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默轩:关于【书目】的博文汇辑

[复制链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5 16:13:57 | 只看该作者
清华北大教授推荐的大学生必读书(下)

    朱光潜喜爱的中外图书:《国风》《庄子》《楚辞》《史记》《古诗源》《文选》《世说新语》《陶渊明集》《李太白集》《花间集》《词选》《红楼梦》等28种。见氏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读书》。其间莎士比亚独占三项:《哈姆雷特》《李尔王》《奥瑟罗》。


张岱年推荐自己最喜爱的书:《周易大传》《孟子》《庄子》《史记》《资治通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哲学笔记》《西方哲学史》《邓小平文选》。
季羡林推荐自己最喜爱的书:《史记》《世说新语》《陶渊明集》《李白诗选》《杜甫诗选》、李煜的词、苏轼的诗文词、纳兰性德的词、《儒林外史》《红楼梦》。
张世英推荐的十本书:《理想国》《精神现象学》《哈姆雷特》《少年维特之烦恼》《海德格尔诗学文集》《孟子》《唐诗三百首》《红楼梦》《古文观止》《中国哲学史》。
萧超然推荐的十本书:《左传》《孟子》《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郑板桥家书、道情十首》《红楼梦》等。
何九盈推荐的十种书:《论语》《孟子》《左传》《庄子集释》《史记》《苏轼选集》《说文解字注》等。
张翼星向青年朋友推荐的十本书:《论语》《孟子》《老子》《古文观止》等。
这些教授都是学业有成的名家,书目十分安全。
经史子集经典里《论语》《孟子》《史记》《通鉴》《庄子》《陶渊明集》排名靠前,《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出现频率最高,说部则是《红楼梦》。
《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出现次数很多,真是两校老师的书目啊,政治正确。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5 16:13:19 | 只看该作者
《清华北大教授推荐的大学生必读书目》,张弘、杨超编著,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

《中外文学书目答问》,由季羡林、杨周翰、李赋宁等14位北大教授开具,选书266种,包括中国古典文学106种、中国现当代文学35种、文学理论25种、西方文学53种、东方文学20种、俄苏文学27种。


(一)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文学所《中国文学史》、季镇淮《历代诗歌选》、川师《中国历代文选》、上海文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北大《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袁珂《古神话选译》、北大古典文献专业《中国古代寓言选》、余冠英《诗经选》、王伯祥《春秋左传读本》、傅庚生《国语选》、刘忆萱《战国策选讲》、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曹础基《庄子译注》、梁启雄《韩子浅解》、马茂元《楚辞选》、王伯祥《史记选》、顾廷龙等《汉书选》、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北大《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余冠英《乐府诗选》《三曹诗选》、逯钦立《陶渊明集》、谭正璧等《庾信诗赋选》、瞿蜕园《汉魏六朝赋选》、陈中凡《汉魏六朝散文选》、徐震堮《汉魏六朝小说选》、文学所《唐诗选》、马茂元《唐诗选》、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陈贻焮《王维诗选》、复旦中文系《李白诗选》、山东大学中文系《杜甫诗选》、童第德《韩愈文选》、贝远德《柳宗元诗文选》、顾学颉《白居易诗选》、叶葱奇《李贺诗集》、缪钺《杜牧诗选》、安徽师大中文系《李商隐诗选》、文学所《唐宋词选》、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张撝之《唐代散文选注》、张友鹤《唐宋传奇选》、文学所《唐宋词选》、川大《宋文选》、钱锺书《宋诗选注》、胡云翼《宋词选》。
(二)杜维沫等《欧阳修文选》、施培毅《欧阳修诗选》、陈迩冬《苏轼诗选》、潘伯鹰《黄庭坚诗选》、刘忆萱《李清照诗词选注》、游国恩《陆游诗选》、周汝昌《杨万里诗选》《范成大诗选》、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夏承焘《龙川词校笺》《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黄兰坡《文天祥诗选》、郝树候《元好问诗选》、章荑荪《辽金元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关汉卿戏曲选》、王季思校注《西厢记》《元杂剧选注》、钱南扬校注《琵琶记》、张庚等《中国戏曲通史》、王季思等《元散曲选注》、米治国等《元明清诗文选》、北大中文系《中国小说史》、吴晓玲等《话本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东周列国志》、徐朔方等校注《牡丹亭》、周贻白《明人杂剧选》、赵景深《明清传奇选》、薛洪勣《明清文言小说选》、张友鹤《聊斋志异选》、陈忱《水浒后传》、钱彩《说岳全传》、《隋唐演义》、刘世德《明代散文选注》、王季思注《桃花扇》、徐朔方注《长生殿》、胡士莹校注《吟风阁杂剧》、《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王荣初《清代散文选注》、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阿英《晚清小说史》。
(三)《汪笑侬戏曲集》《近代诗选》《人境庐诗草笺注》《康有为诗文选》《严复诗文选》(略)
(五)郭绍虞等《中国历代文论选》、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陈延杰注《诗品注》、祖保泉《司空图诗品解说》、周振甫《诗词例话》、徐调孚注《人间词话》、林东海《诗法举隅》、陈多注《李笠翁曲话》。
这个数目倒是很顾及学生的循序渐进,多是选本注本,是教材结合教参的路子。比较照顾面的全,读作品,但书目特色不突出,读本档次不够高。读者对象就是青年文学爱好者及大中学生,目的是辅导阅读中外古今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著作的“普及读物”。
曹础基《庄子浅注》,有中华书局修订排印本,字义解释多有新意,旧版评说部分极差,很像文革年代的大批判大字报口吻,让人无法忍受。书目推荐的显然是旧版。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李白诗选》,我曾买过一本文革结束前后出的,同样很有新时代气息,评法批儒语境犹存。此书目所荐当系别本。这一本已经丢掉了,如果留着,包括北大出的《论语批注》,都是很有文物价值的书了。
《清华北大教授推荐的大学生必读书》编排有点怪,书目里介绍王季思校注《西厢记》。之后在之后详细介绍的部分,则介绍一部张燕瑾校注《西厢记》,人民文学版。但出版物一律不介绍出版年代,所以说很不规范。不知道这样介绍不同校注者的编排到底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看不太明白。当然这样写也没什么坏处。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5 16:12:39 | 只看该作者
读书圈

