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文化交融视野下的基础教育考察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5 10:1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美文化交融视野下的基础教育考察与反思  作者:胡雪峰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版2015年第5期  
  在2014年深冬季节踏上纽约的土地,这里的繁华、整洁消除了我的寒意。特别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感受到的是春天般的温暖,处处春意盎然,有热情的笑脸与问候,有浓浓的文化氛围,有温馨的教室,有周密科学的课程安排,有精彩无比的讲座与积极热烈的互动,有同伴的热情交流与分享。我们在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参加了为期21天的美国基础教育培训与考察,以提炼与传播教育教学新理念、学科前沿探究、教学改革行动研究、教学风格及教育思想等。
  一、在讲座中感受批判创新式思维
  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把思维划分为六种级别、两个阶段。低层次思维阶段,即知识层面——回顾事实;理解层面——解释事实、概念;应用层面——应用知识。高层次思维阶段,分析层面——分块,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解释因果关系,理解事物的本质;综合层面——看到事物之间联系,合并各因素,创建新的思想和预测可能的结果;评估层面——利用标准作出评判。美国教育专家根据这六种分类,用二十年的时间打磨出高层次思维的训练模式。这模式中有“关键问题”的设计,“关键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学生参与思考“大想法”,没有唯一明显且正确的答案,提出其他重要话题,往往是跨学科话题,自然地重复,引起并保持学生的兴趣。关于促进批判性思考的“关键问题”举例如下:艺术如何反映并塑造文化?政府如何平衡个人权利与共同利益?我对社区承担什么责任?这些问题很大,在中国,老师们一般不敢提出如此大的问题,但仔细思考,又觉得这些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特别强调学生的责任意识,注重让学生走进社区,关注社会。
  为了推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解决问题,一些大学或高中设计了新大学预科课程,不仅美国如此,还影响着其它国家。如剑桥大学预科项目,就有为期两年的有关全球视角与研究的顶点课程,要求学生研究五个新兴的全球性挑战问题:道德、经济、环境、技术、政治与文化。强调批判性思维的课程设计有“关键路径”, 解构——重建——反思——演示,即:解构争论或主张,途径是对所陈证据进行具体分析;重建分析或结论,途径是进行结构化的事实调查和证据评估;反思分析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思考观点、态度、信仰可能发生什么改变;演示讨论和辩论空间的不同形式。
  此外,也在不断地进行课程设置改革。美国教育专家预测,截至2020年,100%的高中毕业生将能直接进入大学或职场。因此,在课程设计上顺应这一趋势进行改变,方向是较少重视知识的获取,更强调批判性思维。如母语教育,在小学阶段,更加强调的是使学生参与分析文学及非文学的阅读材料,较少强调课堂教学,花更多时间让学生参与5-8人的小组讨论,更多强调学生的写作练习,对阅读材料分享读后感。在中学阶段,更加强调的是让学生参与分析文学及非文学的阅读材料,写作日志,对阅读材料分享读后感;更加强调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可由2-4名学生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这两个学段有传承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也有螺旋式攀升的高层次要求。
  让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的还有“美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讲座。运用的哲学原理是:采用针对儿童需求的方法,致力于培养儿童的探索意识。因此,为孩子负责、尊重儿童就成了幼教工作的基石,尊重孩子的好奇,相信孩子有能力、能胜任。有三个理念始终贯穿在幼教工作中:教育中融合美学;小孩的行为是有一定目的性的;关注小孩,对小孩的举动要及时回应。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从小孩的需求出发,考虑可行性或不可行性,让孩子认识到世界是充满美感的,并传递给自己的家人。环境是学校最显而易见的部分,幼教老师应注意不断创设适宜的环境。环境被看作另一位老师,布置强调美学特征(如自然光、通透感、有机因素),陈设带有关爱,并有一定的意义。物理空间的布局开放友好,可以促进接触、交流和关系。结构、对象、活动的设置可以鼓励幼儿选择,让他们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关于细节上的处理无处不在,例如墙的颜色、家具的形状、架子与桌子上的简单陈设。教的课程是动态的,老师们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时政的变化和社区的文化进行更新和重建,因为美国幼师的学科知识几乎为全科,其研究能力、编写能力、组织能力都是非常强的。
  二、走进课堂,面对面提问交流
  我们参观考察了基础教育各个学段的11个学校,并就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有尖锐的提问,有思想的碰撞,有经验的交换,有特色的展示,有个案的解说,还有未来的构想。下面特举几个典型的问题。
  1. 老师会有职业倦怠感吗?如果有,如何提升他们的积极性?
  这个新接手的BLOOMINGDALE SCHOOL博士校长意味深长地笑着说:有。我和老师们相互间都有期待,我们成立协会开展一些庆祝性的活动,会议中常常分享工作经历,也会进行月度和年度优秀工作者评选。我会尽量帮助有困难的老师,满足他们的要求。中西方的共同点是用最笨的办法对待有职业倦怠感的老师:换岗、调动、开除。但真的不想这么做。还有一种措施是着重增加新鲜力量,给成绩高于平均水平的老师奖励一天假期。
  2. 三岁幼儿入园时爱哭,怎么办?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附属幼儿园博士园长说: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消除幼儿的陌生感。我们从暑假就开始做准备工作。孩子们报名后,我们寄一封介绍老师的信,接着寄照片和CD(有很多在园中唱的歌)。通过这两种方式,建立与孩子的感情联系,消除陌生感。第一天开学不正式上课,头15分钟让孩子们看教室,给父母45分钟在园中陪同进而鼓励孩子。然后,把孩子们分成小团体,熟悉后,再汇合成一个大群体。如此下来,孩子们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 项目式科学教学是怎么样的?
  项目式科学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来学习科学中重要的概念与实践方法的科学教学方式,它基于“学习科学”框架、主动构造、情景学习、社交互动、认知工具。设计原则是:以一个核心问题引导的背景理解,设计关键概念的真正的探究过程,合作活动,以各类教学科技来示范并辅助学生学习,不断创造并修改教学用具。校长以八年级学生项目学习单元“为什么骑自行车要戴保护帽”为例解说如下:这个问题是对力学、运动等概念的探究,时间为8周,与牛顿定律、运动图标、数据、速度、冲量、标识并控制变量等有关。由主旨问题“为什么要戴头盔”引导学生设计几个小标题:骑多快?何时停?怎样更安全?在课堂上,学生贴出自己的问题,并且要讲自己遇到的事情或意外的事故。学生们要回答:每小时多少公里算合适?碰到紧急情况怎样突然停下来才安全?万一撞了怎么办?这个活动过程,要分享问题,如安全带的问题,又要回答主旨问题,还要设计头盔,这个过程让学生学到了很多相关联的知识,练就了多方面的能力。
  三、中美文化交融视野下的基础教育反思
  我们要增强基础教育的自信,又要结合国情进行有效改革。美国基础教育在知识的传授方面与我国相差甚远,特别是理科。但在能力与素质培养上,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差距,也许上海的部分学校能与之一决高下。虽然经过很多年的改革,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眼中有素质,心中有学生,但真正做到了的很少。在传授知识与集体主义教育方面,我们要增强自信;在教研与培训方面,我们比美国出色,但要突出重点。在素质教育方面,我们各学段要贯彻始终,要做得更到位;在小组合作探究方面,我们还要更深入更多样灵活。去行政化、让教育家办学、高校多元招生等等改革措施应做到有序有效,而不是刮一阵风。中美基础教育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融合在趋同。笔者认为融合的焦点是多培养创新型与综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惠阳高级中学初中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05:47 , Processed in 0.1535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