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语教育研究》新疆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季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3 12:0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双语教育研究》新疆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季刊)。本刊围绕双语教育理论、双语教学实践、双语政策研究、语言文字应用、语言与文化等内容组织稿源。
  1.来稿以5000~8000字为宜,论证充分。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的特色稿件和专家稿件。  
  2.文稿书写格式、顺序及要求:
  (1)文题:应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以不超过20字为宜。
  (2)作者姓名、单位和邮编。
  (3)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
  (4)关键词:3~5个。
  (5)作者简介: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位、职务;基金资助或课题经费资助的论文,请在作者简介后用“基金项目”注明项目或课题名称及编号。
  (6)正文:正文一级标题用一、二、三等,二级标题用(一)、(二)、(三)等,三级标题用1、2、3等,四级标题用(1)、(2)、(3)等。
  (7)注释,示例:
  ①进一步解释说明的文字。
  ②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名称》,×年第×期,第×页。
  ③作者:《著作名称》,出版社名称,×年版,第×页。
  (8)参考文献,示例:
  [1]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
  [2]作者.论文名[J].期刊名,×年,(×期).
  [3]作者.文章名[N].报纸名称,×年-×月-×日(×版).
  [4]作者:《电子文献名》,[文献类型的标志代码/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如联机网络OL)],来源,×年-×月-×日,网页地址。
  注:参考文献内著作出版年,期刊刊出年、期,报纸印刷年、月、日(版)等只标明相应数字,不出现年、月、日、版等汉字。
  (9)英文题目、摘要和作者拼音名。
  (10)作者通讯地址:收件人姓名及所在地的省、市、区、街道、单位或住所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
  3.本刊对文稿只做文字和技术的编辑处理,作者须对文稿的真实性、作者署名等负责,并声明未一稿多投。
  4.作者请自留底稿,来稿一般不退。三个月后稿件未见刊出,作者可自行处理。
  投稿邮箱:syjyyjbjb@sina.com
  联系电话:0991-4333054
  联系人:马老师







香港EMI学校双语教学实践及其启示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  李丽桦

  香港自鸦片战争后在英国人的统治下近百年,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受到英国统治当局的高度重视,在英国统治下一直比较强调英国语言的教育。上世纪90年代之前,香港从初中阶段开始普遍采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English as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学生上中学以后必须用英语进行各门学科的学习。采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学校被称为 EMI学校,目前在香港仍然存在112所EMI学校。香港特区政府从学生语言能力、教师语言能力和学校支持措施三方面对EMI学校进行考察,规定只有达到相关要求的学校才能继续采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否则,将转成CMI学校,即中文作为教学媒介语学校。
  在这些EMI学校里,为了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加强教师用英语开展教学的水平。每个学校都从自身优势出发,竭力营造一个有利于英语运用、交流的环境,尽可能提供好的语言教学条件。全语言教学法(The  Whole School Approach WSA)是香港的课程教学研究人员在总结若干EMI学校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有利于学校创设英语增润环境(English-rich Environment),促进英语作为教学媒介浯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我们当前提倡的双语教学在性质上与香港开展的WSA教学有许多相似之处,这里将之看作香港的双语教学。我们将这种方法介绍给内地广大学校,倘若学校条件允许,那么借鉴香港EMI学校比较成熟的做法,无疑会对双语教学工作的深化有所裨益。

  一、EMI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前提条件

  有效利用WSA开展EMI教学,必须从学校服景、组织结构和文化建设三个层面着手打造理念和机制的支持环境。
  1.学校必须使所有教师和学生都朝着一个共同愿景而努力,即培养超群的英语能力,提供优秀的EMI教育;要向师生阐明在EMI学校里创设一种英语增润环境的必要性;要强调取得成功必备的要素,诸如所有人的认同、坚持不懈的精神、目标明确的努力、一致的愿景、高超的领导,以及良好的计划等。
  2.学校需要建立特定的组织结构,比如建立一个跨学科语言委员会或EMI小组,其任务是协调英语的有效运用,研究营造英语增润环境的有效支持策略等。教师要认识到,必须有意识地朝着这方面努力,而且在EMI学校里欢迎教学上的变革。
  3.学校文化与传统非一日之功,所以要维持和深化EMI教学,必须从可持续的文化层面进行筹划。许多优秀的EMI学校不仅长期坚持从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强化这种学校文化,而且还将其扩展到学校所在的社区和学生家庭之中。

  二、EMI学校创设英语增润环境的构成要素

  成功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关系到许多层面的协作。正如一个大齿轮一样,要保证其正常运转,离不开其周围众多小齿轮的协调运作。构成WSA的各个要求及其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限于篇幅,本文中我们将着重介绍香港EMI学校如何在教学和其他各种活动中创设英语增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效。

