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5 23:1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 发布日期:2012-11-06 |]
戴庆厦、关辛秋

  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在已有的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今天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认清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于搞好今后的双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特点
  
  (一)人们对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和适用性有了更实事求是的认识,双语教育在不少自治地方有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障。解放后头八年(49—57),我国的民族语文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自1957年起,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干扰,不少学校被迫停止使用民族语文,搞“直接过渡”。在近20年时间里,双语教育得不到顺利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民族语文工作者呼吁母语教育的重要性,提出母语是民族教育最佳途径这一重要思想。不久,一个恢复民族语文进学校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特别是在南方民族地区,双语文教育大面积铺开。这段时间虽然双语教育得到了恢复,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对双语教育的规律性和特点人们认识不足,双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得到切实的解决。因而,许多双语文学校匆匆上马,又匆匆下马,双语文实验班数量减少。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经历了近10年的探索,人们对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和适用性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这就是双语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可“一刀切”。随之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双语教育模式。如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实行着五种双语教育体制——民文大纲型、民汉同步型、先汉后民型、民文突击型、民语辅助型,这些类型是依据不同的语言条件,在摸索中逐步形成的。散杂区是如此,在民族居住集中、民族语文基础较好的自治地方,也印证了这一认识的正确性。比如内蒙古自治区有50万少数民族学生(1996年),这些学生的民族语基础不尽相同,内蒙古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设置民族学校、选择授课用语。在牧区或民族人口较集中的地区设立蒙语授课学校,语言条件较差、生源不足的地区设立蒙汉两种语言授课学校。在授课用语的选择上,对凡懂蒙语的儿童均用蒙语授课,不懂蒙语的儿童用汉语授课加授蒙古语文。内蒙古民族教育采取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和精神,不但保证了少数民族学生更迅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事业得以繁荣和发展。(1)认识上的进步, 为双语文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进入新时期,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加强,双语文教育初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据已掌握的资料,1979年至1988年间,青海、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湖南、四川等省、自治区专就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文、民族语文、双语文等教学问题,均下发过省级文件或通知。比如1988年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发出了《关于调整蒙古族蒙语授课小学教学计划的通知》,四川省教育委员会、四川省民委印发了《关于彝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1987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工作的几项措施》,1982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出《关于在内蒙古师范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推广实施蒙古语标准音教学的通知》。(2 )在一些省以下的自治地方,也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了一些关于双语教育的地方性文件,如云南德宏自治州对双语教师的待遇、扫盲奖励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中国的双语教育必须走向法制化的轨道。因为中国的双语教育类型、层次复杂,虽然人们对双语教育的认识不断在提高,但在缺乏统一认识的地区,则需要法制来保障。何况双语教育法制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已有的政策需要完善。双语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还要制定新的政策来规范和解决。但不管怎样,已有的政策和法规,日益加强的法律意识,已为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双语教育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正在蓬勃展开。教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实验研究。因为实验研究可以从相对较少的实验资金投入中,获得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新经验,然后使用它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实现政府的教育目标。教育、经济发达的国家十分重视教育的实验研究。事实上,贫困国家更急需教育的实验与研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各种双语教育实验,是双语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伊始,随着民族语文进学校的热潮,双语教育的实验就已拉开惟幕。各地区、各民族,针对自身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发展的前景,设计出了不同的双语教育实验。据现有资料,改革开放以来,已进行和正在进行的双语教育实验有:西藏内地办学双语教育实验;朝鲜族幼儿朝鲜语“浸没式”实验;朝鲜族朝、汉、日、英多语实验;朝汉文混用教学实验;民族语高中转用汉语授课实验;朝鲜族小学拼音学汉语领先、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小学汉蒙双语同步实验;辽宁省蒙古族小学“音标会话、由语到文、文语结合”实验;湘西苗族小学“双语双文、四步转换”苗汉双语教学实验;云南白族小学“先白后汉、白汉并重、以白带汉、白汉俱通”双语教学实验;广西壮族小学“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四川凉山昭觉县彝族小学彝汉两种教学体制并行的双语教育实验;白族“拼音白文夹汉字”双语文教学实验; 少数民族学生参加HSK考试实验;新疆伊犁地区锡伯族学校锡伯、汉双语文教学实验;傈僳族“倒述四段式”教学法实验;朝鲜族“五课型”教学法实验;湘西苗、土家等民族儿童“童话引路”教学法实验;傣族“分合分”教学法实验。这些实验因语言、文字的不同特点,人文的不同特点以及人们对双语教学的不同认识而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类型。这正反映了我国双语教育的复杂性、多样性。这些实验有的已由小范围实验推而广之,如少数民族的HSK测试目前国内已在北京、新疆设立了两个考点。 有的实验还处在摸索阶段,也有的实验昙花一现。这些实验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为今后双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八·五期间,双语教育的理论研究与专项研究呈蓬勃发展之势。这当中有个人研究的专著,如周耀文的《中国少数民族语文使用研究》一书汇集了作者数十年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问题的思索。(1996年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更多的是国家级、省级专项课题研究。如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等人的八·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西南民族学院余惠邦等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川民族地区‘双语制’问题研究”;新疆大学木哈白提·哈斯木等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疆维吾尔中小学双语教学研究”;云南省教委、民语委、云南民院联合课题组的“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进入九·五,国家级双语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从数量上多于八·五,研究范围上更偏重微观。如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中,新疆师范大学廖泽余承担的“新疆多民族多语地区双语教学类型研究”;西北民族学院数学系曹纯承担的“藏汉双语数学教育研究”;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承担的“蒙古族双语教学不同类型教学效果的比较与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李定仁承担的“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效果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关辛秋承担的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资助课题“跨境民族(景颇族、朝鲜族)民汉双语教学双比研究”等。这一系列研究项目,从不同的角度,涉猎了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学科理论的建立与加强,是学科蓬勃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双语教育研究被列为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这种研究上的政府行为,无疑加强了双语教育研究的力度,也是我国双语教育研究进入蓬勃发展的标志之一。
  
