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每一个孩子享有最美好的精神食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9 19:4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每一个孩子享有最美好的精神食粮

钱理群

2011-05-07

来到这里,我很紧张,因为我想说的都是一些梦话,我很担心,老师愿不愿意听我说这些梦话。但反过来一想,教育本质上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工作,教师的基本素质就应该是理想主义。所以理想主义者就一定要说梦话。大家在忙乱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一段时间和实际教学稍微拉开一段距离,想一些更大的、更根本性的问题,可能会有好处,也可能会打开一些思路,有一些梦想就可能变成现实。有一些梦想是永远不能实现的,但我个人认为,能够做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们现在国家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人做梦;我们没有一些地方让人来做梦,特别是年轻的人来做梦。所以我今天来说一些梦话,可能还有一点意义。这也是我决定要来讲的原因。今天我主要讲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说三句梦话,第二部分讲一讲《新语文读本》初中卷的编辑思想。

我的三句梦话,第一句: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粮,给我们农村的孩子。

刚才石总编也说过,10年前,我为什么要编《新语文读本》这套书?我在一本书里说得很清楚,就是我有一个梦想。当时我认识一个作家,叫老村,他是陕西出来的一个本土派作家。他告诉我,他当时在陕西的山区里读不到任何书,就像今天很多农村的孩子一样。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本《道德经》,他没有别的书,只有读这一本。可以想象,一个农村的孩子,他是读不懂的,但又没有其他书读,所以他就硬着头皮读,一遍一遍反复地读,慢慢地读得多了,就有了感悟。然后就通过这本书,升堂入室,进入了思想文化的殿堂。我们今天看老村,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都有很浓厚的道家气息,这是和他读《道德经》有关的。

当时我就很震动:农村的孩子读一本书,竟然是如此的困难。刚才刘校长介绍现在也是这样,触目惊心。农村家庭平均藏书不到2本。这种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而我们高谈教育的人竟然没有注意到这种现象,当时感到非常愧疚。我觉得自己关心中小学教育,就应该从这里开始,就应该给这些孩子们编一本书,这本书集中了我们民族,我们人类最美好的东西。

城里的孩子读书机会很多,有很多选择,这本书就是众多书中的一本,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他得到了这套书,哪怕只是其中的一本,只要反复地读,就有可能因此进入人类精神文明的殿堂。

什么事都要从两面看,比如说城市的孩子容易读到书,他就常常不珍惜;而农村孩子得到一本书,他就会凝神屏气、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读。这种专心致志的阅读正是阅读的本质,阅读就需要心无旁骛,就需要凝神静气。所以对农村的孩子,如果有恰当的书,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外界的诱惑,反而是一种优势。我的几十年的教育经验里,我历来看重农村的孩子。我的学生中,我最得意的学生,至少一半来自农村。这跟我的一个感悟有关:我在贵州教了18年的中学语文。我觉得贵州的农村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他和大自然中的生命、天地,有一种最直接的感悟。这种感悟,如果有恰当的引导,是有悟性的。我对农村孩子的悟性是充满自信的,我一直认为:农村孩子是智慧的宝藏,但这个智慧需要开发。正是这样的想法,让我要为农村孩子编一本书,把最好的东西浓缩其中,让孩子读一辈子,为了孩子终生的发展。

这是我编《新语文读本》最初的动因,第一动因。听说这本书受到城市孩子的欢迎,我心里始终有些不舒服,因为农村孩子没有得到。所以我特地请广西教育出版社出了农村版,因为原书太厚,选的文章太长。但很可惜,听说农村版发行不好,我心里非常遗憾。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中央民族学院演讲,一个孩子走到我跟前,说:钱先生,我是广东人,一个山区的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新语文读本》,我们兄弟姐妹都读这本书,后来我考上了中央人民大学。上大学的时候,我行李中唯一带的书就是《新语文读本》,我在大学里还要继续读下去。我当时非常感动,觉得这本书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那时还很遗憾,觉得这套书进入不了农村的课堂,所以当听说新野这里做了这种实验,终于让书进入了课堂。我认为,这是《新语文读本》10年来最重要的标志,这是我原来的梦想开始实现了。当然,我非常清醒,这只是开始,不能夸大它的作用。但是毕竟经过在座老师的努力,这套书终于到了部分孩子的手里。坦白说,刚才听几个孩子朗读的时候,我真想掉泪,这是我10多年来最幸福的一个时刻,因为农村的孩子在读我们编的书,这实在是意义重大。

