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玩,创新写作的境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2 12:2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玩,创新写作的境界(节选)

山东临沂大学附属中学  陈娟

(全文刊登于《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1年10期)

我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教师面对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关于教育的艰深命题而拷问自己。

近几年,学者老去,大师谢幕,钱学森、季羡林、杨宪益、任继愈,梁羽生、丁聪、王世襄……大师的离去让我们心痛的同时,也让我们叩问心灵:为什么在物质匮乏、信息闭塞的时代,大师辈出,而在当今这个物质资源丰富、教育手段优越、素质教育力行的时代,却鲜见大师的身影?

这是一个大师缺失的时代!当然也有所谓的名家,但此种名家只是暂且站在时代的前沿,又有几人能矗立在历史的经脉上而成为一个坐标,站成一座丰碑?

原因在哪里?

暑假在北大,听到几位教育界苍苍白发的前辈对教育沉痛的质疑,也听到了他们凌厉的声音:1.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2.有更广阔、更高远的视野。3.对未来的敏感性和快速反应。4.有创新精神。5.有丰富的想象力。6.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组织、沟通、表达能力。7.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精神。

反躬自省,剖析自己:作为学生,我们具备了哪些素质?作为老师,我们又培养他们什么习惯、品格与精神?

面对问题,我们习惯了指责,我们指责80后、90后的自私、自大、狂妄、不负责任,而我们有没有想过:在收获莠草的同时,我们给予了他们什么样的种子?

我们都明白,让动植物恢复真我风采只需将之放归大自然,以此类推,让孩子具有孩子的天性,只需要让它们回归孩子自然的天性——会玩!

请不要以为“玩”与教育是背道而驰,玩过多年才明白,这“玩”字里面有诸多奥妙。

在我看来,这“玩”字有三种境界:

一是小孩子的玩。对孩子来说,“玩”是天性,“游戏”是本能,“玩”是孩子幸福与快乐的基础,还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会玩的孩子才是真聪明。只会守规矩而不会玩的孩子就是呆瓜一个,这或许就是那些学业优秀却事业平庸的孩子的病因。

二是专业的玩。“玩”不仅限于儿童的游戏,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也需要“玩”。有人费心劳力却没有效力,有人特立独行,用能自己的创意解决问题。真正能把专业做大做精的,没有一个是因循守旧,他总有自己的理念与方法。而在研究中,他的独一味的发现让他乐此不疲,才会越做越有味,越做越上瘾,这就是专业的玩。

三是玩得快乐。今天这个社会真正好玩的东西太少了。好事情很多,好玩的很有限;好人很多,好玩的人很少见,所以会玩而且玩好,就成了非常稀缺的资源。读过一篇文章《什么养的家庭培养出了姜文》,文中说,姜文爸妈对儿子的事业关心的唯一标准就是“好玩儿”。“好玩儿”是什么?一是放松,二是快乐,三是有意思。放松就不会拘谨,快乐就能很享受,觉得有意思就会乐此不疲,那是一种着迷上瘾的“享受”。

至于写作,你让一辈子都关在笼子里的老母鸡谈田野的自由、高飞的快乐、孵蛋的喜悦,那不是强人所难么?相反,你只要把它从笼子里放出来,生活和语言就如山间不竭的泉水汩汩而来?

作文即生活,一切技法技巧的堆砌与雕琢只不过是旁枝末节。

让我们从每一个精心设计的小活动开始,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小小的支点,让他们在游戏与活动之中学会玩耍、学会写作,更要学会合作、学会思索、学会睁眼看世界。

【活动设计】

特色体验——赚钱记

从初一入门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玩的经验,从班内玩到班外,从年级玩到校园,这回玩得有点大,玩到社会上去了。

玩嘛呢?赚钱!一周之内赚到5元钱!

