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上最强明星阵容”辩论赛岁末在珠海举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3 15:0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史上最强明星阵容”辩论赛岁末在珠海举行
更新时间:2014年01月06日来源:南方都市报

  去年岁末,“史上最强明星阵容”辩论赛在珠海举行。

  辩论双方的“阵容”令人惊叹:正方分别由刘京京、郑秋桦、胡渐彪、黄执中组成,反方则有陈铭、邱晨、马薇薇、周玄毅,评委则由蒋昌建和林正疆、萧峻仁担任,路一鸣担任主席。蒋昌建是1993年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2007年更名为国际群英辩论会)“最佳辩论员”,当年代表辅仁大学的林正疆是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会最佳辩手,主持人路一鸣是1999年“国辩”的最佳辩手,在台湾被称为“宝岛辩魂”的黄执中是“国辩”有史以来唯一一位蝉联的最佳辩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辩论队教练胡渐彪2001年代表马来亚大学参赛夺冠……

  这群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东南亚等地的辩手所有的交集和“成名”皆来自于辩论,也来自于一个应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而备受关注的名为“国际大专辩论会”的比赛,圈内人将之称作“国辩”。

  强大的阵容吸引了不少辩论爱好者特地从外地前来珠海观摩。

  辩论赛的结尾,蒋昌建在评委席上点评,“这场比赛在辩论历史中是一场高质量的比赛,我相信,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国辩”往事

  未料6年后会参赛

  马来西亚人胡渐彪现在的身份是珠海国际赛车场的副总经理,同时是赛车场隔壁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辩论队的教练。2012年接手教练帅印之后,他便着手策划更加“国际化”的赛事。在“国辩”消失之后,他正在试图打造专业的“辩论竞技”。

  1993年正在就读初三的胡渐彪正式接触新加坡“狮城”第一届“国辩”。在拿到比赛的录像带之后,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反复模仿里面来自中国的“四辩”———一个叫蒋昌建的青年,蒋昌建决赛场上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要用它寻找光明”,让这位马来西亚的15岁少年终身难忘。当时,少年胡渐彪不会想到,仅6年后,自己也会站在当初模仿对象的位置,成为“优秀辩手”,8年后成为“最佳辩手”。

  不仅仅是在东南亚,20年前那场辩论盛会,也是无数中国人记忆中抹不去的印记。1993年10月1日晚,在没有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的年代,“国辩”作为一种全新形态的节目在央视一套播出,火爆得一塌糊涂。一战成名的辩论队成员姜丰、蒋昌建一夜间成为大众偶像。在此之前本是小众的辩论赛一时在各高校成了最活跃的社团活动。赵丽蓉由此编排进春晚的小品中的“请问对方辩友,是饺子好吃还是窝头好吃?”也成为90年代一大流行语。

  迎合了人们的需求

  如今回忆起来,对于当年的“狮城舌战”神话,蒋昌建直言颇有些“时势造英雄”的味道,“主要依托了电视媒体的影响,当时电视节目少,只要有好节目,收视率一定很高。另外,社会转型面临很多变化和问题需要反思和讨论,辩论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如果放到当今,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反应。社会在变,很多历史机缘促成了当年的火爆。”

  “国辩”的火爆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的末端。1995年,由清一色女辩手组成的南京大学队夺冠,打破了辩论场上阳盛阴衰的格局,四朵金花美誉传遍全国,国辩在国内的影响力一时达到巅峰。1997年首都师范大学出战,败于马来亚大学,马来亚大学也打破了大陆队伍连续夺冠的势头,辩论会也进入“战国”时代。1999年,主办方打出“世纪绝辩”的口号,邀请当时中国最火的“晚会歌手”谢晓东唱大赛主题曲。决赛由西安交通大学对战马来亚大学,在圈内,当年西安交大的表现被称作“完美”。

  不过,虽然1999年的比赛精彩程度被业内认为甚至“超越1993年国辩”,但引起的社会关注却大不如前。“世纪绝辩”后,公众对辩论赛的兴趣也早已不复当年。日趋丰富的文化,逐日分流了辩论会的观众,国际大专辩论会虽仍是各高校学生辩论社团关注的赛事,但已难重现一度轰动大陆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昔日辉煌。

