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家谈语文·学习国文的着眼点 /夏丏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7 19:2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名家谈语文·学习国文的着眼点 /夏丏尊作者:思维科学之友
转自《中华活页文选杂志社》网站 教师版名家谈语文·2013年第9期 关于我们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1936年10月号《中学生》(第68期),是作者当年9月24日及26日面向教育部中等学校的播音讲演稿。文章主要针对当时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学习国文“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面”,注重学习语文的实际功效,从“教”与“学”两方面阐发语文学科教育的“工具性”,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其独到见解可作当今语文教学的有益参考。

     中学生诸君:这回我承教育部的委托,来担任关于国文科的讲演。讲演的题目叫做《学习国文的着眼点》。打算分两次讲,今天先来一个大纲,下次再讲具体的方法。
    为了要使听众明了起见,开始先把我的意见扼要地提出。我主张学习国文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面。就是说,诸君学习国文的时候,该在文字的形式方面去努力。
    所谓形式,是对内容说的。诸君学过算学,知道算学上的式子吧,“1+2=3”这个式子可以应用于种种不同的情形,譬如说一个梨子加两个梨子等于三个梨子,一只狗加两只狗等于三只狗,无论甚么都适用。这里面,“1+2=3”是形式,“梨子”或“狗”是内容。算式上还有用“X”的,那更妙了,算式中凡是用着“X”的地方,不拘把甚么数字代进去都适合,这时候“1”“2”“3”等等的数字是内容,“X”是形式了。
    让我们回头来从国文科方面讲,文字是记载事物发挥情意的东西,它的内容是事物和情意,形式就是一个个的词句以及整篇的文字。文字的内容是各各不同的,同是传记,因所传的人物而不同,同是评论,有关于政治的,有关于学术的,有关于经济的,同是书信,有讨论学问的,接洽事务的,可以说一篇文字有一篇文字的内容,无论别人所写或自己所写,每篇文字决不会有相同的内容的。内容虽然各不相同,形式上却有相同的地方,就整篇的文字说,有所谓章法、段落、结构等等的法则,就每一句说,有所谓句子的构成及彼此结合的方式,就每句中所用的词儿说,也有各种的方法和习惯。此外因了文字的体裁,各有一定共通的样式,例如,书信有书信的样式,章程有章程的样式,记事文有记事文的样式,论说文有论说文的样式。这种都是形式上的情形,和文字的内容差不多无关。我以为在国文科里所应该学习的就是这些方面。
    国文科是语言文字的学科,和别的科目性质不同,这只要把诸君案头上教科书拿来比较,就可明白。别的科目的教科书如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算术、代数,都是分章节的,全书共分几章,每章之中又分几个小节,前一章和后一章,前一节和后一节,都有自然的顺序,系统非常完整,可是国文科的教科书就不是这样了。诸君所读的国文教材,大部份是所谓选文,这些选文是一篇一篇的东西,有的是前人写的,有的是现代人写的,前面是《史记》里的一节,接上去的也许可以是《红楼梦》或《水浒传》的一节,前面是古人写的书信,接上去的也许会是现代人的小说。这种材料的排列,谈不到甚么秩序和系统,至于内容,更是杂乱得很。别的科目的内容是以我们所需要的知识为范围排列着的,植物教科书告诉我们关于植物的一般常识,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活动进步的经过,地理教科书告诉我们地面上的种种现象和人类的关系,都有一定的内容可说。