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演讲的语言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4 19:2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演讲的语言艺术
一、演讲语言的含义
演讲语言是指演讲者面对听众进行宣传鼓动时所使用的语言。演讲语言
是演讲者与听众面对面的交际语言。它以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为基础,也可
以有适当的文言词句和书面语言的融入;经过演讲者的加工提炼,将口头语
言规范化、精炼化,用来为进行一定的目的而宣传、解释、论说、鼓动等,
发挥极强的社会作用。讲演语言可以是先准备好,还可以预先试讲,从这一
点说,它与书面语有天然的联系,发挥了书面语的基础作用。但关键又在于
“讲”,所以要求符合口语表达的特点与需要,演讲口语的效果主要取决于
临场发挥,即“演讲”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只突出谈演讲的语言特点和要求,语言技巧和应用语言的注意之
点。关于演讲的发展历史、演讲的类别、方式,演讲的体态,都不作介绍,
以免同有关课程的内容及后面的章节内容重复。
二、演讲语言与其他口语形式的区别
演讲,是一种口语形式,它和交谈、论辩、谈判、应答不同,这主要表
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大多数演讲(即兴演讲除外)可以做事前准备,即准备完好的书面
稿子,或者详细的演讲提纲,当正式演讲时,只“照本宣科”。当然,不是
照着稿子宣读,应该是离开稿子陈述。
二是演讲基本上是单向交流,即一方讲,一方听,除偶尔提问应答的插
入外,总是演讲者依据事先准备好了的内容,按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
三是体态语言配合有声语言更为突出,体态语言和副语言的辅助作用相
对增强。
三、演讲的语言特点
(一)通俗易懂
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之处,一是诉之视觉,可以仔细察看,辨认、思索,
一是诉之听觉,只能在听清听懂之后再理解。通俗易懂,是演讲语言的一个
特点,即用听众熟悉,能马上理解的语言,把要讲述的内容,用浅显明白的
话语表达出来。避免采用生涩、艰深、奥僻的词语,避免引用不好理解的古
文和诗词,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和学术名词。总之,语言要明朗化、浅易
化、大众化。著名的演讲学家都是非常注意这一个特点的。请看1972 年周恩
来总理欢迎尼克松的演讲词:
尼克松总统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我国访问,使两国领导
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
交换意见,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这在中美两
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
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
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
往中断了20 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
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目前,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争取和缓紧张
局势,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强烈的愿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
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相信,我们两国人民这种共同愿望,
总有一天是要实现的。
周总理的演讲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演讲,但他的演说辞却非常口语化,而且很
通俗。听起来很直白,但并不浅显,因为它蕴含了深刻的内容。我们再看一
个学术演讲的例子:
鲁迅先生在《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学术演
讲中,曾提到一种叫“五石散”的药,鲁迅先生就对此进行了解
释:“五石散”是一种毒药,是何晏吃开头的。汉时,大家还不
敢吃,何晏或者将药方略加改变,便吃开头了。五石散基本大概
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怕
还配点别样的药。
鲁迅先生就是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解说,使听众对原来不熟悉的“五石散”
有了清楚的了解。
(二)简短有力
就文体来说,演讲属于论说文体,虽然也讲事实,也有描述、抒情,但
那些只是手段,议论才是总体特点和要求。它总要阐明自己的主张、见解与
态度,或者申诉,或者解说,或者动员,或者鼓励,或者阐明,总之,都是
在说理。
演讲又是用口语面对面的说理,不能像书面语那样写几万字乃至几十万
字;也不能像书面语那样采用论证严密,附加成分多的长单句,分句多的长
复句。因为句子太长,严密倒是严密,但是,听众的听力跟不上,不容易连
起来理解、掌握句子的整个意思。正由于这两点,带来了口语的另一个特点:
简短有力。
请看罗斯福1941 年12 月8 日的一段演讲,题目为《一个遗臭万年的日
子》:
昨天对夏威夷群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部队造成了严重的
损害。我遗憾地告诉诸位,很多美国人丧失了生命。此外,据报,
美国船只在旧金山和火奴鲁鲁岛之间的公海上,也遭到了鱼雷的
袭击。
昨天,日本政府已发动了对马来西亚的进攻。
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香港。
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菲律宾群岛。
昨夜,日本人进攻了威克岛。
今晨,日本人进攻了中途岛。
在这篇著名的演讲中,罗斯福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充分说明了日本的侵略,
是蓄谋已久的行为,有力地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卑鄙无耻和野心勃勃
的丑恶嘴脸。
简短有力的特点,不仅是指语句简短有力(这当然是很重要的),而且
也指篇幅简短有力。请看《郁达夫的一次演讲》:
一次,福州新闻文化界邀请文学家郁达失去作一次学术性演
讲。郁达夫对当时学术界那些冗长、空洞的演讲十分反感,认为
这是空耗时间,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他本来不愿意接受这次邀
请,但由于盛情难却,最后还是去了。
他一到会就跑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快短命”,
随后朝台下看了看,开始了他的演讲:“本人今天要讲的是文艺
创作的基本概念,就是这三个字要诀:快——就是痛快,写得快;
短——就是精简与扼要;命——就是不离题,词达意。说话和作
文都是一样的,如我现在所说的就是这个原则。
不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或者像缠脚布那样又臭又长。
完了!”