  永久“落户”成绝唱

  2001年,实力强劲的武汉大学在新加坡惜败于马来亚大学,武汉大学辩论队余磊荣获最佳辩手。2003年,“国辩”历经10年,中山大学1分险胜台湾世新大学,来自台湾世新大学的黄执中获得最佳辩手,这一年起,除决赛外其他场次一律安排在央视一套非黄金档播出。2005年,“国辩”在新加坡举行,最终电子科技大学击败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冠军,黄执中则蝉联了最佳辩手,在电视上,国辩则彻底退出央视一套。至此,国辩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2007年“国际大专辩论会”甚至更名为“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代表大陆院校参赛,最终击败澳门大学获得冠军,澳门大学刘京京获“最佳辩手”。2009年的比赛因金融危机被推迟至2010年,武汉大学陈铭、中国政法大学肖磊开始崭露头角。2011年,第十届“国辩”在青岛举行,被余秋雨称作“可能是当今世上最会说话的年轻人”陈铭获得“全程最佳辩手”。

  2011年,主办方宣布“国辩”将永久“落户”青岛,却不想已然是绝唱。

  辩手人生

  与“国辩”交织的命运

  辩论的盛况不再有,20年风云散去,这些曾经在“国辩”舞台上大展身手的明星辩手们,走在各自的人生路上。不过仔细翻看每个人如今的事业,居然或多或少都仍与曾经的辩论相关。在百度中搜索其中任何一人的名字,一旁的“相关搜索”中定会出现其他“国辩”明星辩手们的头像。“我们的命运早已或多或少和辩论交织在了一起”,胡渐彪说。

  20 12年,曾经这些身处各地,不同国籍、职业的辩手们组建了一个微信群,保持着不错的联系,平时还会在上面聊一些辩论话语。

  自1993年至今,国际大专辩论赛共举办了10届,产生了10位最佳辩手。第一届最佳辩手蒋昌建的人生从20年前起就一直摊在大众面前,1993年获硕士学位后,他用三年半时间攻读博士,用了一年做博士后,2001到2005年成为《杨澜访谈录》总策划,之后在母校复旦大学当了老师,刚刚成为了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主持人;路一鸣因为央视主持人的身份得以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陈铭则在湖南卫视担任了《向上吧,少年》的主持人,又因《超级演说家》中的表现为人熟知;胡渐彪曾在马来西亚担任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和主持人,现在则兼任北师大珠海分校的辩论队教练;被誉为台湾“宝岛辩魂”黄执中则从政,成了国民党创党百年以来,最年轻的中常委;“女辩手中的奇迹”马薇薇从商经营了一家餐厅……在他们的成长中,“辩论”和“最佳辩手”成了绕不开的话题。

  烦恼与机遇同在

  不过,对于如今对辩论并不感冒的年轻人来说,已不太知道他们身上曾经耀眼的“明星辩手”的标签。陈铭说,“因辩论本身而在圈外成名,变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

  路一鸣说,如果没有“国辩”,他“可能会做一名基金经理,或者大学老师”,而不是央视主持人。而如果不是“国辩”,武汉大学法学院学生余磊可能会去做律师,20 0 1年,因在辩论赛上的出色表现,余磊被武汉大学破格保送研究生,随后进入商圈,如今已是一家大型公司的董事长。

  辩论训练的口才给他们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不少烦恼。身为老师的蒋昌建说,自己平时跟学生交流,就特别注意,辩论的很多习惯不适合带到日常生活中,也不适合带到平时跟学生的交流中。路一鸣则记得自己在早期主持节目时,作为辩手的质疑习惯总是使他站在嘉宾的对立面,直接影响了节目录制的效果。他总结,“辩手需要质疑对方说的是真的,但是主持人需要让对方让所有人相信嘉宾说的是真的。”1997年的最佳辩手王慰卿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选择从政后,初入政府机关的自己“爱说话,语速快,喜欢跟别人理论,思维和语言基本可以达到同步”,但这并不讨领导喜欢。

  虽然“国辩”消失了,但其他的各类辩论赛事正在风生水起,曾经作为对手的各辩手们也乐于在各类辩论赛事的评委席上相遇,并逐渐成为好友。胡渐彪、马薇薇、刘京京因事业、家庭关系近几年长期在珠海、澳门一带活动,三人成为“老相熟”。在新加坡比赛时,胡渐彪因前去向获胜的对手路一鸣“讨教”,当场醉倒,从此不怎么喝酒的胡渐彪与路一鸣居然成为相见时“无酒不欢”“见一次,醉一次”的酒友。