  三、EMI学校双语教学的经验

  1.制定明确的学校语言政策
  学校在营造英语增润环境的过程中必须建立明确的学校语言政策,许多EMI学校的经验都体现出建立和执行严格的语言政策的重要性,这些政策要求所有学生应该在教室里讲英语,而中文交流只限于操场和走廊;所有教职人员都应用英语和学生进行交流;教职员工会议时应该用英语吗?学校学生代表大会或课外活动中用英语的程度如何?明确制定学校语言政策之后,要向教师和学生传达这些信息,使所有人都明确掌握。同时,必须在心理上让初一新生做好准备迎接用第二语言开展学习的挑战。
  2.推进跨课程的语言教学法(Language-across-the-Curriculum LAC)
  EMI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解学科内容,使用LAC方法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并且理解学科知识。那么,什么是LAC呢?LAC是指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整合的方法。
  LAC理念坚信:缺乏情境无法有效学习语言,而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依赖于语言。有鉴于此,语言和内容是紧密相关的。事实上,学科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情境,而有效的语言发展又促进了学科的学习。因此,需要整合语言和内容。
  在LAC方法中,学科教师和英语教师发挥具各自的作用。英语教师应该介绍和教授一些技能,在英语课上让学生不断操练和强化。学科教师在各自教学中重复教授这些技能或介绍相关的技能和概念,整合语言和学科内容。
  例1:若英语课上已经教授了后缀的概念,那么历史教师可以介绍“ism”这一新后缀,并例举“communism”或“colonialism",或者巩固相似的后缀,如“rebellion”中的“ion”。
  在此过程当中、英语教师和学科教师必须了解对方的教学进度。比如,英语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制作一份词汇记录(vocabulary log)。学科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它来记录所授学科的英语词汇。英语教师可以随时查看这些词汇记录,以了解学生词汇学习的情况。
  运用LAC方法应该遵循两个原则。首先,每个学科必须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和学科教学之间要取得一定的平衡。其次,因为在学科教学时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所以有时可能必须降低学科内容的难度,特别是在始初阶段。
  3.整合英语学习与学科学习
  设计一些学生可以在各种学科使用不同技能来用英语的跨学科主题和项目,可有助于他们将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整合在一起。
  例2:跨学科的大项目:建造一条铁路线
  初步框架:政府相关部门建议横穿一个村庄建造一条铁路线。学生可以扮演顾问的角色,考察该计划的可行性。
  4.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
  香港学校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提高了课堂英语教学语言运用的有效性,以下简单加以列举。
  ——提供多种途径增润课堂教学,如保证英语输入的质和量;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不同任务中最大程度上使用英语交流;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并创设学生表达的机会;增加诸如阅读文学作品、角色扮演、游戏等有意义的练习活动;项目学习;发表学生作品等。
  ——扩大课程资源的来源,不单依赖教科书和练习册,充分挖掘诸如报刊、杂志、互联网、电视节目、广告等诸多媒体资源上的真实、准确的信息,用于课堂教学;同时结合实事热点。如世界杯、“911恐怖袭击”事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学习所需关键英语词汇、词组、句型、语法等,通过鼓励学生查字典、查阅词汇表、运用可视媒体等途径自主探究这些内容。
  ——在教室里尽可能提供可视设备帮助学生学习。
  ——教会学生如何用英语回答问题。当学生知道中文如伺表述,但无法用英语来回答时,教师要避免学生用简短的一个词的英语答案,而是要传授给学生展开英语对话的方法。
  ——经常给学生做一头报告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
  ——考试采用口试的形式,促使学生开口说英语。
  5.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如同当前内地学校开展双语教育教学时非常重视双语活动的课外延伸,香港EMI学校在创设语言环境时也非常注重运用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学生兴趣小组、英语俱乐部活动、英语夏令营、文化节等。相比之下,形式较我们更丰富活泼。仅以丰富多彩的俱乐部活动为例,内容包括讲故事、歌咏比赛、课后合唱队、午餐献歌、午休阅读、观看音乐录影带(动画片、电影)、英语猜谜、填歌词比赛、各种表演比赛、电脑游戏、英语角、英语论坛,拼读(绕口令)比赛、英语木偶戏表演、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人士)访谈、俱乐部海报设计、标语撰写、封面设计大赛等等,不胜枚举。