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一本书、一套书对孩子的作用这么大!阅读在教育中究竟有什么价值?这是我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这里我想引用深圳育才中学严凌君老师提出的一个概念:人的生活有两种,一种是平面的生活,日常的偏于物质的生活,这种生活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它是平面的;另一种是精神的生活,它最大特点就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哪怕你在最偏远的地区,只要你得到一本书一读,就可以和最伟大的思想者对话,它是立体的。

我在农村版的《新语文读本》的序言里给农村孩子写了一段话: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比如说罢,你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天空、这样的土地上,每天都看见这样的山,走这样的路;但你每次爬到山顶上,望着远方,就会产生这样的好奇:山之外、天的那一方是什么呢?在那里,有什么人,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有时候你还会这样想:同样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前的人,他们又是什么模样,他们在想什么呢?我们总有一种欲求,想去了解。书,就能满足这个欲求。通过读书,可以和千里万里之外的人交流,可以和百年、千年之前的人交流。你从来没有打过仗,但翻开《三国演义》,就知道古代的人是怎么打仗的。对很多人,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他可能都没有走出去,但打开书,就到纽约去了,到伦敦去了。书让人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的孩子在进入当今学堂的时候,是一个处于自然状态的人,但读了书,就成了一个文化人。在座的各位也很了不起,你们是帮助孩子打开并进入文化之门的人,这可是了不得的一件事。

而在中小学教育,主要的学习途径就是读书;中小学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让孩子读书。当然有第二个问题,读什么书?我主张是读经典著作。因为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这些作家都是巨人。让孩子从生命起点,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占据了人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地。站得越高,对他今后一生的发展作用就越大。在给农村孩子的书里,我是这样“诱惑”我们的孩子:

你有了这套书,就有了一个“秘密通道”,可以和你想见而见不到的人见面交谈了,而且那又是何等样的人啊:全都是民族的精英,思想的巨人,文学的大师,是孔子、屈原、李白、杜甫、陶渊明、苏轼、曹雪芹,是鲁迅、老舍、沈从文、艾青,还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俄国的普希金,英国的莎士比亚、雪莱,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美国的爱因斯坦、惠特曼,法国的雨果、左拉,德国的马克思、歌德、海涅,意大利的布鲁诺……你可以和他们促膝谈心,进行思想的交流,精神的对话。你将触摸集中了人世大智大勇的高贵的头颅,融合了人间大悲悯、大欢喜的博大情怀的颗颗大心。你将在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留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你将由此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一种新的视野、新的眼光重新观察你所生活的地球与大地:许多你所不知道、不熟悉的“新大陆”将奔涌于你的眼底,就是你天天生活于其中、司空见惯的这山、这水,这鸡、这狗,你都会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如这本书里的一篇文章里所说,就像每天早晨起来,你会有一种“一切重新开始”的“黎明感觉”一样,你将用“婴儿的眼睛”重新发现世界,更重要的是,你将重新发现你自己。你会觉得,在和这些大师(如今他们都已经成了你的朋友)的交往中,不知不觉地你已经变了,变得更聪明更美好了;你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精神家园。

阅读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孩子构建一个精神家园。老师的任务是什么,就是牵着孩子的小手,让他来到巨人的面前,让巨人和他们对话。我们就是站在旁边,微笑地看着。老师的价值就在于此。

我还想强调的是,农村的孩子享受人类的精华与文明,这是他们的权利。我们长期未让他们读到最好的书,我们是欠着债的,对孩子,对我们社会的未来都是欠着债的。因为孩子代表着未来的社会。

但我这样讲,有的人并不接受。我听说有的农村家长,甚至孩子自己都认为:农村孩子将来就是要打工,识几个字就行了,读莎士比亚、读雨果,和我没有关系,将来无非就是打工嘛。这更加突出一个问题:我们农村的教育是干什么呢?我感觉,我们长期陷入一种危险,那就是农村陷入了“严重的城市中心主义”。城市教育严重应试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高考上大学。所以如果老师判断这个孩子不太容易上高中、上大学,他教起来就没有劲,学生也不愿去学习。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农村教育确实有这样的任务,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这同样是农村孩子的权利。他们通过高考向上流动,从而进入更广阔的世界。但仅仅局限于这一任务是不够的。农村教育还有其他两个任务: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输送劳动力,也就是打工。这里的打工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也是一种选择。但大家要看远一点,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打工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也必须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一部分学生还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人才。而这三类的人才都需要孩子有很好的底子,也就是学习底子和精神底子。

