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推荐广州花都区骏威小学屈太侠老师的一组文稿【附信】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1:17 | 只看该作者
2-8太极与运笔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亘古不变的人之情理。世界上,美的人,美的物,满目琳琅,不计其数。而我,对太极之美,却是情有独钟。我爱太极这项运动,爱它的优雅舒张,爱它的刚柔并济,更爱它蕴含其中的生活理趣。太极如美图,招招如图,式式似画。太极充分展示人体柔美,充分发挥身体优势,凹凸自然,娇媚尽现,风情万种。
喜欢坐在广场边上,看武术爱好者练太极。不徐不疾,不紧不慢,一招一式,娓娓道来。练的是平心静气,练的是心无旁骛。太极,是生活情趣,是生活态度,更是人生况味和生存智慧。
书法和太极之,何其相似。
你仔细看,举手投足之间,每个动作,清清楚楚,妥妥当当,不含糊,不敷衍。写字的时候,每个笔画都要找准起点、看好角度,然后起笔、运笔和收笔,顿折提压,一气呵成。在书法中,每个笔画既有自己的特性,又与其它笔画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一个个千姿百态的汉字。
有人认为,写字就是一个不断犯错和不断弥补的过程,每一个笔画都是有缺憾的,需要后续的笔画进行弥补和修正。而我认为,每个笔画,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该追求完美和精致。无论大小,无论主次,都要认真对待,尽量避免“败笔”的产生。
练太极要意守丹田,动静结合,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重,时而轻,变幻无穷,美不胜收。练字时也一样,要专心专注,轻重缓急,起承转合,方寸之间,尽显万千气象。书写时,不要一味地求快。行笔太快,易生浮滑,易淡细节,笔画写不到位。当然,也不要一味地慢,过迟过缓,也易笨拙呆板。在保证笔法正确、庄重稳健的前提下,适度提高行笔速度。一般来说,笔画当中,需要顿笔、转弯、折向、挑锋的地方,都需要放慢速度,知著见微。其余运笔的地方,可以稍微快一点。
太极精、气、神,收放自如、刚柔并济,看似绵软的招式中,蕴含着天惊石破的巨大能量。书法中要注意笔画斜度和弧度,在旁逸斜出和钩提挑拨中,形成一种无穷无尽的张力。
太极讲究气脉络,动作与动作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一个套路下来,浑然天成。书法讲究章法,追求作品的整体之美。在书法作品中,通过对字与字之间的映带、跳宕、呼应、向背、远近、错落等布局技巧,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
太极是一种理念,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才能悟出其中的真意。书法练习,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追求速成。书法教学,就是要训练孩子的定力和韧性。练习,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要精益求精。每天坚持十几二十分钟,量的积累,必定引起质的飞跃。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2:23 | 只看该作者
2-9巧手是练出来的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就手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言,女生要优于男生。这一点,主要取决于认得省里发育规律。一般来说,女孩的身体发育要比男孩早一些。在整个小学阶段,女生的书写的平均水平,会超过男生。但是,不代表,所有女生的字,都会比男生漂亮。一个孩子的手部协调性如何,与他早期所接受的训练,有密切关系。
那些心灵手巧的孩子,学习书写的时候,是非常轻松的。只要老师稍一点拨,他们就能心领神会,写得有模有样;那些笨手笨脚的孩子,书写对于他们来说,是及其吃力的的事情。无论老师多么用心地教他们,他们的收获都是非常有限的。部分孩子,对于书写技巧已经烂熟于心了,点评别人的字,头头是道。书写的时候,却判若两人。没办法,心里想到了,手却写不到位啊!心手不一,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回忆小时的我,运动能力并不好。那时候全乡举行运动会,哥哥选上了,我没资格,羡慕啊!后来读初中,体育在中考时占30分,我就考了5分。没办法,在以速度和距离为标准的测试中,我的速度和耐力都不够。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庭的贫穷,逼迫这我们小小年龄,就要承担起一份责任。砍柴、放牛、种地、洗衣、做饭……甚至自己缝补衣服、订纽扣。我们的手很粗糙,但是很灵活。
事实证明,独立生活能力越强的孩子,书写能力会越强。我在班级中做过调查,那些书写较好的孩子,都是做家务的能手,他们的爸爸妈妈从来都不娇惯和溺爱他们。他们动手的机会多,动手能力自然强。
做家长的,你千万不要给孩子想孩子灌输这样的观念: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交给爸爸妈妈吗来做。包办代替的结果是,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弱。其中,包含学习的能力。书写,就是其中之一。书写,不仅仅手手部的协调问题,要想称为一个书写能力,必须有感悟生活和理解生活的能力。许多书写技巧,都是从生活中获得的灵感。买有实践,就没有灵感。比如,让孩子整理东西,自己搭配衣服,这就是审美能力的训练。审美能力,一定会迁移到书写中来。