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郁达夫结束了他的这次学术演讲。
郁达夫的这篇演讲同,全文不足一百字,真是“超短”型的。但内容丰富,
信息量大,组织严密,语言痛快淋漓,真不愧为大作家。将近一百字抵得上
几千子!著名的演讲,如恩格斯的《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林肯的
《我们在此立下誓言》(《葛底斯堡的演说》),尼克松的《人类历史上最
珍贵的一刻》(尼克松1969 为宇航员首次登月成功的演讲),孙中山的《以
固有道德“济弱扶倾”》,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全文和语句都是
简短有力的典范。
(三)情真意切
演讲要能说服人,启迪人,但也要能感染人,打动人。要使听众听了你
的演讲产生激动、兴奋、共鸣。不仅心服,而且心动;不仅认识有所提高,
而且还愿意拿出行动。这就不是客观,冷静、慢条斯理地分析、论证所能奏
效的了。只有演讲的语言情真意切,才能做到。情真,是演讲的内容和表达
都有真挚的感情;意切,是表达的旨意切合内容、切合时代、切合听众的接
受要求。比如:马丁·路德·金的《美国给黑人一张不兑现的期票》中一段
演讲词:
回到密西西比去吧!回到阿拉巴马去吧!回到南卡罗来纳去
吧!回到乔治亚去吧!回到路易丝安纳去吧!既然知道这种境况
能够而且一定改变,那么就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陋巷和贫民窟
去吧!我们决不可以在绝望的深渊中纵乐。
今天,我对大家说,我的朋友们,纵使我们面临着今天和明
天的种种艰难困苦,我仍然有个梦想。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
我们这个民族将会奋起反抗,并且一直坚持实现它的信条的真谛
——“我们认为所有的人生来平等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甚至现在仍为不平等的灼热和压迫
的高温所炙烤着的密西西比,也能变为自由与和平的绿洲。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四个孩子,能够生活在不以他们
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性来判断他们的价值的国度里。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就在邪恶的种族主义者,仍然对黑
人活动横加干涉的阿拉巴马州,就在其统治者抱不取消种族歧视
政策的阿拉巴马州黑人儿童将能够与白人儿童如兄弟姐妹一般
携起手来。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沟壑填满,山岭削平,崎岖地带铲
为平川,坎坷地段夷为平地,上帝的灵光大放光彩,芸芸众生共
睹光华!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们返回南方时所怀的信念!
(《世界名人演讲赏析》,陈中南等编著)
这是近百年来,世界上最著名的演讲家之一——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
德·金,1963 年8 月23 日在林肯纪念堂的演讲。他讲到高潮的时候,一连
用了4 段“我梦想着”,深情地、正面地,具体地表示了对自由的渴望,语
言气势磅礴,一泻千里。他作为民权运动的领袖,这些话完全发自肺腑,说
出了千百万黑人的心声,使得在场的听众有的喝采,有的呐喊,有的痛哭,
有的流泪。又如:在《当代演讲辞精选》的《生命之树常青》演讲稿里有这
么一段:
她那充满坚毅和智慧的眼睛,她那宁静的面庞,她那轮椅里
病残的躯体,以一种特殊的形象印入我的眼帘。她那伴随着滚滚
热泪的话语,如饱含生活之清纯的甘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如
清脆的携带着春风的晨钟,扣动着我的心扉。以她的思想,她的
知识,她的毅力,她的精神塑造起来的她的形象,为我们的时代
树立起一面鲜红的旗帜。
这段演讲以描写的语句,赞美了张海迪的形象和事迹产生的巨大鼓舞力量,
但演讲者不是只诉之理性,而是也诉之感情,从自己的切身体会讲来,用抒
情式的手法讲来,情真意真,很有感染力。
四、演讲语言的要求
演讲语言,包含了两种发表形式,两个形成阶段。第一种形式是作为书
面文章发表出来的演讲稿。它虽然也体现了以上所说演讲语言的特点,但它
是给读者阅读的。如《孙中山选集》中的演讲稿,《毛泽东选集》中的演讲
稿,汇编成专门集子的《世界名人演讲赏析》,《当代演讲辞精选》等等。
它的形成经过了作为口语基础的“未完成稿”——“口语稿”——“正式发
表稿”(修改稿)三个阶段。
第二种是口语稿,即在大庭广众中用口语形式“发表”的口语稿。这个
阶段是关键的阶段,是主要起作用的决定阶段,是演讲本来意义上的语言表
达阶段。我们下面说的演讲口语的要求,即指第二种形式第二个阶段的要求。
这要求有下述几点:
(一)读音准确,吐词清楚
演讲的口语必须做到发音准确,吐词清楚。准确清楚是对演讲者的最基
本的口语表达要求。早就有一条公认的原则,或者是一致的要求:一个演讲
者无论他讲什么内容(政治、军事、教育、艺术、学术等等)都要使听众听
得懂他的意思,做不到这一点,其他的准备、努力、心血都是白搭。比如这
么一段话:
历史上的项羽虽然“力拔山兮气盖世”,但由于骄傲自负,
刚愎自用,最后弄得众叛亲离,自刎乌江。刘邦则知人善任,能
屈能伸,终成大业,一统天下!有一位学员将“刚愎”(bì)读
成了“刚腹”(fú),结果听众交头接耳,小声窃笑,还有的喊:“读错了!”
