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疆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3 10:5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疆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
日期: 2013-10-21
来源: 文化宣传司
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使新疆与我国内地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日益紧密,新疆与内地广大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空前活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交流也不断深化。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少数民族群众适应市场竞争、提高个人和家庭经济收入、开拓个人在全国范围内的就业与发展空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得到新疆各族人民和社会各阶层的全面认可,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掌握汉语的需求和动力十分强烈。以全面普及双语教学为契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在迎来一个教育水平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协调发展的全新时期。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学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能采取恰当的措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顺利推进双语教学、保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各族群众和谐共处都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教学推进过程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学经历了初步实验、全面推广和加快推进三个段。第一阶段是2002年之前的缓慢推进阶段。改革开放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领域延续了此前的“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和“汉语教育”两个教育体系双轨并行的政策。除少量“民考汉”学生在汉语学校接受教育外,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教学中采取以民族语文教学,加授汉语的模式。这种模式中,汉语只作为语文课来讲授,通常从小学高年级或初中开始开设。由于缺乏汉语环境的支撑,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能力提高缓慢,教育部门所期待的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时“民汉兼通”的目标根本无法实现。这一时期,全疆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双语教学推进战略。199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乌鲁木齐、塔城和吐鲁番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学校进行双语授课实验,双语教学成为明确的教育发展目标,在全疆进入有计划的推进阶段。

第二阶段是2003年至2004年间的全面推广阶段。200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提出,在继续巩固少数民族母语教学的同时,要切实加强汉语教学在初、中等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在中、高等教育阶段的主导地位。根据自治区的决定,各地条件较好的中学开办初中双语实验班。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号)中指出,要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
第三阶段是2005年以来的加快推进阶段。2005年,自治区下发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新党办发〔2005〕28号),明确了双语教学要从幼儿抓起,从学前抓起,实现学前和小学双语教学的衔接,双语教学进入快速推进阶段。2010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12年,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2015年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普及多种模式的双语教育,到2020年实现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育全面普及。2011年1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双语教育的发展目标最终调整为:到2012年,基本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接受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占同年龄段少数民族幼儿总数的85%以上;到2015年,少数民族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总数的75%左右;到2020年,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总数的90%以上。

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教学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双语教学普及进程的不断加速使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语教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将全疆教育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全面建成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双语教育的深入推进,一些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政策措施逐渐暴露出其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双语教学主导模式的选择存在简单化倾向,引发突出问题