古人书写之前,要研磨。研磨出来的墨汁,不仅颜色鲜亮,墨色均匀,更重要的是,融入了我们自己的一份感情在里面。书写的时候,我们会倍感亲切,倍加珍惜。书写的时候,一定会用情用心,生怕出错而浪费。另一方面,研墨的过程,也是活动身体(特别是手指手腕),舒展身心的过程。这让我无端地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去翻地的情景。来到田间地头,父亲并不着急,而是烧上一锅烟,酝酿一下感情,然后一鼓作气,干上几个小时。
转笔刀的发明,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书写少了许多乐趣。一捏、一插、一转,不到半分钟,一支铅笔就削好了,又规整又匀称。但是,我总觉得,有些过程,省略了,并不见得好。削笔过于方便快捷,压断了,掉在地上摔断了,我们并不觉得可惜。我们小时可不这样。我们的文具盒里,都放一把小刀,小刀还要经常打磨,防止生锈。书写前,要自己削笔。虽然速度慢,有危险,削出来不光滑匀称,但是很好地锻炼了手指,增加了书写的乐趣。
手部的训练,从小就应该开始。要记住,巧手是训练出来的。以前的孩子抓子、织毛衣、绣花,自己动手做玩具,手指头是相当灵巧的。现在的孩子,大脑明显比以前的孩子聪明,可动作就是跟不上。
训练孩子,有很多方法。比如让孩子自由地摆弄一些小东西,让孩子自己动手做玩具,让孩子整理自己的东西,做家务,让孩子弹钢琴、画画等。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一些专项训练,比如:定扣子、夹玻璃珠子等。
你不得不承认,中华民族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诸多的发明当中,筷子算是很有意义的一个。中国使用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崇的科学发明。李政道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日本学者曾测定,人在用筷子夹食物时,有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在运动,并且与脑神经有关。因此,用筷子吃饭使人手巧,可以训练大脑使之灵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要想写好中国字,得从使用好筷子开始。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2:54 | 只看该作者
2-10不该淡化的传统
中国古代,私塾先生指导孩子写字,一般都要经历描红——仿影——临写——创作四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要经历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先生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描红,要一笔到位,不能回填;仿影,要一模一样,达到以假乱真的境地。描红和仿影,在许多人看来,是小儿科,是可有可无的“花絮”。实则不然。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
现在的书写教学,有点本末倒置的意味。孩子一上一年级,就让孩子临写和创作了。还处于播种期和生长期,我们却忙活着收获。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结果是可怕的。一开始,有的孩子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是及其可怕的。作为教师,肯定想让孩子们的字写得像语文书、字帖上的一样漂亮。可方法不对头。就像社会的发展,一般会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如果直接从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人们约定俗成的,被绝大多数人认同和接受的审美价值去向。这是实物的“共性所在”。学习的过程,就是再习得共性的基础之上,张扬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没有共性,就谈不上真正的个性。许多孩子的很有自己的特点,几乎可以称为他自己的“防伪标签”,但不能称之为艺术,原因就在这里。
描红和仿影,有什么好处?可以先入为主,在一开始,就把孩子带上书写的“正道”。一般来说,值得孩子去描、去仿的字帖,都是具有扎实功底的书法家或者书写高手创作的。学习他们的东西,是让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学习过程有传承。任何事物和艺术,如果没有了传承,没有了积淀,大家各自为政,一切从零开始,那时非常可怕的事情。
孩子在描红和仿影的时候,不需要关注结构和章法的问题,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关注自己的书写姿势。指导孩子书写的过程中,我发现,只要让孩子描红和仿影,绝大多数孩子的书写姿势,能保证得很好。也许是,孩子年龄小,心智发育不成熟,他们只能比较好地完成单一的技能训练。关注姿势,就只关注姿势,关注笔画就只关注笔画。如果将姿势、笔画、结构、章法,一股脑儿让孩子接受,刚入门的孩子,肯定是做不好的。不要说孩子,就是达人,也不一定能完成得好。
