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3|回复: 0

社会需要为教育做些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2 21: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会需要为教育做些什么?
文/李政涛
有学生在体育课上玩耍,不慎自己摔倒,造成眉骨挫伤并轻微骨裂,家长送孩子去医院动手术,术后打电话给校长:“我儿子明天出院,请你们学校明天派人带5万元到医院,如果不来,我们就在各大媒体曝光,而且,你,班主任,体育老师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面对家长的威胁,校长该如何抉择?教师又该如何面对?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
有老师在课堂上,因为学生做出了出格行为,且屡教不改,忍无可忍中爆出粗话并动了手,立刻被学生“记录在案”,结果家长大闹校园,“攻入”校长办公室静坐,直到处理教师结果公布……
有家长让孩子随时携带录音笔,甚至微型摄像机,进入课堂,随时随地把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录制下来,“以备不时之需”……这说明,在信息技术媒介发达的今天,其功能和使用范围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有领导为了迎合“领导的领导”或某些“重要活动”的需要,当然,大多数是与领导的“业绩”和“脸面”相关的活动,要求学校派出学生参加,不惜停课,学生变成供领导表演和展示自我的道具。
有单位以“评估”“检查”的名义,穿上各种制服,可以随时进入学校,校长和教师只能躬身迎接,笑脸相迎,有时不得不中断正常的教育教学。
今日的学校教育,已经被迫处于聚光灯下,时时处处接受大众的审视,稍有不慎,即遭致家长的愤激、媒体的批判、舆论的抨击,各种对教育的围观、对教师的围剿、对学校的控诉此起彼伏。
我不是为师德低下的教师和犯错、甚至犯罪的教师辩护开脱,毫无疑问,这类教师必须承担自身本应承担的责任。但是,我也必须指出,任何职业都有“败类”,这些败类总是人群中的“少数”,不能让整个群体为“少数人”的错误“埋单”,不能由此失去对教师职业的敬畏与尊重。我还想强调的是,教师也是人,有人的情感,有正常的人性需要,尤其被理解、被尊重、被宽容、被呵护的需要。“为人师表”既是教师的“标杆”,也是教师的“束缚”:他愤怒的时候,不能流露,伤心的时候,不能流泪,有需要的时候,不能满足。他永远需要充满耐心、和颜悦色,“奉献”、“牺牲”成为他的宿命。总之,他必须克制、克制、再克制,甚至压抑、压抑、再压抑……
我更想表达的,是社会大众对于教育和教师的习惯性思维:总是强调我们的学校教育,要满足家长需要、满足社会需要,常见的提问方式是:今天的教育,适应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不适应,是否需要转变,又该如何改变?但很少去反思,今天的社会发展,是不是适应教育的需要?是否适应学校和教师的需要?更少去思考:我们除了对教育品头论足、说三道四之余,可以为今天的学校教育做些什么?能够为倍受煎熬的教师做些什么?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需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才能让教育更完善、教师更幸福——享受只有教师才能享受到的职业尊严和幸福?
我们的学校教育也被这种习惯所同化和捆绑,朝思暮想并孜孜以求的是:自己如何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文化发展的需要?或者,如何服务于领导的需要、家长的需要、媒体记者的需要?但很少有勇气反问:你们如何适应并满足“我”的需要?你们应该给“教育”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教育和教师,为什么不能向社会表达我们的诉求?为什么不能展现我们的需要?为什么总是外来的标准来衡量自身?
社会为何总是用政治的标准、经济的标准、技术的标准来裁度教育?为何不能用教育的标准衡量教育,为何不能用“教育的标准”来衡量社会:究竟什么才是“好社会”?
没有“好教育”的社会,一定不是真正的“好社会”,一个不能适应和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只会向教育索取,但却不努力对教育作贡献的社会,一定不是理想的“好社会”。
这说明,古往今来,整个社会都存在一种普遍性的缺失,即“教育尺度”的缺失。这是造成当下教教育弱化、教育无力、教育危机,乃至教育失败的根源之一。
解决之道,可从改变原有的提问方式和惯性思维入手:从“社会需要教育做些什么”,转向“社会需要为教育做些什么”,如此提问、思考并解答的人越多,我们的教育就越有希望,我们的教师会更加幸福,我们的社会将愈加美好。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今日教育》2014年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9 22:03 , Processed in 0.15790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