    在QQ建了读书的群,和email与blog一起构成读书的圈,大学生活本来读书应该是常态。
    大概以1-3个星期为一个讨论周,以读书会为中心活动。但讨论题可以延续,比如在blog和email等形式上延续,在不同的讨论空间延续,比如北区或良乡校区。以阅读主题来说,就意义、方式、内容等多重关系进行讨论,在一次读书会显然不可能穷尽全部内容,有关思考也不可能因为读书会结束而自然结束,所以,除了系列的读书会讨论以外,还可以在博客等形式上继续,或者即使由管理员将QQ讨论内容整理出来贴在博客上,以便延伸讨论延伸思考延伸阅读。
    为方便交流,星期一三五晚间20-23点为QQ活跃时间。
    每周星期五六两天集中发布读书信息与推荐。强烈推荐的书一定要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代、书名、译者等信息完整准确,最好附有封面照片,如果学校图书馆有,则最好附书号。总之,便于大家访书搜书读书翻书。其他的推荐书当然也要信息完整,大家养成准确掌握书目资讯的习惯和能力。其次是介绍自己正在读的书,主要内容、特色、价值等。正好借此机会寻找同好。只要自己觉得还行的书,都可以推荐给大家,介绍给大家,至少,跟别人念叨念叨,晒一晒。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学期讨论过,可以和唐诺《阅读的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郝明义《越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等可以作为一组,辅之以《古今名人读书法》(商务印书馆,2008)等。大家可以搜索、推荐、列举这一类书信息,对讨论主题当可以有更多体会。这半年的讨论中,部分同学对于《如何阅读一本书》很排斥,总是说这书如何拘泥于英语的关键词形式考试形式,而对于这书在阅读方面的深入讨论没有兴趣没有接触的心胸显得成见很深。这是目前浮躁的阅读模式的直接暴露,我就不信,这书让多少读了半辈子书的人受到许多启发受到震撼,却会让今天没读过多少书的学生感到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收获?
    《改变世界的12本书》,可以与众多同类图书对比,也可以从选目角度看本书独特之处,更可以从写法、评价标准、取材等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来谈,当然更可以由《圣经》、《国富论》和莎士比亚等专题深入探讨,甚至引申为新的讨论专题。读书与讨论,主要是关注和学习别人的长处。
    我们还可以讨论一个“个人阅读史”的话题。参考赵勇《书里书外的流年碎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江晓原口述吴燕整理《老猫的书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三联,2009)、王宗仁主编《好读书》(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胡洪侠等主编《私人阅读史1978-2008》(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9)、岛石主编《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借鉴一下别人的读书视野和经验。读书伴随个人的成长,值得记忆。
    余英时《试述陈寅恪的史学三变》,可以看《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增订版(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初版三刷,2008),三联或广西师大版的余英时文集。可以看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增订版(台北,联经,1997;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上海古籍,1997)、卞僧慧《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中华书局,2010)、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三联,1995)、李玉梅《陈寅恪之史学》(香港,三联书店,1997)、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蔡鸿生《仰望陈寅恪》(中华书局,2004)、宋德熹《陈寅恪中古史学探研》(台北,稻乡出版社,2004)、卢建铭《陈寅恪学术遗产再评价》(台北,时荣出版社,2010)等,读书会重点是从学术角度讨论陈先生的史学遗产文化遗产。
    书目,可以作为一组讨论题,比如三四月间拙作《增订书目答问补正》大约可以面市,可以讨论一次《书目答问》的阅读价值,延伸讨论推荐书目的百年历程与价值等。届时不妨将我们的讨论会改到国图或其他场所。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大家都来列举自己心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10部经典”“国学经典”10种,数字也不妨放大到20种、50种、100种。这样的讨论,可以使大家跳出个别书籍的限制,俯瞰经史子集释道丛书浩如烟海的典籍,总结自己的中国文化观、学术观、历史观。可以扩大我们的阅读选择。
    没有小题目,就看你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当然也会表现你思考的弱点和局限,这就是交流的目的,大家一起提高。
    读书的圈,就是多一个交流读书信息和心得的空间,不是要灌输教师的或某人的观点,是大家交流的场所而已。就像讨论会,不是要大家接受一个神马结论,只是希望参与交流的人能通过讨论会读书会有更多思考,有深一层的收获,在私人阅读体验以外增加一个阅读和思考的维度。
    读书的圈,传递一点信息而已,生活中或许可以因此多一点书的信息。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5 16:11:37 | 只看该作者
《清华北大教授推荐的大学生必读书》,张弘、杨超编著,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
本书由20份书单及部分书籍的内容介绍拼装而成,作为书目,信息著录并不很规范,有些外行。
书目的作者如胡适、鲁迅、顾颉刚、钱穆、朱光潜、张岱年、季羡林、张世英、周密、陈仲庚、彭克巽、萧超然、刘安武、何九盈、张翼星、严家炎、阎国忠等17人,还有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北京大学学生应读选读书目、中外文学书目答问等3种“集体智慧”的结晶。
胡适之先生的书目另文单说。
    鲁迅为许世瑛开的中国文学的书目:《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历代名人年谱》《少室山房笔丛》《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世说新语》《唐摭言》《抱朴子外篇》《论衡》《今世说》。

