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我的网络教研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0-8-30 03: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段子来说微博
1、世界杯时,记者采访喀麦隆队,问埃托奥:你每天都干什么?答曰:吃饭,睡觉,上微博;又去问亚历山大·宋,答曰:吃饭,睡觉,上微博;问来问去,问到韦伯,韦伯答曰:吃饭,睡觉。问:为啥不上微博?答:我就是(韦伯)微博!……
2、粉丝超过一百,你就是本内刊;超过一千,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一万,你就是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超过1亿,恭喜你,你是CCTV了。
3、一般新浪微博都是140个字吧,163的微博可以输入163个字,我也在寻思360安全卫士要是出个微博是不是得输入360个字?网友纷纷表示51.com和 56.com会压力很大。其实我一直在等2688网店和3721网络实名出微博。网友告诉我,其实,移动10086也在酝酿微博……
4、腾讯每条微博下面都有 #举报#,很赞很实用,我刚才建议再增加一个 #自首#,这样更ok。
5、微博帮派分类:笑话精选派,图文精选派,原文转帖派,复制粘贴派,只写不转派,只转不写派,媒体炒作派,品牌广告派,生活秀秀派,专挺偶像派,原创搞笑派,大胆抨击派,独具一格派,风格混搭派,自言自语派,胡言乱语派。
6、某领导对一女孩耍流氓,女孩强烈反抗,领导骂道:小妞,别闹了,我可是有背景的人!女孩一听,顿时笑了:大叔,别闹了,我可是有微博的人。
42#
发表于 2010-8-30 03: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用新浪微博进行网站推广[zt]
做网络推广几年了,天天在几个站长站潜水,文章天天看但基本没写过,总觉得说来说去就那么些东西。前段时间研究了下Twitter类网站,Twitte的运行方式更像是电子邮件或是网页——由不同的实体所管理的一个系统,通过共同的网络协议相互连接,并不适合我们做推

做网络推广几年了,天天在几个站长站潜水,文章天天看但基本没写过,总觉得说来说去就那么些东西。前段时间研究了下Twitter类网站,Twitte的运行方式更像是电子邮件或是网页——由不同的实体所管理的一个系统,通过共同的网络协议相互连接,并不适合我们做推广。所以在使用常用的推广手法之余,也一直在寻找新的方式。
但我是做手机商城类网站的运营工作,对流量倒是没什么要求,但是需要高质的潜在客户,给来访客户比较好的用户体验,行货品牌手机价格一般偏高,我们的客户定位也比较高,所以很多手法不能用,很多地方不好推广。
前几天就听说新浪新出了微博,找朋友要了个邀请码,顺手做了一些基本的推广,加了些关注,没想到每天搜索优优手机网的人直接翻倍,成功交易数也有所提升(因为目前使用微博的一般是互联网资深人士,经济能力较高)。好方法不藏私,和做站长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一、善用关注
在新浪围脖上,每次关注别人,别人都会收到消息,现在微博还算是新鲜东西,一般都会顺手加回好友的。有来有往,长久相交之道。
二、风借火势
这几天互联网界最火的是啥?“李开复离职”。李开复可是微博的忠实用户,9月4日老李发了N多篇短文,估计心情有点激动,我呢,就加了他的关注之后一直F5刷新,出来一篇评论一篇,老李是个好人,基本不删回复的,当然咱也不能瞎掰,也就表示下关注之情。很多朋友关注李开复,顺便加了我做关注,这样好友就多起来了。
三、言多必赚
微博有个好处,你说一句话,会出现在N个好友的页面里面,百度也给这些页面相当不错的收录频率,带上你的网址和产品,自然会有很多朋友来关注。具体写什么大家自己想,我是写“诺基亚5530XM限量版 优优手机网仅售2320 http://www.uushouji.com”。网址会被sina变成短地址,其实更方便我们推广。
四、多开话题
围脖有个功能是插入话题的,插入后可以发起一个讨论版一样的东西,如果话题插的好,会引起大量的讨论。
五、广送邀请
新浪微博目前尚未开放注册,你可以发邮件给好友,邀请他们开通新浪微博。
拥有30个粉丝才可以邀请好友。
结合微博推广第一条,可以说明,微博,朋友多是王道。
所以朋友们想要邀请码请把邮箱发给我。邮箱 xuehm@live.cn 。这个也是MSN号,欢迎做手机行业,网媒编辑,网站运营推广等业务的朋友加我。
六、制造精华
健康类,保健类的文字,在微博上被转载引用的几率高,利人利己可以多做。
七、同步博客
悄悄告诉大家。微博只需要博客地址就能同步别人博客的文章,没有帐号审核之类的。所以你注册很多个微博的话可以马上充实文章的。具体怎么用,大家自己想咯。
还有些微博营销的方法,还在脑子里盘旋,等沉淀成位置再和大家分享。
43#
发表于 2010-8-30 16: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xkwq.e21.cn/

http://xkwq.e21.cn/

http://xkwq.e21.cn/

由此进入[中小学学科网站群]
44#
发表于 2010-9-3 00: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论坛态度

(一)