  (三)对母语、兼用语的价值、相互关系及其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特点在认识上有了深化。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人们对双语教育的必要性、适用性有了更加实事求是的认识。这一认识上的提高,源于人们对母语的价值、兼用语的价值,民汉双语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下相互关系的再认识。母语作为本民族语言来说,具有双重价值:一种是它的实用价值;一种是它的情感价值。对不同民族或同一民族内的不同个体来说,有的是统一的,有的则有所侧重。如满语文对满族人来说,已无实用价值,至多保留一些情感价值而已。朝鲜语对朝鲜族来说,实用价值和情感价值同样重要。在民族政策平等、政治气氛宽松、人们下大气力发展经济的形势下,多数人更看重民族语的实用价值,当然也重视兼用语(主要指汉语)的实用价值。当二者发生矛盾时,有的人(特别是居住在城镇或民族杂居的)更多地以实用价值来决定取舍。这也是双语在新形势使用的新特点。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周围环境的需要,少数民族在新形势下对学习汉语的迫切感,对学以致用的渴望,表现得尤为强烈,认为母语和兼用语地位并重的人群比例渐趋增大。掌握双语是走向外界的有利条件之一,因而对双语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大,是世界性的潮流。
  
  双语教育蓬勃发展阶段的到来,与国内、国际的双语热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同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不要说经济发达省份,就连云南这样作为扶贫对象的省份,自八·五以来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个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合作与交流的项目、参与人员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3)。 新形势对民族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加强科技、职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双语、多语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双语教育、培养双语人,是少数民族现在和将来开放发展的人才保障。
  
  随着中国地位在国际上的提高,汉语文(中文)的地位也在国际上越来越受重视。1996年9月中国外交部记者招待会取消翻译, 所有记者必须用中文提问,发言人用中文回答。(4 )国际知名的电子计算机公司也重视汉语、汉字的软件开发。如1997年3 月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文字与语音识别研发部在北京宣布在中国市场推出“慧笔”中文手写识别电脑输入系统,“慧笔”在手写连笔汉字识别性能上精确度极高。 (5)紧接着1997年4月,IBM公司在北京展示了该公司在全球最先进的汉语语音识别系统,它可识别使用最广的普通话,识别汉语其他方言研究工作还在进行之中。(6)学习和掌握汉语是国内少数民族的迫切需求,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乐于把汉语选为第一外语。香港大学梁贯成博士认为:“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普通话也将成为一种广泛的国际语言,香港也有流行普通话的需要,以巩固其国际大都市的地位。”(7)
  
  世界在走向全球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进入了一个多语多文化的社会。在美国的加州,当地居民参加驾驶执照考试时可选择35种语言中的任何一种。(8)在加拿大的温哥华, 市政府设立了一条电话专线,向母语为汉语普通话和广东话的市民提供每周7 天,每天24小时的电话服务。在加拿大建立多种语言环境,尽管人们看法不同,但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9)在德国,每5个婴儿中,就有一个是外国人所生,德国也已成为多种族多文化的社会。掌握双语、多语,成为现代地球人的时尚。国际的双语热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双语教育的发展。
  