我试想,我们是义务教育,只要他接受义务教育,就有机会进入文明的殿堂,这是为他一生的精神发展打基础。

农村孩子读书还有一个意义——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今天讲的农村教育的概念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具体来说,应该包括:学校教育和村民教育(或社区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教育而忽略了村民或社区教育,在农村的社区教育中,孩子会不会起很大的作用?新野的经验证明,孩子带动父母一起读书,是为村民教育创造了好的氛围。

第二句梦话: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这些年语文教育界有很多争论:人文论、工具论,等等。这其实是复杂化了语文教育,其实语文教育很简单,概括一句话就是:一群喜欢读书、写作的老师带领孩子一起读书、写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共同获得快乐和人生的意义。

所以,语文教育最关键的,就是有一批爱读书、爱写作的老师。怎么培养这样的老师,这是一个核心任务。

首先是,怎么为这些老师创造条件。

爱读书的老师并不多,这个事实需要正视,但是有。怎么把爱读书的老师联合起来,一起读书?我介绍下福建的经验。老师利用网络,建立“1+1读书俱乐部”,每月集体读一本书,在网上充分地交流。网络还有一个好处,如果需要我帮忙,可以网络联系我,可以联系若干专家,打破新野相对闭塞的条件。郑重地建议有计划、有步骤、有领导地培养一批爱读书的老师。作为语文老师,除了爱读书,还要爱写作。我和老教师共同总结出一条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八个字:读书、写作、思考、实践,大家再团结起来,结合各种资源,这就是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边远地区教师的成长之路。

第二,在读书中要获得快乐和人生的意义

教师是做什么?我想起鲁迅的一句话: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当教师,第一要义是谋生,这是我的职业。这不用回避,我通过诚实的劳动来谋生,这是我的权利。但这只是一步,是不够的。还要发展,还要自我实现。我们要从中寻找快乐,寻找人生意义的。有种说法,我极力反对: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对此极其愤怒,当教师是为了毁灭自己?这是多么荒谬的说法,这是一群吃饱饭的人在那里骗大家的说法。教师不是无条件地牺牲。我当教师不是完全为了别人,还是为了自己获得快乐,这也是教师的权利。课堂上的好不好,就看老师有没有把自己的生命气息放到课堂。教师如果都没有把自己的生命放在课堂,又怎么去要求学生?其实老师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教师的快乐来自他面对的是年轻人,是孩子,是生命起始阶段的活泼天真的孩子。教师也有职业习惯,我做了四五十年教师,现在只要一看到孩子,就两眼发亮。我上课前也会紧张,因为我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我期待自己的讲课也是一种新生,是一种生命的爆发。教师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每一天都是新的。有人问我,为什么你七十多岁了还这么精神焕发,我的答案就是我每天都和青年在一起。如果有人想惩罚我,不让我和青年见面就可以了。所以我一直说:教师的钱理群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学者的钱理群的意义。

我经常给学生讲:如果教师从当教师中得不到快乐,有别的谋生手段,就别当教师。我很清醒地知道教师工作的艰难和痛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辛酸泪,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每个人都有痛苦的、心酸的东西。而这些痛苦和哀伤,不完全是体制造成的。教师工作本质上就有痛苦的成分,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这个群体有两大特点:

中小学老师只是播种者,而不是收获者。播下种,孩子很快离开你,以后的生活是你管不了的。我开玩笑说,博士生导师才是收获者,到最后到我这里,他成才了,他首先感谢的是我,绝不会是你们!但我心里很明白,没有你们,怎么会有他的成长。你的收获在于孩子成长后,他还记得你,回到学校来看你,向你鞠躬致谢,但这时,你已须发皆白。这是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宿命。所以,中小学教师必须有一种只顾耕耘、不顾收获的精神。但是你要知道只有你的播种才会有孩子的未来。这是一个很坏的社会,他只盯着成功者,以这样的价值观看中国的教育,是看不清楚的。

