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汉语词汇的形象色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8 18:2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说汉语词汇的形象色彩
南平三中王茵
传说,有一位外国记者,会讲一口流利的汉语,被称为“中国通”,但是他却把 “胡适先生,驰骋文坛”,翻译成了:“胡适先生经常在写字桌上跑马。”还有一位洋翻译将“一诺千金”这个成语译成:“只要一答应,就要付美金一千元。”这些笑话嘲讽的是洋翻译。其实,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笑话。北宋时,福州有一个读书人名叫陈烈,他生性迂腐古板,凡事都要遵循古礼。有一次,他的老朋友、著名书法家蔡襄家里有丧事,他便带领着二十多个学生,到蔡家吊丧。将近蔡家时,他对学生们说:“《诗经谷风》里面这样说:‘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现在,就请诸位与我一同行此古礼。”于是,陈烈带领二十多位弟子一齐趴在地上,一边嚎啕大哭,一边爬行着,进了蔡家。蔡襄一家人见到这种情状,都愣住了,妇女们更是吓得躲了起来。
那么,这些笑话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就要从汉语词汇的形象色彩说起了。什么是汉语词汇的形象色彩呢?简单地说,词语除代表了一定对象的理性意义外,还能以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为基础,引起人们对现实中某种形象的联想,这就是汉语词汇的形象色彩。它是词语的附加意义,因而是词义的组成部分,它为词义理性的概念补充了形象化的内涵和外延。
汉语的许多词语直接用“物”达意,都具有形象性。如:鸡冠花、樱桃嘴、喇叭裤、龙须面、鸭舌帽、狮子头等,这类词语大多是以借代手法用具体的形象来给事物命名。又如“笔直”(像笔那样直)、“雪白”(像雪一样白)、 “囊括”(像用袋子全装起来)、“铁拳”(像铁一样坚硬有力的拳头)、“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挨个地排列着),这类词语大多用比喻的形式构成,通常还保留着字面义或字面义与比喻义并存。   
汉语对抽象事物的概括表达也经常借助具体的形象。这类词语一般不再用其字面义,它已经从字面意义转化为一种更深刻的抽象的含义,通常是其比喻义的固定使用,如: 吃醋、狐疑、矛盾、薪水、吹牛、紧锣密鼓、瞳目结舌、鼠窃狗偷、怒发冲冠、水深火热、惊弓之鸟、瓮中捉鳖、探囊取物等。在口头熟语中更是丰富,如歇后语: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蜜糖嘴巴刀子心——阴毒,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收回不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等。俗语:半瓶醋、墙头草、敲边鼓、开绿灯、吃大锅饭、铁饭碗、挤牙膏、马后炮等等。我们开头讲的几则笑话正是因为使用者对汉语词汇的形象色彩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造成的。实际上,“驰骋文坛”“一诺千金”中的“驰骋” “千金”都用的是比喻义,而《谷风》诗中的“丧”,并不是专指丧事,而是指灾难;“匍匐”在这里也不是本义“手足并用,伏地而行”,而是引申为“尽力而为”的意思了。
汉民族对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如此钟情,那,这类词语都有哪些作用呢?