一字读错,影响整段语言信息的接收,破坏了现场的气氛,产生了对演讲人
的不信任,效果是很糟的。还有人将“魑魅魉”,念成了“‘离未’ 魉”,
效果也同样很糟。还有,像“心广体胖”(“胖”读pán)不能读成“pàng”;
“暴虎冯河”(“冯”读píng)不能读成“féng”。
读音正确是指不念错别字;吐词清楚,是指词语准确地念出来,让听众
听得清清楚楚。不能过快过慢,不能结结巴巴,丢三拉四,不能破坏语句的
内在结构,破坏语句的本来联系。要使听众感到很流畅,很顺利,至于有的
人讲演起来口齿不清晰,乌乌拉拉,口里像含着一个冰糖葫芦,这些都是毛
病。应该在平时或演讲时努力改正。
(二)语速得当,语气合适
演讲本来就不同于一般交谈,也不是朗读,它既有讲,又有“演”。当
然,讲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要使准备好了的内容,得到生动有力的表达,
要有艺术魅力,吸引听众,就需要语速合适,恰当地运用语调的技巧,增强
口语的美感。
1.先谈语速
语速,即说话快慢速度。
语速要处理好,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就整体而言,语速不可过快,也不可过慢。过快,像打机关枪似的,
只管自己僻僻啪啪地射出一连串的词语,不管听众是否能听清,这样是谈不
到好效果的。听众捕捉词语都来不及,哪里还有思考的余地,听一阵子,他
们就反感了,倦怠了。过慢,像老奶奶讲故事似的,词和词之间、句和句之
间,拉得格外长,使听众等得不耐烦,听一会儿他们也会无精打彩了,或者
就干脆不听了。所以,就整体来说,语速要适中,以听得清为原则。
二是语速又要以内容为转移,要根据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做出恰当的
处理。当快则快,当慢则慢,有所变化,讲究节奏适宜。这样做本身就是语
言艺术性的体现。请看两个例子:
例一:什么叫正气呢?正气就是所谓浩然之气,即孟子所说
的“为气也,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我们还可以把这
种正气看作是中华民族之魂。
………………
例二:青年朋友们,爱我们的国家吧,爱我们的民族吧,同
心协力,把我们民族的正气,把我们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爱国主
义精神极大的发扬起来!
以上两段演讲词选自李燕杰的《国家、民族与正气》,上一段在全文的中间,
下一段在篇末。很显然,不能用一样的语速来讲,前一段语速相对来说要慢,
因为它是给听众从容讲解什么是“正气”;后一段则要快,因为它是号召、
激励青年朋友们发扬正气,具有极强的鼓动性,语速慢了,就减弱了它的力
度。
大体说来,就内容来说,表现深深思索,非常失望,过于哀痛的内容要
用慢速;交待情节,插叙故事,引证词等处,要用中速;抒发激情、鼓舞志
气、号召行动,抨击、责问等处,要用快速。就句式来说,陈述句、被动句、
松弛句,要用慢速;反问句、感叹句、紧张句语速要快。全篇的语速基调到
底如何确定,哪里当快速,哪里当慢速,要在演讲前处理好。语速的变化还
不能太突然,要有过渡,只能逐渐加快或减慢,否则,就会给读者造成突兀
的感觉,使他们理解和感受起来发生困难。
2.再谈语气
(1)重读。重读是指将句子的某些词语读得比较重的现象。从句子语法
结构分析,有的成分需要读得重一些,有的需要读得轻一些。重音可以起到
强调重点、加重语气、突出感情的作用。同一句话,由于重音的位置不同,
表达的感情和含义就会不同。比如:“我去演讲。”如果重音放在“我”上,
意思是排除其他人,强调是“我”;如果重音放在“去”上,强调不拒绝,
务必去;如果重音放在“演讲”上,强调我去不是干别的事,是参加演讲。
重音一般分为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
语法重音是根据句子的语法关系来确定的。它的位置比较固定:如:
谓语部分重读。“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名词前面定语部分重读。“改革的步伐在加快。”“孩子有
远大的理想。”
动词、形容词前面的状语部分重读。“董事长慢慢地走了。”
“谈判气氛渐渐地好起来了。”
补语部分重读。“讲演稿已经写完了。”
疑问代词或指示代词重读。“孩子们有什么不对?”“这是
正确的结论。”
当然,在实际口语交际中,为了表现某种特殊感情,可以对语句的重读
做临时的处理,目的是为了强调、突出。这种现象就是强调重音或逻辑重音。
它是根据思想内容表达的需要和演讲者的感情与心理变化而设置的。比如:
①下面这句话可以分别这么处理重音:
谁昨天上北京开会去了?(他)
他什么时候上北京开会去了?(昨天)
他昨天上哪儿开会去了?(北京)
他昨天上北京干什么去了?(开会)
②下面这段演讲可以这样处理重音:
一切都是针对我们而来,而不是针对别人。英国政府如此长
久地锻造出的锁链要来桎梏我们了,我们该何以抵抗?还要靠
辩论吗?先生,我们已经辩论十年了,可辩论出什么更好的抵
御措施了吗?没有(美国·亨利《不自由,毋宁死》)。
强调重音如何确定?①应该从全篇内容和演讲主题来考虑和安排,不能
只从个别句子出发。②要考虑各重音的力度差别,以上段为例,后面的“没
有”的读音应该比其他重音力度更强,因为它是总结性的断语。③还要处理
好非重音与重音之间的过渡和渐递(逐渐地递增或递减),不能造成突高突
低,听起来给人一种一惊一乍的不舒服的感觉。只有这几点都做好了,才能
使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完满的结合。