条件:不准伸手要,不准搭父母亲朋事业的平台……目标就是,一周之内赤手空拳赚到5块钱!怎么办?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实在不知道咋办,你还可以选择捡破烂——大街上、校园里、垃圾桶里的瓶子,随处可见,前提是你不怕丢人!

为啥要设计这个活动呢?因为前些日子看的材料让我触目惊心!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字——《每一个梦想都值得灌溉》(作者姜钦峰),里面写道:美国密苏里州一个3岁的小男孩乔丹,竟然在家里床头灯短路起火的情况下,应用从消防员爷爷那里学来的知识救了全家人的性命。让我惊讶的是,这个3岁的孩子,在发现卧室起火,火苗乱窜的情况下,不仅没哭,而且能迅速地打开房门跑到父母的卧室,甚至他还找到一块湿毛巾,捂住了自己的鼻子……

在同一篇文章中还写到一个23岁的黄姓的中国政法大学的毕业生,不仅糊里糊涂买错票搭错车,而且因忘带手机没法跟家人朋友联系,又因性格内向,不会与陌生人沟通,找不到工作,最后只好露宿街头,以乞讨和捡食为生,最终倒在了马路上……

想不通我们十几年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竟然是如此木塑泥胎!看文时我就在想,难道你就不能借个手机打个电话?难道你不知道十个空瓶子就是一块钱?而一块钱就可以改变处境,堂堂中国政法大学生竟然想不到这点?

哀其不幸,毋宁说是教育的不幸。孩子是一块璞玉,未来有无限种可能,成才还是废柴就在于老师那操刀的手。

所以,我费尽心思设计每一个活动,就是要他们知识与能力并进,情商与智商共赢。学习只是形形色色的人生路中的一条,教育不是逼你从小就自我认证,而是教你发现自己的特长与本心。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千方百计把这一件事做到极致,然后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得到幸福,就是成功的人生!

我的班里有很多的优秀:在学习上,黄泰榕和王亦寒、张菁菁、沙童、李智、邢宝文等超乎常人;但在管理班级事务处理琐碎事情上,高福骏和张大卫就是个中高手;论才艺,高俊、王越首屈一指;篮球场上,孙德地、彭圣峰就是绝对的小超人;刘佳宝、王震宇、董鹏和李杰等人也各有各的拿手绝活。我班里的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别人无法超越的擅长。

我们的初中教育,不该是灌输与管束,而是启发与思考、培养与养成。这是孩子们睁眼看世界的最重要的三年,独立思考、正确抉择、敢想敢做、为了梦想百折不挠比单纯的分数更为重要。

我们的任何一样活动,又何尝不是一种思考的温床?在简单而热闹的活动背后,又蕴藏着多少深层的成长?当前,在老师们畏首畏举步维艰的时候,我们的特立独行、敢想敢干,我们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来自于领导、家长和同学们的理解与支持。因为大家都懂得:“教给”远没有“获得”更为意义深远。

就如这次的赚钱体验,孩子们获得的难道只有好玩与新鲜?当他们独自一个人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心里何感?当他们敲开一扇扇紧闭的门;当他们的笑容换来的是一个个拒绝的白眼;当他们勇敢地对陌生人说出自己的意愿;当他们辛苦劳作几小时,拿到生平第一笔钱……这里面的获得难道只值区区“5元”?

【活动作文】

尊重无价

彭丽华

奶油老师(陈娟老师的昵称)的作文活动真让人吃不消,这也忒难了吧?别说五元钱,五毛对我来说都是天文数字,因为这钱得自己赚啊!不能靠爹靠妈,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么!

不过,凭“哥”的聪明才智,再加上几夜的彻夜不眠,还是想了几条来钱的路子:

首先是捡破烂,也就是当一个“破烂王”,这个最容易。可是再转念一想?不成,现在创卫热火朝天,这马路比人的脸都干净,转悠半天也可能白忙活。再说了,好歹我也是大家敬重的“大哥”啊!(澄清一下,本人性别为女,但性格为男,故被尊为“大哥”)“哥”去当破烂王,有失身份和尊严,干不得干不得!