第一,它使词义再现更加明晰。
“寒冷”一词给人的感觉比较模糊 ,但用 “滴水成冰” 这个成语 ,就把 “天气十分寒冷” 的特点具体地表现出来了。又如 “杜鹃” 作为一种花名 ,表意抽象 , 而“映山红”则让我们了解了这种花的颜色和情状;“鸡冠花”这个词,使人仿佛看到此花有着鸡冠的外貌特征。“金丝猴” 一词,一看而知这种猴肩背覆盖着美丽的金色毛发,“丹顶鹤” 一词 ,又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种鹤奇特的朱红色头顶, “金钱豹”这个词,使人仿佛看到猛兽有着钱状的黄色花纹;还有 “珍珠鸟” 、“梅花鹿” 、“赤斑羚” 等词都能给人具体明晰的感觉。借物状色的“桃红,桔红,胭脂红,玫瑰红” 显然要比“大红,深红,浅红,淡红”更具体形象。“处于最低处” 这个说法,如果用“低谷”来代替就更显得鲜明,更容易让人形象地感觉到“最低处境”的含义。仔细考察词语的形象色彩可以使我们少写甚至不写错别字。比如成语“眼花缭乱”中的“缭”容易写成“瞭”,如果写这个成语的时候想一想,是什么使人眼花?是那些 “像线团一样缠绕在一起的复杂事物”,而不是眼睛本身,就不会再写错了。
又如:1、接着听见两个表弟咕咕唧唧的声音。(冰心《别后》)
2、那几个老妈子也咕咕哝哝的不知说些什么。(冰心《两个家庭》)
这两个例句中的拟声词细致、准确地区分了不同的私语声。孩子声音响而脆,低声说话用“咕咕唧唧”;老年妇女小声嘀咕含混不清,故用“咕咕哝哝”。不同的拟声词的运用使得不同人物的不同形象特征显得十分鲜明。
第二,它使词义辨析更加精准。
有形象色彩的词可以与其他指同样对象的词语构成同义关系,从而成为一组同义词。例如“鄙弃”和“唾弃”,都表示看不起、厌恶,但“唾弃”有以吐唾沫表示鄙视的形象色彩,“鄙弃”则不具这种形象色彩。再如:祖国/江山、联系/挂钩、省悟/醒悟、害臊/羞赧、贴心/心心相印、罗里罗嗦/喋喋不休、不自量力/蝗臂当车等等,这里每组前一个词不带形象色彩后一个带形象色彩,它们形成同中有异的同义关系。这时对词语的形象色彩进行辨析就能帮助我们精准理解词义,从而根据语境选择更恰当的词语,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如有道词语填空题是这样的:云团          地移动着,被吞没了多时的满月一下子跳出来,像一个刚出炼炉的银盘,辉煌灿烂,银光耀眼,把整个大地照得          的,荷叶上的青蛙,草丛里的蚂蚱和树枝上的小鸟,都被这突然          的光明惊醒,欢呼、跳跃,高声鸣唱起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慢慢  明晃晃  降临           B.缓缓  亮堂堂  降临   
C.慢慢  亮堂堂  来临           D.缓缓  明晃晃  来临
从词语的理性义、感情色彩、搭配习惯等方面都不太好判断答案。阅读题干,从语体色彩来看,题干为文艺类的散文。第一空,与“慢慢”相比,“缓缓”的形象色彩更明显,故第一空选“缓缓” 与散文风格一致。“亮堂堂”给人的形象是某个房间或空间非常明亮,而“明晃晃”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闪亮、锋利的刀。也就是说“亮堂堂”给人的多是空间上的印象,而“明晃晃”则更多的是具体的某个事物的形象。结合题干,应选“亮堂堂”。“来临”与“降临”相比较,“降临”更具空间感,更契合语境。我们之所以能判断此题答案为B,是词语的形象色彩在起作用。
第三,它使语言表达显得更加生动立体。
“笑哈哈”,让人仿佛听到人们发自内心的舒畅欢快之声;“轰隆隆” 让人似乎感受到打雷时那响彻天宇的巨震;“叮叮当当”,使人仿佛听到了铿锵清越的敲打声,“香喷喷” 让人似乎闻到了可口诱人的食品香味,“甜丝丝”带来享受到甜味的美好感觉;“淡巴巴”又使人处于一种索然无味的状态;“辣乎乎”让人心头产生难以形容的灼热之感。有的词具有不只一种形象色彩,使人得到作用于全身感官的愉悦。“鸟语花香” 既有鸟鸣那美妙的声音感觉 ,又有花朵绽放香气四溢的嗅觉形象;“鸣锣开道” 既有敲锣要求让道的视觉感受 ,又有敲锣的声音形象;“哗啦啦” 既有水流的声音感觉 ,又呈现出河水奔流的视觉形象;“扑啦啦”既有鸟类忽然振翅起飞的听觉形象,又可呈现拍翼而起的视觉形象。还有带有动感的词语,其色彩表现得更真切形象,如“晃荡”有一种物体摇摇欲坠的动感;“哽咽”带有哭泣时声气阻塞的动感。