但是国文教科书的内容是甚么呢?却说不出来。原来国文科的内容甚么都可以充数,忠臣孝子的事迹固然可以做国文的内容,苍蝇蚊子的事情也可以做国文的内容,诸君试把已经读过的文字回忆一下,就可发见内容上的杂乱的情形。国文科的内容不但杂乱而且有许多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譬如说:现在已是飞机炸弹的时代了,我们所需要的是最新的战争知识,而在国文教科书里所选到的还是单刀匹马式的《三国志演义》或《资治通鉴》里的一节。我们已是二十世纪的共和国公民了,从前封建时代的片面的道德观念已不适用,可是我们所读的文字,还有不少以宗祧、贞烈等为内容的。我们是青年人,青年人所需要的是活泼、勇猛的精神,可是国文教科书里尽有不少中年人或老年人所写的颓唐、感伤的作品,甚至于还有在思想上、态度上已经明白落伍了的东西。国文科的教材如果从内容上看来,真是杂乱而且不适合的。有些教育者见到了这一层,于是依照了内容的价值来编国文教科书,他们预先定下了几个内容项目,以为青年应该孝父母,爱国家,应该交友有信,应该办事有恒,于是选几篇孝子的传记排在一组,选几篇忠臣、烈士的故事排在一组,这样一直排下去。这办法无异叫国文科变成了修身科或公民科,我觉得也未必就对。给青年读的文字当然要选择内容好的,但内容的价值,在国文科究竟不是真正的目的。
    我的意思,国文科是语言文字的学科,除了文法、修辞等部份以外,并无固定的内容的。只要是白纸上写有黑字的东西,当作文字来阅读来玩味的时候,甚么都是国文科的材料。国文科的学习工作,不在从内容上去深究探讨,倒在从文字的形式上去获得理解和发表的能力。凡是文字,都是作者的表现。不管所表现的是一桩事情,一种道理,一件东西或一片情感,总之逃不了是表现。我们学习国文所当注重的,并不是事情、道理、东西或感情的本身,应该是各种表现方式和法则。诸君读英文的时候,曾经读过《龟兔竞走》的故事吧。诸君读这故事,如果把注意力为内容所牵住,只记得兔最初怎样自负,怎样疏忽,怎样睡熟,龟怎样努力,怎样胜过了兔等等一大串,而忘却了本课里的所有的生字、难句,及别种文字上的方式,那么结果就等于只听到了“龟兔竞走”的故事,并没有学到英文。国文和英文一样,同是语言文字的科目,凡是文字语言,本身都附带有内容,文字语言本来就是为了要表现某种内容才发生的,世间决不会有毫无内容的文字语言。不过在国文科里,我们所要学习的是文字语言上的种种格式和方法,至于文字语言所含的内容,倒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东西。我们自己写作的时候,原也需要内容,这内容要自己从生活上得来,国文教科书上所有的内容,既乱杂,又陈腐,反正是不适用、不够用的。我们的目的是要从古人或别人的文字里学会了记叙的方法,来随便叙述自己所要叙述的事物;从古人或别人的文字里学会了议论的方法,来随便议论自己所想议论的事情。
    学习国文,应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上,不应该着眼在内容上,这理由上面已经说了许多,想来诸君已可明白了。有一件事要请大家注意,就是文字的内容是有吸引人的力量的东西,我们和文字相接触的时候,容易偏重内容忽略形式。老实说,一般的文字语言的法则,在小学教科书里差不多已完全出现了,诸君在未进中学以前,曾经读过六年的国语,教科书共有十二册。这十二册教科书照理应该把一般的文字语言的法则包括无遗。可是据我所知道的情形看来,似乎从小学出来的人都未能把这些法则完全取得。这是不足怪的,文字语言具有内容、形式两个方面,要想离开内容去注意它的形式,多少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小学国语教科书的内容更不同,总算是依照了儿童生活情形编造的,内容的吸引力更大,更容易叫读的人忽略形式方面。用实在的例来说,依年代想来,诸君在小学里学国语,第一课恐怕是“狗,大狗,小狗,大狗叫,小狗跳”吧。这寥寥几个字,如果从文字的形式上着眼去玩味,有单语和句子的分别,有形容词和名词的结合法,有押韵法,有对偶法,有字面重叠法,但是试问诸君当时读这课书,曾经顾着到这些吗?