最后“哥”凭着卓绝的智商,想出一个还没变味的“馊点子”:摆地摊。陈老都把咱逼到要死要活的份上了,不干也不行啊。于是乎,“哥”批发了一些儿童玩具,然后趁着夜幕降临,在马路边上找了块空地儿,塑料布一铺就摆上了,看着周围的吆五喝六、手舞足蹈的“同党”,不禁心冒酸气:“大哥”沦落成 “犀利大哥”了,杯具啊!

这时,一位阿姨领着孩子蹲在了我的摊位前,我一看,大喜,似乎看到上帝温柔地冲我摆手,我感激涕零,倍加卖力地向我这第一位上帝推销我的商品……一腔热情忙活半天,竟然发现好似小石子扔进了无底洞,没一点回声。

阿姨只是一声不吭地观望,没有掏钱“支援”的意思。或许时机未到?或许是我笨嘴拙舌?于是,我更加细致,更加耐心,甚至满脸堆笑地虔诚地谄媚地乃至低声下气地微笑服务……我真怕她一拍屁股走了,让我人生的第一位天使(虽然她有点胖)展翅飞走!可是……半个小时过去了,她和她的孩子几乎把我的玩具玩了个遍,也没掏钱的意思!而另一些顾客本想靠近看看,但她身躯庞大,挡了别人的路,人家就只得绕道走了。

老这样下去也不行啊,我满脸堆笑,用水般温柔的语气说:“阿姨,您还买吗?”谁知她把玩具一扔,“哎呦呦——”她阴阳怪气的,“走,咱不耽误人家做生意了,咱走,咱碍眼!”真是气死我了!她嘴里说着,眼睛也没闲着,眼白一翻一翻地斜着我,好像在说,这么小的年龄就出来摆摊,你以为你谁啊?

气得我啊,七窍生烟,心里火蹭蹭的,当时我真想大喊一句:“别笑哥,哥是在体验生活!”可是我没有,因为我哭了,我受伤了,尊严被碾在了染着红指甲的脚底,我是啥“大哥”啊?在她眼里,我就是一只臭虫!

我这才知道,社会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拿爱去对你,冷眼与歧视也是生活中的一种味道。

不过,我并没被坏情绪压倒,而是认真地卖我的商品,客气地对每一个人,因为我想用自己对别人的尊重,来获得别人对我的尊重。

我不会忘记这次经历,这个人生体验中特别的第一次:第一次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和讥笑。这五元钱,不仅仅是完成老师的作业,更促使我进行人生的思索和未来的规划!

师者有话: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给予环境、展望与期许,然后等待着他们点燃心中的火花。一个小小的赚五元钱的活动,升华的是对人生的思索与规划,这种恰如核裂变的能量,是你我所不能料想的。

【活动后记】

说实话,活动计划宣布的时候我心里是忐忑的,因为我不知道孩子们在社会上会遇到什么样的磨折,家长们又会怎么来看待这一问题。

赚钱那一周,我是时刻关注着的。我问过他们赚钱的方式,毕竟我的要求是赤手空拳,凭自己的努力来赚这五元钱。结果呢?有的去收集市场上的废旧纸箱,有的去饭店当钟点工、搞清洁,有的去批发摆小摊赚钱,有的做小手工推销,有的站德克士门前发海报,还有的真的去满街满巷的垃圾桶里 “寻宝”……

看着天,天真热;看看孩子,细皮嫩肉的;想想他们正在做的……真的很心疼,但我咬着牙不说!

