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我们如此喜欢“特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30 14:0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我们如此喜欢“特色”
黄耀红
特色这个词,小到一砣米粉,大到意识形态,它总能穿越生活的繁复与喧嚣,给你一点点心安,给了一点亲热的存在感。在互联网重构的社交时空里,世界全在线上,而你,宅在某个出租屋的暗淡里,化身为一道符号一个脸谱。世界装进我们的口袋,而我们,却看不见近在咫尺的眼底柔光。当城市的街道、建筑、店面,当乡村的田地、鱼塘、休闲农庄变得越来越相似,而人生的生活方式与节奏也雷同到他乡即故乡的时候,我们才忽而从分不出昨日与今天的日子里,如梦初醒地望向那大同小异的周遭。
与其说是我们在寻找特色,不如说是我们在寻找自己。大而言之,中国特色让中国二字擦去了无数观念的涂抹与矫饰。小而言之,寻找特色,其是我们寻找自己的方式。
找寻自己,意味着重新找寻与重新发现“我之为我”的那份生命的独特,意味着我们让从宏大而空泛的世界里退到故乡与家园,怀抱一簇“苔花如米小”的温暖与阳光,像窗外这颗树对一朵云的凝望与懂得。
哲学说,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原来,特色之于世间的生命,并非人为,而乃天赐。一叶如此,一花如此,一个人如此,一种教育,一所学校难道不是如此?每一个生命原来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特色从来就不是强加,而是生命固有的存在方式。
一所学校,一个教育者,什么时候回到自已,什么时候意识到:教育就是让人长成他自己喜欢的模样,那么这所学校,这个教育者,就走到了通往幸福的路上。今天,人们以各种指标来定义成功,可是,幸福却是一种自定义。成功,或许可以因比拼而来,幸福永远靠是源自内心的自我体验。因此,特色,让我们回到自我的时候,同时又让走向了幸福。从今往后,我们不跟,不跑,不装,而是实实在在做自己,而这个自己就是自带光源的那个所谓的特色。
岁末的时光,记录着芙蓉区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会议。分论坛讨论的主题是《从特色项目到特色学校》。特色,赫然在目,亦如从一朵芙蓉到满园芳菲。还是回到原点来说话。我们所做的这些特色项目之特色是如何来的?依我看,大体来自三种类型。一是天成,自然天成,像马王堆的西汉文化特色,此为历史与地理的天然赋予;像毗邻花鼓戏剧院的曙光路学校,做戏曲课程,则属于资源的得天独厚;二是预成,即预设而成。一些学校有悠久的历史,一些特色是历史孕育的,可以说,所谓的特色发展,都是一场预约的精彩。像修业学校的体操,乃是历史的凝聚。三是生成。像东郡的书法教育,乃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在师生、家长、书法名家互动生成的。我们的特色可能来自于历史,可能来自于地理,可能来自于资源。那么,接下来思考的是,作为特色项目的“项目”究竟是什么?是一个课题,还是一种课程?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系列社团?是校园文化特色?还是课堂教学的变革,抑或教师团队的建设?明确“项目是什么”,才能思考下一个问题:从项目到学校到底有多少路要走?我想,至少有这样几站路。
一是所有的项目特色要上升到学校特色,一定是通过课程实现的。课程,意味着我们有标准,有计划,有评价,有奖惩。同时,也有选择。课程包括了什么呢?包括了学科建设,也包括社团、仪式、活动,也包括也学校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学科、活动与环境都是课程的全部。当项目具有课程的功能时,它才会发挥引领、辐射、提升的作用。
经过课程之后,便是沉淀为一种学校文化。文化是第二站。最后的出口,一定是人,一个有特色的学校,这种特色,不是标签贴出来,不是报告总结出来的,而是孕育出来的。
特色的终极检验者是人,是你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孩子多年之后对于母校的记忆。
课程——文化——人。或许,就是由项目特色走向学校特色的一条路径。值得注意的是,项目之特色与学校之特色,不是点与面,小和大,局面与整体的关系,而是精神统摄与价值引领的方式。
一个项目的特色,本身是可以在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引导下走向学校发展的每个层次,每个环节的,此时的所谓项目特色就上升为一种精神特质。像东郡做书法,这个项目的衍生是,书画同源,做了书法,可否考虑做书画?诗书画印是一起的,如果条件允许,可不可以有篆刻,有唐诗宋词的诵读与欣赏?同时,书法的精神里有哲学,虚实,俯仰,这里面不是也有管理之道吗?因之,书法这样的项目,当它上升到学校建设的层面,它一定是一种价值认同。其他的修业学校的体操,育才二小的舞蹈,亦与此同,不再举例了。
学校特色的出口是人,而特色成就者也一定是人。没有一群有特色的教师,哪来特色课程,特色学校?像今天的主持人何校长一样,她这种气场,这种主持的艺术,完全让自己变成一种特色课程。可以开出有特色的演讲课程。
最后,我想说,别把特色想得那么神秘,也不要因此而患上一种特色焦虑症。好像大家都忙着玩点特色名堂,我也得琢磨一个概念,一道标识。我觉得不必要这样。大家都在标榜特色的时候,你一个人在做常规,且坚持做得挺扎实,那么,扎实就是你的特色。一个校长,你每天都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接了十年,这还不是特色是什么?特色其实也是常态里,不是为特色而特色,而不是为特色而申报出几本资料。
教育是生命的,与之相应的都是生命语词 。因此,我不喜欢说打造,那是一种工业思维,而喜欢说培植,这才是生命话语。同样,教育也不应当有品牌,而只有品质。品牌是一种商业思维,而品质才是生命内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02:55 , Processed in 0.0928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