语言和文化多样性是新疆各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财富,多语环境构成了新疆文化生态的基本特征。从国家文化利益的角度看,新疆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对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吸引力,弘扬国家文化多样性,增加国家文化影响力的战略资源储备都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新疆大力推行的双语教育主导模式却会导致少数民族语言活力的弱化。根据在《新疆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语发展规划(2010—2020年)》(新政发[2011]30号),新一轮双语教育推进过程中将采用两种双语教育模式。模式一是指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高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模式二是指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尽管这一文件中对全区各地小学采用模式一或模式二做出了较为灵活的规定,但模式二依然是主导性和导向性的目标模式。这意味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双语教育体系设置中依然是“加授课程”。从教学语言到“加授课程”的改变,不仅会减少少数民族语言在课堂上的运用,而且会全面减少少数民族语言在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使少数民族语言从区域性社会交际语言向社区交际语言、族群交际语言和家庭交流语言转化。这种功能上的转型必然导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大量减少,从严重影响到少数民族语言的现代化转型。这样的后果既不符合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心理期待,也不符合中华民族长远的文化利益和政治利益。在新疆一些较早推行“以汉语授课,加授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模式的地方,某些少数民族语言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少数民族语言地位的弱化不利于新疆社会的和谐发展。长期以来,在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的催化下,新疆一些少数民族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对本民族语言在新疆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极为看重。这是在全疆推进双语时无法回避、也无法绕行的现实。目前在全疆推行的“汉语授课,加授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模式却透露出了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受到弱化的消极信息。这使不少民族群众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前景产生担忧。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愿意甚至是不能够公开表明内心的担忧。这就为“双语教学是对少数民族推行文化同化”等言论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心理空间。我们必须认识到,以目前的方式推动双语教学的快速普及,表面上并没遇到有多少阻力,但实际上却可能使某些不满情绪不断积聚,严重影响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二)双语师资“一缺两低”情况严重,教学质量堪忧
长期以来,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兼通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双语的少数各级各类教师十分短缺。随着双语教学加速推进,双语教师“一缺两低”(数量缺少,汉语水平低,双语教学能力低)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我们调研的伊犁州、伊宁县、尼勒克县、和田市、墨玉县、喀什市、泽普县、乌恰县等地,当地教育部门都反映双语教师严重短缺。在维吾尔族占本地总人口比例高达97%的和田地区,据教育部门估计,目前全地区双语教师缺口高达1万人。目前已经完成培训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是少数民族语言教师转型而来,这些老师大多是通过为期一年或两年的汉语学习培训成为双语教师的。由于学习和使用汉语的时间有限,多数双语老师的汉语水平或使用汉语教学的能力比较低,汉语讲授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为满足双语教学推进的总体部署,全疆各地还采取了多种方式增加双语教师数量,如招收县聘教师、发动师范学院学生支教、动员部分政府机关人员到学校进行阶段性任教等。但这些办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燃眉之急。全疆范围内,双语教师“一缺两低”的现象正在随着双语教学的新一轮加速推进而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重大因素。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新政办发[2009]40号)提供的数字,到2012年,全区学前“双语”教师缺额约1.15万人,到2014年,全区小学“双语”教师缺额约5.6万人,初中缺额约1.3万人。如果考虑到高中阶段双语教学教师的缺口,2012—2014年全疆需要新增加的各类合格的双语教师的数量可能高达8万人以上,平均每年需要新增加2.6万人以上。从近年来新疆双语教师培养的实际进展来看,每年新增加2.6万以上合格的双语教师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
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双语老师是新疆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建设的根本前提。不顾师资力量的现实状况,一味加快推进双语教学普及的进程,不仅会使双语教育的质量难以保障,而且会削弱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接受和认同。一些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担忧,在双语师资条件还很不充分的条件下,大规模快速推进双语教学,将会使整整一代少数民族学生成为少数民族语言学不好、汉语学不好、知识和文化学不好的“准文盲”。这种担忧值得高度重视。
(三)大量不具汉语听课能力的学生进入以汉语教学为主的教育体系,加剧了双语教学质量问题
双语教学的推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样是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全疆小学到高中阶段在少数民族语言学校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中,大多数人由于缺乏学习、使用汉语的社会环境,实际上不完全具备用汉语听课、学习的能力。这类原本接受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学生,突然转入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体系后,很多人学习成绩在低水平徘徊,提高缓慢。从双语教育的规律来看,对于缺乏汉语应用环境的少数民族学生完全使用汉语进行授课、只保留少量母语课程的做法,一方面会使学生的母语思维能力和心智能力的培养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的汉语思维和理解能力长期处于紧张和不足状态,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伊宁县一位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反映,没有经过学前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后很难适应汉语授课,有的班级40%的学生跟不上课程,老师的压力很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和知识分子对这种不顾教师实际状况、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双语教学意见很大。