(2)停顿
停顿是造成语速的要素之一。恰当的停顿,可以使演讲的内容得到清楚
的表达、语言呈现鲜明的节奏感。停顿的作用有三:一是为了呼吸唤气,二
是为了提示话题,三是为了加强语言表达效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顿
歇本身仍然具有影响听众情绪的力量。”
停顿的时间有长有短,段与段之间停顿时间较长,句与句之间稍短,词
组与词组、词与词组、词与词之间停顿时间更短。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①呼吸停顿:呼吸停顿是为了换气的需要,在演讲遇到长句子时,就用
这种停顿来调节呼吸。当然它不是破坏语法停顿,而是在语法停顿基础上所
做的停顿。例如:
主席先生:没有人比我更钦佩/刚刚在会议上发言的先生们
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但是,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来
观察同一事物。因此,尽管我的观点/与他们截然不同,我还是
要毫无顾忌、/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观点,并希望/不要因
此而被认为/是对先生们的不敬。(《演讲学十讲》,严家栋主
编)
②语法停顿:语法停顿表现在书面语上就是句与句之间(包括分句间)
的一个个标点符号。表现在演讲中,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之外,还有句中
的停顿。如:“改革/势在必行。”“话/不能这么说,道理/也不能这么
讲。”这就是因话题要引起听众重视所做的主语后的停顿,又叫“话题停顿”。
③强调停顿:为了强调某个问题,或是突出某种感情而作的停顿,叫强
调停顿。这种停顿不是为了调节呼吸,也不是受语法停顿的限制。例如:
a.只要大家团结起来,/你,/我,/他,/紧紧地拧成
一股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b.他这么做/到底/有什么不对?/请大家好好想想。
a 例中的“你、我、他”一词一顿,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我们“大家”
团结的重要;b.例在“做”与“底”之后做停顿,就是为了强调他这么做没
有什么不对。
(三)词语朴实,句式灵活
词语朴实,句式灵活是演讲对词句的要求。
演讲语言是一种独白式的、有一定话题的交际口语,语言应该力求自然、
朴实、通俗。某企业年终召开表彰大会,一位领导登台讲话说:“在大家热
烈的掌声和欢快的乐曲声中,我愉快地走上讲台,心潮翻腾,激情难禁……”
几句话就引起了一阵讪笑。原因就是词语不够自然和朴素。请看丁玲的一段
演讲词:
难道一个人不当官理事、不拿钱了,就应该感到空虚么?我
二十年没有拿一文钱工资,有一段时间,连生活费也没有。但是
在群众里面,我得到了远比金钱更珍贵的情谊。“文化大革命”
中,我不能出门买菜、买鸡蛋、买肉。我一去买,造反派就要说
我:“你还买鸡蛋啊,鸡蛋卖给你啊!”可是,就有人半夜敲我
的窗户,说你要什么我替你买,然后半夜从窗户里递给我。我们
社会里,正直人多呵。
这段话非常自然、朴实,用的是日常口语,听来亲切,感人。因为它没有一
个难懂的词语。
演讲的句式也比较灵活。总体看来,演讲的句式是短句多,句式比较整
齐,句型多样,句式运用比较灵活。例如:著名电影艺术家、喜剧大师卓别
林,在《为自由而战斗》的演讲词中,有这样一段。
哈娜,你听见我在说什么吗?不管你在哪里,你抬起头来看
哪!抬起头来看哪,哈娜,乌云正在消散,阳光照射进来!我们
正在离开黑暗,进入光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一个
可爱的世界。那里的人将克服他们的贪婪、他们的仇恨、他们的
残忍。抬起头来看哪,哈娜,人的灵魂已长了翅膀,他们终于要
振翅飞翔了。他们飞到了霓虹里——飞到了希望的光影里。抬起
头来看呀,哈娜!抬起头来看呀!
这段演讲词,以短句为主,长短句交错;以陈述句为主,疑问句、感叹句和
祈使句俱备:句式也多种多样,有主谓句、非主谓句。主谓句中,有一般主
谓句,有带宾主谓句,有省略句:非主谓句中,有无主句,有独词句等。通
过这种变化多采的语言结构,把他寻觅和平与自由的意志和愿望倾诉出来,
而且倾诉得那么动人,那么有魅力。
五、演讲口语的技巧
演讲口语的技巧是极其丰富多样的,我们只讲以下几种。
(一)制造悬念的口语技巧
演讲要能吸引听众,首先的条件是要激起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关切,
争取他们的参与,这些是一般的演讲口语所作不到的。一开头就要制造悬念。
什么是制造悬念呢?制造悬念就是先不把要谈的对象或正面意思明确告
诉听众,而让听众去关心,去猜测,去推究,去追问(在内心),吸引他们
急切想知道下面内容,聚精会神地听下去,例如上海余德馨同志的演讲《受
骗的上帝》:
我演讲的题目是《受骗的“上帝”》。这可是个离经叛道的
题目,说它“离经”是因为在信教的人看来,圣经明明白白地写
着,一切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怎么能受骗呢?说它“叛道”是
因为唯物主义观点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又哪来的上帝,
更哪来受骗的上帝呢?