那时先生学着狗来叫给诸君听,跳给诸君看,又在黑板上画大狗画小狗,对诸君讲狗的故事,诸君心里又想起家里的“小花”或是间壁人家的“来富”,整个的兴趣都被内容吸引去了,哪里还有工夫来顾到文字形式上的种种方面。据我的推测,诸君之中大多数的人,在小学里学习国语,经过情形就是如此的。不但小学时代如此,诸君之中有些人在中学里读国文的情形恐怕还是如此。诸君读到一篇烈士的传记,心里会觉得兴奋吧。读到一篇悲情的小说,眼里会为之流泪吧。读到一篇干燥无味的科学记载,会感到厌倦吧。这种现象在普通读书的时候是应该的,不足为怪,如果在学习文字的时候,要大大地自己留意。对于一篇文字或是兴奋,或是流泪,或是厌倦,都不要紧,但得在兴奋、流泪或厌倦之后,用冷静的头脑去再读再看,从文字的种种方面去追求,去发掘。因为你在学习国文,你的目的不在兴奋,不在流泪,不在厌倦,在学习文字呀。
    竟有许多青年,在中学已经毕业,文字还写不通的,其原因不消说就在平时学习国文未得要领。文字的所以不通,并不是缺乏内容,十之八九毛病在文字的形式上。这显然是一向不曾在文字的形式上留意的缘故。他们每日在国文教室里对了国文教科书或油印的选文,只知道听教师讲典故,讲作者的故事,典故是讲不完的,故事是听不完的,一篇一篇的作品也是读不完的。学习国文,目的就在学得用文字来表现的方法,他们只着眼于别人所表现着的内容本身,不去留心表现的文字形式,结果当然是劳而无功的。
从前的读书人学文字,把大半的工夫花在揣摩和诵读方面。当时可读的东西没有现在的多,普通人所读的只是几部经书和几篇限定的文章。说到内容,真是狭陋得很。所写的文字也只有极单调的一套,如“且夫天下之人……往往然也”之类。他们的文字虽然单调,在形式上倒是通的,只是内容空虚、顽固得可笑而已。近来学生的文字,毛病适得其反,内容的范围已扩张得多了,缺点往往在形式上。这是值得大大地加以注意的。
    我的话完了,今天说了不少的话,最重要的只有一句,就是说,学习国文应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面。至于具体的学习方法,留到下一回再讲。

    中学生诸君:前两天,我曾有过一回讲演,题目叫做《学习国文的着眼点》,大意是说,学习国文应该从文字的形式上着眼。今天所讲的是前回的连续,前回只讲了一番大意,今天要讲到具体的方法。
    学习国文的方法,从古到今不知道已有多少人说过,我今天所讲的不消说都是些“老生常谈”,请勿见笑。我是主张学习国文应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的,我所讲的方法也是关于形式方面的事情。打算分三层来说,(一)是关于词儿的,(二)是关于句子的,(三)是关于表现方法的。
    先说关于词儿所当注意的事情,第一是词儿的辨别要清楚,中国的文字是一个个的方块字,本身并无语尾变化,完全由方块的单字拼合起来造出种种的功用。中国文字寻常所用的不过一二千个字,初看去似乎只要晓得了这一二千个字,就可看得懂一切的文字了,其实这是大错的。中国常用的文字数目虽有限,可是拼合成功的词儿数目却很多。例如“轻”“重”两个字,是小学生都认识的,但“轻”字、“重”字和别的单字拼合起来,可以造成许多词儿,如“轻率”“轻浮”“轻狂”“轻易”“轻蔑”“轻松”“轻便”都是用“轻”字拼成的词儿,“重要”“重实”“严重”“厚重”“沉重”“郑重”“尊重”都是用“重”字拼成的词儿,此外还可有各种各样的拼合法。这些词儿当然和原来的“轻”字“重”字有关联,可是每个词儿意思情味并不一样,老实说每个都是生字。你在读文字的时候必会和许许多多的词儿相接触,你在写文字的时候必要运用许许多多的词儿,词儿的注意,是很要紧的。中国从前的字典只有一个个的单字,近来已有辞典,不仅仅以单字为本位,把常用的词儿都收进去了。每一个词儿的意义似乎可用辞典来查考,但是你必须留意,辞典对于词儿的解释,是用比较意思相像的同义语来凑数的。譬如说“轻狂”和“轻薄”两个词儿,明明是有区别的,可是你如果去翻辞典,就会见“不稳重”或“不庄重”等类的共通的解释。