那一次的周记,内容超乎寻常,题材丰富、情感真挚,各个迥乎不同,但唯一相同的是对父母的感恩,对本次活动的反思等真情的流露。

月考的作文题目“那一次,我 ”恰恰应和了孩子们的经历。与其他班学生的无病呻吟、搬弄技巧相比,我们独特的经历、真切的体验让他们行文流畅、文笔绚烂。

真正的作文是什么?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颗作文题目的种子去唤醒孩子们的生活体验。

请相信:给他们一阵风雨,他们一定能给我们绽放出满树的花朵!

二、作文研究课

无情还须多情扰(第二课)

兰勇

(全文刊登于《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1年11期)

这是一次意外的写作。

暑假临近开学,某日忽接到了学生处万兄来电:“听说你们上期写过关于生活老师的作文,想拜托你帮忙找几篇文章,我在给生活老师开会时用。”

那次作文是“我们即将离开生活了一年的B区校园,请以校园的人、物、景为触发点,写作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的确有学生以生活老师为写作对象,其实更多的是出现平常的日记中,说实话,此类文章多为牢骚之作,让人不忍卒读。每次我都想:为何有这般“深仇大恨”?如果写作对象是老师或父母这样有着特殊身份或特定关系的人,还会这般怒火中烧、怨气冲天吗?

这些文章的质量不高,是谁写的也不清楚,怎么交差?

灵机一动:何不就以生活老师为写作对象来一次征文比赛呢?既能实现万兄教育、激励生活老师的意愿,又能再次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人。

当即与万兄沟通了此事,即向尚在假期中的学生发出了征文通知。

收到了不少稿子,质量明显高于过往之作,情感倾向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一条围巾的幸福

韩倬同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两个词就能描述:白色,不柔软。

她伸出同样不柔软的双手,在那白得泛滥的围巾上捏了又捏,摸了又摸。线条分明的手上还飘散着垃圾桶里的“浓香”,指甲倒是修理得齐齐整整,但那一圈圈黑色的波纹始终隐约可见。

本来就不太想买,看着她令人作呕的动作,我不由得把手中的钱抓得更紧了。她却把围巾攥得更紧了,她深情凝望着白围巾,好像里头裹着一个嫩生生、肥嘟嘟的大娃娃。难道堂吉诃德那可笑的摘不下头的纸头盔,变成了她手上那一条放不开的围巾?我越想越感滑稽,“扑哧”笑出了声。她也笑了,“咯咯咯”,声音很尖,又很急促。

室友早兴奋得乱蹦乱跳,有人还拿着白围巾翩翩起舞。我却怅然若失,回味着她对这围巾的百般怜爱。

对生活老师最深的印象是每周四中午,她拎着个大桶,悠闲地晃进我们的寝室,披着一头长而微卷的头发,笑靥生生地操着一口地方音:“美女们,快点起来刷马桶哟!”然后,嫣然一笑,悠闲地转过身,把桶子在门口小心翼翼地摆好,又径自离去,那一串小巧钥匙摇摆传出的不同寻常的脆响“哐铃铃”,把走廊走成了画廊。

那白色的围巾飞舞在我面前,一针一线的细腻,我不知道是时间的杰作,还是生活的堆积,抑或是未知的幸福。

但我知道,这朴素的围巾,足以丈量幸福的宽度与厚度,这洁雅的围巾,是叩响幸福的一把尘封的钥匙。

创作手记: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痛苦的写作,要以一个不熟悉、尤其自己在情感上还有拒绝感的人为对象来写作,如何能妙笔生花呢?写作之前,我搜肠刮肚,绞尽脑汁。

“围巾事件”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试着站在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敝帚自珍”是我的第一印象,热爱生活是我最终判断。平凡的工作,单调的生活,并不代表她不热爱生命,不追求幸福。我确定了文章的主题。

不过,我个人也觉得结尾有些生硬。

我们生活的老师

萧晴升

她破天荒地给予我们寝室特别的“恩宠”:“418的美女们,到齐了没?”一个穿着款式老旧、小巧的体恤衫的中年妇女从门外飘进来。我们像数字接龙似的说:“一、二、三、四、五、六,齐了!”最后不忘一起说声“再见”或“晚安”。