又如
在“假如我是校长”的演讲会上,有一位同学一开始就问在
场的听众:“请问在座的老师和同学,有哪位带马列著作和《毛
选》的?请借我用一用。”这一问,问得听众大眼瞪小眼,丈二
和尚摸不着头脑,要这些书干什么?一下子勾起了听众强烈的好
奇心,拨动了听众的心弦,听众急切地想继续听下去。他略微停
顿一下,不慌不忙地接着说道:“美国总统在走马上任之时,必
须将手按在《圣经》上宣誓,为了他的祖国和人民,他将不遗余
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今天,本校长走马上任之际,我要手
捧马列著作和《毛选》向全体师生宣誓,为了本校的利益和前途,
我将不遗余力,鞠躬尽瘁!因为马列著作和《毛选》是我们中国
的‘圣经’。”话毕,全场寂静,哗然,掌声大作。(《演讲与
口才》1990 年8 期)
第一例先介绍了自己演讲的题目,接着又别出心裁,否定题意的正确性,这
种迂回的介绍就制造了悬念:到底有没有“受骗的上帝”?听众就非常有兴
趣地听下去了。第二例更是新颖独特,要讲的是“如何当校长”,却要借马
列和毛主席的著作,这是什么意思?两者有何关系?这样的语言也很新鲜、
奇特,收到了制造悬念来吸引听众的目的。
演讲制造悬念有以下几点应弄明白:1.从制造悬念的手段看,写文章可
用情节、人物、矛盾冲突等制造悬念,而演讲则主要以口语制造悬念。2.从
悬念的位置看,一般多在演讲的开头,也可以放在演讲的中间,这一点与写
文章相同。3.因为演讲主要不是叙事性的,篇幅又短,所以悬念用得比较单
一,不像写文章那样复杂,有时还要大悬念中套小悬念。4.制造悬念可以用
设问句,但也可以不用设问句,设问句也并不都能制造悬念。这一点说明它
与下面要讲的提问引发口语技巧有区别。
(二)提问引发的口语技巧
演讲时善于用语言提问,启迪听众思索,是演讲成功的一个重要技巧。
演讲时的提问,与交谈、回答中的提问不同,前者是自问自答,后者是你问
对方回答,依据在演讲中提问的作用,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种形式:
1.新颖独特、激起猜测的提问
这也是提问引发的重要形式。前面说过,悬念不一定都靠提问,但提问
有时又是激发猜测(悬念)的重要语言形式。如:
在《热爱内蒙古,把青春献给内蒙古》的演讲赛中,有一位
男同学一上场就举着一张纸条,说:“在我即将登台演讲的时候,
接到这样一个条子:‘你连这儿的姑娘都不爱,还谈什么热爱内
蒙古?’”条子读完,场下一片哗然,紧接着便响起了一阵富有
刺激和挑战意味的掌声。掌声过后,听众急待他的下文,又是一
阵沉默。待这沉默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时候,他突然高声讲道:
“好吧,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告诉你吧,我爱的是全自治区
的姑娘!难道还有比这更能说明我对内蒙古的热爱吗?”顿时,
场下掌声经久不息。
(《演讲与口才》1990 年8 期)
这个突如其来的、自设障碍的提问,就是能激起猜测、引发兴趣的提问,收
到了很好的效果。
2.未讲先发、引起注意的提问
这种提问,是解释、演讲之前的提问,作用是引起听众对下面要讲的内
容的重视,能比一般平平淡淡演讲产生更好的接受效应。如:周总理《在文
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的一段:
……什么叫“白”呢?一个人只要在社会主义土壤上专心致
志为社会主义服务,虽然政治上学习得少,不能算“白”。只有
打起白旗,反对社会主义,才是“白”。例如有个外科医生,开
刀开得很好,治好了很多病人,只是政治上不大开展,因此就说
他是“白专道路”,岂不是荒谬?”
又如,印尼著名政治家苏加诺1945 年6 月在《印尼独立准备调查会》上
的一段讲话:
兄弟们!什么叫独立?1933 年我写过一本书,书名为《争取
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在这本书里,我说独立,政治上的独立无
非是一座桥,一座金桥。我还说,在这座金桥的对岸,我们能够
改善我们的社会。
第一例周总理的提问和第二例苏加诺的提问,都是解释前的提问。周总理对
问题做了准确的定义性的回答,苏加诺则只作了间接的(去看书)和比喻性
(“金桥”)回答。这里都属于无疑而问,目的全在于引起听众的注意。
3.激发反思、问中含答的提问
这种提问也是引发式的提问,但它多采用反问句,有时还是连续反问,
反问句式的特点是答案在问话之中。为什么又要问呢?意图是为了加强语
气,激起听众思考,共同判断问题的正误,比不问而讲效果要强得多。如苏
加诺一段演讲:
当列宁建立独立的苏俄时,就有了第聂伯河的大水闸了吗?