   论坛,是我们所有槐荫人的网络家园、精神咖啡屋。她的兴盛与繁荣,自然离不开每一个ID(网名),以及每一个ID背后代表的鲜活的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论坛态度。论坛作为本土论坛,有她的网络意义上的普遍的虚无性。但正因为她的本土化,所以她还不是完全虚无的,而是有很多的现实化的东西,或者说她更像一个本土化的超大社区。
    基于此,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论坛态度呢?我的理解是:

(二)

1、态度之一:娱己悦己,随意随心
    我一直认为,上网络论坛首先是为了自娱性的好玩、宣泄,所以不能不认真,但也不能太较真;其次,是为了学习和交流,向别人学习,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关注自己也许并不太感兴趣的东西,同时与他人交流和探讨;最后一个目的,或者根本没有什么特定的目的,上论坛纯粹就是一种生活习惯,时髦的说法是:   
    上论坛是一种生活态度。
   
2、态度之二:感谢论坛,尊重版友
    我不是一个太喜欢泡网上论坛和网络社区的人,论坛算是我很认真泡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当很多人喜欢到天涯、西祠、东湖社区转悠的时候,我敬而远之。一来因为时间并不是那么充裕,二来感觉那些知名社区距离我的生活太遥远。而当我偶然进入家乡的本土论坛-----槐荫时,从此驻足,并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网络之家。我就是这样成为这里的一员了。
    值得庆幸和感谢的是,我结识了很多值得我敬佩、尊重、学习,值得我交往的朋友。所以,我感谢论坛、感谢槐荫。
3、态度之三:真诚热心,求同存异
    热心,是一种网络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虽然我并不是一个很喜欢热闹的人,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话语并不是很多,但我喜欢通过看帖、回帖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作者(楼主)的关注和尊重,对相关事件和观点的看法。我想,对于任何一个发帖者来说,总是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回应(哪怕是不同或者相反的意见)。倘若无人喝彩甚至无人在意,那就犹如一个人在寂寞的荒原奔驰,孤寂而愁闷。所以,只要有时间,我还是对看过的帖子尽量回复,正如很多热心的版友常常关注我、积极回我的帖子一样。 我只想通过自己的灌水回帖,对所有的版友说:
    兄弟(姐们),我正关注你和你的帖子呢,请你继续!
  

(三)   

    网络虽然虚无,但网络背后所代表的现实生活并不虚无。论坛虽然只是一个虚拟社区,其实也是一个实在的“大家庭”。它的繁荣兴盛是靠大家的热心来支撑的,无论是公开的还是默默的。
      ID
虽然只是一个符号,但每一个ID代表的人不是符号,而是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个性之人。 我更愿意把这里每一个的ID当成自己周围的人,尽量表示理解和尊重。如果某些人无法令我尊重,那我就尽量远离和表示沉默。每个论坛人都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声音、或者不和谐的声音),但我想这种声音应该“干净”而文明,应该豁达而理智,应该求同存异、尊重他人。
    因为我认为:每个人的网络论坛态度,其实也是一种另外意义上的生活态度。

楚王后裔,2008年新年 写于江城)
45#
发表于 2010-9-3 08: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46#
发表于 2010-9-5 14: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改变了我的课堂



   许锡良



自从开通博客后,我上课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对我的课堂现在有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有能够上互联网的多媒体。好在现在的大学都具备了这个条件。



我每次上课必然先要打开自己的博客,自己的讲课常常只有一个简短的提纲,丰富的资料全是现场来自于网络博客。我可不愿意再让学生感觉自己大学毕业等于零,拿着辛苦抄写来的笔记,对照一下网络上的资料,有一种大呼上当的感觉。因此,讲课的时候再不也要求学生做笔记了。每有学生要做笔记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我的博客上全部有的,如果没有的,其他网络上也会有。上课,就是师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各自的证据都可以在网上及时找到。上课最重要的是大家提出问题,然后讨论问题,对这些问题与材料发表个人的看法,这个过程中,没有权威,只有对真理的追求,而且这个讨论是完全自由开放的。


一些人身临互联网时代,却无动于衷。大学讲课,如果教师讲的与书上的或者讲义早就准备好了的一样,那么还不如直接把这些文字发到互联网上。因为所有的文字材料与图片资料,都只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提问并且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文字本身是没有其他意义的。



因此,用这个办法,第一次把自己的阅读、思考、写作与讲课、讨论通过网络博客密切地联系起来了。上一堂课的思路,常常就可以写一篇文章。真正做到古人所说过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的课堂境界。从出现网络博客来看,一个大学教师已经可以通过博客把课堂、阅读、研究与写作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上讨论着某个问题,一节课下来,我的博客点击量已经增加了数千个。这个时候,我就会对同学们说,你们别看我在这里给你们上课,其实,通过博客,我也同时在与世界上许多地区的许多人在讨论着。现场在听我讲课,在与我讨论的只是你们,但是通过互联网跨越时空听我讲课,与我讨论的是成千上万。



通过互联网,不但改变了讲课的内容,同时也改变了讲课的方式。有了互联网意味着你要讲的,常常不是网上能够找到的。过去学术大师陈寅恪先生对自己讲课的要求是: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的不讲,现在就讲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的。在互联网时代你在课堂上所讲的与你要写的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不同了。不可想象,现在的大学教师,站在讲台上,还拿着一本出版了二十年的发黄教材或者讲义照着念稿子,其课堂效果会怎样?也不可想象,在互联网时代,照着念稿子的课堂,还能够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知识。如果现在的大学教师还没有上过网,如果现在的大学教师还不知道博客是什么,还没有一个自己的电子邮箱,一定要用毛笔作为书写工具,以体现他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人文底蕴,这将是多么荒唐。