这并不是辞典不好,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一个词儿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辞典当然不能一一列举,只能把大意用别的同义语来表示了。词儿不但有意义,还有情味。词儿的情味,完全要靠自己去领略,辞典是无法帮忙的。犹之吃东西,甜、酸、苦、辣是尝得出而说不出的。文字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词儿因了许多人的使用,各有着特别的情味,这情味如不领略到,即使表面的意义懂得了,仍不能算已了解了这词儿。再举例来说,“现代”和“摩登”,意思是差不多的,可是情味大大不同。“现代学生”“现代女子”并不就是“摩登学生”“摩登女子”的意思。这因为“摩登”二字在多数人的心目中已变更了意义,“现代”二字不能表出它的情味了。又如“贼出关门”和“亡羊补牢”这两句成语,都是事后补救的譬喻,意思也差不多,但使用在文字语言里,情意也有区别。“贼出关门”表示补救已来不及,“亡羊补牢”表示尚来得及补救。这因为“亡羊补牢”一向就和“未为晚也”联在一处,而“贼出关门”却是说人家失窃以后的情形的缘故。对于词儿,不但要知道它的解释,还要懂得它的情味。你在读文字的时候,如果不用这步功夫,那么你不但对于所读的文字不能十分了解,将来自己写起文字来也难免要犯用词不当的毛病。
    上面所讲的是词儿的解释和情味两方面。关于词儿,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值得注意,就是词儿在句子中的用法,这普通叫词性,是文法上的项目。我在前面曾经讲过,中国文字本身是一个个的方块字,一个词儿用做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有时候都可以的。譬如“上下”一个词儿,就有各种不同的用法,这里有几句句子:“上下和睦”“上下其手”“张三李四成绩不相上下”“上下房间都住满了人”,这几句句子里都有“上下”的词儿,可是文法上的词性各不相同。“上下”是两个单字合成的词儿尚且有这些变化,至于单字的词儿变化更多了。这些变化,在普通的辞典里是找不着的,你须得在读文字的时候随处留意。你已记得梅花、兰花的“花”字了,如果在读文字的时候碰到花钱的“花”字,花言巧语的“花”字,或是眼睛昏花的“花”字,都应该记牢,如果再碰到别的用法的“花”字,也应该记牢,因为这些都是“花”字的用法。你如果只知道梅花、兰花的“花”,不知道别的“花”,就不能算完全认识了“花”的一个词儿。
    关于词儿,可说的方面还不少,上面所举出的三项,就是词儿的意义,情味,在句子中的用法,是比较重要的,学习的时候应该着眼在这些方面。
    以下要讲到句子了。关于句子,第一所当着眼的是句子的样式。自古以来用文字写成的东西,不知有多少,即就诸君所读过的来说,也已很可观了。这些文字,虽然各不相同,若就一句句的句子看来,我认为样式是并不多的。我曾经有一个志愿,想把中国文字的句式来做归纳的统计,办法是取比较可做依据的书,文言文的如“四书”“五经”,白话的如《红楼梦》《水浒传》,句句地圈断,剪碎,按照形式相同的排比起来,譬如说“子曰”“曾子曰”“孟子曰”和“贾宝玉道”“林黛玉道”“武松道”归成一类,“不亦悦乎”“不亦乐乎”“不亦快哉”归成一类,“穆穆文王”“赫赫泰山”“区区这些礼物”归成一类,“烹而食之”“顾而乐之”“垂涕泣而道之”归成一类,这样归纳起来,据我推测,句子的种类是很有限的。确数不敢说,至多不会超过一百种的式样。诸君如不信,不妨去试试。读文字,听谈话,能够留心句式,找出若干有限的格式来,不但在理解上可以省却力气,而且在发表上也可以得到许多便利。诸君读文言传记,开端常会碰到“××,××人”或“××者××人也”吧,这是两个式样,如果有时候碰到“一丈,十尺”或“人者仁也”不妨把它归纳起来当作一类的格式记在肚子里。诸君和朋友谈话,如果听到“天会下雨吧”,“我要着皮鞋了”,就把它归纳起来当作一类格式来记住。