室友们排练演唱《隐形的翅膀》时,正赶上她来查寝,我礼节性地邀请她提些建议。

或许是她们宛转动听的歌声,或许是她们婀娜有致的身姿,或许是她们纯真无邪的面容……触动了她吧,我分明看见她眼里划过一丝忧伤,又迅疾被羡慕、喜悦所覆盖。

曲终,她第一个鼓起了掌:“歌唱得好,人也长得漂亮!”说毕,还向我们要了一份歌词,说也要学唱这首歌。

生活老师这活儿,说累也累,说闲也闲。傍晚到操场锻炼时,常能碰到生活老师三五成群地在散步。她们或边走边聊,说说笑笑;或与同学们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有时不知去了哪里,一人抱一把野菜、或者是无名的野花。

一日,我的东西落在寝室,回去取。上楼的时候,只见她一个人坐在楼梯口的椅子上发呆,披着落日的余晖。不知在想些什么,念些什么,痴痴地,竟然没有察觉我的路过。

想想一年中她有多少个这样的日子,不在亲人身边,陪着我们这群非亲非故的孩子,或孤独地守着这幢人潮退尽的空楼。我不禁又看了一眼寂寥又幽长的走廊,心中不禁有些怅惘。

遽然,我想起了腊梅盛开时节,她常常会在楼里养几枝,整个楼道都是弥漫着香气。也许,在空楼中捧一束花,拨一瓣香,便是她们的生活。汤婆是我们的生活老师,也是我们生活的老师!

创作手记:

“汤婆”是我们私下对她的称谓,急了当面也叫。按何思懿的说法,她是一个长相怪异的同性。很矮,脸很尖,年纪大了,脸上的皮肤很松弛,脸的轮廓十分突出、鲜明,像极了城堡里的尖鼻子老巫婆。她给我们的印象是随和的,甚至还有一颗童心,时不时会不拘小节地跟我们一起大笑,甚至还会小孩子般地跟我们耍耍心眼儿。

这样写,我觉得似乎还是没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我又想起了那次忽然回寝室见到的情形。我觉得她在开朗的背后还有些许不为人知、更不为人解的隐伤。我被落日余晖中的剪影触动了,更被那无名的野花所感动了,她干瘪的形象逐渐丰盈起来,开出了花朵!

该怎么说呢,春芳姐?

朱琪儿

你总喜欢绷着一张扑克脸,也总喜欢张口闭口地训我们。

我们总喜欢在你面前上演“无间道”:当着你的面,不管你说什么,我们都会以小鸡啄米的频率点头,或者拿出糖衣炮弹来“攻击”你;关上门,就对你品头论足、指指戳戳。我们还喜欢让脑袋长出寝室,看过道上是谁那么倒霉,又在被你训。
    喊你春芳姐,有点潮,我却喜欢,觉得它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它使你变得稍许亲切,它使你变得略微平易。

该怎么说呢,春芳姐?有时你就如一缕春风,令人惬意;有时你就如冬日暖阳,令人温暖;有时你就如阴晦天空,令人沉闷;有时你就如夏日骄阳,令人烦躁。
    我们不会忘记:你来检查清洁的时候,我们像蜜蜂一般,围在你的身旁,让抹了蜜的嘴巴,噼里啪啦的朝你喷蜜水,好让你给我们的寝室开张表扬单,让我们乐呵乐呵,登登红榜。

我们同样也不能忘记:我们屡次因为寝室而被罚,很多还是你亲手操刀开出的罚单。尽管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你的错,你只是实事求是而已。但都因为辛苦而“愤怒”无处释放,于是便迁怒于你的头上。你本来就不太善良的形象更加的黑暗了。

我们是老鼠,你是猫,卡通里往往是猫输,老鼠赢,现实是遵循自然规律的,总是我们被“折腾”个半死;你是光明磊落的大侠,我们是爱出阴招的小人,总是我们被降服得五体投地。我们能否“猫鼠一家亲”或化敌为友呢?