孩子不需要关注结构和章法的问题,则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笔画的书写。我们都知道,笔画是汉字的基础材料,材料出了问题,即使设计再巧妙,也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来。我曾多次讲过,小学阶段的书写,问题最严重的是笔画的书写问题。写得不漂亮,是因为笔画不扎实;出现错别字,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笔画书写出了问题。
关注的内容少了,孩子才不会觉得有压力,才会让自己的身心全然放松下来。等孩子学会放松,巩固好书写姿势,训练好基本笔画厚,再一点点训练结构和章法,并不迟。事实上,到了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高中,老师还再不厌其烦地讲书写姿势和笔画的问题。那么,与其反反复复的蜻蜓点水,还不如扎扎实实的循序渐进。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布置点什么书写作业?多买点字帖,或者由 家长和老师书写好一些拼音、生子,让孩子描红、仿影。我们重点关注孩子,书写姿势是不是正确?笔画书写是不是到位?笔画是否写出了轻重变化的层次来?让孩子抄写、听写,算是比较糟糕的作业。因为已将涉及到临写。让孩子做一张又一张的试卷,那是及其愚蠢的行为。做试卷,那是创作啊!字写再哪儿?写多大?需要写几行?都需要安排。这不是创作是什么?还没有学会走路,你就让他奔跑,让他飞翔,怎么可能?事实上证明,应试教育越厉害,孩子做的试卷越多,书写水平越糟糕,孩子越没有自信心。
让描红和仿影重回我们的教学中来吧!
3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3:35 | 只看该作者
2-10《邯郸学步》新解
    中国的语文,能把人学傻。是因为大家惯用理科的思维,去思考文科的问题,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人性的千姿百态,本身就决定了,思考和思想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来看看《邯郸学步》的故事: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叫寿陵少年。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的注解:比喻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
寿陵的行为,丝毫没有可取之处吗?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这是谦虚的表现,总比自高自大,不可一世要好得多吧?善于想别人学习,总比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要强得多吧?
模仿本身没有错。试问,我们学习的那一样技能,不是从模仿别人开始的?当我们只会用手拿取食物的时候,我们模仿别人使用筷子;当我们还在爬行的时候的,我们模仿别人直立行走。当然,他也有错,错在“一味”二字上,总是在模仿,总是在变化,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没有形成自己的有特色。
从一定程度上讲,寿陵之所以连路也不会走了,不是模仿的苦果,而是一种自然现象。说明他模仿的时间还不够长,再坚持一段时间,他一定可以学会走路,而且会走得比原来好。
每个人,都有惯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固有的方式一旦被打破,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我们不妨想一想:孩子再地上爬行的时候,稳稳当当,妥妥帖帖,一旦你让他站起来,不习惯,跌跌撞撞,是免不了的;孩子以前用勺子、叉子用餐,一旦改为使用筷子,手指当然不听使唤。寿陵以前走路,有自己的姿势,一旦改为别人的姿势,肯定不习惯。
这和写字教学何其相似。许多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习惯在紧张的状态下书写。书写的时候,整个身体收缩得特别紧,手指头用力特别大。一旦让孩子身体放松,手指放松,他们很不适应。许多孩子,会觉得书写更加吃力,书写出来的笔画不流畅,字体歪歪扭扭,特别难看。也许,这是《邯郸学步》的另一种注解。这是学习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可以称得上是“黎明前的黑暗”。
能在放松的状态下,流畅地书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当你习惯了轻松地书写,在紧张的状态下书写,已经很不自在的时候,你就成功了一大半。《邯郸学步》没错,再坚持一段时间,肯定能走路,肯定比原来走得更有韵味。
3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4:10 | 只看该作者
2-11流畅的笔画
    一提到书写流畅,人们往往会想到行书、草书。其实不然,楷书的笔画,也可以书写得很流畅。王羲之的《兰亭序》很流畅,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也很流畅。笔画的流畅,主要针对“运笔”,笔画在运行的过程中,粗细均匀,过渡自然,笔画与笔画之间相互呼应,浑然一体。流畅的笔画,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流畅,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技巧。
书写不流畅,有那些因素呢?