很多富有形象色彩的成语 ,更是给人以最直接、最敏感的联想和感受。如“坐立不安”一词,意思平白无奇,但是如果换作“如坐针毡”就把人内心的焦急与矛盾逼真地表露出来,具有了鲜明的形象性。“车水马龙”,呈现出往来车马连续不断、热闹非凡的场面,“瞠目结舌” 表现出瞪着眼睛说不出话的那种受窘或惊呆了的样子,“手不释卷” 刻画出书不离手、用功学习的模样,“生龙活虎”展现出活泼矫健、生气勃勃的面貌,“人声鼎沸” 又像听到了人群的喧嚣嘈杂的声音,“狼烟四起”,呈现出一种威逼,企图攻击对方的紧张局面。
第四、它使写作更具丰富而强烈的情感。
汉语熟语常常借助自身的形象色彩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倾向 ,尤其是当人们用鄙夷的目光射向那些令人厌恶的人和事,欲描绘其丑恶嘴脸时,一些贬义的惯用语就能大显身手,例如: “一盘散沙”、“丧家之犬” 、“奄奄一息” 、“粉墨登场”、“垂涎三尺”;“吹喇叭”“抬轿子”“拍马屁”“捧臭脚”“灌米汤”“戴高帽”“穿小鞋”“揪辫子”“打棍子”“扣帽子”等等。
知道了汉语词语形象色彩的独特功能,我们还要找到正确高效的学习途径。
任何语言的组织都有其脉胳,汉语词语的形象色彩在聚合的类型和产生的基本来源方面有其
明显的规律。掌握这一规律,有助于我们快速积累和学会运用富有形象色彩的词汇。
从表达对象来看,词语形象色彩造就了客观事物的整体知觉刺激 ,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 ,使人们仿佛看到、 听到、嗅到、 尝到、触到了词语表达的生动形象 ,这就形成了侧重于表现某一感官的形象词。
形态感的如:剑麻 云海 蜂窝煤 半月湾 金字塔 象鼻山 花果山 奶头山  月牙山 灯笼花  马尾松 鸡冠花 卷心菜 映山红八字胡  美人鱼  丹顶鹤金钱豹 鸭嘴兽 猫头鹰 眼镜蛇 十字路口  这些词都能给人形态鲜明的视觉感。
有表现色彩感的如:桃红 枣红 碧空  苍山  朱栏  绿茶  彩霞  雪白  黑豆  翠柳 绿油油黄灿灿。
有表现音像感的如: 叮当 啧啧 轰隆隆 笑哈哈 哗啦啦 噼里啪啦唧唧喳喳
还有表现味觉、嗅觉、触觉感的如:香喷喷 臭烘烘辣丝丝 舔滋滋 淡乎乎 沉甸甸 苦不拉叽
又有表现动态感的如:颤抖 蜷伏 晃荡 摇曳抽噎 哆嗦 垂柳  摊牌  上钩  失足  翻飞  迎春花  穿山甲 乐呵呵 喜洋洋
从基本来源看,现代汉语词语形象色彩的形成,从语言基础看,是运用了比喻法、借代法、摹声法等造词方式和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等构词方式的词。
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1形象地表示某种声音的拟声词
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拟声词形象地描摹各种声音,使人如闻其声,进而如见其形。如:
冬季的第一场大风把明德府的后花园变成了一个喧闹的世界:树枝在风中摇摆的呼呼声,藤条在风中扑地的噼啪声,干枯的花茎在风中断折的咔嚓声,间或掺和着一两声花盆被风摔到地上的乒乓响,使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竟有些热闹非常。(周大新《银饰》)
这一段文字对不同事物的声响进行真切细致的摹拟,使读者获得听觉上的声响美的同时,也获得视觉上的形象感。摇摆的树枝、扑地的藤条、断折的花茎、落地的花盆,极具鲜明的动感。
拟声词大致分为这么几类:模拟动物叫声的:咩咩  哞哞  汪汪  呱呱  喵喵 叽叽  嗒嗒  喳喳  嘎[gā]嘎  嘤[yíng]嘤  萧萧形容人的声音的:咿哑  吭哧  扑哧 呼噜 哈哈 嗫嚅 叽里咕噜  叽里呱啦模拟风雨雷电水等自然现象声音的:淅淅 呼呼 滴答 瑟瑟 咕隆 飕飕 稀里哗啦形容落地、敲击、拍打、撞击等声音的:咚咚  噼啪  噼里啪啦  咔吧、咔嚓、嘎吱、嘎吧咔嗒  吱吱  砰砰 嘭嘭 铛铛 咕咚 呱嗒 扑腾 叮咚 梆梆 噔噔 铮铮 扑通2、具有描摹性的叠音词
具有描摹状的叠音形式的形容词,音节形式匀称、 整齐,表意形象、活泼,有声有色,读到或听到这些词语,立刻就会被它的形象色彩所感染。例如:涓涓  滚滚  滔滔  绵绵 巍巍红通通 绿油油 沉甸甸 黑洞洞 笑呵呵泪汪汪 灰蒙蒙  骂骂咧咧 坑坑洼洼 跌跌撞撞 哭哭啼啼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经》就曾经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语。例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风·子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鹿鸣·采薇》)