你别以为你对孩子好,孩子就会回报你,但大多数会回报你,个别的就不领你的情,还会有意无意地伤害你。教师是最容易被别人伤害的。

我在回顾我的一生的教育生涯,四五十年的教育过程,就常常想到受到的伤害,而这些伤害是永远也抹不平的。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文革前,我在贵州的一个山村教语文,我的孩子很多都是农村的。有点类似于在座的各位,我教的是中专。我非常爱我的这些孩子,当时农村是非常贫困的,所以他们没袜子穿了,我经常给他们买袜子,孩子没衣服穿了,我给他们买衣服,我把我自己的棉衣送给孩子。

结果文化大革命来了,我所有的这些对孩子的爱护、帮助却成了罪证,罪证就是“和党争夺青年”。

我最痛苦的一件事是什么呢?有一天,我关在牛棚里,我醒来,就看见我的床的墙上就挂着我送孩子的棉衣,旁边写着大字报 “钱理群,把你的狗皮还给你”。我想在座的老师都能体会那一刻我内心的痛苦。

后来,这些孩子毕业了,毕业典礼上要照相,因为当时的公宣队告诉孩子钱理群是反革命,因此,全班同学拒绝和我照相。你想这对我伤害有多大。当时,只有一个学生站出来说:你们太不公平了,钱老师这样对待我们,你们怎么可以如此对待钱老师呢?然后就宣布:如果你们拒绝和钱老师照相,我就拒绝照相。我到现在还非常记得这个学生,这样的人是有的,但毕竟只有一个。

当然,我遇到的极端情况,文化大革命。但是,孩子肯定会有意无意地伤害你,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时你必须要付出代价,因为你面对的是不成熟、不懂事的孩子。你要让孩子从不懂事到懂事,这个过程就会伤害你。

我回顾我的教育生涯,总结为两句话:想一想你要哭,想一想你要笑……

回顾一生的教学生涯,不一定要到我这个年龄,今晚就可以躺在床上想一想,哪些事情让你哭,总会有事儿让你哭,也总会有事儿让你笑。既让你哭,又让你笑,这就是教师工作的特点,也是教育工作全部的意义和价值、欢乐。从教育中获得欢乐,这不仅仅是一个轻飘的欢乐,这欢乐是伴随着痛苦的欢乐。但是一切欢乐都和痛苦伴随在一起,没有痛苦的欢乐是轻飘飘的欢乐。

即使有时哭、有时笑,即使有时受委屈,即使有时看不到收获,但是我们依然要做教师。为什么?因为我们为我们的孩子。

所以,最近我提了一个概念叫真正的教师。不是说,只要上课就是真教师。真教师和假教师有一个区别,就看他心中是否有孩子。真教师的全部特点就是他心中有孩子,他为孩子的成长,心甘情愿地贡献一切。然后,在孩子的成长中获得自己的成长。

真正的教师他应该有几点:

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但这种值得,不是说牺牲掉自己,因为你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获得了成长。

进一步讲,看过我文章的老师都知道,我有一个观点打动了很多老师,我的观点从哪儿来的呢?

俄国有一个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一群农村的孩子,他们毕业了,一起聚会,在聚会上孩子们要发表演讲。说道:我们要告别我们的童年了,我们回顾童年,有一些美好的记忆,这些美好的记忆就留在我们的生命中,以后我们长大了,由于外界的各种压力,我们同学当中,有人可能会变成坏人,即使是个坏人,在枪毙的那一瞬间,他可能想到他活着的时候,童年的时候,有一些快乐的时刻。他即使死,有与没有这样的记忆也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在童年有没有幸福的记忆、有没有快乐的记忆、有没有光明的记忆,对一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学生读了初中,读了高中,读了大学后要自杀,这样的人他童年就没有快乐过。

有光明的童年与有阴暗的童年,有快乐的童年与有不快乐的童年是大不一样的。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呢?能够成为孩子童年的快乐记忆中的一个瞬间,哪怕你在一瞬间给孩子快乐,有的时候就会留下永恒的记忆。所以,中小学教师的意义和价值就体现在能够成为孩子童年记忆中最光明的、最幸福的那一个瞬间。当然,这一瞬间有的孩子记得起,有的孩子记不起,但是否记起无所谓。