笔具质量差,下水不流畅。糟糕的书写工具,也会影响书写者的心情。一支钢笔,要么不出水,要么冒出一个墨点。你还有心情书写吗?书写的质量,和情绪有很大关系。《兰亭序》是王羲之一生的巅峰之作,以后再也无法问鼎。原因就在于,书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还是一种情感活。我一直强调,学习用品,不能将就,一定要购买质量好的、自己用着特别顺手的文具。学习用品,也要懂得保护和修理,不爱惜,再好的文具用不了几天。
用力过大,笔头与纸面的摩擦力增大,书写出来的笔画,自然不够流畅。一辆大卡车和一辆小汽车,哪个运行更流畅?不言而喻。为什么女生写出来的字,往往比男生要清秀一些?力量使然。“如锥画沙”那是针对毛笔讲的,说的是毛笔的中锋运笔和枯涩行笔,不可讲其钱一道硬笔书写当中来。使用硬笔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提高书写速度。书写速度,也是决定书写流畅性的重要条件。速度快,惯性大一些,手部就不容易颤抖。如果把笔压得太紧,书写速度自然就会减慢,流畅度会受到影响。
手部不协调,不能自如地控制手中的笔。孩子的手部灵活与否,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训练都有密切的关系。多让孩子做一些精细化的活,可以调手部的灵活性。有个成语叫“心灵手巧”,也可以倒过来——“手巧心灵”,手部灵活的人都有一颗机敏、聪慧的心。
没有掌握好施加力量的技巧。刚刚变换新的姿势后,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会写出形形色色的“蚯蚓体”来。学会放松,把蛮力转化成巧劲,这是书写出流畅笔画的重要条件。最重要的一点,是书写的时候,用力方向不对,目标不明确。看准起点和终点,然后一气呵成,这样书写出来的笔画,比较流畅。手部的力量,不应该用来压笔,而是应该“推动”笔,向着笔画运行的方向前进。比如:写横时,力量向右;写竖时,力量向下;写撇,力量向左下;写捺,力量向右下……有人说,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还用得着你去提醒吗?实则不然。教学中的许多失败和无效,就来自于我们的“想当然”,就来自于我们以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儿童的学习活动。“手部放松后,仅存的一点力量,要牵引着笔向着笔画前进的方向行进”,这个看似很简单的技巧,如果教师不讲解,不反复进行训练,许多孩子是不会掌握的。力量向前,是省时省力的最好途径。再我们手把手教孩子书写的时候,不放一边写,一边口述笔运行的方向。比如说,书写“木”字的时候,可以描述:顿笔向右顿笔收,顿笔向下顿笔收,顿笔左下要出尖,右下压笔要出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多数孩子,都会掌握用力的技巧。
心情也是决定流畅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书法作品,往往是书法家心境的真实写照。当我们欣赏《兰亭序》的时候,联想到的词语是和风暖阳,高朋满座;当我们欣赏《祭侄文稿》的时候,联想到的词语是义愤填膺、肝肠寸断。要想书写出流畅的笔画,必须要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下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4:46 | 只看该作者
2-12提笔写字
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在书写中的一大问题是:会经常把铅笔压断。一个班的孩子,在没有经过训练以前,至少有一半、甚至一多半的孩子,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到书写环节,经常听到压断铅笔的声音。压断的铅笔,还能书写吗?在我看来,是不能的,至少不能完成那些精细的笔画。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我们总不能让孩子把时间都用在刨笔上吧?烦了,有的老师干脆就让孩子用比较粗的铅笔书写,省得一压就断。
在我看来,这是个误区。让孩子用尖细的铅笔书写,而不会把笔压断,是一种书写技巧,是学习书写的前提,意义远远大于完成当下的书写任务。如果一个班的孩子,都掌握了这样的技巧,这个班的书写水平,一定很高。
多年前听到“提笔写字”这个短语,感到很不解:明明是握笔,或者是拿笔,为什么说是“提笔”呢?提着笔,还能正常地书写吗?