  四、几点启示

  1.双语学校要为双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理念和机制的支持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双语教学已经被许多地区作为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推行开来。然而,到目前为止,能够将双语教学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持续深入进行下去的学校还不是很多。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着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难、双语教学政策不明确、双语教学管理欠规范、双语成效评价标准难以制定等主要问题,不是学校在短时期内可以解决的,需要学校领导从长计议,将学校双语教学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香港 EMI学校强调英语作为媒介语教学的共同愿景、注重组织机构建设,并加强同家庭和社区联系以营造用英语教学的学校文化,从各方面为EMI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学校要坚持开展双语教学试验,也必须从这几方面着手,在学校层面上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2.提高双语课堂教学质量,首要条件是要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
  双语教师是决定双语教学能够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这已成为学校的共识。不少优秀教师学科功底过硬。但是英语水平欠佳;也有的年轻教师英语非常流利,但是遇到如何将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问题。有的专家认为,优秀双语教师=优秀学科教师+英语水平。说明合格双语教师的素质构成中,起码必须满足课程教学能力和英语能力两个方面的要求。
  香港对“现已采用英语授课的教师”的界定是,从1998年9月起,至2005年8月底期间,在不少于两个学年以英语任教一个或以上科目的教师,或于2004/05学年以英语任教一个或以上科目,并将于2005/06整个学年继续以英语授课的教师(包括现职英中及中中的教师。同时,香港教育当局对英语授课教师制定了基本要求。英语授课教师要在香港中学会考英语语文科(课程乙)的成绩达C级或以上,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如,在措词、用语和表达等方面),应能符合“辞可达意,同时不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的原则。
  本文中还介绍了一些香港教师如何整合英语与学科的方法与策略,这些都体现出双语教师必需在学科教学之上,创造性地融合英语的能力。当前,不少学校教师往往过分关注英语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科课程与教学开发能力,以及整合能力的培养,这样也无法造就成为优秀的双语教师。
  3.规划双语教学实施工作,整合英语教学与学科教学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而言,也是如此。在开始之前,如果缺乏对整个工作的通盘考虑,必然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未来推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香港EMI学校结合学期工作计划,明确培训与评价要求,既成为学校工作的事实依据,又为教师评价其教学提供了标准。以一所学校为例(见表3)。这一计划明确了培训和教学的参与者、时间、内容和评价标准,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可以指导学校的双语工作的开展。学校历史、地理等学科还分别制定了本学科的行动计划。
  总之,内地双语教学试验和推进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充分掌握过去国内外双语教育教学的优秀经验,同时将这些经验进行研究和学习;二是根据现有条件,合理定位双语教学试验的目标,在充分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与实践。香港EMI教学的实践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我们有取舍的借鉴。华东师大情报研究所双语教育资料专辑

【原编者按】: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学校培养双语人才,甚至多语人才,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顺应广大中小学对双语教育的关注,华东师大情报研究所特编辑了《双语教育》资料专辑。本专辑重点介绍学科双语教学、各地双语教育及国外双语教育。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到文献资料的局限,对双语教育理论等内容的介绍不多,鉴请谅解。以后我们将在本刊中陆续刊登
   点击相应目录,选择浏览内容
1
5
各地双语教育

双语教学与双语课程上海福山路小学双语教学的探索
山东省“小学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
实施双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幼儿双语教育问题探讨
2
双语教育在我园的实践

6


7
国外双语教育

3

加拿大浸没双语教育计划

4
学 科 双 语教 学

芬兰双语师资培训
8
问题与对策

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对双语教育的质疑和否定
-----------------------------------------------
论 文 索 引

1.双语教育
                                      概 念 界 定
香港浸会大学语言中心博士卢丹怀认为,双语教育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
双语教育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科目知识(例如,地理课、数学课、历史课等)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也就是说,双语教育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科目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的目的。双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坚持使用学生的目的语。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解答问题,教师都用目的语进行。这样做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比较多的语言输入信息,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目的语,而且更重要和有意义的是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他们所要学习的目的语。由于学习的需要,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目的语的动机和兴趣。
               ——摘自《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0期《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卢丹怀文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的重要性
双语教学计划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第一语言的中介作用:
1.第一语言可以为学生学习学科内容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准确理解第二语言的信息输入。
2.第一语言有助于发展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3.第一语言有助于学生形成“高级语言能力”
4.第一语言能够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提供安全感,减少他们害怕因为听不懂第二语言授课而产生的种种顾虑,从情感上保证学生学好第二语言。
导入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问题
研究表明:
1.幼儿在学说话时,家长同时导入两种语言。这种家庭模式的双语教学只能满足极少数孩子的需要。
2.1959年,彭菲尔德(Penfield)博士从大脑生理学的角度对导入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作出了解释:在大脑神经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不仅一种甚至几种语言符号系统的同时准自动获得都是可能的。在关键期之前,大脑既没有完全成熟,也不够灵活;但如果错过了这一关键期,学习语言所需要的灵活性就会丧失,而且新的词语符号系统将只能通过间接方式学会。这会大大增加学习语言的难度。
3.在婴幼儿期所掌握的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通常比在其他年龄阶段所可能达到的要高,但也有例外。
第二语言学习的年龄关键期没有母语学习的年龄关键期那么重要。
                    ——摘自《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4期《双语教学探析》吕良环 文
                                                                                                                   ↑↑回顶部目录
                第二语言与外语
 