互联网时代,其实可以改变我们学校的功能,可以改变我们的课堂方式,甚至必须改变了。在这里传统的学校与课堂的时空观念被打破了。课堂内与课堂外不再是界限分明的两重天地。课堂上没有讨论完的,或者有不明白的,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继续讨论,继续探究。尤其在大学里,记问的学问,学生上网基本上自己都可以解决了。如果一个教师还是用记问的东西教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无法显示了。中国古人说过,记问之学不为师。但是千百年来,偏偏是无数的人靠记问之学成为师的。因为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就是要你有记问之学,现在的高考又是逼迫你有记问之学才能够胜出的。但是,互联网时代,记问之学真的是没有意义了,因为,需要记问的东西,网上基本上都可以找到。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你必须学会提问,学会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资料,并且学会辨别这些信息,好好利用这些资料。学会分析与判断,学会提出不同的见解并且能够证明它。最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创新。



互联网甚至也在改变着中小学的课堂,而且迫切要求改变。如果能够把学生好好引导到网络上来,学会学习,学习思考,学生也可以通过博客练习写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查阅相关的资料,不再仅仅依赖教师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写作,可以充分讨论,甚至也可以打破学科界限与年龄界限,以整个生命的姿态投入到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上来。课堂也由学校可自由延伸到课堂之外。我记得十年前,美国就在开发新课堂教学方式,它的名字叫WEBQUEST__也就是网络探究的课。教师与学生一起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然后师生一起围绕着问题去网络上寻找信息资料,为解决问题找到答案。在信息资料的海洋中学会筛选,学会查证,学会创造性地利用。现在十年过去了,情况发展得怎样还不是很清楚。总之,时代的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我经常与学生在网上探讨学术思想与人生问题。昨晚,我的学生在网上告诉我,我非常非常IN。我还没有明白这个意思。学生解释说,这是最新流行的网络语言,就是非常新潮,非常时髦的意思。学生对我把网络资料与博客大胆引进到课堂上来的做法非常感兴趣。因为有了这个网络之后,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就完全打破了常规的上课与下课的时空界限,也打破了教科书的讲解,让学生主动学习,尽快站到问题的前沿上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开设博客,让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还能够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


我的这种课堂让许多基本上不上网,更不开设博客的老师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因为我有博客,也因为我经常阅读思考并且勤于写作,我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而且有时只要上那么一次课,仅仅一次,就会永久性地粘合上。这种滚雪球式的教育影响效应,让许多传统型的教授深感不舒服,深感自己作为教师的师道尊严所受的威胁。他们把上互联网学习说成是“网瘾”,把用电脑说成是学生得近视的根源,把电脑的辐射说成是学生健康的杀手。这也是许多传统力量要联合起来绞杀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时代毕竟变了,世界潮流是不可改变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互联网确实可以改变课堂,也正在改变整个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还在改变着整个世界的交流方式。互联网是上帝送给中国人最好的礼物。