我们的老师一定要记住,孩子是在生命起端和你接触,给他一定温暖、一定快乐,这对他以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你对孩子冷漠,不能给他快乐,不能给他幸福感,哪怕瞬间的快乐、瞬间的幸福感,你就基本失去了作为教师的职责。

第三句梦话:我们没有奢望,能帮一个算一个。

我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想法呢?是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教师教育的无奈,我们绝对不要把教育理想化,也绝对不要把教育神圣化。这无奈有两层无奈。一层无奈是教育的逻辑在生活逻辑面前的无奈,生活的逻辑远远强大于教育的逻辑,坦白地说,我们辛辛苦苦地在孩子心中树立了很多的信念,一遇到生活,很可能就会破灭了;第二层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目前的教育体制面前的无奈,越是边远地区越如此。常常面对这样的教育体制,一时感到自己孤单,因此,我完全理解现在很多中学、小学老师在无奈的面前,充满了夸张的言说,弥漫着虚无主义的、失败主义的思想。这学教着没意思,就只有混,我理解,因为是出于无奈。

刚开始充满了理想、充满了憧憬去参加教育工作,然后看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但是又找不到别的事情,那就混吧。我知道这些混的老师的内心是痛苦的,我听说一些农村的老师经常喝酒,喝完一圈又一圈,我完全理解。

但有时候想这样混下去多没意思,在混当中,在无奈当中能不能找到一些积极的东西,从混当中、虚无主义、失败当中挣扎出来,获得某种意义和价值呢?所以我常常这样想:大范围的事情我们管不了,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教师,别说国家的事情,一个学校的事情我们也管不了,但是我们能不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面营造一个相对地能活下去的、有意义的环境和氛围,多少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帮一个算一个。

我现在对教育的态度是:

总体上我极端悲观,对中国的教育我想得比较宽、比较多,所以我比较悲观,但是具体的我又是积极的。这是什么,其实就是鲁迅精神,叫反抗绝望,所谓的绝望就是清醒的现实主义,看透一切,也看透自己的局限性,但是尽管看透,还采取一个反抗绝望。我从这当中获得一种意义和价值。

这是我说的帮一个算一个,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帮一个算一个,不抱太大期望,包括今天的演讲。我坦白地告诉大家我的预计,现在大家很认真地听我讲,这个场面是我预料中的,当然听我讲座会有瞬间的感动,但是你们回到现实的生活当中,我的话基本会被忘掉。这里有五百来位老师,我只期待有五个老师真听进去了,我就有收获。

我不是在贬低诸位,要看到自己做事有限制,不要想着自己做的事情有多伟大、多神圣,这是偏执,我们要把结果想得最坏,可是,今天五个、明天演讲再五个……加起来就不得了了。

《新语文读本》我不知道发了多少套,20万?但是,有一百个孩子读进去了,我就成功了,这就是伟大的胜利。我要给大家算两笔账:

一笔账是说,你自己做一件事,但不断地积累起来,比如,你引导孩子读《新语文读本》,不要以为读完后,孩子就变一个样子,但是每个班、每一次阅读有5个,你帮了孩子的发展,至少有好处,有收获就可以。一个学期帮5个,这么年轻,教20年书,就帮了几百个,这就很了不起的呀。

另外一笔账,是我的一个说法,钱式乐观主义。有三点。

中国人口多,所以和你一样有理想追求的、爱读书的老师,比例极少极少,我估计一个学校就几个,但是全国有多少中小学教师,他的绝对量绝对不小,如果这些团结起来,积极做事,就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儿。

中国地方大,东方不亮西方亮。坦白地说,不是所有地方都欢迎我演讲的,你不欢迎,还有其他人呢,那儿不欢迎我,我到这儿。

文化悠久,所以中国亡不了,世界文明古国只有一个没有灭亡,那就是中国。

但是人多、地大、文化悠久,这三条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的,我们真的是在吃老本。

就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来说,从表面上看是消极,帮一个就一个,但背后蕴藏的是巨大的力量,以及对这巨大力量的一种信心。

