人也拥有的乐趣!古人称信为笺,无端便让人觉得非常雅致,从字形上就有一股子扑鼻而来的青涩之气,是那种青幽的竹皮上渗出的山谷之清气。
    古人常用一种青绿色的碧笺,淡淡的山水掩映,竹影婆娑,让人想不逸气都不行。那个雪夜访戴的王子猷,洒洒脱脱的恣意枉行,任性得毫无道理又天韵独成,真是天然一段竹青味道,倒蛮合碧笺的路数的。可惜子猷那夜好像并未留笔墨,否则,山光、雪色、朗月中,于柴扉前留一笺,则非碧笺不可彰其性了。
    南朝的那个吴均,把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连带心底的山水落了笺,还将之寄给一个叫朱元思的朋友,那样净心净灵的笔墨,恐怕也只有这种碧笺经得起了。得笺若此,那个叫朱元思的真是好福气,好人羡煞也!还有叫青白笺、学士笺的,特别书卷气,想那笺就应该是暗暗地青绿色了。
    有一种叫玉水笺,得名若此,自有着细瓷般轻渺如烟的温润,是特别适合高士的。有首禅悟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写在这种笺上会更有点心泉流畅之感。佛家语“拈花微笑”,一花一笑,落在玉水笺上,有点喷香溅玉似的,真是说足了莲花之韵。再如王摩诘的“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中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一类超尘脱俗的雅句,大概也只有玉水笺的净堪受了。
    我对信笺有着一种情结,而现在,我们都成了一群“言而无信”的家伙。比起突兀粗暴的电话,信是一种温和的周到;比起短兵相接的见面,信又是一种矜持的距离。
    有位昔日同窗,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总用那种又白又厚的信笺,不用圆珠笔,而用黑墨水的钢笔。满纸半行半草的硬笔书法,一打开就觉真趣历历,英气逼人。有时还用云朵轩的素心笺,以一种半文言的文体用毛笔写,寥寥数语,叙些近日杂感。满纸烟云,颇得几分魏晋名士的意趣。
    有一位好友,写信好用一种“玉梅花笺”,是产于清代的一种笺。冰质的底子,薄棉茧纸经了岁月。有些泛黄,冰裂的纹中有梅的影在摇曳。落款处再盖一闲章,阴文的小篆,秀雅博古,令人想到皑皑高原上一株朱砂梅,读信时恍若一股清幽香气扑面而来。
    好信笺其实是种好心情,证明你的心还没被生活揉皱,被欲望烘烤干。还能留心细微处的情调,成全一点局部的完美。这是一种人闲心也闲的闲趣,读了一部好书,听了一支好歌,看来一场好电影,将心情落到笺上;外出报平安,带几则旅途趣闻,也会有名人小品之韵。好信笺适合写一些清淡随意、悠然心会的话。若是宴请的话就更令人心怡:“新菊初开,蟹宴如期举行,有空一聚否?”
    然而,今天的我们大都只能叹息:云中谁寄彩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07:00 , Processed in 0.0984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