在双语教育中,“双语”通常指母语(也称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或外语),有时指第二语言和外语。
第二语言有两种不同的界定:第一,把在非本族语国家里学习一种非本族语的语言称为第二语言。第二,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以外的任何一种语言。外语指的是在本民族语国家学习一种非本族语的语言。因此,英语在我国应该称为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
尽管第二语言和外语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两者却存在明显差异。与第二语言相比,外语至少有以下几点明显的不同:1)缺乏语言环境,而第二语言学习者有着广泛的语言环境支持。2)语言输入量不足,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整天沉浸在所学语言的环境里。3)外语学习者往往带有明显的工具性动机,学习语言的内驱力明显不如第二语言学习者。4)能获得的语言交际能力远不及第二语言学习者。
                   ——摘自《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双语教育的概念界
                       定、实施模式和分析框架》闫 露 文
 

                “语言教育”和“教育语言”

   “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体系学习语言课程。这些课程的目的就是帮助和训练学生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
“教育语言”则是被用作媒介语言来传授知识的某一种具体的语言。教育语言不是语言学习的目的语,它的作用只是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或者工具。一般而言,教育语言必须是老师和学生都熟悉的一种语言。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语言教育”和“教育语言”是两个不同概念,然而,有时候,为了达到语言教育的目的,人们特意采用某种教育语言。如果使用得当,“教育语言”可以帮助人们达到“语言教育的目标。
             ——摘自《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0期《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 卢丹怀 文
 

        
             双语教学与双语课程

   “双语教学”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和学的媒介。双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能替代双语教育。
双语课程的开发过程,包括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实施(教学)、课程评价等诸多环节,双语教学仅仅是双语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双  语  学  校

    首先,要区分有双语学生的学校和发展学生双语能力的学校。前者指学校里拥有双语学生,甚至是多语的学生,这些学校只使用一种语言,目的是让儿童能够融入主流社会,或被主流社会同化。后者指学校通过两种语言的教学发展儿童两种语言的能力。其次,要区分把第二语言作为课程的学校和把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学校。
双语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双语者,并使其具备双语的能力。
           ——摘自《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双语教育的概念界定、实施模
               式和分析框架》闫 露 文
 
                                                                                                                 ↑↑回顶部目录
                          
实施双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多向性原则
(1)满足社会需要的目的。双语教育体制的建立首先是为了满足既定社会和文化环境的要求。其次,是为了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一种超前意识。未来的世界将成为一个“世界村”,中国作为一个“家庭”要自立于这个“世界村”之中,首先必须解决交流的媒介——语言的相通的问题。外语成为21世纪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工具,这是双语教育引起有关人士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个人发展的目的。这是双语教育追求的一个内在目的。
(3)学业上的目的。包括语言目的和专业目的。双语教育的语言目的使儿童的两种语言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专业目的使儿童的学科成绩达到一定的水平。
2.双文化摄入的原则
在确定双语教育内容时,既要考虑到两种语言本身的形式和结构的获得,又要安排摄入“适应”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精神的活动,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内涵,产生对两种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功的双语教育表现在其教育对象拥有一种理想的文化人格,包括对两种文化的协调互补和文化价值的多元宽容。
3.早期引入原则
即学前教育阶段引入第二语言。学前阶段引入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于,一方面,与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有关。另一方面,一些非语言的因素有利于学前儿童获得第二语言。
4.适当分配原则
双语分配的方式既可依据时间,也可依据学科内容。依据时间分配有利于使受教育者产生对某种语言的时间反应定势。依据学科内容分配指的是,某些学科使用一种固定的教学语言,而另一些学科则使用另一种教学语言,受教育者易形成对某一语言的学科反应定势。
5.习得和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语言习得指下意识的、非正式的、自然的、甚至是“拾遗”式的语言获得过程,而语言学习则是一种有意识地、正式地、明确语言规则地获得语言的过程。双语教育使儿童有可能在使用第二语言的课堂上获得精确的语言形式、丰富的语言知识和部分的语言运用技巧。但他们获得语言的方式往往是被动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所以需要有大量的非正式的活动作补充,使儿童有更多的情感、动机等非语言因素的参与,变被动“输入”为自动“吸入”。
     ——摘自《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1期《儿童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余珍有 文
  
                                                                                                                   ↑↑回顶部目录
2.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概念界定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绍杰教授说,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讲,双语教学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通常是学生看的教材是汉语编写的,教师授课则全部用外语,即学生在视觉上接触的是汉语,听觉上接受的则是外语。
                                           ——摘自《北京晨报》2001年1月23日