就有了矗立高空的广播电台了吗?就有了普及全国的足够的火
车了吗?当列宁建立独立的苏俄时,每个俄国人是否都已经会阅
读、会写字了呢?没有。尊敬的先生们!在列宁所搭的金桥的对
岸,列宁才建立了广播电台,创办了学校,建立了托儿所,建造
了第聂伯河大水闸。
(《演讲与口才》1990 年6 期)
又如:陶行知的《学做一个中国人》开头说:
我要讲的题目是《学做一个中国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
别做一个不完全的人。中国虽然有四万万人,试问有几个是整个
的人?诸君,试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
(《演讲与口才》1990 年5 期)
苏加诺的问后是反问,答案是很清楚的,因为事实俱在,不需要做回答。陶
行知的两个问题,也是为了引起听众的思索,先想一想中国“整个的人”不
多。这种提问在批驳性的、揭发性的、斥责性的演讲中,是用得很多,很成
功的。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也用得很出色。如“凭什么要杀死李先
生?”就是这类提问。
4.有疑而设,可答可不答的提问
这种提问的特点是确有演讲者自己不了解的情况要问,听众也完全可以
作出回答,但演讲者并不等大家回答,仍按自己准备的讲下去,其作用与上
面的提问形式不同。它主要是让听众产生回忆、思考或想象,为演讲者下面
的演说内容的接收做好准备。比如,有一篇题为《为了我们的父亲》是这样
讲的:
同学们,你们见过青年画家罗中立的油画《我的父亲》吗?
如果见过,还记得那位动人的中国老年农民的形象吗?让我们再
看看这幅油画,再看一看我们的父亲吧!
(王东:《口才艺术》)
见过那张油画吗?还记得那个形象吗?听众可能见过可能没见过,可能记得
可能不记得,但演讲者没有等听众回答,接着就按没有见过的情况讲下去,
那么,为什么先要问呢?对见过的人来说,是唤起回忆;对没有见过的人来
说,是引起注意和想象,这样讲下去,整个的演讲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幽默诙谐的口语技巧
幽默诙谐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剂,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工具。汤玛
斯·米来尔说:“真正的幽默不是来自情绪,更多来自于智慧。”幽默是思
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
演讲中幽默语言的技巧,是一种难度很高的语言技巧。
例如:1947 年蒋介石派胡宗南“进剿”延安,在沙家店遭到
狠狠的打击。我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毛泽东在演讲时扳着手指
数道:“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整个凑起来我们
吃掉它六、七个旅。胡宗南说他有四大金刚,我看他的‘金刚’
不如老百姓的腌菜缸。”(哄堂大笑)“他们四口缸被我们搬来
三口:何奇、刘子奇、李民岗。只剩下一口缸叫什么——(会场
活跃起来,后面有人喊:叫李日基)对了,叫李三吉,这次没有
抓住他,算他一吉,下次也许还抓不住,再算一吉,第三次就跑
不了!”(哄堂大笑)
(《演讲与口才》1992 年第2 期)
这段后表现了对国民党的蔑视,也说出了我党我军消灭敌人的决心与信心。
自己的人听了兴高采烈,敌人听了则丧魂落魄。又如: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凌峰1990 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
的即兴演讲,就是非常诙谐幽默的:在下凌峰,我和文章不一样,
虽然我们都得过“金钟奖”和“最佳男歌星”称号。但是,我是
长得难看而出名的(掌声)。两年多来,我们大江南北走了一趟
——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所到之处呢,观众给予我们很多
的支持,尤其男观众们对我的印象特别好。因为他们认为本人的
长相很中国(笑声、掌声)。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和苦难全都写在
我的脸上(笑声、掌声)。一般来说,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良
好:有的女观众对我的长相已经达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笑声、
掌声),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比煤球黑(笑声)。
(《演讲与口才》1990 年6 期)凌峰的即兴
演说,因为无重要的话要说,又是在春节联欢的场合,所以幽默风趣最为适
宜,也最受欢迎。
演讲中出现妙趣横生、幽默诙谐的语言,能调节情绪,能活跃气氛,比
那些华丽词语的套话更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更能使演讲受到欢迎,获得成功。
幽默语言的运用技巧不是牵强附会地制造噱头,也不是低级庸俗地造成笑
料。
首先,它是知识丰富的显示。这些诙谐的语言资料,要从古今中外的传
说、俗语、成语典故、文学作品中去寻找,要联系得当,运用自然。例如,
鲁迅在讲到曹操借故杀掉孔融时说:“他杀孔融的罪状大概是不象。……倘
若曹操在世,我们可以问他,当初求才时就说不忠不孝也不要紧,为何又以
不孝之名杀人呢?然而,事实上纵使曹操再生,也没人敢问他,我们倘若去
问他,恐怕他把我们也杀了”!