练习书法多年,特别是在指导孩子写字的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提笔写字”这四个字,见底多么深刻,概括得多么深刻!
提笔,力量是向上的。书写的时候,需要一种无形的力量,把手部轻轻地向上提。被提起的手,变得轻盈灵巧,书写会更流畅。
提笔,让笔尖与纸张的接触面积更小,摩擦力更小,从而写出更为流畅的笔画线条。
提笔,需要我们先把自己的重心提起来,否则,提笔就无从谈起。在提高重心的情况下,我们的上肢会被拔高,视角自然提高。站得高,自然看得远,视线的范围自然就大一些。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观全局,把每个字合理地安排在格子里,把每个句子合理地放置到一篇作品当中。
提笔,是对儿童身心的保护。在“提笔”的过程中,书写就显得轻松,儿童在书写的时候,就不需要花费更大的气力,手指就不容易变形。
由轻入重难,由重入轻难。这,与中国的一句俗语很相似——由俭入奢侈易,由奢入俭难。孩子一旦养成“重手重脚”书写的习惯,就很难会到“放松”的道路上来。这是许多孩子书写姿势难以纠正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些书写由问题的孩子,一开始,就把自己变成了一头笨重的大象,你再让他去表演走钢丝的杂技。可能吗?
提笔,更是对学习用品的保护。同样的一支铅笔,有的孩子用两个礼拜,有的同学用两天。铅笔芯不是“写”完的,而是被“折”完的;一支钢笔,有的孩子用了几年,还能流利地书写;有的孩子用了几天,笔头弯了,甚至断了,报废掉了。
我们讲究提笔,不是一直“提起”,而是在运笔的过程中,要将笔提起来,在起笔和收笔的时候,该顿笔要顿笔,该挑锋要挑锋。我们来回忆一下,在整个书写的过程中,就线条的长度来讲,起笔、收笔与运笔相比较,谁更长一些。毋庸置疑,当然是“运笔”。也就是说,在书写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需要把笔微微提起。从另一个方面讲,正因运笔的时候是轻的,才需要在轻的基础上重一些(也就是顿笔)。如果说,运笔的过程,本身就是很重的,那顿笔和运笔就没什么区别,顿笔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仔细想来,顿笔——运笔——出锋,从力量上呈现出“重—稍轻—轻”的过程;从书写速度上,则呈现出“慢—稍快—快”的过程。
在教孩子领悟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会让他们进行体验:抓住他们的手指,让他们伸出食指在桌面上滑行。第一种情况,我提着他们的手,让他们的指头轻轻接触桌面;第二种情况,我用力地压着他们的手指,在指头在桌面上艰难地移动。让后问他们:二者感觉有什么不同。孩子们说:第一种更轻巧,更舒服;第二种压得手指疼,滑不动。我说,你的指头,和你手里的铅笔差不多,如果你用的力量很大,铅笔也会感觉“很疼”,书写起来,也会很艰难。现在,你们知道该怎么书写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把笔提起来,轻轻柔柔地书写。
能用细的笔,写出粗的笔画,很容易;用粗的笔,还能写出细的笔画,很困难。掌握了这一技巧,你就不会损坏笔具,越写越顺手。
以后,孩子写出又粗又黑的笔画时,我就会提醒他:你又把铅笔压疼了吧。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们不能指望通过一次两次训练,就让孩子掌握“提笔写字”的技巧。如果教师经常性地提醒他们,绝大多数孩子会慢慢接受这样的理念。
3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5:16 | 只看该作者
2-13巧劲与蛮力
一个力大如牛的人,和一个弱不禁风的人,那个书写更漂亮?答案是,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也就是说,字写得漂亮与否,和书写者本身的力量大小,没有关系。竞技比赛,分为两种。一种是力量型的,以时间和速度作为衡量的标准;一种是技巧型的,以难度和观赏性作为衡量的标准。书写,是后者,不需要太大的力量,但需要足够的领悟能力。书写时需要的力量,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手部的力量,足矣!也就是说,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书写很漂亮,不奇怪;一个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书写很糟糕,也不奇怪。
欧洲人、非洲人,体型高大,爆发力强,然而在乒乓球、跳水比赛中,总是抵不过我国选手。刘翔获得110米栏世界冠军来说,也有相当大的“技巧”因素在里面。纯体力比赛,我们不占优势。体力的强弱,和遗传基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很大关系。有些差异,大到不是通过后天努力,就可以弥补回来的。但是,在技巧方面,我们可以多研究,多改进,把他们远远地抛在后面。
