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拯救 教科书里的历史回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4 10:4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化拯救 教科书里的历史回响
2016年01月0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张之洞
蔡元培
张元济
严复
《文化拯救:近现代名人与教科书 》
作者:吴小鸥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5年11月

  世界有多大?生命又有多长?狭隘者只看到自己踽踽独行数十载;丰伟的灵魂则可关照无垠的时空和万千的生命,心怀天下,伟者如是!当看到张之洞、严复、张元济、蔡元培、杜亚泉、沈心工、刘师培、陆费逵、陈独秀、胡适、任鸿隽、陈衡哲、林语堂、朱家骅、陈立夫和叶圣陶这十六个名字一起出现在《文化拯救》这本书里的时候,你会不会像我一样会有些许的疑惑:到底是历史的哪一条线索,将这些在不同的领域里熠熠发光的名字,联系起来的呢?然后又悄悄地坐直了腰身,准备随着作者的叙述开始一段厚重的旅程。
  被迫变革之路 张之洞的征程
  百年前的中国,晚清政府与中国人民的苦痛挣扎自不必再言,今日读来犹忍不住扼腕叹息,泪湿青衫。国事的恶化使得越来越多的智识之士明白,摆在当时偌大的老迈帝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故步自封,彻底沦落任由外族欺凌的殖民地;一条是壮士断腕,再发新枝!故康有为在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八(1898年1月29日)的《上清帝第六书》中大声疾呼:为外畔危迫,分割荐至,急宜及时发愤,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革旧图新,以存国祚!朝野上下,自寻变法强国的道路,这条路,一走就是许多年!
  大家在不断地被迫变革中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了人才的培养对中国富强的重要作用,但是如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设立西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思想必须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自己编写教材,改变自古以来国人学习的内容,摒弃中国儿童自小学习“四书五经”,重人文轻科学的传统,转而学习西方的教学内容?
  这样的思考和行动最早是由政府官员做出的,而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无疑就是张之洞。这位晚清政府的“肱骨之臣”更加深切地体会着国家民族在风雨飘摇的时代浪潮中摇摇欲坠。与西方列强广泛地接触,对西方文化更为深入地了解使他对世界形势有超出常人的清醒认知。身居高位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又让他的言行影响巨大,传播广远。于是,古稀之年的张之洞开始了他编撰新式教科书的征程:他首次在课文中呈现“体育,德育,智育”思想和“科学”的概念,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读到这一章的时候,眼前常常会浮现一个留着花白稀疏的长辫,清瘦寡言的70岁老人,在众人小心翼翼地恭候中面目冷峻地处理完各种公务,终于甩甩衣袖,弹掉身上权力的灰尘,屏退众人,退回寂静的书房轻轻地点亮一盏油灯,铺开纸张,拈起笔蘸满浓墨,稍作思索便开始奋笔疾书。在他的案头翻开的,是各种讲述西方科学的书籍。
  那一刻,晚清的大地上暮色四合,只有他书房里一灯如豆,发出柔和的光芒,照亮在那些墨迹未干的教科书。只是,自小便受到系统而严格的儒学教育,浸润官场数十载,身为军机大臣的张之洞,在传播科学的同时自然不忘殚精竭虑地维护皇权,所以他笔下的教科书依然是一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尴尬模样。
  古老国度里的新梦 严复的探索
  然而,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当年洋务学堂招收的学员已经渐渐长成,严复无疑是他们中最杰出影响力最为昭著的代表。他与自己马尾船政学堂的同窗们负笈英伦,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德意志的俾斯麦成为同学。这段求学生涯无疑让他眼界大开,初识新世界的先进与广阔,他意气扬扬满怀信心地开始编织自己与清政府统治下国家的未来。
  然而甲午战争的惨败彻底粉碎了他在封建体制内寻求自强的梦想:甲午一役海战持续七个月,清军战死三万多人,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有他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同学,有他苦心培养的年轻学生!没有人能够想象严复内心的惨痛悲哀!生命的消失和民族的危亡冰冷直接地刺激着他,迫使这位学习驾驶专业的中年人像一名斗士一样跃上战场,开始举起思想的巨矛,投向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渴望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探索出光明的方向。
  于是,那部震动时代,震颤灵魂的《天演论》横空出世!当严复饱含深情,将半生苦苦思索的智慧,生离死别的苦痛与真挚灼热的希望揉碎在字里行间,写下这本书的时候,他自己恐怕不会意识到将会在中华民族的思想界投下一颗巨型炸弹!这颗炸弹一路摧枯拉朽又催绽新芽,一时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使国人听到了高悬在中华民族头顶的危亡警钟。
  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孙中山、一直到陈独秀、李大钊、杜亚泉、胡适和鲁迅,这批先行者,他们莫不从中受到警策,汲取力量!严复后来积极参与教科书审定工作,对中国早期教科书编订事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这本面向全体国人的《天演论》,才是他无意之中完成得最好的教科书吧!
  现代化转型 生命之光
  民国时代来临,当时教育界群贤毕至,星光闪耀,繁荣盛况令后人无比神往!冯友兰、胡适、竺可桢、顾颉刚、张其昀、张慰慈、陆费逵、杜亚泉、吕思勉以及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茅盾等大师汇集在蔡元培先生任校长的北京大学以及张元济先生执掌的商务印书馆,京沪两城互相呼应,吞吐风云。他们努力践行全新的教育改革思想,尤其是蔡元培先生在担任教育部长一职时积极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国家教育政策,培养引荐相关人才,这些努力引发了当时教科书编写极大的变革,不愧为“凝重与深厚的奠基者”。
  而蔡元培先生志同道合的好友张元济先生更是中国近代“教科书之父”,他把自己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教科书编写事业:大胆起用各式人才,以敏锐的眼光,过人的胆识引领商务印书馆成为中国近现代教科书编撰龙头,促进教科书“黄金二十年”的发展。吴小鸥老师在《文化拯救》一书中深情地赞美着他们的成果:“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不仅复活了古老的文化,而且还回响着时代的声音。它浓缩了整个世界文明史,寄托着人类一直苦苦追求的全部梦想。这些全新的教科书在启蒙的地平线上播撒现代文明,如静水深流,润物无声,不断浸润着中华大地,激荡着古老的神州。”
  商务印书馆的不懈努力实践,不仅开了风气之先,在思想和内容上为后来人做好示范,并且为后来教科书的编写储备了大量的人才,比如中华书局的创办者陆费逵就曾在这里工作多年。风气日新,社会对新式教科书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教科书编写工作中来,无论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行者陈独秀还是国民政府的教育部长陈立夫,或者终生贡献给民族教育事业的叶圣陶,这些杰出的先辈都为了一个“培养顺应时代的人才,让我们的民族国家变得更加富强”的共同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点燃了一个民族的希望!
  我们的邂逅 历史回音里的梦想
  我喜欢吴小鸥老师在她的自序里的那段话:虽然时代的不断变迁决定了中心与边缘,强势与弱势,当我们再次与这些近现代名人“邂逅”于教科书时,常常不由自主地踏上他们亦真亦幻的生命旅途,一次又一次地感受他们的人生梦想,他们的年少轻狂,他们充满阳光的青春时光以及他们历经艰难却依旧不肯更改的坚持,那是除了政治,财富力量之外,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品格修养的“我们”存在。
  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英雄,有的人著书立传,有的人悬壶济世,有的人横刀策马,还有的人运筹帷幄……尽管登上历史舞台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能够不改初衷,始终清醒坚决地为之奋斗,才是成就自己,谱写历史的原因吧。
  □书评人 李艳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 08:06 , Processed in 0.09658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