其次,它是良好的教养与智慧道德的表现。不是粗俗话的堆砌和平庸少
才的耍嘴皮子。比如,苏加诺1956 年10 月在广州青年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
讲:我在印度尼西亚常常跟年轻人开玩笑地说:“要找对象,就该找一个有
年轻理想和年轻精神的姑娘。”另一方面,我又对年轻的姑娘们说:“要有
小伙子向你求婚,你可以这样答复他:‘亲爱的,我先问问你,你有没有年
轻的理想和精神,如果没有,即使你把天上的太阳摘下来给我,我也不愿意
嫁给你!’(全场活跃)”
再次,幽默的话语形式,可以蕴含深刻的哲理,它使听众在轻松愉快中
受到启迪和陶冶。如上面引的鲁迅说我们如果去问曹操,也将被杀,就道出
了封建统治者,一旦大权在握,就翻脸不讲理、不认人的历史规律,有很深
刻的思想含义。因此,一个演讲者必须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和运用幽默语言的
能力。
最后,幽默诙谐的语言运用,还要注意几点:一要注意场合,只有在轻
松、活跃、融洽的气氛中才宜用,如遇上沉重、庄严、悲哀的场合,演讲者
则不能随便用幽默;二要考虑在场的听众,不要因幽默取笑,无意伤害了有
生理缺陷的同志和朋友,也不要犯了某人的忌讳;三是要适可而止,它只是
偶尔的调剂,不能当作主要的内容和技巧。
(四)抒发感情的语言技巧
演讲不同于宣读论文,它有很强的感情成分,还能表现出临场效应。抒
情,特别是浓郁的激烈的抒情是演讲口语的常见技巧之一。郭沫若《屈原》
中的著名的“雷电颂”,实际就是屈原的出色演讲词。毛泽东、周恩来等老
一辈革命家的许多演讲都是感情充沛的,这是他们的演讲赢得听众的重要原
因。演讲抒情的语言技巧有以下三种情况:
1.寓理抒情
也就是寓理于情,借情说理。这里主要的目的是说理,不过理因情胜,
能更加有力地表现演讲者的观点。如高尔基1917 年4 月所作的《科学万岁》
演说:
请允许我沉溺于幻想——我这样做,是因为我深信,没有什
么幻想是人类的意志和才智不能改造为现实的。
我幻想着建设一座“科学城”……在这里,科学家天天用自
己的睿智、无畏的眼光探索着我们星球周围的奥秘;在这里,科
学家像石匠和宝石匠般锻炼、雕刻着世界的全部经验,并把这些
经验变成行之有效的学说,变成进一步探求真理的武器。
在这座科学城里,科学家将沐浴在自由和独立的阳光中,沐
浴在激发创造力的阳光之中,而他们的工作则将在这个国家造成
热爱和知识的空气,将在人民中间唤起对知识的力量和美的热烈
感情。
高尔基的演讲充满想象,描绘出一幅幅的图画,目的是说明科学的巨大作用,
但语言却非常富于感情。
2.叙事抒情
演讲从体式说,不是记叙体,但它有时也穿插一件小事,也讲述一个故
事,也带叙一个细节。从作用看,这些“小事”、“故事”、“细节”大多
是用来作例证;从讲述的语言看,又大多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例如黑龙江
青年邪文远作的《拳拳父母心》的演讲,中间就有这么一段:
一天,姐姐给我来了一封信。信上说,妈妈因劳累过度而患
了肩周炎,一只胳膊疼得不能动,可还得咬牙挺着喂猪,做饭、
干农活,整天吃王米面、豆面、大咸菜……并且让姐姐不要告诉
我,免得我分心影响学习……读到这里,我的泪水已经把信打湿
了。我的母亲是没有文化的,可是,她有一颗慈爱和善的伟大的
心,这是一切文化的根。她用自己的勤劳与汗水写着世界上所有
伟大女性共有的爱的巨著,她爱的仅仅是我这个不肖儿子吗?
不,她爱的是我的及属于我的新的生活和前景!尽管现实生活仍
然是这么艰苦与困难,可是,她以顽强的力量在拼搏,在争取,
为了自己的下一代!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多么高尚的精神啊!
(《演讲与口才》1990 年12 期)
这段演讲语言的特点是朴素、平易、亲切,因为字里行间倾注着感情,所以
听来非常有感染力。
3.直接抒情
即不借助议论和叙事,在感情来到时,直接用明快的语言抒发自己心中
的情感。例如河北党建军的《担起重担》的演讲,结尾是这样的:
是的,生活很沉重,然而,像夸父追日,在艰难的追求中,
我们也许因渴而死,可我们丢下的手杖却能化作一片美丽的桃
林!
我相信,有那么一天,我们能走出浅薄!
我相信,有那么一天,我们能挑起重担!
我相信,有那么一天,祖国母亲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演讲与口才》1990 年12 期)
直接抒情的语言技巧,在演讲中是用得很多的,不少著名演讲家的结束语,
往往就是采用直接抒情的。
演讲语言中采用抒情技巧,一要注意自然,不可矫情,故作多情;二要
节制,过多过滥地运用抒情,将适得其反。
(五)临场适应的语言技巧
在演讲的类别中,有一种叫做“即兴演讲”,即事前没有准备的临时性
演讲。这是很难的一种演讲。也还有另外的特殊情况,即整个来说,演讲是
预先准备和安排的,但临演讲时,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也要求有较高的临场
应变能力。总之,演讲语言技巧的高低,在临场适应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著名的演讲家都掌握了这方面的语言技巧。例如:
一九四五年“五·四”那天,在云南大学的操场上举行纪念
大会。大会刚刚开始,就下起小雨来。许多人争着找地方避雨,
会场骚动起来。会议的主持者请闻一多先生出来讲话,稳定局
面。闻一多站起来,向正在朝四面移动的人群说:同学们,我给
你们讲一个故事——雨点打在他的脸上,他毫不在意。人们听到
闻一多的声音,不约而同的站住了——两千多年前,周武王决定
起义,去打倒暴君纣王。就在出兵的那天,像我们现在一样,忽
然下起雨来。许多人都觉得不吉利,建议武王改期。这时候管占
卜的,就是现在的参谋吧,说这不是坏事,这是“天洗兵”,是
老天爷帮我们的忙,把兵器上的灰尘都洗得干干净净的,打仗就