20091212日星期六


47#
发表于 2010-9-6 10: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时代对教师职业的挑战                   __2007年11月28日下午在外语本四年级演讲
                            许锡良
   同学们:我叫许锡良,是教育系的教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名字?(有学生表示听过),好。居然有人听说我的名字。网络时代,就是有这一点好,可以通过网络跨越时空去掌握知识与信息。同学们,你们一直读书读到现在,有没有反省过一个问题___你们读书是为什么?(有学生说,找工作,生活更好一点,掌握知识等)很好,你们的答案没有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其实我们几千年来的读书人一直就是以这种心态来读书的。大家没有听说这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剩下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由学生们补充完),好,说明大家还是蛮有点文化的。深圳大学外语学院有一个外语教授阮炜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为什么学外语的人“没文化”》(学生“啊”地一声,纷纷表示不服气,表示抗议,深感有被歧视的感觉。)。大家如果对这个结论有意见,不要怪我,我只是介绍各位外语系的同学去看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可是外语系水平最高的那种人写的,他是外语学院语言研究所的所长,又是著名教授。不论怎样,你们同行的话还是要认真参考参考的。今天,我给大家讲的一个题目就是“网络时代对教师职业的挑战”。
  在座的同学中没有还没有上过网的?如果有请举手。好,没有,都上过网。还有同学们中没有QQ的请举手。好,也没有。说明大家都进入了网络时代,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同学们,这个世界因为网络的到来而正在悄悄地变化之中。美国有一个学者,叫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描述了碾平世界的十种力量,其中就有网络,特别是出现搜索引擎、博客这些新的传播工具与学习工具。这实际上也对我们的生活、工作,特别是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对我们将来要担任的教师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还必须迫使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教育。我总有一个强烈的疑问,我们中国历史这么长,人口这么多,幅员这么广阔,为什么发明创造那么少?为什么我们历史中一直有那么多愚蠢而十分残忍的事情不断发生,而且一直到现在仍然无法控制住?愚昧与灾难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首先要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教育的内涵,探讨一下,我们历史上是怎样误解了教育这种人类特有的活动,我们是怎样错误理解了人的概念与内涵。总之一点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是不是把教育的意义弄错了?到了现在发出这样的质疑我觉得就显得特别必要。过去,这个问题还不是特别突出,但是,现在因为是不得不重新考虑的时时候了。我们过去数千年来,是怎样错误地理解了教育?我以为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第一是驯服。把教育当成驯服的工具。在驯服的概念里就有类似如孝道教育,如奴化教育,和规训教育。总之一条就是安分守己,规规矩矩,伏伏贴贴,独立人格与自由思想是从来没有过的。这种驯服教育一直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而且越是成功的教育,似乎就越是驯服成功的教育。服从的也只是权威人格与依附人格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产生过自然法的概念,所以,才有孔子的“亲亲互隐”。也就是孔子把正义的概念定义为:父亲偷人家的羊,儿子替他隐瞒,儿子如果偷人家的羊,父亲替他隐瞒,这就是正义。大家看看,如果将之扩大到整个社会,整个社会岂不乱了套?驯服之下是不可能去追求真理,追求知识的。大家无论怎样读书,也只会想到找个好工作,虽然现在性质与古代有了一点差别,但是,本质上说仍然没有什么不同。读书目的在于引起思考,书其实只是我们思考的材料,如果不能进一步引发我们的思考,读书其实作用不大的。
  第二是背诵。以听话与驯服为目标的教育,自然不可能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不可能学会怀疑。那么,动脑筋这样的事情也就不在我们的教育考虑之内。孔子不是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吗?关键是这里的思,其实也只是忖度老师及上级的旨意的意思。并不是独立思考的意思。相反孔子的师生关系的亲疏恰恰是由听话服从的程度来决定的。颜回从来不怀疑孔子的话,只是一味地称赞孔子如何了得,如何伟大,孔子自然也对之恩爱有加,相反,像宰予、子路、樊梨这些人,因为不肯拍马,甚至有的还喜欢提出一些问题来,均被孔子骂得狗血喷头。听话,自然要记忆力好,这样才能够记住长辈或者权威的话,然后去执行。后来又发明了科举考试制度,把圣人的话当成至理,更是不可以有丝毫的怀疑与反思。任何胆敢这样做的人不但要完全被排除在体制之外,而且可能有掉头与牢狱之灾。这样的一种教育传统,一直流传到现在。我们现在的考试,基本上也是以记忆力以主,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教育仍然像我们这样强调记忆力,仍然有那么多的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记忆力在这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恐怕是绝无仅有的。过于强化一个人的记忆力,这有什么害处呢?就是意味着,作为一个人的生命的复杂性在这里被完全简化了。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有过关于人有七种智能的研究,说明人的生命中蕴含的智能是多元复杂的。一个人的生命要健康成长,必须尽量保持这种天生赋予的生命的复杂性,要敬畏人的生命。而敬畏人的生命,就是意味着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人的多元智能得到发展,尤其是人的生命初始阶段,比如少年儿童阶段,生命还没有完全开化,这个时候就被大量的东西充斥头脑,然后看他们记住这些东西的速度与准确程度,并且以此为标准来判断这些孩子的能力,分出“好、中、差”来,并且以此把儿童分成不同等级。这是对生命的践踏。今天教师们要常常地怀疑这种单纯以记忆力与背诵效果来看待孩子的现象。不但要怀疑,而且要高度警惕这种现象。如果一个儿童在一种高压下,一直能够把各门功课考出很高的分数,甚至门功课考一百分,如果这样的行为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甚至坚持到初中毕业,这个孩子无论怎样,将来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出息。为什么下这个结论?因为,孩子的生命里缺乏阳光,他们生命的丰富性被剥夺了。