帮一个算一个,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

教师要帮的对象,你的爱应该施向所有学生,也就是不能只帮学习好的学生,你要帮所有的孩子,能帮一个算一个。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在教育中,我们常常忽略中等水平的孩子,因为这些学生成绩不是特别好,老师不会特别关注他,他也不太惹事,他的成绩也不是太坏,家长、老师都放心,但恰好就需要关注。所以老师对这部分学生稍给点关怀,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举个例子,一个浙江的老师在文章中写道自己的教育故事,他分析他们班的孩子,班中有一个中等成绩的孩子,从来没有人关注他,有一次老师就带他到城市的公园玩了玩,玩了20分钟了,孩子坐不住要回家,孩子飞奔到家里就对妈妈说:妈妈,今天老师带我去玩儿了。马上就写日记,今天老师带我去玩儿,非常的快乐。

帮一个算一个,有时,无意中帮一个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要你有爱心,你爱所有的孩子,都给他们帮助,有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我们的爱不能偏向于一部分学生好学生或坏学生,爱要普及所有的学生。

帮一个算一个看起来是很消极的,其实他背后是有几个理念的。

第一个,清醒地估计现实,清醒地估计自己的局限性,不把教育理想化、万能化。

第二,采用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三,改变现在的存在开始,不要寄托于未来,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做起。帮一个算一个其实体现了一点一滴、踏踏实实做事情的精神。

在当下的中国教育体系下,要做一个好的中学、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

教育智慧。你要在现有体制允许的范围内,你要善于做妥协,善于寻找缝隙,寻找生存的条件。而这种妥协又不能过度,这就是智慧。什么都不妥协是做不成事情的,妥协过度了,那就会失去原则、自己的理想。

在当下教育体制下,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必须有教育智慧,同时要有韧性精神。

韧性精神。什么是韧性精神,打个比方,有机会到天津去,天津有一种流氓叫青皮。你到火车站会有青皮来给你提行李,你问多少钱,两块钱;你说这个路很近,用不了吧,他说两块钱;你说不要他提了,他说不行,两块钱。青皮的特点就是认准目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要有一种精神:认准一件事儿,就绝不放弃、决不罢休。

所以有这样的理念,把教育当做一件事来做,我们一辈子做一件事,这件事做好也不容易。就今天来说,我们老师们就要立志,我这辈子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们读书,读《新语文读本》。不达目的不罢休,要有这样的精神。

韧性还有一个特点,有些年轻人开始树立目标,恨不得一晚上就达到,痛哭流涕地要达到目的,然后,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还有一种人,一边有目标,一边做事儿,一边照样谈恋爱,坚持三五个月。还有一种人,一边要做事儿,一边照样看电影、玩儿,就可以坚持很长时间。就是说,不能把我们的奋斗、我们对目标的努力很具体,这个努力要把它变成日常生活事件,而不是特殊形态的东西。所以,我经常和志愿者讲这样的话:什么时候志愿行为成习惯了,才是真正的志愿者。

所以,概括说是边打边玩。人生有三种态度,一种是只打不玩,这个坚持不长久的;一种是只玩不打,混日子的就是这种,有理想也是不可能的,最理想的是边玩边打。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享受享受,该娱乐娱乐,但认准我有几件事要做,我要严肃认真地把这件做好,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要有这样的韧性精神。

中国的教育根本的就是需要教育的智慧、韧性精神。

这里,涉及到一个根本的问题,我们怎样设计自己,我们要做怎样的人。

鲁迅有一个很著名的演讲,他给年轻人讲:年轻人常常想当天才,但大多数做不了天才,我们能做的是泥土。我觉得中小学教师应该有一种泥土精神,甘于做泥土,就不怕做小事情,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地做起。这样一种泥土,很多时候不被人们看在眼里,谁也不注意泥土,人们关注的是参天大树,但是真正为中国建设着想的人、负责的人,他们一定重视泥土。而我们要做为教育奠基的泥土。

这就是今天讲的三句话:

第一句,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粮,给我们农村的孩子。

第二句,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三句,我们没有奢望,能帮一个算一个。

最后,讲一个具体的问题,关于《新语文读本》初中卷的编辑设想、编纂时的指导思想。《新语文读本》其实是有四大系列,也是四大贯穿性的思想、教育理念。

第一,它提出一些生命的问题,因为它着眼于初中生的生命的健康发展。

它提出三大生命的母题——

母题一,亲近大自然。

第一册:一年四季(引导孩子观察春夏秋冬、观察小动物);看山看水(怎么看山、怎么看水)。

第二册:法布尔的昆虫世界、文学中的马(怎么描写身边的马)。

第三册:美丽的天鹅。

第四册:人和动物。

都是引导孩子亲近大自然。

母题二:亲情

第一册:我的家(讲母亲、爸爸、妹妹)。

第二册:身边的人。

第三册:献给母亲的歌;家书抵万金。

母题三:民俗和民情。

比如,生活的情趣、民俗民情这样的单元。

在这里我要讲一点,这三大母题正是农村教育的优越性所在。在我看来农村教育相比城市教育有三大优势:农村在大自然中,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在城市中的孩子看不到星空的;农村有很浓厚的亲情、乡情,农村的建筑就是一个家庭住一个院子里,邻居可以随时来串门,有很浓厚的亲情与乡情;农村有很多的民俗、民情。本来这三大点是农村教育的优点,但是现在正在丧失中,现在农村开始被污染了,农村变得空洞化了,留守儿童已经享受不到亲情了,现在的很多民族表演、民俗表演已经商业化了。所以,我们的乡村文化正在消失过程中,因此,我们农村教育就有一个任务,恢复乡村文化。比如说引导孩子怎么去发现自己,生活在大自然中,不一定会发现自然的美,要有会看的眼睛、会听的耳朵,这是需要经过文学熏陶、审美教育的,才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亲情的美、民俗民情的美。

我认为,在这方面农村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二:经典阅读,有几个经典。

一个是儿童文学经典,从神话、童话到最重要的儿童文学都选进去了。

中国传统经典

还有国外经典,《新语文读本》有意识地选择了每个国家的最重要的一个代表人物。印度我们介绍了泰戈尔,德国介绍了歌德、海涅,俄罗斯我们介绍了普希金,精心挑选了每个国家最精华的作家的经典著作。

这就是我所说的,即使生活在农村,也可以通过阅读,和全人类最精华的东西相拥。

第三:强调科学、文理交融。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农村的中小学教育,科学教育是缺失的一块,是被忽视的一大块,我们有意识地给孩子介绍了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我们组织一系列的大师谈科学,这背后就有一个文理交融的观念。

第四:强调语言文字,强调语文教学是要引导孩子感悟语言的美,特别是汉语的美。

我们这几年的语文教育有一个很大的失败,忽略了汉语的特点,用学外语的方法来学语文,这是很有问题的。所以我们专门设置了“汉语趣谈”,每一册都有这样的专题。比如:做对联、谜语、成语等。

引导孩子从小感悟语言的美,学会读书、写作,基本的理念在这里都有所体现。

从大体上说就是这四大方面。

最后,我再顺便讲一个问题:做乡土教材,恐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仅仅读《新语文读本》是不够的,至少要逐步建立自己的乡土教材,尤其是今天去了汉画馆,坦白说,我非常震动,所以就产生了一个联想,我们能不能编一本《汉画背后的故事》。通过参观发现,在你们南阳、新野有很多出色的诗人,像庾信,在你们进行经典阅读时,除了读一般的经典外,是不是应该专门读一些本地诗人的经典作品。

做乡土教材的目的,也有一定教育理念,是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问问,你是南阳人,你认识南阳吗?你是新野人,你认识新野吗?我在北京大学教书,就问学生你们认识北大这块土地吗?其实,我们都不认识。我在贵州呆了18年,我最近才发现,我其实不懂贵州。不懂土地上的文化,也不懂土地上的人民。当这些都不懂的时候,你就成为了无根的人。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孩子有根的意识,带领孩子认识脚下的土地。通过乡土教材的学习,他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他就有了根,将来无论到哪里发展,都会回到本土上来,回到精神家园里来。

最后,归结为一点,给我们的孩子营造精神家园。

主持人孟素琴老师总结:钱理群教授围绕教师两个字,讲述了他的梦想与无奈,快乐与痛苦;特别给我们送来了两个法宝:智慧与韧性。还提出一个疑问,今天这么多人来听,只要有五个人听进去就不错了。这个问题今天很难有一个结论,一年以后、三年以后、五年以后我们再请钱先生来验证我们有多少人听了进去。

谢谢钱老师,谢谢大家!

(河南校信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刘田田、张晓东

根据钱教授讲座视频还原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05:41 , Processed in 0.13147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