亚里士多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不是说他是个大力神,而是说,他找到了科学的原理和正确的方法。明白了杠杆原理,谁都可以自豪地说:我也可以撬动地球。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书写的时候,施加的力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许多人没有学会书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放松。书写需要多大力量,一个四、五岁孩子的手部力量,足够了。余下的,就是多余的。有个成语叫做“过犹不及”,多了,不一定是好事。春雨贵如油!夏天更炎热,夏雨更珍贵才对。但是,夏天的雨,太多,甚至泛滥成灾。任何事物,再好,都要适可而止。多了,反而成了负担和累赘。
就拿书写这件事来讲,本来,用一点点力量就够了,你非得把剩余的力量都用上。结果,不容易把持,写不漂亮,很容易就累了、倦了。剩余的力量,省着,细水长流。
许多人下意识地认为,力量大的人,能较好地控制手中的笔,书写起来就比较容易。很明显,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在历朝历代的的书法家当中,没有几个是身强力壮的“汉子”。相反,那些文弱书生,大多是书写的高手。
在一个班级当中,体型偏胖的孩子,书写起来比较吃力。按理说,体型偏胖的孩子,力气更大一点,书写更容易一点。可事实恰恰相反。特别是那些过于肥胖的孩子,书写就更加麻烦。由于肥胖,动作就不够灵便,完成精细化的动作显得吃力。由于体重的原因,他们要把重心提起来,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让那些身体肥胖的孩子,直起腰板来写字,几分钟,他们就受不了了。从这个角度讲,要想让孩子把字写漂亮,家长还得下功夫,控制好孩子的体重。因为,在我所接触过的孩子当中,体型肥胖而又书写漂亮的,寥寥无几。这一点,在硬笔书写中,表现得异常明显。
说到底,书写时使用的,是巧劲,而并非蛮力。能用合适的力量,较好的控制手中之笔,书写出流畅而规范的笔画,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能力。巧劲,可以帮助你找到“四两拨千斤”的感觉;蛮力,往往干的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在书写训练中,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去领悟,蒙着头,一股脑儿勤学苦练,终究是不会有收益的。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5:47 | 只看该作者
2-14精细化动作
    艺术总有相通的地方。一个孩子,某一种艺术方面的能力强,其他方面也会表现出非凡的天赋。比如书写漂亮的孩子,画画会好很好;弹钢琴好的孩子,跳舞学得也比较快……这些孩子,有共同点。除了拥有聪明的头脑,还有一双巧手。许多精细化的动作,需要灵巧的双手来完成。
世界上,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学会精细化动,否则,就难以完成。比如,微雕,比如修表,比如绣花,比如篆刻……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往往都比较清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让张飞、李逵去做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一种折磨——一身的力气,没有用武之地。
手指不巧,难以达到细微的境地,难以完成精细化的工作。在小学阶段,女生书写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男生。原因是,女生发育比较早,心思细腻,大都拥有一双巧手。
每个笔画,要写多大,写在什么位置,需要精雕细琢,锱铢必较。书写,是一项精细的活儿。笔画要收放自如,恰到好处。该放的时候,要彻底放开,不然会显得拘谨小气;该收的时候,要立马收住,不然会破坏整体的协调。同样的一个笔画,一个偏旁,位置稍有偏差,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如同修表的师傅,任何一个细小的零件没有放到位,就会影响整个钟表的整体运行;如同刺绣时,任何一针错误,都可能让整幅作品前功尽弃。
书写,要学会安排。多大的格子,书写多大的汉字,看起来既不显得拥挤,也不显得空旷,是一门技艺。写得太大,满篇黑乎乎的,凌乱不堪;写得小,看起来似乎很整洁,但显得小家子气。心灵手巧的孩子,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正所谓“看菜吃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如何把字放在格子的中间,也是极其精细的活计。
什么叫恰到好处?用一句古话来说,那就是——多一分则显胖,少一分则显瘦。胖瘦之间,微弱分寸的拿捏,需要精细化的动作,才能完成。