  辩题辩风

  愈发节奏慢、模式化

  在中国大陆的“国辩”史上,一直有一项吊诡的传统———夺冠的高校此后就退出比赛。北京大学曾在1986年拿过亚洲大专辩论赛冠军,之后宣布不再参加;复旦大学在1993年拿到冠军后也不再参加,1995年南京大学拿冠军后,也不再参加。对于高校来说,守住“冠军的荣誉”反而阻止了该校辩论队的发展。“像北大这样过去很老牌的辩论队,因为当初的决定,现在只能自绝于江湖了。相反,像武汉大学这样经常在高端舞台上竞技的学校,即使输了,照样不影响其他队伍慑于武大的威名而不敢掉以轻心。”对高校夺冠便退出比赛,已是辩论队教练的胡渐彪颇为不赞同。

  除此之外,20年间,更加被广泛讨论的,则是各辩论队的辩风和每届赛事的辩题了。1993年,复旦大学辩论队在狮城获胜的同时,也开创了一种被称为“花辩”的辩风。花辩主要展示知识的丰富性,辩风花哨,使用华丽的词汇、大段的排比。“花辩”流于技巧和套路化,辩论像诗朗诵,观赏性很强,带有演讲的痕迹,但正面交锋的成分较少。正是“花辩”的“表演性”使得1997年首都师范大学败于临场应变的马来亚大学,也结束了大陆连续夺冠的纪录。1999年,冠军西安交通大学队创造了被称为“雄辩”的风格,侧重短兵相接,逻辑点的推进。2010年,武汉大学夺冠时,其全新的辩论风格被称为“儒辩”。时任带队老师的周玄毅解释说,同“花辩”、“雄辩”比起来,“儒辩”更强调风度,“是理性平和地分析问题”。

  一直参与辩论赛的组织及导演潘跃就在《唇枪舌剑》一书反思,“国辩”已显现出一些弊端,比如节奏慢、模式化问题等,让更多人诟病。

  “为辩论而辩论”

  蒋昌建认为,“国辩”的议题离实际生活和公共话题越来越远。事实上,辩论赛最后的议题确定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层层把关,议题就更多地呈现出程式化与板式化。蒋昌建回忆,“2007年的辩论话题有所改观,央视副台长孙玉胜在当年提出以事实性话题取代思辨性辩题”。当年的辩题包括“金庸小说应不应该进中学课本”“赞不赞成为了漂亮而去美容”“是否赞成网络实名制”等。

  在2003“国辩”冠军队成员马薇薇看来,“国辩”毕竟是一场电视辩论,在信息化的当代,观众或许更喜欢看“短兵相接”的唇枪舌剑,却无法耐下性子慢慢欣赏其中深刻的对辩内容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辩论正在迎合时代,把自己变成文化快餐。但辩论赛娱乐化严重,“这不是好事”“辩题的娱乐化、赛制的综艺化,只会把国辩和观众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

  “近些年来种种要求与规定,给辩论赛议题设立了太多的禁区,辩的人没有激情,听的人没有兴趣,许多赛事成为‘为辩论而辩论’的比赛。”胡渐彪说。

  困境

  比赛“不好看”,辩论式微?

  “以前有专家、老师培训,现在辩手更倾向于自己找资料,辩论的深度自然有所欠缺,很难让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惊喜感”。

  ———2011国际大专辩论赛“全程最佳辩手”陈铭

  央视的停播,“辩论明星”的难以复制,辩论逐渐回归到“小众时代”,越来越弱的关注度……路一鸣称,如今不少辩论赛已成了“青年交流项目”,“弱化了辩论赛本身的意味”,比赛变得“不好看”。华语辩论是否真的已经“衰落”?

  另一方面,掰开指头来数,仅2013年叫得上名字的国际级华语辩论赛就贯穿了整年:2月,大专华语辩论会之精英邀请赛;4月,第三届华语辩论锦标赛;7月,新加坡举办第六届亚太大专华语辩论公开赛;8月,2013马来西亚国际华语辩论公开赛;10月,2013年度浙江省国际大学生辩论赛;11月,珠海的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虽然没了“泰斗式”的“国辩”,“数量多,规模也不小”成了如今辩论赛的特点。分别以队员和教练身份参加过1999年及2010年“国辩”,现为武大哲学院副教授、武大辩论队教练的周玄毅介绍,就武汉大学而言,每年就会举办3场大型辩论赛,“那些院、校内小规模辩论赛就更多了”。