    这样把句子依了式样来归并,可以从繁复杂乱的文字里看出简单的方法来,在学习上是非常切实有用的。此外尚有一点要注意,句子的式样是就句子独立着的情形讲的。一篇文字由一句句的句子结合而成,句子和句子的关系并不简单。平常所认定的句子的式样,和别的辞句连在一处的时候,也许可以把性质全然变更。譬如说“山高水长”这句句式和“桃红柳绿”咧,“日暖风和”咧,是同样的。但如果就上面加成分上去,改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时候,情形就不同了。光是从“山高水长”看来,高的是山,长的是水,至于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里面,高的不是山,是先生之风,长的不是水,也是先生之风,意思是说“先生之风像山一般地高,水一般地长”了。这种情形,日常语言里也常可碰到,譬如,“今天天气很好”,“我和你逛公园去吧”,这是两句独立完整的句子,如果连结起来,上一句就成了下一句的条件,资格不相等了。一句句子放在整篇的文字里和上文下文可以有种种的关系,连接的式样很多,方才所举的只不过一二个例子而已。读文字的时候对于每一句句子不但要单独的认识它,还要和上下文联结了认识它,自己写作文字的时候,对于每一句句子不但要单独地看来通得过,还要合着上下文看来通得过。尽有一些人,在读文字的时候,逐句懂得,而贯串起来倒不清楚,写出文字来,逐句看去似乎没有毛病,而连续下去却莫名其妙,这都是未曾把句子和句子的关系弄明白的缘故。
    上面已讲过词儿和句子,以下再讲表现的方法。文字语言原是表现思想感情的工具,我们心里有一种意思或是感情,用文字写出来或口里讲出来,这就是表现。表现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同是一种意思或感情,可有许多表现的方式。同是一句话,可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譬如说“张三非常喜欢喝酒”,这话可以改变方式来说,例如“张三是个酒徒”咧,“张三是酒不离口”咧,“酒是张三的第二生命”咧,意思都差不多,此外不消说还可有许多的表现法。“晚上睡得着”一句话可以用做“安心”的表现;骂人“没用”,有时可以用“饭桶”来表现,有时可以用反对的说法,说他是“宝贝”或“能干”。意思只是一个,表现的方法却不止一个,在许多方法之中究竟哪一种好,这是要看情形怎样,无法预定的。读文字的时候最好能随时顾到,看作者所用的是哪一种表现法,用得有没有效果?自己写作文字,对于自己所想表现的意思,也须尽量考虑,选择最适当的表现法。
    文字语言的一切技巧,可以说就是表现的技巧。写一件事情、一种东西或是一种感情,用甚么文体来写,先写甚么,后写甚么,写得简单或是写得详细,诸如此类,都是表现技巧上的问题。所以值得大大地注意。
    我在上面已就了词儿、句子、表现法三方面,分别说明应该注意的事情,这些都是文字的形式上应该着眼的。诸君学习文字,我觉得这些就是值得努力的地方。
    末了,我劝诸君能够用些读的功夫。从前的读书人,学习文字唯一的方法就是读。自有学校教育以来,对于文字往往只用眼睛看,用口来读的人已不多了。其实读是很有效的方法,方才所举的关于词儿、句子、表现法等类的事项,大半是可在读的时候发见领略的。我认为诸君应该选择几篇可读的文字来反覆熟读,白话文也可以用谈话或演说的调子来读。读的篇数不必多,材料要精,读的程度要到能背诵。读得熟了,才能发见本篇前后的照应,才能和别篇文字做种种的比较。因为文字读得会背诵以后,离开了书本可随时记起,就随时会有所发见,学习研究的机会也就愈多了。不但别人写的文字要读,自己写文字的时候也要读,从来名家都用过就草稿自读自改的苦功。
    关于国文的学习,可讲的方面很多。时间有限,今天所讲的只是这些。我对于中学国文教学,曾发表过许多意见,有两部书,一部叫《文心》;一部叫《国文百八课》,都是我和叶圣陶先生合写的,诸君如未曾看到过,不妨参考参考。
(选自《文章讲话》,中华书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13:06 , Processed in 0.10594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