一般来说,字如其人。活泼大胆的孩子,书写会飘逸洒脱,不拘一格,细微部分笔画写得太长,把字写到格子外面去,也是常有的事情。他们书写出来的字,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风格,却经不起推敲。特别是细微的地方,往往照顾不到。在小学阶段,许多孩子书写出来的笔画,是不够严谨的。缺点少画的情况,常常发生。这些孩子,如果不能得到严格的训练,他们就会养成马里马虎的习惯,做什么事情,都做个大概,结果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相反,性格内向的孩子,书写也显得内敛。他们能较好地控制手中的笔,不会把汉字书写得太大。当然,有时候会显得拘谨。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在书法练习方面,实在是恰当不过了。要写出别人可以认识的字,很容易,甚至可以自学成才。但是,要把汉字写整洁写规范,就比较困难了;要想写得有艺术性,有观赏价值,那就更困难了。一个人的字写得如何,不仅要看整体的章法,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笔画是否扎实和灵动,结构是否合理与巧妙。
让手中的笔在方寸之间游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不是件容易的事。做这样的事情,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宁静方能致远,宁静方能致微。心浮气躁,心神不宁,是无法完成这些高精度的动作的。
现在的孩子,诱惑太多。闹腾的时候多,安静的时候少。新生代的家长,不要只注重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而让其失去了安静的能力。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6:22 | 只看该作者
2-15如锥画沙
    在书写训练过程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书写熟练者,写字的速度并不快;书写得漂亮的,书写速度也并不快。倒是那些初学者,速度快得惊人。一年级的小朋友,书写很快,一次作业,快的孩子,三五分钟就交过来。不是说,书写漂亮的人,速度不如一年级的小朋友。而是他们在书写的过程中,遵循了书写的基本规律,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在运笔,比较厚重,比较沉稳,而不是浮于表面。这可真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慢工出细活。
在书法学习中,自古以来,就有“如锥画沙”一说。锥,就是锥子,主要用于扎孔;沙,当然是沙子。如锥画沙,是形容用笔时的一种感觉,用个专业术语,叫做“涩行”。锥子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沙子的阻力,速度会自然而然地慢下来。如果你玩过沙子,就明白,对于细细的锥子而言,沙子的阻力,小得令人难以置信。如锥画沙,并不会特别增加书写的负担,只是让书写的过程,多了几分厚重感。
书写速度,是不是越慢越好?当然不是,笔画运行太慢,就少了惯性,笔画的流畅度会受到影响,笔画与笔画之间过渡不连贯,不自然,也有悖于硬笔书法方便快捷的特点。
换个角度,是不是越快越好?当然也不是。速度过快,驾驭起来很困难,难以将笔画写到位,也难以照顾到结构和章法。最理想的运笔方式,是轻松自然,活泼流畅。
为什么要特意提出“如锥画沙”一说?以前,书写工具是毛笔,书写对象是丝绸、绢布或者宣纸,吸水性能很强。在书写的时候,稍微放慢速度,墨汁可以和纸张充分融合,而不是悬浮在纸面上。渗透得越深,墨色就越鲜亮,保存的时间就越久远。
另一方面,大凡初学书法者,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缺少吃苦耐劳、平心静气的品质,书写的时候,毛毛躁躁,敷衍了事。为了培养孩子认真严谨的品质,我们要求孩子静下心来,摒弃一切杂念,一心一意练习书写。书写的时候,能有意控制好自己的速度,是心静的表现。
我们再来思考:如锥画沙,究竟强调的是什么?是行笔的速度还是深度?我想,是前者。锥子要想进入沙子,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用不着刻意强调。初学书法者,易生浮华,强调放慢速度,倒是很有必要。
如今,我们使用的硬笔,大都有一个细细的尖。这个特点,和锥子倒有几分相似。在书写的时候,有没有必要用力把笔尖往纸里面戳呢?完全没有必要。笔尖扎得深,损坏笔具、戳破纸张、破坏卷面……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是,我们书写的时候,可以合理控制笔画运行的速度,既让墨水与纸张充分融合,又要让笔画舒展流畅。
我们在传承古代书写经验的时候,不要望文生义,更不要拿来就用,要进行认真思考和甄别。对的,要坚持;错的,要纠正。很重要的一点,古今的书写工具,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书写技巧,有相似的地方,但是绝对不能够同日而语。
总之,如锥画沙,本身没有问题,只是需要我们认真领会,根据自身的学习体会,赋予它新的含义。