毕竟是鲁迅,出手就具有不可复制性。这样的风格,一百年也不会有第二人。
要说特色呢,重前轻后,如同他做的小说史研究,虽说前后贯通,但最下功夫的,还是前半段的文言小说。
顾颉刚为有志研究中国史的青年开书目:《山海经》《世说新语》《大唐西域记》《宋元戏曲史》《马可波罗游记》《徐霞客游记》《西秦旅行记》《梁武石室画像》《洛阳伽蓝记》《唐人说荟》《元秘史》《陶庵梦忆》《桃花扇》《南洋旅行记》。
不知此本是否准确?存疑待查。
钱穆《文史书目举要》:《周易》《诗经》《庄子》《荀子》《小戴礼》《孟子》《文选》《杜工部集》《苏东坡集》《说文解字》《尚书》《左传》《论语》《墨子》《汉书》《通典》《老子》《史记》《资治通鉴》《楚辞》《陶渊明集》《韩昌黎集》《古文辞类纂》《近思录》。
本书此目有误,第6第7均为《孟子》。钱先生有理学家意味。
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论语》《墨子》《孙子兵法》《孟子》《老子》《庄子》《荀子》《易传系辞》《史记选》(王伯祥或来新夏选)《论衡》《不真空论》《物不迁论》《神灭论》《坛经》《张载集》《四书集注》《传习录》《明夷待访录》《读通鉴论》《严复集》;《仁学》《孙中山集》《诗经选》(余冠英)、《楚辞选》(马茂元)、《魏晋南北朝诗卷》(丁夏)、《唐诗三百首》《宋诗选注》《宋诗三百首》《唐宋词选释》《唐宋词选》《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鲁迅选集》《女神》《子夜》《家》《骆驼祥子》;《围城》《曹禺选集》《青春之歌》《红岩》《艾青诗选》《理想国》《形而上学》《忏悔录》《思想录》《新工具》《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伦理学》《西方哲学史》《科学史》《哲学史讲演录导言》《西方的没落》《悲剧的诞生》《精神分析引论》《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第四部分仍为外国名著25种,删去不录)
没有《资治通鉴》却收入《读通鉴论》,轻重失当。《通鉴》毫无疑问是文化经典,《读通鉴论》排名应该很靠后,排在它之前的该有一百部以上。就选书的重要性而言,可讨论可质疑处不少。将所谓专家心目中的经典直接转化为初学之经典,书目的目的性很不明确。诗词书稍多,文选相比之下不仅少,而且一部《古文观止》档次也太低。不如换成《经史百家杂钞》,一部顶好几部。吼吼。
北京大学学生应读选读书目:(一)应读:《周易》《诗经》《老子》《论语》《孙子兵法》《孟子》《庄子》《史记》《坛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笺注》《红楼梦》《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鲁迅选集》《中国哲学简史》(冯)《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理想国》《神曲》《哈姆雷特》《思想录》《社会契约论》《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约翰克里斯多夫》《科学史》《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一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二)选读:《礼记》《荀子》《左传》《韩非子》《论衡》《三国志》《世说新语》《文心雕龙》《李太白集》《资治通鉴》《明夷待访录》《儒林外史》《人间词话》《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国史大纲》《圣经》《国富论》《论法的精神》《复活》《物种起源》《城堡》《飞鸟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精神分析引论》《西方哲学史》《历史研究》(汤因比)《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哲学笔记》。
以上两种书目都保留部分近现代书目与外国书目,以见两校教授心里与中国传统经典相提并论的都是些什么书。后者有《圣经》,无《古兰经》,西方中心论痕迹至为明显,观念很落后,文化心胸狭隘了一些。
个别书名不准确。
另外,个人以为《墨子》虽然很有学术地位,但在经典影响力方面并不很重要,似乎没有必要放在给一般文科学生的推荐书目里。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5 16:11:10 | 只看该作者
三思工作室编:《博导书榜------影响中国社科院博导的五种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这是2003年起进行的,向社科院400多位博导发出的问卷调查结果的集结。这里我仅关注涉及中国经史子集的书籍,也包括民国时期的一些名家的文集。