                             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因此目前上海开始试验推广的双语教学的内涵也应属这一范畴。
 

                             双语教学的基本目的
 
    1.上海的城市发展需要更多的双语人才,市民的语言素质和外语能力体现和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2.试验和推广双语教学就是要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大外语实践时空,培养外语思维能力,拓宽外语习得环境。这也许就是双语教学既基于英语学科教学又有别于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要目的和特征所在。
3.改变学生外语的学习方式依然是中国外语教学成功的关键。试验和推广双语教学的目的也是对解决这一关键问题进行强有力的推动和极具价值的探索。
 
                                                                                                                  ↑↑回顶部目录
                               双语教学的基本任务
 
    双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培养在非母语环境或非母语场合中(目前指英语环境中)较好地表现出具有独立生活,勤于了解;不断深造,乐于交流;适应工作,善于合作诸项能力的双语者。
      ——摘自《上海教学研究》2001年第7-8期《对推进上海中小学双语教学的思考》朱 浦 文


                                双语使用者的定义
 
    严格地讲,双语使用者是指能在任何场合,根据语言交际的需要,熟练有效地使用两种语言中的任何一种进行交际沟通的人。这是一种理想的双语使用者。而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双语使用者,似乎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样一种完美的水平。但我们不妨把这种理想的双语使用者当作我们衡量个体双语水平的一个标准,也当作是我们进行双语教学的目标。
 

                               个体掌握双语的途径
    主要通过以下五条途径:
1.幼儿在学话时,同时接触两种语言。
2.儿童生长在单语家庭,上学后遇到的教学语言是第二语言。
3.童年之后,在使用第二语言的社会环境中,通过长期与当地居民的直接接触,自然而然地掌握第二语言。
4.童年之后,在使用第二语言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在学校系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直接接触,掌握第二语言。
5.在本国的学校里,通过上课系统学习第二语言。
                    ——摘自《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4期《双语教学探析》 吕良环 文

                                                                                                                          ↑↑回顶部目录
                              
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

    1.目标定位
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之一应当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通过使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增添学生运用外语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能用外语进行交流。学科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有效载体,获取学科知识是双语教学的又一重要目标。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性的,实践的难点在于如何选择学科知识进行双语教学。
2、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异同
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基本解决学生的语言基本问题,这是进行双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双语教学的重点是建立在外语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并将之提高运用的层次,是外语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延伸与发展,是运用外语工具传授学科知识的新途径。要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用外语作为沟通媒介,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则有赖于两者的完美结合。
3.双语教师的素质。
双语教师必须具备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外,外语能力成为双语教师素质之关键。双语教师的外语不过关,必将误导学生。
             ——摘自《上海教学研究》2002年第1-2期《对双语教学的几点思索》黄安余文


                                 
FSI 标 准
                             
(双语教学能级测评标准)

    以美国外事学院(
The US.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设立的语言熟练程序测定方法作为双语教学能级的测评定位参考标准。
FSI标准共设立五个能级:
A.通过2-5个月集中正规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
B.经过6-9个月集中正规学习可以达到的水平。
C.在国外居住三年并广泛学习和应用当地语言的人达到的水平。
D. 在国外居住4年并广泛学习和应用当地语言达到的水平。
E. 受过本科教育本族成年人的语言能力。
根据这一标准,使当代语言学界认识到,传统的正规教学是不能解决第二语言学习的过关能级问题,而只能停留在A和B级的水平。因此人们都在寻找事半功倍的语言学习模式,而今已有所突破,这就是本土化的双语教学和国际化的留学生教育两大模式,方能完成FSI所达到的中等标准而已,并以此作为当代双语教学一个命题的两大方面的模式定位,而为各国语言学界所首肯。
传统的学校外语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这是个不争的事实。FSI标准的出台,使各国的第二语言学习开始进入到以母语为中心的双语教学的新定位。
       ——摘自《教育科学》2001年第4期《关于建立双语教学型大学的论证与思考》张谦 文
3.双语教材
双语教材的选择
我们必须按照双语教学的目的、任务和现有的条件,本着积极开拓,求同存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选择和确定教学材料,力求原汁原味。其做法可以是:
1.引进原版的相关学科教材进行改编或选编。
2.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原版教材进行切割或重新整合。
3.重视教材的立体性,注意直观教学媒体的引进和积累,增加录像、录音、多媒体等视听教材的使用频度和幅度,以降低语言理解的难度。
4.充分利用现已面世的双语教学参考书籍和学科教材。
                   ——摘自《上海教学研究》2001年第7-8期《对推进上海中小学双语
                       教学的思考》朱浦 文
物理双语教材
物理学科的双语教材,在目前阶段切忌自己撰写,而应引进成熟的国外教材诸如英国和美国一些知名出版社的最新版本。一是省力、省钱;二是语言正宗;三是学科知识较新;四是从中能学到国外教学和编写教材的长处。从牛津大学出版社引进的“牛津学科英语基础丛书”可作为中学开展学科双语教学的铺垫性(“热身”)读物。丛书共6本:《物理》、《化学》、《数学》、《科学》、《生物》和《商务》。这套书本身是英联邦国家作为“中等教育通用证书”(GCSE)考前复习用书。牛津学科英语基础丛书(除《商务》外)基本上能覆盖我国现行中学数、理、化、生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点,还介绍了不少学科前沿知识。诸如《物理》分册中的宇宙学;《生物》分册中的重组DNA技术、克隆技术等。其最大特色在于通过图画将相关知识集中在一起,起到知识梳理和融会贯通之作用。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2年2月28日《物理双语教材往何处改?》方鸿辉  文