    一个孩子如果要考上90分,这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记得自己在小学时语文数学两门功课加在一起都难以达到60分。但是后来,看来,即使这样低的分数又有什么关系?想想当时分数不高,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保持了我的一份天生的想像力,保证了玩乐的时间,保持了仰望天空与脚踏大地的时间与空间。但是,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的小学教材越来越难,其难度不仅超过了几十年前我读小学时,而且已经远远超过美国、西欧、日本这些发达国家,要每个孩子都考上90分以上是何其困难的。但是,去年,福建一个叫呱呱的小学老师来广州,我问她教的语文课班上平均成绩怎样?她说他班上平均成绩是92分,我又问,这么高的成绩应该算是学校名列前茅吧?她的回答真的是太出乎我的预料了。她说,不是前几名,而是在学校的倒数第一名。前几名的成绩是平均95、96分。我说,这些孩子完蛋了。你想啊,一个孩子考90分还意味着在班上倒数第几,一门课到90分,保持已经十分不容易了,而在这个基础上每增加一分,都将要耗费孩子多少睡眠时间?将牺牲他们多少游乐时间?此外,还会有读课外闲书的时间吗?还会有自己兴趣爱好吗?还可能保持一份好奇之心吗?如果偶尔考个一百分,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如果门门功课100分,而且连续几年,每次都如此考下去,你的孩子再聪明,也会变成考试的机器。孩子好奇之心将会被反复要求记住的唯一标准答案摧毁。他们的童贞将会被分数后面的功利污损。孩子一旦对知识不感兴趣,而只对考试分数感兴趣,对考试完后排名感兴趣,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提不出自己的问题,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没有了。可是爱因斯坦这个人类二十世纪最富有创造力与想像力的人却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许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一个孩子的父母或者老师如果曾经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这实际上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可是,现在学校对教师越来越严格了,许多学校都实行了对教师考核的末尾淘汰制度。呱呱老师说,如果你甘心只让孩子平均考90分,而且没有要求进一步上进的样子,那么下岗的就很可能是你了。没有可能让你那么从容对待那些学生的,你必须拼命把学生从别的老师那里争抢回来,否则吃亏的必然是自己。这后面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拼命地挤压着我们的教师,再通过教师与父母的手去拼命地挤压孩子们。中国孩子长大后如果仍然有一点创造力的话,只能说是这种高压政策下的漏网之鱼,是幸存在深山老林里的古树一样的珍贵了。我们一直以为自己通过教育在培养人才,有的还认为自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实孩子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教师所做的工作如果没有扼杀,或者扼杀得少一点,就是非常了不起了。我们中华民族活了五千年,能够拿得出手的发明创造不过是“四大发明”。而且这“四大发明”也不是我们正规教育下的产物,而是一些旁门左道的产物。比如,火药的发明是道士炼仙丹时无意发现的,与“四书五经”无关,而且就是发明之后我们也没有能够在化学反应原理上说明它。至于用处,既没有用它来开山开矿,也没有用它制造什么枪炮,只是发明了鞭炮与烟花而已。直到我们被自己发明的火药制造成的洋炝洋炮打败,仍然没有醒悟过来。
 第三是刻苦。我们的教育对刻苦是特别强调的。每个做过中学学生的人,刻苦学习,已经是耳朵都听得快要起老茧了。如果背诵的东西是自己不能够理解的,而且也没有任何兴趣,这个时候,就自然必须用强力去要求自己。所以,在中国古老的教育词典里充满了类似于“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之类的刻苦学习榜样。这实在是对学习的最大误解。中国人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精神就是这样被搞掉的。学习要不要刻苦?当然要,但是我们不要忽视了,学习首先是一种快乐。学习是人的本能与生命形态的需要。人们思考探索,想追求真相,这是本是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上天给了我们一个脑袋就是要用来思考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会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呢?就是因为,我们片面地开发与使用自己的记忆力,我们的智力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我们的生活世界与学习世界被弄得十分枯燥乏味,面目可憎,弄到最后,所有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出好分数,兴趣完全被忽视了,探寻大自然的神奇的欲望被几个十分枯燥的分数弄得毫无光彩。我们中国人很少有思维的乐趣,很少有单纯探索自然的奥秘的乐趣。中国人的智力形式大多是功利性的。没有仰望天空的习惯。中国人智慧的代表人物就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算的也只是别人的心思,他们心中有策,这个策也不过是计谋,是策略。我们未曾出现过像苏格拉底式的人物。没有出现过单纯以知识与思想作为自己追求的对象的人。所以,中国出得了诸葛亮这样的神化人物,却想像不出类似牛顿这样的人。牛顿终身不娶,康德也终身不娶,因为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思考的知识与思想之中了,他们终身探求他们所追求的问题。在这样人看来,没有什么事物比思考的乐趣更有乐趣,没有什么比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更为重要。法国有一个思想家叫帕斯卡尔,他说人就是会思想的芦苇,人除了会思想,他的价值甚至还不如一根苇草。但是,人因为有了思想,他的价值在宇宙中就是唯一的,再强大的宇宙力量都无法比人的这种思想力量相比。在西方从其文化源头就有思想的乐趣,有学习的乐趣的。但是,在我们这里却没有。我们只有道德章句,只有圣人教条,这些东西并不要求人们去审视,去反思,而只是要求我们去背诵。我们的智力被降低到了只有记忆功能。所以,古人读书,如果没有进学、中科举之类,也就是如果他所背诵的东西没有被皇帝所购买,那么他们即不能够帮助生活,也不能帮助生存。