白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廿二史札记》《日知录》。
陈铁健:《柳河东集》,《鲁迅全集》中的杂文。
陈众:《道德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红楼梦》。
戴园晨:《菜根谭》。
杜书瀛:《沧浪诗话》。
方克立:《船山全书》。
傅崇兰:《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
耿云志:《胡适文存》(1-4)或《胡适文集》(2-5)。
顾俊礼:《论语》(徐志刚《论语通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郭方:《廿二史札记》《史记》。
何振一:《群书治要》。
胡孚琛:《道德经圣解》(萧天石,台湾自由出版社)。
江太新:《二十四史》。
姜广辉:《老子》《孟子》《周易大象传》。
黎湘萍:《论语》《庄子》《世说新语》。
李德顺:《史记》《资治通鉴》《鲁迅全集》。
李海舰:《老子》。
李茂生:《论语》。
李申:鲁迅的书。
李晓西:《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唐诗宋词等。
刘瀚:《四书》。
刘楠来:《古文观止》。
刘庆柱:《史记》。
刘跃进:《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茅于轼:《论语》。
冒天启:鲁迅杂文。
蒙培元:《论语》《庄子》。
聂宝璋:《饮冰室合集》。
聂鸿音:《十三经注疏》。
邱仁宗:《论语》《孟子》。
沈利生:《史记》。
史金波:《观堂集林》。
陶文钊:《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981)。
汪海波:《论语》《孟子》《古文观止》。
王希恩:《资治通鉴》。
夏勇:《论语》《红楼梦》。
谢保成:《三国演义》《唐诗三百首》《史记》《资治通鉴》。
杨匡汉:《经史百家杂钞》。
杨一凡:《红楼梦》《历代刑法考》。
叶坦:《资治通鉴》。
余中先:《水浒传》。
袁良骏:《鲁迅全集》《论语》《庄子》《史记》《杜少陵集》。
张晓山:《鲁迅全集》的杂文和小说。
张宇燕:《孟子》。
张卓元:《红楼梦》。
郑成思:《李贺诗集》。
周发祥:《道德经》《论语》《庄子》。
朱东安:《史记》《资治通鉴》。
朱荫贵:《楚辞》《鲁迅全集》。
大致说来,《论语》《孟子》《史记》《资治通鉴》《老子》《庄子》分别是经史子三部出现频率最高的书,在“对作者影响最大的5种书”的名义下,写出来的应该主要是学养方面的益处。
主要印象是,到底是社科院导师的书单,很有单位特色,温吞屯的书单,几乎没有什么火花,大家也极为相近、趋同,很少涉及20世纪以来的西方名著,尤其是最近50年的西方经典著作更少,涉及本人专业领域的除外。所以,里面一定缺一些真话。有些接受调查的博导说没有什么书对自己有重要影响,也有人说书单不宜公布,等等。这才是真话。看看这些博导的岁数,有好的念书经历的并不很多。这是很正常的,雪夜闭门读禁书的乐趣,古人津津乐道,今天的博导中偶尔也不免有个别类似情况哈。
任何书单都有阅读的启示,就看你如何看这一份书单。
书名有些错字,第184页《引冰室合集》、第227页《卜辞同纂》,应该是录入时出的问题,有点丢人,再版当改正。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5 16:10:40 | 只看该作者
《元培书架----北京大学新生书目初集》,朱青生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全书10万字。共21篇,《荐书及访谈》10篇,《荐书》书目9篇,另有《罗蒂书单Rorty List》《哈佛书单》。