新疆“双语”教学工作“八问”
    编者按:近几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由传统的以本民族语言教学为主向本民族语言与汉语言并行教学的转变,这种教学方式带来了一系列变化。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变革?推进“双语”教学的意义何在?在双语教学中如何处理汉语教学与母语教学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天山网记者采访了新疆教育厅的有关人士。
    1问:什么是“双语”教学?如何看待推进“双语”教学和学习掌握母语的关系?
    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经济发展、教育基础和语言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新疆“双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母语授课、加授汉语的教学模式;二是汉语授课、加授母语的教学模式;三是部分课程使用母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中以少数民族中小学数、理、化等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母语授课的教学模式居多。
    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目标,即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授课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或除母语文之外的其它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文件把“双语”学习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由于多种原因,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教学是薄弱环节,所以在当前把汉语教学作为重点,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母语教学,而强调的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学习汉语,这也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性质。另外,“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必须学好母语。因此,推进“双语”教学不是不要母语,而是要求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掌握汉语。
    2问:新疆在巩固和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质量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区,2006年全区总人口201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1 %。截止2005年底,全区各级各类在校学生44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8%;专任教师27.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15.5万人,占56 %。少数民族教育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我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特定规律和鲜明特色。因此,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中,必须按照有利于各民族繁荣发展,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原则,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确定教学用语。因此,在新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自治区始终重视抓好少数民族语言教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采用民族语文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中学设汉语文课和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具体规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为了体现党的民族政策,在新疆无论民族大小,使用母语人数多少,国家和自治区都予以提供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条件。根据基础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我区在各地均设立了招收不同民族学生入学的公办学校或教学点,普通中小学使用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俄罗斯7种语言文字授课,高校使用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4种语言文字授课,充分保障了各民族享受法律赋予的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力,截止目前,全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普通中学有891所,占47.12%,小学有3329所,占69.14%;还有787所民汉合校的普通中小学校。为提高少数民族语言中小学教学质量,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大量经费,坚持用维、哈、柯、蒙、锡、俄6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中小学教材和编译高校、中专基础课、专业课教材;不断加大少数民族中小学校师资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少数民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对少数民族中小学校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质量。即使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形势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学“双语”授课实验方案》中就“双语”班的目标也明确作出规定: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汉语的同时,要保证母语的学习和掌握,本民族语文水平不低于同年级非实验班学生的成绩。
    3问:为什么要在新疆大力推进“双语”教学?
    答:首先,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跨跃式发展,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多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民汉兼通”人才培养工作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则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突破口”。第二,学习和掌握双语是提高少数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汉语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是各民族交流的共同语言,是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学习和掌握汉语对于少数民族拓展视野、增长智识、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三,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特别是2000年国家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以来,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各族干部群众包括许多边远农牧区的学生家长,送子女上汉语言学校、学汉语的热情空前高涨,要求十分迫切。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年招生规模虽然扩大到5000人,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基层的实际需求,每年报考内高班的人数高达几万人。由于少数民族送子女学汉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南北疆各地,包括到乡镇一级的不少汉语言学校,民族学生的比例普遍超过了20%,许多学校达到了50%以上。在汉语教学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像莎车县佰什坎特镇“双语”实验小学和乌什县阿合雅乡中心小学那样创造条件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这些充分体现了基层学校和群众对推进“双语”教学所迸发出的热情和创造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是各级党政在引导推进“双语”教学,不如说是老百姓在推动“双语”教学,这种无形的助推力量,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强大支撑和坚强后盾。因此,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顺应民意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毋庸置疑,推进“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对于和谐新疆建设、实现我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4问:如何看待语言的法律地位和语言的社会功能?