(四)教材及辅助学习材料开发滞后,增加了教、学双方的困难,造成双语教学无法进入良性循环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双语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能够熟练应用两种语言进行教授,学生具备相应的使用汉语听课学习的语言能力,还需要科学的、适应母语文化背景的、易懂的专用教材,并有丰富的配套辅助教材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料。由于缺少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编写的汉语教材,新疆各地双语教学中采用全国通用的汉语教材。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与知识背景,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如古文和古代诗歌)在理解上普遍存在较大困难。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汉语教材内容的动漫、语音等辅助性学习资料也非常缺乏。这些问题加剧了双语教学中已经存在的其他矛盾,使双语教学难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五)配套环节缺失,导致多重负面效应
双语教学的全面推行是一项影响新疆社会长期发展的重大基础性文化工程。随着双语教学的全面推行,新疆的教育体系,以及相关的师资结构,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认知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推进双语教学尤其需要谨慎细致,做好各项配套工作,以缓释少数民族群众的心理压力。目前,新疆双语教学在配套支持方面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双语教学的整体推进造成了影响。
首先是少数民族语言教师的转岗和安置工作中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当前,双语教学的推行需要大批少数民族语言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转型为双语教师。但是,一些少数民族老师由于年龄和其他原因,无法完成向双语教师的转型。对这类少数民族语言教师,教育部门通常安排提前退休、转到教辅岗位或安排其他工作。但无论是提前退休或转岗,都会带来收入降低,社会地位下降等问题,使教师个人利益受到损害。这引起一些少数民族语言老师的不满。教师是少数民族中的文化精英,在少数民族群众心目中通常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他们个人利益受损、社会地位下降以及对双语教学的不满情绪都会影响到少数民族群众,造成新的不满情绪,从而不利于双语教学的推进。
其次是双语教学的经费保障依然不够充分。全面普及学前双语教学是推动双语教学整体顺利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自治区专门出台了《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新财教[2010]118号),对“七地州及九县市”学前双语教学的经费保障进行了全面部署,但学前双语教学在保障经费方面仍然不够充分。以伊宁县为例,至2010年9月,全县已经建成68所学前双语幼儿园,占当地幼儿园总数的70—80%,但由于经费和编制缺乏,大多数双语幼儿园一个班级只配1 个双语老师,没有经费聘请厨师、保育员和勤杂工,教师实施包班教学,还兼任保育、勤杂等工作,负担很重,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按照自治区提出的标准,进入双语幼儿园的少数民族儿童每人每年生活补助1000元,每人每年共用经费300元。但民汉混合编班后,汉族儿童没有这笔经费,既造成各族学生生活待遇上的不平等,事实上也拉低了幼儿的生活补助水平,汉族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都不满意。
双语教育推进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当下制约着双语教学的质量提升和顺利推进,远期则影响着新疆双语教学体系建设的最终成功,影响着新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高度重视。

三  完善新疆双语教学相关环节的政策建议


双语教学的发展是深刻改变新疆语言生态与文化格局的重大文化事件,事关新疆各少数民族群众长远利益和国家根本利益。我们认为,针对新疆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完善新疆双语教学目标和相关政策,使之更加符合新疆实际,让双语教学真正回归双语的本质
要确定新疆双语教学的合理目标,首要问题是从认识上解决少数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的关系问题。从国家文化战略层面,特别是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战略来看,新疆双语教学中国家通用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来自两个战略性维度的交集: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的合法性、正义性和紧迫性;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传承发展的合理性、正当性和必要性。相对于新疆短期内经济社会环境和政治气候的波动,这一战略性交集的内容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特点。只有从这一战略交集出发,新疆双语教学中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两种语言的比例关系问题、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体系向双语教学体系转型的速度和节奏问题、双语教学的模式构建问题、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前景问题才有可能得到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合理解答。
当前新疆正在加快推行的“汉语授课,加授少数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学政策目标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出台的,有其历史合理性,对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一政策在出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新疆阶段性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应急色彩。随着双语教育在新疆各地的深入推进,隐藏在这一政策设计中的深层问题也日益暴露。如果不加反思地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将会对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发展带来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最终损害国家根本利益。