而且其智力常常比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还要低下,因为他们什么谋生的能力都没有了。也不会创造新的知识。更不会创造新的工具。中国的教育自古特别讲刻苦,但是忽略了一个前提,人的生命是有差异的。人的天赋,遗传素质有天然的差异,应该承认这一点。但是人的生命并不能绝对地分出高低来。一个人的优劣是很难分清的。这个时候,我们的教育就必须以人为本,制定适合每个人的发展的教育制度与教育环境来。但是,我们的教育始终是工具化的。分数的工具,政治斗争的工具,意识形态的工具,经济的工具等等。如果我现在要求全班同学们都穿我提供的一种型号的鞋子,脚长了的要锯短,短了的要在鞋子里塞上棉花,无论怎样必须穿这样一种型号的鞋子,大家会不会认为很霸道,很荒唐呢?肯定的。但是,如果这种的方法换成教育,换成考试,大家就是默认了,而且视之为理所当然了。这就是我们长期在一种教育习惯里而形成了集体无意识了,按照理所当然的习惯去接纳它。当大家都这样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一股顽固的巨大的力量。个别人不想这样做恐怕也不行了。只有大家逐渐认识到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我们才有可能不付代价地改变过来。教育变革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变革,我们这个民族就会没有希望。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最主要源自于对人的理解不同,从而导致了对教育的理解不同,对教育理解不同,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同形态。西方人的活力强,发明创造多,而我们却相比要少得多。我们的教育出来的学生,越到后来生命活力越差,创造的冲动力越小,使人们不得不怀疑,这究竟是受过教育的人,还是受过摧残的人。因此,我们中国人首先要寻找到思维的乐趣,要重新理解知识,重新理解这个世界。
 第四关于知识。中国人对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恐怕也是耳熟能详了。这句话源自于英国哲学家培根。英语是“Knowledge is power.”我外语不好,不知道有没有说对。这个“power”可以翻译成“力量”,也可以翻译成“权力”。不同的翻译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很少讨论这样的问题,但是,关于知识的问题,可是西方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话题。如果翻译成“力量”,就包含有解释自然,及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意思,但是如果翻译成“权力”,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有点类似了,我们中国的教育一直就是在“权力”的基础上来认识知识的,而且我们传统的文化并没有知识的概念,我们只有道德章句,圣人训导,然后就背诵这些。我们传统的教育,一是缺乏逻辑理性。二是缺乏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我们也一直作了错误的理解,把宗教信仰与迷信混淆在一起。三是缺乏实验验证的方法与意识。四是缺乏追问与怀疑批判精神。当然,这与背诵教条式的教育方法及教育观念,还与驯服的教育目的也是密切相关的。这些构成了我们的教育的先天不足。因此,中国人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甚至连一门像样的学科都没有产生过。我们现在一讲起科学,大多数人的意识还只是一门门的具体的科学,比如物理、化学、生物,你们会认为是科学,但是你们所学的外语是不是科学?(大家摇头表示不是科学)这就是我们认识科学的层次,不是个别人,而是普遍的认识,不是一时,而是一直如此。早在“五四”时我们就是这样认识科学的,到现在我们也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就是在这样的蒙昧中打转转,几十年,上百年过去,仍然无法走出这个蒙昧的圈子。知识是什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要把知识看成是死的,看成一成不变的,知识也不是用来背诵与储备的,而只是用来激发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如果一个人的知识没有激发我们进一步思考,那么这个知识即使完全背诵出来了,也完全理解了,其实这个知识仍然不是他的,只有被用过了,用于重新思考,特别是用于创造了,这个时候这个知识才是活的。所以,外国教育就不像我们这样完全以知识体系来编排知识的教学,而是引进问题,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去学习知识,是在解决问题时才运用到知识的,这种知识始终是与思考及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这种知识也许在我们看来是不够扎实的,但是却是与生命融合在一起的,充满了思想智慧的。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思想智慧,转化为一个人的素质,这里就必须把知识活化,而活化的方法与方式只能够将知识与问题联系起来,把知识作为怀疑的对象,作为进一步激发思考的材料,而不是像仓库里储备货物那样将知识储存在人的大脑中。知识不仅有量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质。我们长期只重理,不重质,我们对量的重视也只是在记忆层面收来验证我们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果说以上这些误区,在过去的时代还不是特别突出,挑战性还不是特别明显的话,现在进入知识经济,网络时代就大不相同了。作为记忆性的知识越来越不重要了。你们看,我在一个教室里,现在通过网络就可找到任何一个知识的解释,包括任何一个英语单词的读音与解释。另外我在教室里通过博客就可以把我正在讲的课现场传给全世界的人看。作为记忆性的知识已经不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了。学生如果会利用网络,他随时可以查到他所想要的知识要点。我手里的这个移动硬盘有好几十个G,当然还不算是大的,大的已经有一百多G了,这样一个巴掌大小的东西,如果不包括图片,只放文字材料的话,几乎可以把我们整个图书馆的文字材料都放进口袋里。如果我们仍然像过去一样把知识的教学当成重点,那么我们当教师的人立即就会感觉到自己的短处。因为,我们很可能还没有学生寻找得快。网络这个东西,越是年轻的人越是容易精通。那么我们再保持过去那样教育条件下对教师的定位恐怕是不行了。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任何优势。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何为?我以为教师重新定位就应该定位于教师是一个思考的典范,是一个具有人格精神魅力的人,特别是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一个新型的受过教育的人,首先是要懂得如何进用工具去寻找自己所要的知识与信息。知道什么知识信息是自己所需要的。还要知道在什么地方有这些知识信息,如何去寻找,然后还要知道寻找到这些知识信息后如何处理,如何利用,特别是如何来用于生活,用于研究,用于创造出新东西来。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是思考的榜样,学生从教师这里学习到的不仅有思维的内容,还有思维的方式与方法,思维的过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潜化的。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而且常常是隐性的东西对人的影响大,而且深入长久。我们大家都知道自己从小学到大学,上过的课有无数,具体的课的内容我们大多是忘记得差不多了,但是课对大家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因此,如果一个教师从来没有享受到思维的乐趣与探索的乐趣,那么这个教师当得会相当痛苦的,而且他的痛苦同时也会带来学生的痛苦。痛苦的教师,只会带来痛苦的学生。只有享受过思维乐趣的老师,才会把这种思维的乐趣同时也带给他的学生。
