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夫泽:一部有创意的教材——评《大学语文基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4 00:0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夫泽:一部有创意的教材——评《大学语文基础》
【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8月 】 【作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李夫泽】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用信息论的观点说,在教学信息系统中,教材既是信源,又是信道,举足轻重,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可以这样说,好的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基础性公共课,摆在这些大学生面前的将是一本怎样的教材,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语文教材始终以文选为主体,所以语文课本只是“例子”,目的是通过这些“例子”来阅读更多的书本。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课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课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致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课不是终点。从语文课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大学语文教材也是如此,作为“例子”,它的目的是为大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基础,提供方法,因此编撰教材时要把“最有利于学生学习、最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指针。由成远镜、周探科先生主编的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的《大学语文基础》一书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有利于大学生学习,也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具有现代意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先进文化,反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念,让学生接受新思想,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如王任叔的《我将以时间为马》写出了一个不屈服于物质生命的短暂,而要追求精神超越的大智大勇者,它是人生精神不屈的一种象征,读后给人精神的启迪。又如王蒙的《人生即燃烧》,告诫人们“人生就是生命的一次燃烧”,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一生的能量,这种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很富有时代意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教材充分注意技术背景下的学习方式,为网上学习提供机会和可能,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有意识搜集信息、有主见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林金桐的《北邮校长网上演讲》写于SARS横行时期,文章强调镇定、秩序的重要,强调大学生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这既对大学生进行了责任感的教育,同时又是将网上文章作为范文编进教材中,引导学生从网上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下篇的演讲稿写作、申论写作、求职信写作、面试策略都是很富有时代感的话题。
    教材符合学生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教材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上篇的范文既选得很精,也选得很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各种形式,古今中外的开阔视野,这便充分考虑了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渐渐地向外拓展,这是一种很好的编排范文的思路。比如:以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三个方面来组织上篇的教学内容,就是很好的尝试。同时,范文后面有注释,每一章的前面有阅读指导,每一章的后面有思考练习,这样很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材下篇指导学生写个人简历、求职信,教给学生面试应对策略,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下篇的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又解决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使知识应用于实际,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对任何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谁都会面临着择业。
    教材注重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学内容的组织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有利于综合性学习。比如,第八章将鲁迅的小说《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北岛的诗歌《宣告》、仇指的读后感《读<公民和政治权利公约>》、李永君的随笔《权利,权利》、佚名的《请不要对穷人大声说笑》、培根的政论文《论权势》七篇论权利的材料组合在一起,通过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思索者用不同的文体来阐述人类一个共同的话题:“人的权利”。这样的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不同时空多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教材中练习的设计虽然不多,但这些练习不仅有利于巩固学习成果,更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例如第四章是谈理想,在编排了7篇范文后,设计了2个练习题,其中一个“假如有一天,海伦·凯勒式的厄运降临,我们会如何应对?请以此为中心展开一次关于理想与人生的讨论(或演讲)。”这种练习的设计并不局限于一字一词,也不深究微言大义,更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却又有深度、有质量,很富有启发性、挑战性,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与兴趣,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既巩固了学习成果,又在探究中有所深化和拓展。
    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是本教材的基本特点。教材选用的范文是全新的,没有受到任何意识形态的影响。语文课不是政治课,必须通过文学作品来影响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选取优秀的作品便至关重要了。但优秀的作品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做人,使人生活得更好,因此选择的范文必须在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尤其是精神方面的提高上下功夫。教材中的90多篇文章,涉及祖国、情爱、权利、科学、诗意人生、尊严、理想、挫折等众多人文内蕴,目标指向学生精神人格的生长。每一篇材料都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文化知识结构。教材从多种角度思考这种文化的构成,如:思想、道德,修身、做人,审美、科学,传统、现代,本民族、外民族,本国、外国,多种价值观特别是现代价值观,情感、理性,等等。打开这本教材,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很开阔的视野,全球的意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类爱的博大情怀。
    教材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教材提示统一放到每一章的前面,而不是放到每篇课文中,同时提示少而精,简明扼要,目的是给学生留下自学、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摆脱各种预设框框的束缚,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的方法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每章后面的思考与练习,虽少却精,给学生留下广泛思考的空间。整个教材选取了90多篇文章,并非篇篇都要教师讲解,那是既不可能也不必要的事。教师讲哪些篇目,哪些篇目留给学生自学,这给教师留下了灵活处理的空间,让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换、补充、删减、调整教学内容。教材附录《课外阅读书目三种》,将20世纪优秀中文小说100部、20世纪世界文学经典200部、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00本书编成书目给师生,为师生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总之,这是一部有创意的教材,而好的创意,是教材的生命。有创意才有特色。每一套教材都有自己的特色,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材多样化。本教材在体系结构、内容选择与安排、教学设计、教材呈现方式诸方面都有所创意。
    象任何教材都有美中不足一样,这本书肯定有它的不足之处,因为它毕竟是一种尝试。至于不足在哪里,我不敢妄加评论。我只是觉得,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书,对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教好和学好这本书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对于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是否高了些。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而我并非了解实际情况,真正的特色和不足还是留给使用这本教材的老师和学生去说罢,他们才是最威权的评判者。
   作者简介:李夫泽(1959-),男,湖南涟源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教授,湖南省现代文学学会理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16:14 , Processed in 0.0944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