建议由中央政府授权,组成包括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新疆教育部门等部门参加的双语教学政策评估和研究组,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相关专家、双语教师和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完善新疆的双语教学政策和推进计划,使之更加符合新疆实际、更加符合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真正回归双语的本质。
在提出更为完善的双语教学目标模式和推进规划以前,应当允许新疆各地区根据双语教师培训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课能力的状况,因地制宜,灵活执行现行的双语教学政策,以减轻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和少数民族学生的不利影响。
(二)充分准备双语教学的各项条件,有序推进双语教学普及的进程
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师资准备,把培养数量充分、质量合格双语教师作为推进双语教学的第一要务和第一条件。为此,应该加大投入,加大双语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规模,扩大现有的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大量培养从学前教育体系到终身教育体系的双语教师,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充分的合格师资。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双语教学的推进宁可从缓,也要避免拔苗助长、盲目冒进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要从培养学生汉语听课、学习的能力着手,稳步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推进,应该与学生的汉语能力相适应。要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汉语听课和学习能力后,再使他们进入汉语与少数民族课程比例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环境中。要避免为追求“双语教学普及指数”而将大量不具备汉语听讲能力的少数民族学生“投入”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体系中。
第三,要组织力量,迅速开发新疆双语教学所急需的教材和教辅体系。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知识和文化背景双语教材和教辅资料对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针对新疆双语教学的需要,大量开发具有新疆地方文化特色、丰富生动、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知识和文化背景的双语教材以及相关的音像和图册等教学辅导资料,为双语教学的顺利推进提供教材保障。
第四,要从新疆各地实际出发,实施差别化双语教学模式。以增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和母语两种语言能力为目标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总体性的目标模式。由于新疆各地民族分布、地域性历史文化和教育水平的差异,各地在实施这一总体模式的过程,还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等原则,实施差别化的教学模式。只有真正落实好这些原则,一个寓多样于统一的双语教学政策才能落地生根,得到新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衷心拥护。
第五,要做好从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体系向双语教学体系转型的整体性设计。双语教学的全面推行,使原有的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体系被打破,新的双语教学体系逐渐建立。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尽可能使转型过程柔性化,弹性化,人性化,为少数民族师生和学生家长提供认知转型、心理转型的空间,并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新旧两种体系转换对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的冲击。二是要用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理念指导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各个阶段的教学体系转型,形成覆盖各个教育阶段、各种教育类型的相互连通的双语教学体系。三是要努力打通新的双语教学体系与汉语教学体系的连接,使双语教学体系与汉语教育体系之间形成日益紧密的双向交流,充分共享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丰富的教学资源,推动全疆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全面强化双语教学配套措施,为双语教学的成功推进提供强力支撑
双语教学是一项牵涉面极广的系统工程,其顺利推进需要强力支撑。为此,需要强化教育体系改革、就业、公共文化服务、社会等领域的配套措施。
在教育体系改革领域,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保障工作。一是妥善安排教育体系转型后的少数民族语言教师的工作岗位,使他们收入不降低,地位有保障,心理无负担,赢得他们对双语教学政策的拥护。二是要落实好双语教学的经费保障,使少数民族群众充分感受双语教学的好处。在实行民、汉学生混合编班的各级各类学校中,一定要全面贯彻各族学生一律平等的原则,实行各类经费和补贴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避免以民族身份确定资助对象或受惠对象的做法。三是做好双语教学的激励性政策设计。建议改革高考中按民族身份进行加分的设计,调整为按双语或多语能力加分,并在高考和其他人才选拔考试中,赋予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英语等语言科目以同等地位,激励全疆各族学生积极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
在就业领域,要逐渐建立针对双语能力的激励机制。要把双语老师视为具有两种专业技能的双技能专业人员,从工资待遇上进行激励,从而吸引更多的人热爱双语教学、投身双语教学。同时,在公务员考试和其他就业选拔中,将双语能力作为优先录取的条件,营造双语学习的社会环境。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要办好各类少数民族语言报刊、电台、电视频道、出版社、网站,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公共文化产品和少数民族特色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加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提振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
   在社会领域,要适当增加少数民族语文翻译人员的数量,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工作,形成尊重少数民族语文的社会氛围。
文章来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20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30 17:03 , Processed in 0.0922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