该怎么说呢,春芳姐?

创作手记:

该怎么说呢?这是我内心真实的纠结。我的确不知如何来评价生活老师——唐春芳。叫她春芳姐,是觉得她身上有凤姐、芙蓉姐的影子:嚣张而粗鄙。同学们对她那真是又爱又恨,恨的成分还多些。就我而言即如此,事实上是我感受过她关怀的人,但她的凶恶形象太过粗壮,以致没给善良留太大的空间。但我能这样写吗?这可是征文比赛呀?但兰老头也说过,真心情,真性情。为什么要拧着自己的情感呢?纠结就纠结,不粉饰!于是我遵循了自己的内心。

最老师(最天使)

词:陈竹园      曲:曾轶可

最好的那个老师

你是否还会记得我的名字

每当周末我一个人孤寂

你会让我变得开心

最坏的那个老师

因为你我才有受罚的经历

你给我们开很多的单子

你的印象是严厉

我最爱的就是那个老师

爱到可以去死

如果没有你

我该怎么继续

解答一个人的难题

我最恨的就是那个老师

恨到可以去死

不是你我不会

跑很多圈圈

最后还要自己擦泪

最恨你每天晚上都会查来查去

最爱你给我安慰、信心和勇气

最容易想起

最难忘记

最害怕点名

最想要大拇指

最初的伤害

中间的无奈

然后的不安

最终的爱戴

最后

我说了我恨你

可是我恨你

就是我爱你

创作手记:

我对生活老师的感情就是又恨又爱。恨她让我们受罚,那一刻,她就是恶魔;爱她对我的关照,那一瞬,她就是天使。我就想到了曾轶可的《最天使》。我决定通过改歌词来完成我的写作,这也是时下学生中较为流行的形式。

虽有投机取巧的嫌疑,但它的确很好地表达了我的情感。虽然我也知道个别地方有些夸大不适之辞。

【教师收获】

前两篇文章,虽比不得杨绛的《老王》,但也怀着杨绛一般的愧怍。学生不再是对生活老师一味的反感、调侃、批评,有了更多的同情、理解、尊敬。

但我最感兴趣也最不解的是:对一个人的爱或恨为何能如此“迅疾”地转换呢?作者对于写作对象究竟是多情还是无情呢?

学生草草构思,仓促行文,写出的文章自然不能令人满意。这或许是文章质量不高的原因,但是不是学生情感急遽变化的原因呢?是不是因为这是征文,学生觉得有必要也必须把话说得更冠冕堂皇些呢?如果真如此,那就让人悲哀了,甚至叫人悲痛欲绝了。

坦率地说,在情感上,我更欣赏后两篇文章。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否定《最老师》这篇文章。仿写曾轶可的歌,也仿了它的语法错误。“最”是一个程度副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只能放在形容词前强调程度。“天使”“老师”何时变成形容词了呢?

但将“爱”与“恨”两个互不调和的词放在同一短句中并因此产了别样的美,让我们发现尘世间除了“相濡以沫”以及“相忘于江湖”两种感情外,还有第三种感情,那就是“相望于江湖”。

“怎么说呢?春芳姐”表明作者内心对于写作对象的感情是纠结的。这正好表露了作者内心最自然、最真实的那一面。看似无情,实则多情。

这两篇告诉我们要遵循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不必矫揉造作,不必扭扭捏捏,不必粉饰装点。

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据此否定前两篇文章,判定其多情背后所匿藏的是无情呢?我觉得那就太武断了。

其实写作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理性反思的过程。无论是让你激动万分,还是让你无动于衷的素材都需要。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得以平缓,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方能得以沉淀,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升华。前两篇文章正是理性反思结出的善果。

什么可以让人的情感染色呢?