    所谓“元培计划”,系北大本科教育改革举措之一,意在拓宽基础、淡化专业;施行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即先通识教育,再选择攻读专业。元培计划组建实验班,要求学生大量课外阅读;由元培计划导师委员会教授及同事商议后提供书目,在图书馆参考书阅览室建立元培计划书架(简称“元培书架”)。同时,这些书和书目也供全校同学课外阅读、参考。
这里结合我现在关注的话题,看以看,所谓“国学”的书目在这份书单里的表现方式。
阎步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世说新语》《廿二史札记》。
牛大勇:《史记》《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王守常: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陈戍国标点《四书集注》(岳麓,1985)。
陈来:《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孙子兵法》《荀子》《周易》《韩非子》《左传》《史记》坛经》《古尊宿语录》《近思录》《四书章句集注》《传习录》《大同书》《天演论》,《诗经选》(余冠英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唐诗三百首详析》(喻守真注),《宋诗选注》(钱锺书选注),《唐宋词选释》(俞平伯选注),《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个别书目有误,如《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应为《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资治通鉴》之“长编”不传,《资治通鉴》即在此基础上修成,故《资治通鉴纪事本末》当为袁枢之作,一般习称《通鉴纪事本末》的;而杨仲良之书乃系在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基础上抄成,故名《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此一字之差,不能不补。
总体观感:
1)此书目缺少中文系高手介入,古典文学部分明显较弱。
2)陈来书目里有关部分与前面涉及经学诸子学的明显不成比例太不对称。《古文观止》如大学书目就已经有些不伦不类,何况北大书目。
3)陈来书目之世界文化名著选读30种,水平也很一般,缺少20世纪学术经典,好像只有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种?
4)陈来书目有中国文化名著选读27种,《论语》《孟子》出现两次,在一份极其简约的书目里,本来可以避免,把学术问题留待将来。而王守常老师推荐的陈戍国标点《四书集注》(岳麓版),应该系一个很普通的版本,未必有给面向大学生的推荐价值,不如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或干脆读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加王文锦等《大学中庸译注》,适合古文程度不够的读者,包括今天大陆的多数大学生。可是在一份面向初学的书目里,前面有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再列出《四书集注》陈戍国标点本,就意义不大了。如果要开也不是这样开法。
总的来说,这个数目仅仅是元培计划的一部分,但就这公布的单独成书的一部分来说,特色不鲜明。读者各取所需就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2 00:22 , Processed in 0.1041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