 教师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人格魅力。教育是性格塑造性格,智慧碰撞智慧的事业。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常常表现在他的思想见识,他的见多识广,充满思想活力这些方面。总之是充满生命阳光的人。因此我不主张传统的对教师的定位,我们过去有太多的宣传教师典型的事迹。大多是非伤即死,总之是不太健康、生病、病死,甚至要动辄累倒在讲台上,才容易成为先进,才是师德高尚的表现。这大大地误导了教师形象。我现在劝告同学们,只有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精神,充满活力的大脑,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好感,才会得到学生的向师亲师尊师与爱师的待遇。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受到学生尊敬与爱戴。
 教师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他富有创造力,他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要有创造力,一个教师就必须要有怀疑精神与批判精神。这是我们教育体制下最为缺乏的东西。教师中有这种素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创造力,常常是与他的想像力与批判精神分不开的。我们常常误解了教育,以为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相信一些什么。其实,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怀疑,学会批判,真正的相信也是要经过充分的怀疑的,没有经过怀疑与自己深入的分析批判,其实即使暂时相信,也将是假相信,所以,让学生充满怀疑精神是很有必要的。这个时候,老师必须要做出榜样来。他以自己的怀疑追问给学生作出示范。一个提不出自己的问题,看不到蕴藏的问题,缺乏批判精神与批判能力,他没有可能有所发现,也不可能会有所创造。我们要十分警惕那种只一味让学生相信,满足于让学生会写会背,会记的教育效果。特别是要防止我们的教育让学生在造假中茁壮成长。求真务实始终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如果你的教育是让学生学会了造假,学会了谎言连篇,那么你的教育越敬业,对学生的伤害就越大。这种教育将对社会的危害也越大。现在中国的教育在这个问题上十分严重。将来同学们当了教师,如果能够逃避造假,恐怕是三生有幸了。虽然大气候如此,但是,我们仍然要极力去做一些事情。独立思考与富有爱心,同时能够有批判与创新精神。这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生命所在。这些东西永远是不能够用网络或者机器代替的。坚守住教师的这些方面,教师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教师的职业才不会在网络的浪潮中被人视为是可有可无的。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经常把眼睛向外看。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是如何看待教育,是如何进行教育的,看看美国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是如何进行教育的。要承认我们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都是落后了。这种落后首先是教育的落后,教育落后并不仅仅是资金财物的投入不够的问题,而是在理解教育上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一方面教育缺乏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教育资源浪费十分严重,而且严重不平衡。这也是对教育的理解出现了问题。我们现在还有一百多万儿童流浪在全国各地的城市的街头,无人问津,这些孩子将与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对我们的社会会形成怎样的影响啊。这绝对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没有认真看待这个问题。我今年五月份去了一趟日本,我感觉日本能够发达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不但重视,而且他们理解的教育十分到位。同学们要记住日本人的教育理念,他们说,人类所有的财富中,只有人大脑里的财富是最宝贵的。而人大脑里的财富又只能靠良好的教育来挖掘。这也是日本非常重视教育并且能够很好把握教育的重要原因。日本人的聪明首先他们懂得怎样去学习,懂得谦虚地向一切比他们强大的国家与民族学习,不论这个国家与民族是否侵略过他们,是否给他们曾经造成过巨大的损害与侮辱。这种精神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非常可怕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国在各方面都比日本占尽了优势,但是我们仍然远远落后于日本的重要原因。