更有力量——接着,闻一多有力地挥动着手,提高嗓音——我们
今天也正碰上了这样的机会,这是“天洗兵!”不怯懦的人回来,
走近来,勇敢的人站过来。
(万里:《汉语口语表达学教程》)
闻一多先生临时讲了一个历史故事,听众一下子就稳定下来了,纪念大会便
顺利进行。
(六)积极修辞的技巧
演讲的语言不仅要求准确、简明、严密,而且还要求形象、生动、有感
染力。这就必须运用积极的修辞手段。这种修辞不同于文学创作,它必须符
合演讲的特点,贴切恰当,通俗易懂。著名的演讲家的语言,在修辞方面都
表现了高超的技巧。如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的结尾一段: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脸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
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郭沫若的这段演讲词,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格:引用,对偶,排比,反复,
最后还用了拟人,将抽象的科学表现得那么鲜明、形象,非常有力。
演讲口语中常用的修辞格是:设问、反问、双关、排比、反复、拟人、
仿拟、婉曲、对偶、比喻、对比等。演讲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情
境,恰当地使用,争取使演讲语言更加有魅力。
六、演讲语言需要克服的毛病
(一)常有废话
演讲语言必须精炼,耐人咀嚼,决不能堆砌词语,废话连篇。造成废话
多的情况有以下两种:
1.口头禅多
表现又有三种:一是句首的发语词多。如:“我吧……”,“反正……”,
“我说……”、“这个嘛……”、“就是说……”等等;二是中间的感叹词
多。如“啊……”,“嗯……”,“哟……”,“好啊……”等;三是句末
的收尾词多。如“……对!对!”,“……是吧?”、“好极了!”、“……
啊!”等等。这些都是语病,不仅没有带来信息,反而使听众讨厌。
2.任意重复
反复是一种积极的辞格,能达到强调的目的。但任意重复,则成了语言
中的毛病,是思维跟不上时间的一种拖延。比如:“我说啊、我说啊”,“我
的意思是说、我的意思是说”,这是句子的无效重复。与那种“前进,冒着
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有意反复不同,后者有积极修辞的
意义,前者无语言实际意义,没有提供给对方(听众)任何信息。如:有一
位领导在演讲时,任意重复“哼、啊”之类的语气词:“今天吗,我们——
啊,开个大会——啊!要说的——哼,只有三点——哼”。这样重复,割断
了词或句的连贯性,破坏了语言的一般规范,造成了不良的演讲效果。
3.语句粗鄙
语言文明、典雅,才能表达精神文明。口出秽言的演讲,是最不应该也
是最遭人厌的。
不管是词语、句子的重复,还是用语的粗鄙,不文明,都应该尽力避免,
就拿口头禅来说,也是可以克服的,这要在练习时,预讲时有意纠正过来,
正式演讲才不犯类似的毛病。
(二)故弄玄虚
演讲语言要生动、漂亮,但也要朴素、自然。不能故弄玄虚,乱加渲染,
以至弄巧成拙,事与愿违。比如,有一个学生演讲的题目是:《生活在改革
时代》,开头就说:
改革,这可是神圣的字眼,伟大的事业。我来给大家讲一个
改革的故事:这个人哪,说伟大吧,不大伟大;说不伟大吧,又
很值得敬佩;说他胜利了吧,又没有胜利,说他失败了吧,似乎
又不大正确;他的改革精神在今天有没有意义呢?大家想想还有
没有意义呢?……大家可能要问,这位改革家是谁呢?原来他就
是谭嗣同!
听众听起来感到不太舒服,因为这段话明显是故作惊人,华而不实,绕了半
天弯子,结果又没有给听众任何惊奇的内容,所以听众连续发出了“嘘”的
声音。听众觉得你在耍弄他们,有些油滑之嫌。这种现象是应该避免的。演
讲语言要生动,要出奇制胜;又要实在,奇而不怪,才能受到听众的欢迎。
(三)节奏不当
所谓节奏不当,是指语调、语气运用不当。比如过慢或过快、过低或过
高,不该高时高了,不该快时快了,等等。一般说来,初学演讲的人,容易
激动,语言一味激昂慷慨,以为这样就有好的效果,其实这种认识和做法都
是不对的。如此,有的演讲者一讲到事情重大、感情激越的内容时,就语调
提高,甚至呐喊。通篇激昂,也就没有激昂了,看是音量很高,情感炽
烈,其实平淡得很,苍白无力。会演讲的人,不是这样,曲啸同志在讲
到自己所受的错误打击时,有这么一段是用低沉的语气、缓慢的语调讲出来
的,效果却异常突出:
我爱人从自己身上脱下一件棉背心,给我披上,当时我戴着
手铐。我孩子刚刚会在地上爬,不过一岁多点儿,还说不出几句
完整的话。他总摸着手铐子——银光闪闪的手铐子,一边摸,一
边说:“爸,啥?爸,啥?爸爸,这是啥?”我怎么告诉孩子这
是手拷呢?这是关系到一家老小生死存亡的手铐啊!
(刘树芝主编:《演讲入门》)
如果这里也一味抬高声调,激昂呐喊,效果反而会削弱。
(四)体态语过多
体态语在演讲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辅助作用也更大。但是,事情都
会过犹不及。体态语过多,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或在台上走来走去,或者
身躯前仰后合,不管配合是否恰当,都是不可取的。一则会使听众感到疲劳,
影响收听和思考;二则会给听众造成演讲者不庄严、不稳重、不老练,毛手
毛脚的印象,觉得演讲者风度不佳;三则体态语一多,就会重复,反而会妨
碍有声语言准确达意的效果。
体态语如何运用才更恰当,我们在后面谈体态语时将详细介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7 05:44 , Processed in 0.07672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