4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6:55 | 只看该作者
2-16细水常流
曾经,班上有一位很优秀的孩子。这里所讲的优秀,当然专指学习成绩。优秀到什么程度?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生活。父亲外出打工,他需要照顾自己。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的他,语、数、英三科总分,稳居全班第一。可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经常打电话,向妈妈哭诉——作业太多,他不想上学了。
优秀生出现厌学的情况,很少见。
一个班级,四十多名孩子,为何单单只有他觉得作业太多。理由很简单,他要做的事情太多:要打扫卫生,要洗衣做饭,要完成作业,要看电视……繁多的事情,迫使他不得不提高做事的效率。别人两个小时的作业,他必须要在一个小时左右完成。久而久之,他变得急躁,缺乏必要的耐心。在别的孩子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作业量,却成了他的负担。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有父母陪伴在他身边,帮助他完成一些事情,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作业,也许他就不会那么焦躁,更不会绝望到想要放弃。
如果我们做调查,绝大多数孩子,是不愿意写作业的。作业量的多与少,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关键的一点,许多孩子缺乏安静的能力,,取药必要的内心,不懂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总想在三、五分钟完成任务,余下的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纵然有一身的气力,也应该合理的安排到每一段时间里。前松后紧,虎头蛇尾,都不利于把事情办好。如何合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就是要懂得过程的重要性,就是要懂得放松。
让自己的身体彻底放松下来。放松后,你才能持久、持续地进行书写练习。一个处于高度紧张的躯体,很容易劳累,很容易犯困。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要懂得合理利用,细水长流,而不是心血膨胀,一曝十寒。学会放松,就是在为“打持久战”做准备。书写,是一项长跑。每一个在起跑阶段就拼尽全力冲刺的运动员,都不会坚持到最后。
有的孩子写作业,觉得身体很累,是他缺乏必要的书写技巧,不懂得放松,把书写当成了一种繁重的体力劳动。重体力活,当然不能坚持太长的时间。但是,我们学会了放松,书写的感觉,就是创作艺术品,就是在享受生活。享受的过程,当然不会感到劳累。请告诉孩子:轻轻地握笔,柔柔地书写。慢慢行走,坚持不懈,我们最终可以抵达别人无法到达的远方。让自己的心灵彻底放松下来。有时候,心灵的困倦,比肢体的劳累更折磨人。面对同样的作业,不同的思考,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说,这么多作业,做到猴年马月?不行,我得加快速度!结果,草草了事;有的孩子说,管它呢,一个小时写不完,那就写一个半小时,甚至是两个小时。反正,晚上的主要工作,就是完成家庭作业。生命中,时间注定是用来消费的,用心用情享受当下的每一刻,比什么都重要。
我想起了林海音在《冬阳 童年骆驼队》中描写骆驼的一句话:你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走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在书写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把自己变成一只在沙漠行走的骆驼——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的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书写,是一段生命的过程,也是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重要的事情上,花费多大的时间和精力,都不为过。就如同写一篇文章,无论你把主要内容写得多么充实与丰满,都是很有必要的。最麻烦的是,许多孩子把吃喝玩耍当成自己的主业,把读书和完成作业当成副业,本末倒置。
任何一次书写训练,都应该当成一次成长经历,而不是完成一项任务。如果将书法训练等同于书写任务,效果肯定大大折扣。在每一次书写前,都必须在心里告诉自己:慢慢走,欣赏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5 23:04 , Processed in 0.10699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