    答: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接受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了解社会信息的重要桥梁。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今社会,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族都不可能不与周围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交往。只要交往,语言就成为第一需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政治与法律的角度讲,各民族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不同民族语言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语言的使用范围及社会交际作用不同,决定了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从世界范围看,把英语作为母语使用的人数约3亿,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的有2.5亿。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流语言,已不局限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使用,而是成为了超越民族、国家的信息传媒。从国内来看,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也是各民族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我国科技文化经济等主要信息载体是汉语,在获取传播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已逐步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联合国主要使用的6种语言之一。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不学汉语就无法面向全国,不学外语就无法走向世界,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既要尊重语言的法律地位,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社会功能,以确保少数民族能够真正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5问:新疆推行“双语”教学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答:新疆解放前,绝大多数青少年得不到入学的机会,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9.8%,少数民族全部在校生仅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少数民族教育处于十分薄弱落后的状况。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加紧对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进行改革,逐步在少数民族学校推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双语”教学体系建立的初级阶段(1950~1976)。自治区尝试在民族中小学校加授汉语,举办“双语”授课实验班,在各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举办预科教育,自治区的“双语”教学体系初步形成。(2)“双语”教学稳步发展阶段(1977—2003)。自治区党委1984年印发巴岱同志《对加强民族学校汉语教学的建议》,就少数民族学校加强“双语”教学、实现“民汉兼通”培养目标提出要求,提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1992年自治区开始在较广的范围内进行 “双语”教学实验,其中少数民族中学以理科为主的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的实验规模最大。同时,为促进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自治区在加大“双语”师资培训工作力度的同时,改革师范教育教学,提高师范毕业生的汉语水平;制定“汉语教师师资班”招生计划,定向培养各地所需的中小学汉语教师;全面推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在各项措施的引领下,“双语”教学稳步发展。(3)“双语”教学快速推进阶段(2004年—至今)。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2005年自治区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2005年底自治区召开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会议。“双语”教学“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指导思想得到确立,“双语”教学工作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6问:目前自治区“双语”教学推进工作的整体情况如何?
    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自治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政重视,群众支持,“双语”教学推进工作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双语”教学已成为各级党政抓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各族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和焦点问题。由于各级党政重视支持,各级教育部门管理到位,对“双语”教学工作宣传及时,引导到位,社会各界对“双语”教学的认同程度不断提高,为“双语”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民汉合校比例逐年增高;家长争相送子女进入汉语言学校学习;学生纷纷报考疆内初中班和内地高中班;广大教师对“双语”教学工作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高度的责任心;学校也在营造“双语”教学环境上狠下功夫,自治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二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双语”教学形式多样。2004年底,全区已在52所中小学开办了946个双语教学班,共有学生35948名。2005年,双语教学班总数已增加到4505个,就读学生达到145138人。全区的“双语”班从中学办班下移到了小学、拓展到学前阶段,由城镇办班延伸到了乡(镇),许多地区的“双语”授课班已从数、理、化三科使用汉语授课发展到除母语课外,其他学科均使用汉语授课的新模式。三是周密安排,规范管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稳步推进。为了推进新疆“双语”教学工作,从2003至今,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大量资金,加大新疆“双语”师资培训工作力度,启动实施了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等重点“双语”师资培训项目,4年已累计投入汉语、双语师资培训经费1.3亿元(其中自治区投入5700万元),已培养、培训少数民族汉语和“双语”教师1万多名,其中安排6385人参加国家、自治区级的“一年制”双语培训。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训后教师成为各地推进“双语”教学的重要力量。四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步伐加快。从2004年9月到至今,全区15个地、州、市“双语”教学班数量增长很快,增幅主要体现在学前和小学阶段。在推进学前“双语”教育过程中,各地将民汉合园工作纳入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统筹安排,不断拓展幼儿园办园模式,努力改善学前双语教育办园条件,探索学前“双语”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切实加强幼儿园汉语师资队伍建设。这些做法为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整体推进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了确保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推进,自治区制订了2006年—2010年扶持阿克苏地区、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伊犁州直、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开展农村学前“双语”教育的方案,全力推进七地州学前“双语”教育工作。
    7问:为什么说推进“双语”教学要“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