首先,时间具有沉淀功能。

你不得不承认,时间可以改变一切。通过时间的沉淀、发酵,很多事物,无数情感都可以改变。原本模糊,可以转变为而今的清晰,原来的恨,可以逆转为现在的爱。举个例来说,我曾写过一篇《别了,某某》的文章来对一个学生中途转学的原因进行分析,相当客观。但当事人的父母当时不接受,甚至要求我必须从空间中撤下此文,他们觉得我对他们的家庭管教颇有微词,(至少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其实文章针对的是带有共性的班级现象。今年教师节前夜,我突然接到该生本人来电及其家长的致歉。几个月时间下来,情绪得到了平缓,情感也得到了沉淀,此时的心理感受才最真实的,此时思想判断才是最准确的。

其次,离别的特殊背景具有催化功能。

还记得在《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有一句话:记住一个人的好,总比记住一个人的坏强。即将告别B区,离别的特殊背景,为学生沉淀思绪,过滤情感提供了最好的心理条件,产生了良好的催化作用、美化功能、柔化效果。

第三,理性的思索具有升华功能。

学生在写作中对新鲜的人、事、物最有热情,对最熟悉的人、事、物最没感觉。但写作结果却让同样让人失望。新奇而无绪,新鲜而无理,熟视而无睹,熟悉而陌生,这是一种让人丧气的因果关系。

究其原因,缺乏理性的思考是其关键。时间沉淀固然好,但时不我待,特殊背景当然有效,但可遇而不可求。理性反思却是每个人在写作之前都可以做的,也应该做的。可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可以推己及人地将心比心,可以高层建瓴地俯瞰众生……

其实,人如剑客,笔如剑,无论是多情剑客手持无情剑,还是无情剑客手握多情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剑客是否有大慈悲,剑客的剑术是否高明,前者决定文章的品质,后者决定文章的质地。因为大慈悲才是真多情,尽管表面看起来可能很无情;剑术高明才能彰显心中的多情,甚至能于无情处扰生多情。

三、互动作文课

感谢那根破皮带

——课堂作文的创意训练之路(节选)

河南省唐河县毕店镇一初中 臧涛

(全文刊登于《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07年11期)

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迅速打开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写出有创意的作文呢?这是我一直以来所思考的。一日,恰逢作文课,一根首尾分家的破皮带使我忽发奇想,何不以此为题,给学生一个出其不意。某一作文大赛的作文题目不就是展示了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吗?这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不是催生出了无数瑰丽的篇章吗?于是我决定把这缺了扣的、头尾分家的皮带带到课堂上去。

当我把破皮带挂在教室的墙上时,学生们一反恹恹欲睡的常态,兴致立即高涨。接下来,我让学生打开思维,自由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迸发出一连串意想不到的智慧的光芒。枯燥的事变成了快乐的事,往日死气沉沉作文课今天异常热闹。然后,我让学生思考发言内容,构思自己的作文。一篇篇异彩纷呈的作文脱颖而出。

刘莉同学写出了《皮带的自述》。破皮带本不破,乃是因为主人把她狠狠地摔在墙上,摔得她头尾分家……意味无穷。

赵峰同学写出了《皮带的故事》。皮带之断乃一大肚公仆所为,抨击吃喝之风,一针见血。

尹太克同学以一“弦”字为题,大胆引申。以皮带之断喻中小学生在社会、学校、父母、老师、作业之重压下的精神崩溃,发人深思。

真是一篇比一篇精美。这真得感谢那根给了我启发的破皮带。

【作文展示】

不管什么事,只要能变枯燥为快乐,就一定能激发出人潜藏的激情,有了这种激情,还有什么不想做和做不了的事呢?写作文也一样。

一、戏谑“公仆”好故事

我们的作文课要多给学生一个联想的机会,因为他们喜欢的事物往往带有一层神秘的面纱。要想让他们关注、探索、思考,就必须展示出打破常规的东西。就好比这根破皮带,他们竟能和大肚公仆联系起来,还讲起了令人捧腹的故事。