  2003年、2005国辩最佳辩手黄执中也认为,“如今每年国际级别的比赛就有三四个,由各省份、高校举办的级别稍低的比赛则不计其数。虽然社会关注度有所下降,但整个华语辩论的基础却更加扎实。”

  之所以难以出现一些为你大众所熟知的“明星辩手”,蒋昌建认为一个关键的原因“缺少媒介平台的力量”。路一鸣直言是因为当前辩手“积累,知识储备欠缺”“太依赖快餐文化”所致,“之前辩手比赛准备阶段,会阅读大量书籍,至少半年时间准备,现在没有这样的传统了”。2011年国辩最佳辩手陈铭也觉得“训练模式改变了”,“以前辩手准备比赛时,有众多专家、老师培训,现在辩手更倾向于自己从网络或图书馆找资料,独立备赛。”辩论的深度与之相比,自然就会有所欠缺,“很难让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惊喜感”。

  拷问

  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

  “辩论参与者的基数越来越大并非坏事,水准没以前高,没那么受 关 注 ,但‘喜欢的人乐在其中也挺好’。”

  ———2000年全国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周玄毅

  在“国辩”20年寿终正寝之后,华语辩论将何去何从?不少华语国际辩论赛主办方都试图将打造品牌,取代“国辩”,但目前来看,谁都还没有成功。不过,几乎所有明星辩手们都认为“国辩”既已消失,则势必无可取代。

  他们在尝试改变辩论

  另一方面,当年辩论改变了辩手们的命运,如今,这些辩手们也正在尝试改变辩论。

  蒋昌建回忆,以前做评委时曾遇到一个女孩,她语速很慢、表达很柔弱,还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性动作,真不适合当辩手。可一问,女孩说自己从来就不擅言辞,比较孤独,她来参加的目的在于大胆说话、不再害怕。“至少这一点是辩论大众化的一种魅力”。陈铭、周玄毅觉得,辩论参与者的基数越来越大并非坏事,水准没以前高,没那么受关注,但“喜欢的人乐在其中也挺好”。胡渐彪在珠海打造的“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他所推崇的发展方向则是“辩论竞技专业化”,“网络吵架不是辩论,真正的辩论不怕大众和媒体不关注,我们的对象群是辩论圈,一定要保持辩题的专业性,只要把这个赛事打造成圈子内的诺贝尔奖,就已功德圆满了。”

  不过,马薇薇评价,“辩论不必考虑是大众的还是精英的,它的成功与否,无论如何,想要赢得观众都需要高水平的比赛和辩手,而不是主办方的影响”。

  相比于华语辩论,当前一些更小众的“方言辩论”也正在兴起,台湾已经在举办闽南语辩论赛。胡渐彪也很看好粤语辩论赛。他认为,粤语比普通话轻松很多,市井味也更浓,比普通话的辩论更具有先天的论辩优势,不至于过分正式而一板一眼。他曾看过香港举办的以粤语为辩论语言的“港澳大专辩论赛”,十分精彩。

  告别还是整装待发?

  与其他辩论赛不同的是,此次北师大珠海分校的“明星辩论赛”,10届“国辩”每一届都有辩手前来参加。毫无疑问,在“国辩20年”这个时间的节点上,所有辩论人都在思考辩论圈内的“终极命题”--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

  或许,这一问题可以用这场被路一鸣称为辩论界“史上最强明星阵容”的明星辩论赛的结果来作答。

  比赛结束后,“主席”路一鸣拿着写有判决的纸条,并未急于公布。他说,20年前,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让中国大陆地区的观众知道了是什么是辩论,20年后,赛事里涌现出来的明星辩手们用同样的辩题向赛事和前辈们致敬。这样的比赛应该是一个永久记忆的话题。

  随后,他将手中的比赛结果撕碎。辩论的出路,或许就如这些飘落于主席台上的碎纸片上原本的内容一样未知。

  20年前的“狮城舌战”,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回忆,20年后的再聚首,像是在终点的告别,但更像是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整装待发。

  当时电视节目少,只要有好节目,收视率一定很高。另外,社会转型面临很多变化和问题需要反思和讨论,辩论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很多历史机缘促成了当年的火爆。——— 蒋昌建

  记者 朱鹏景 实习生 靳云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2 07:16 , Processed in 0.10002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