    答: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充分认识推进“双语”教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又要善于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寻求新的突破。总结近年来各地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经验,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双语”教学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抓起。不少地方的经验证明,发展学前教育对巩固提高“普九”水平,发展各类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60年代以来,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众多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早期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产生的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学的早期教育不仅有利于开发婴幼儿的学习潜能,而且能促进处境不利的幼儿较好地适应小学以后的学习,使辍学率下降,就业率提高,有利于社会消除贫困。我区现有3-6岁的儿童近12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幼儿约72万人,通过学前教育激发这些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特别是学好汉语,将极大地提高我区教育的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对自治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样,“双语”教师是推进“双语”教学的中坚力量,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因此,深入解决好“双语”师资问题,已成为我区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8问:在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中,如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双语”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既要增强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大推进力度;又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各级政府将担负起对“双语”教学的领导责任,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规划好本地区的“双语”教学工作,既要开拓创新,探索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又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推进“双语”教学是一项战略任务,既要从现在做起,加大推动力度,又要树立长期作战思想。所以,消极等待和急于求成,只能阻碍“双语”教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和耽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的总体部署,从学前教育阶段抓起,把“双语”教学延伸到各个学段;从理科教学起步,把“双语”教学辐射到各个学科。自治区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将认真研究制定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配套措施,既要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又要兼顾中心城市、县(镇)和乡村学校的均衡发展,同时,对“双语”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学段衔接、升学政策等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研究,仔细论证,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引导“双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全国各地语文类报刊杂志名称及网址
综合类语文报纸
《语文报》     《语文学习报》   《语文周报》     《作文评点报》   《语文导报》    《中学语文报》
综合类语文期刊
《现代语文》    《语文世界》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建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学语文》      《中学语文教学》 《读与写》          《读写月报》    《中文自修》  《语文天地》 《新读写》     《语文学习》     《少年文艺》(上海)  《少年文艺》(江苏) 《七彩语文》 《课外语文》 《语文月刊》    《高中语文教与学》  《初中语文教与学》《新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与学》 《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学刊》    《读写天地》     《语文教学之友》     《中学语文》   《阅读与写作》 《快乐语文》 《学语文之友》  《中学生》       各地区语文报刊   
阅读类综合语文期刊
《阅读与鉴赏》    《小学阅读指南》    《中国少年文摘》    《学生阅读世界》    《课外阅读》
《中学生阅读》    《名作欣赏》        《文史知识》 《阅读》 《中学生天地》    《花季·雨季》
《小学生天地》    《中学生博览》      《快乐青春》 《中华活页文选》    《读者》    《意林》
《青年文摘》 《格言》 《少男少女》    《杂文月刊》   《杂文选刊》  《小读者》   各地区语文报刊   
写作类语文期刊
《作文世界》     《小学生作文》     《新作文》     《快乐作文》     《全国优秀作文选》
《作文通讯》     《小学生作文选刊》 《作文成功之路》 《作文大王》   《作文新天地》     《作文》
《优秀作文选评》 《中学生优秀作文》 《故事作文》    《小学生作文辅导》    《小学生作文向导》
《初中生优秀作文》 《创新作文》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     《作文与考试》     《应用写作》 《同学少年》     《青少年日记》      各地区语文报刊   
语言类语文期刊
《咬文嚼字》    《演讲与口才》    《语言学论丛》    《语文研究》  《语言文字应用》 《汉语学报》 《方言》《民族语文》 《汉字文化》 《当代语言学》   《古汉语研究》 《中国语文》  《世界汉语教学》 《当代修辞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  《语言研究》     《汉语学习》    《语言与翻译》 《语文建设通讯》(香港)     《汉语世界》        《汉语学报》     《学汉语》     《蒙古语文》(蒙)
《中国朝鲜语文》 《辞书研究》      《上海翻译》     《中国翻译》    各地区语文报刊   
文学类语文期刊
《儿童文学》   《中国校园文学》    《青年文学》     《萌芽》    《文学自由谈》     《文学教育》 《中国比较文学》 《文学少年》      《收获》 《人民文学》 《中国文学研究》 《当代》  《十月》
《童话王国》     《外国文学研究》  《美文》 《星星诗刊》  《大家》 《西藏文学》     《天涯》
《花火》        《最小说》         《汉语言文学研究》    《芳草》   《回族文学》   《黄河文学》《华文文学》    《民族文学》       《文学界》    《山东文学》   《联合文学》(台湾) 《解放军文艺》 《诗刊》     《章恰尔》(藏文)      《诗选刊》    《花的原野》(蒙)    《山花》    《中外文学》 《澳门笔汇》  《香港文学》         《文学遗产》  《文学评论》   《小说月报》     《小说选刊》
《中华文学选刊》   各地区语文报刊   
其他类语文期刊
《编辑之友》   《中国编辑》  《编辑学刊》   《编辑学报》   《今传媒》   《传媒》 《新闻与写作》 《青年记者》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 (简介)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     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 (简介) 看看网 中国国家版权局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中国记者网   中国编辑学会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新蕾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心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中国教育报刊社    山西教育报刊社     湖北教育报刊社     河南教育报刊社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山东教育社     湖南教育报刊社     河北教育报刊社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江西教育期刊社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江苏教育报刊社  陕西教育报刊社     广东教育杂志社 福建教育杂志社 云南教育报刊社 四川教育报刊社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北师大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协) 中国语言文字网(国家语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8 13:43 , Processed in 0.16890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