如今的时代叠音词语再度复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全都是叠音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凑成一句“北京欢迎你”。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熊猫叫“乐乐”“盈盈”,赠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熊猫叫“开开”“心心”,赠送给台湾的大熊猫叫“团团”“圆圆”。
3、表示一定情状带后缀 “然” 的形容词及由其组成的成语
“然” 作为副词或形容词的后缀 ,构成的词语具有浓浓的形象色彩。例如:悠然、 蔚然、 愕然、 泰然、 漠然、 淡然、 盎然、欣然、 昂然、 默然、 蓦然、 慨然、凄然、 安然、 嫣然、 毅然、茫然、 怆然、 哑然、 哗然、 粲然、 巍然、 索然、 猛然、决然、飘飘然、黯然失色、孑然一身、岿然不动、迥然不同、勃然大怒、恍然大悟、轩然大波、荡然无存、嫣然一笑、索然无味、欣然前往、哑然失笑……
4、用别的事物比喻突出了对象特点的词
如: 雀跃(高兴得像小鸟一样地跳跃)、龟缩(比喻像乌龟的头缩在甲壳内一样藏起来) 、鲸吞(像鲸鱼一样吞食,比喻以强凌弱,兼并财物)、蚕食(比喻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步侵占)、乌合(比喻仓促聚合的人群,像乌鸦一样忽聚忽散)、鱼贯(比喻按先后顺序接连行进,如游鱼相连一样)、豕突(比喻像受惊的野猪一样横冲直撞,到处流窜)、蜂拥(比喻许多人一拥而上,如同群蜂结伙而飞)、鼠窜(比喻像老鼠那样仓皇逃窜)、狐疑(比喻像狐狸那样左顾右盼,犹豫不决)、虎视(比喻像老虎那样凶狠地注视着,想要有所攫取)、蛇行(全身伏在地上,像蛇那样爬行)、蚁附(比喻军士攀登城墙,如群蚁附着墙壁往上爬)、此外还有猴急、鸟瞰、蚁聚、雀噪、蜂屯、雁沓、狼奔、猥集、虎踞、鹅行、龙翔、狼吞虎咽等。
5、因搭配组合,用邻词的形象色彩点染而成的词。 1998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巡视发生水灾的江西省九江市时,因九江新筑的防洪大堤不堪一击,怒称为“豆腐渣工程”。 “豆腐” 或“豆腐渣”本身没有形象色彩,当其与“工程”一词结合时,因为“豆腐”质软、大坝工程又必须坚实如钢的对立特点,就会产生一种极为传神的形象色彩感。后来接连发生多处因为贪污腐败或偷工减料导致建筑工程倒塌的事故,“豆腐渣工程”这一形象感极强的词为各大媒体高频使用,成了工程质量不达标的代名词。公文中大量存在的如“大锅饭”、“铁饭碗”、“拳头产品”、“领头羊”、“霸王条款”、“彩虹桥”、“烂尾楼”、“黑心棉”、“阳光工程”等,这些词的形象色彩都因为它们自身的语义场而显得更加强烈。其他如: “果实累累”,“果实”一词受“累累” 的影响,也涂抹上了形象色彩,表现出成串的果实丰硕喜人的情状。“滔滔江水”中,“江水”受“滔滔”的渲染,使“江水”给人以滚滚向前、波涛翻滚的形象感觉。还有余音袅袅、热气腾腾、兴致勃勃、气势汹汹;依依惜别、跃跃欲试、源源不绝、娓娓而谈、巍巍山岳、莽莽原野等都是这样的。
再如“海枯石烂”,分开看,“海干涸”,“石粉碎”形象感并不强,但把这两个事物并排在一起,却形象地表达了“意志坚定,永不改变”的意思。汉语中这样的词语多得很,光“海”字开头的成语就有海底捞月、海底捞针、海角天涯、海誓山盟、海市蜃楼等,都是用“海”这个形象表达一定的意义,使语句表达更形象真切的。
汉语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如此丰富,又这样独具魅力,让我们好好把握它们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6 07:12 , Processed in 0.39048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