  二.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趋势的几点认识
  
  (一)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在今后将得到持续发展,人们对民、汉双语重要性的认识与过去相比将更加深刻,在一些民族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民、汉双语并重的语言观念将逐渐成为主流。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较大幅度的增长,双语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不断显示其重要作用,这些都为双语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为实现这一大目标,双语教育在民族教育中的地位将越来越突出,双语又成为接受科技教育的媒介,成为民族振兴的必备因素,双语将服务于民族的未来。
  
  双语观念上的转变,是与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分不开的。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活动场所和社会交往,过去那种使用单一语言的状况也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是促使双语观念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大多数居住在农村,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允许农民进城从业的政策成为农民大量流入城市的契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城市经济的迅速膨胀对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有很大需求;城市中较高的就业收入,较高的生活水平对农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农民向往着城市文明。这些都构成了农民涌入城市的主客观原因。(10)少数民族农牧民流入城市后,深感汉语的重要性,他们的语言观念发生了变化,认为在受教育阶段民、汉同样重要,双语都要学好。他们观念上的转变影响着家乡人语言观念的变化。在民族教育领域,双语的重要性更为广大教师、学生所接受。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新建的双语专业,是人们对双语重要性认识的产物。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汉语学习使用的重要性将会不断进入一个新境界。
  
  (二)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由于汉语文地位的提高,母语(少数民族语)教育在某些地方将受到冲击,个别地方还会造成母语不重要的假象,轻视、忽视母语的现象会在一些地区出现。这个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认识的片面性常常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难以觉察出其弊病的,有的只能等过后一段时间才能看得清楚。中国的民族语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有其不可忽视和取代的作用,这已经过反复论证,并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为了尽可能少走弯路,我们应该在可能出现的问题上多进行研究,多做工作,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
  
  (三)在思想认识上,将更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中更加重视双语教育的系统工程建设。双语教育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它不仅与教育学、语言学相关,还与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认为,双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单纯是语言文字工作。大致说来,它包括两大子系统,一个是教学系统,一个是决策系统。教学子系统包括教学法、测试、教学目标、课时、学制、教材等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要素。决策系统包括历史(如传统习惯、语言教育历史);民族(如民族关系、民族宗教);教育(国家总的教育体制,双语教育自身规律);民族文化;社会需求(就业、升学)等诸多因素。两大子系统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决策子系统又受到全国教育决策系统的制约。通过多学科的结合,视双语教育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相互联系中分析、看待问题,应成为今后研究的立足点。
  
  (四)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密切相关的双语研究将向纵深发展。双语学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得到较快发展,成为人文科学中的一门引人注目的新学科。中央民族大学最近新建了“双语学研究中心”,标志着双语学研究在我国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双语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为语言学、民族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单一语言的研究,我国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少数民族语与汉语的对比研究,以及不同类型的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对比研究,是今后要加大力度的。这些对比研究无疑将推动我们的双语研究更具深度与广度,也将使双语教学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双语教育中的新问题,有助于我们从双语教育这个系统中认识双语的特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双语现象,都有相同和相异的特点,在对比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双语特点中,可以摸索和认识双语发展的规律。
  
  双语教育的研究历史告诉我们,研究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超前和同步的研究较少;靠经验主义办事是难以科学地解决问题的。因而,用科学的态度指导双语教育及其研究,加大科研力度,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努力揭示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是今后面临的任务。
  注释:
  (1)材料引自《内蒙古民族教育硕果累累》, 《新华社每日电讯》,1997.4.25。
  (2 )参见《省市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工作文件选编》语文教学部分(1977—1990),四川民族出版社。
  (3)材料引自《云南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收获颇丰》,1997.4.3.《新华社每日电讯》。
  (4)材料引自《外交部记者招待会取消翻译前后》,1996.10. 25《作家文摘》。
  (5)材料引自《“慧笔”写中文电脑有新品》,1997.3.7.《人民日报》(海外版)
  (6)材料引自《中文语音识别系统》,1997.4.12. 《经济日报》。
  (7)引自《普通话:一天比一天普通》,1997.4.3《文汇报》。
  (8)引自《美国:35种官方语》,1997.2.24《上海译报》。
  (9)引自《方言热线——加拿大建立多种语言环境》,1996.10.31.《上海译报》。
  (10)参见《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李强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

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04:27 , Processed in 0.1007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