皮带的故事

河南省唐河县毕店镇一初中三(4)班 赵锋

墙上,一条半截的皮带佝偻着身体被吊在那儿,显然,它没用了。它不能被人束在腰里,失去了价值,当理所当然地下了岗,上了墙。

看着它可怜的模样,难免会产生一种无名之火:多好的一条皮带,咋会被弄成这样子?谁这么丧德?它就像一个满腹斗志的人,还未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被生活打入冷宫,尝尽人世酸甜冷暖。

既然它是一条皮带,就有束腰这最起码的本领。但竟有人用肚子把它撑断了!是气功大师,还是武林高手?非也,非也。乃是一位大肚“公仆”所为。君不见社会上大腹便便之士日益蓬勃,其中却也不乏“公仆”的身影。

这人被人民群众选出来后,便走马上任,饭量便也与日俱增。他常被一些人拉去饭馆大喝一通,到舞厅去浪漫一遭,甚至在家里也被人意思一回。久而久之,这肠胃便时时牵挂起山珍海味、五粮液茅台什么的,一天不吃则困,两天不吃发慌,三天不吃发狂,从此便上了“毒饮”。真可谓“但愿常饮酒,人人俱欢颜”,“党性名节不足贵,只求长醉不复醒”。吃得多了,喝得多了,这腰腹焉有不肥之理!至此,顿觉腰间甚是不爽。他想这皮带是怎么做的,莫非偷工减料不成?于是,大骂皮带商。虽然,“公仆”对皮带厌恶之感越来越强烈,但从早到晚,这皮带还得束在腰间。“公仆”继续吃喝,肚子继续变大,皮带则一松再松。极限时,才觉这皮带对自己继续营养下去充满了严重威胁。整日埋怨皮带商经验不足,就那么一根条儿也做不好。

“公仆”也有回家的时候。

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缓缓行驶的豪华轿车经不起这土路的折腾,时不时发出“吱吱”的叫声。“公仆”的大肚子更是颠簸得难受,这时的“公仆”也不顾自己文明的体面而大声地骂娘。

好不容易,小轿车驶进了村里,乡亲们欢笑着迎了上去。“公仆”慌忙理了理紧帖在头皮上发光的“脑壳儿”,推开车门,吃力地挪下车。此时,一件谁也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由于“公仆”大肚子撑得太紧,在跨出车门的一刹那,皮带蓬的一声断裂,裤子哧溜一下滑了下去,露出向外腆着的白肚皮。乡亲们哗的一声笑开了。“公仆”妈妈拄着拐杖抬着小脚凑过来,说:“娃呀,这一年不到,你咋变得这么胖?咋了?”

“公仆”咧着难看的嘴,无语,向上提着裤子。昔日白胖胖的脸蛋此时红得像猪肝似的。

事后,“公仆”把那截儿断皮带吊在了墙上,向众人示众,并成立了专案组,自己亲兼组长,明查皮带商的造假的事实。真不愧为“公仆”,果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所以,本人今日奉劝各位公仆:胖了不要紧,切记主义真。

岂不闻:“‘打嗝也来香’,醉死一局长”之实。再来个“副局长专案,老板娘命丧”之果。可气!可悲!可笑!可叹!

警醒啊!那些公仆们!

【方法指津】

写作文,要在“联”字上下功夫,作者由断皮带而联想到公仆普遍存在的大肚子,再联想到皮带被大肚公仆撑断,“联”得巧妙,写得深入。笑声中,我们体会到:学生心中装着社会,是他们所理解的社会。也许正因为他们纯真,少有顾忌,所以他们对大人们所司空见惯的现象更为敏感。短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善引诗文,语言辛辣而风趣,披露社会污点毫不留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17:47 , Processed in 0.14407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