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邹振东:如果必须上无聊的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 16: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门课就是一部作品。创作的快乐和痛苦,在一门课的酝酿中都可以体会到。
2015年,我的重要转变就是到大学上课,从对千万人的传播,转为对百十人的传播。但在我心目中的分量,后者更重。因为这百十人,可能将在二十年后主导对千万人的传播。
每一次接到开课任务,我都会持续地焦虑。我会反复问自己,这门课应该带给学生什么东西,学生会喜欢这门课吗?如果一门课只是转化为学生的学分,老师的工作量考评,我们为什么要浪费这么多时间在这里,一学期,十几周啊!
如果是我自己开的选修课,我基本有些谱,接下来就是我的创作阶段。一门课就是一部作品,它的序曲在哪里,它的高潮在哪里?它的真正的矿藏在哪里?创作的快乐和痛苦,在一门课的酝酿中都可以体会到。
本学期我上的是新闻传播学院最无聊的课——《广播电视概论》。理论课即便枯燥,也有思想;专业课即便乏味,也能深入;实践课即便肤浅,也能有用。看了一些教材,那刻板的内容直让人打瞌睡。但这又是必修课,逃不了!
苦思冥想一学期,终于想了一个办法,将大二两个班160多人,虚拟为两个节目公司,白天上课的是阳光班,竞争对象是光线传媒;晚上上课的是星光班,竞争对手是灿星公司。没有课代表,两个班各民主推选一个CEO。没有小组,自由组建若干个工作室,分为新闻纪实、选秀、真人秀、文化美食、频道识别系统领域若干团队,目标是换掉目前在播的一档节目,这样就迫使学生不仅要知道国内什么节目好,国外什么模式棒,还要了解传媒政策、广告收入、推广销售、节目编排。折腾学生的同时,也折腾自己,大量的备课,不知道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两个班讲课的内容常常80%不同。
经过半个学期,同学们训练得像模像样。星光版的选秀工作室,他们想换掉的是《我是歌手》栏目,策划了一档《我是音乐人》的节目,提出了一个“一词七曲”的模式。阳光班的选秀工作室想给《快乐男声》出新招,作了一个“师兄”带队与“十一强”模式的创意。最让我高兴的是,他们已经细致到嘉宾的选择、节目的流程、舞美设计、广告推广和虚拟排播。
在和同学们的磨合中,我渐渐感受到:这堂课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对整个中国广播电视一个有谱系性的了解。概论课的第一目标就是要给学生一个视野,其次就是判断力,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为什么?原因在哪里?我们培养的是二十年后将真正决定这个民族的精英人才甚至人类命运,他们必须批判地审视当下,但也要同情地感受时代体温。
这堂课最大的所得在于,同学们开始自信了、兴奋了。前些天一个晚上,被门卫最后一个“赶”出办公室,到门口发现还有一群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齐喊老师好!本来想和往常一样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拦住我说是为我的广播电视概论课聚在一起的。我大吃一惊,不可能吧,我没有布置什么作业,更没有什么项目啊!一问,原来是他们自愿聚在一起。同学们构思了两个创意,一查发现被别的模式公司做过了,非常懊恼。其实我发现之后还是暗暗得意,大二学生的构思,居然和模式公司英雄所见略同。看到他们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我就放心了。《广播电视概论》——这个本来最无聊的课程,慢慢让他们越来越感到有趣了,不是做项目,也不是为评奖……
每一次上课,都像一次约会。如果是晚上的课,我会放弃吃饭,只喝一口汤,保持最佳的状态。哪怕是上同样的课,但面对的是新同学,我都会想应该怎样开场,让他们进入状态。
上课不仅仅是老师和同学的约会。“它是一门课 又不仅仅是一门课”——这是我给课堂真人秀写的一个海报词,这句话克制地表达了我对教育最基本的理解,和对学生全部的爱!
(作者为厦门大学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18 18:45 , Processed in 0.1012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