   我现在来问问同学们:你们现在回忆一下你们上小学的第一天到第三天,有什么印象?看看谁能够讲讲哪天有什么故事,有什么值得现在拿出来留念的东西?如果有现在就请给大家讲讲。(等一下,大家互相观看,始终没有人站起来。而且不少人在摇头,表示没有。)好,同学们,如果按照日本小学生的入学教育仪式,你们一定会终身难忘的。(我从我的博客上找到心怡女士的那篇《我在日本小学任职的经历》)同学们,如果你们的小学入学教育是按照日本人这样去做的,你们现在不但会有深刻的映象,而且还会至少有一样纪念品,就是一年级入学时的第一天同学们的合影。这个照片要留到现在,你们说是不是人生中很珍贵的纪念物啊?还有,你们会在小学入学第一天,报名时面向全校的师生亮相,自报姓名与年龄,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这是你一生中第一次要在那么大的场合讲话,公开亮相。这个过程会不会对你的人生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与极其深刻的印象?还有那些一生最好的习惯,都会在头三天,也就是日本小学教育中的“黄金三天”中就教给你,然后令你终身难忘,终生受益?这些东西可是我们所没有的。我与大家一样,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就是那样稀里糊涂地进了学校,连一点印象也没有,学校也没有教给我们起码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教育的中国,是不可能会有良好的国民素质的,而没有良好的国民素质,也就不可能会有民族的振兴与社会的和谐。只要打开眼界,虚心地把眼睛向外一看,我们就能够学习到不少东西。可是,许多时候,我们的双眼就是被一块红布蒙住了,我们每一个小学生一进学校的第一天就开口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理解“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含义吗?就是现在,同学们你们是大学四年级的同学了,你们理解了吗?说实在的,我这个四十出头的大学教师至今仍然对此困惑不已呢。这就是我们教育落后的根源之一啊。
 我们学院的毕业生将来大多是要当教师的,而且有许多会要到农村去当教师。无论你们将来当教师时遇到什么困难,也无论去的地方多么落后,你们都要争取把电脑搬进自己的宿舍,然后想办法把网线拉进自己的房间,据我所知,广东最落后的偏远山区的乡村,也已经可以上网了。你们一定要把网线拉进自己的房间,有了这根网络,你们周边的环境无论是多么落后,信息多么闭塞,你们都会有一个世界的前景展现在你们面前。你们可以通过网络不断地接受新知识与信息,不断地与时代的脚步保持一致。使自己永远具有新鲜活力的知识与信息,可以跨越时空去交朋识友,遇到自己的良师益友。把握发展自己的机会。否则,你们从广州走出去,在乡村混了三五年,又重新变成一个村姑,那就惨了。我今天给大家讲了网络时代教师职业所受的挑战,讲到最后,其实挑战更是机遇。网络时代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提供了无限的源头活水。同学们记住:你们属于网络时代,网络时代也属于你们。
 2007年11月30日根据回忆整理记录。
48#
发表于 2010-9-6 10: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的幸福在网上
                           许锡良
   一年多不见康永久博士了,去年在北师大相遇,今天又在西安相遇。他一见我就笑着说:“教师的幸福在网上。我经常上网看你的博客,那是一种别致的幸福。”我们这次在西安陕西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召开教育与幸福的学术研讨会,有一个教师职业幸福的话题。
  说教师的幸福在网上,除了作为一种鼓励的话外,也确实有一定的真实的含义的。因为,大家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思想,探讨问题,使教师每天有那么一点点时间作一下心灵的静思。而且可以穿越时空,让思想穿梭来往,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改变了教师的生活,至少就现在来说改变了我的一点生活方式。这次在西安的会议上,不少教授、研究生都读过我的博客,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一说到我的名字,不少人就说,哦,知道啊,我在网上读过你的博客。也有一些没有读过的,听了以后说,回去一定要好好读一读了。这就是人们交流方式改变了。
  我对康永久博士说,你不能只看而不写啊。除了学术专业的学术论文之外,还应该学会写点感想与随笔性质的东西,即使不作为学术研究,作为生活情调的调味品,也是有意思的。他摇头说,不会写啊。感想与随笔性质的东西就是适合某一类人,我这种人写不出来。
  我总感觉写感想与随笔需要的是灵气,而学术研究更需要的是耐心与细致。需要思想灵气的地方并不多。有时思想观点用那么几句话就可以说得清,但是却要用几十万字的历史材料来证明。但是,随笔却不同,就那么一点点历史材料,你却要用那么多的思想灵光来打理,要将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直接感觉这个世界的冷暖。爱随笔的学者有思想家的倾向,而爱写学术论文的人却有学问家的倾向。当然二者兼而有之的人是最好的。
  这次在西安,我看到刘良华博士在他的《逃避自由》一书的扉页上写着:第一是有几份证据说几份话;第二是有几个思想观点,就去找几份证据。前者是得到认同的,后面看起来是很可耻,但是,第二种方法也不是毫无价值的。把别人的思想观点用括号括起来的办法,铁芳老师做得很好。
我觉得良华在研究时想到这几点很有启发意义。有几份证据就说几份话,后面蕴含了一种观点,即存在着一个完全客观的本质面目,我们不能完全弄清他们,但是,我们可以用谨慎的态度一点点搞清,所以要用有几份证据说几份话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方式常常被喻成治学严谨,不肯凭空说话。把想像与猜想几乎完全排除在研究领域之外。但是如果放开眼界来看,有时我们似乎很客观地在研究一个问题,实际上我们早就是用了自己的眼光,带着自己的思想偏见在搜寻材料,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在茫茫世界,如果我有一个想法,又能够找到一些证据,而这些证据又是那样典型,那么富有说服力,那么这种研究也是有意义的。
  有材料然后说话,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但是有思想而找材料,而且只是一些零星的材料,这就是我们一般意义的随笔了。学术研究是站在材料后面说话,或者用材料说话的,研究者可以躲在一大堆文字材料后面,作幕后操纵,令人看不清作者的真实面目。但是随笔的撰写一定要作者自己以独特的生命个性站出来,说自己思考过的话,说自己发自内心的话。一个学者会写学术论文还不足以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还要会写随笔,他才是一个完整的学者,说明他在继承前人的知识的时候,还有自己生命的独特体验。
  网络写作应该是生命的独特体验,大量的索引与注释是会使人无法耐心细致地读下去的。
49#
发表于 2010-9-6 21: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50#
发表于 2010-9-7 19: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建立自己的独立博客(个人网站)?[zt]



可能会有朋友对建立独立博客(个人网站)感兴趣,趁热打铁,在这里我做一下简要介绍。
所谓独立博客,就是指不是依附于博客网站(如新浪博客)的博客。一个独立博客(一般来说)需要具备以下要素:1、独立的顶级域名;2、独立的空间;3、独立的系统程序。

独立博客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1)拥有独立域名具备个人身份象征,更重要的是,(2)在博客网站建立博客,表面上看这个博客是你的,实际上管理员拥有对你博客内容的生杀予夺大权,可以随心所欲地删除或者修改你的文章。更有甚者,像校内网这样无耻到极点的网站,甚至会占据你的著作权归它所有。即便上述情况都不存在,(3)你的博客隔三岔五来一群陌生人瞎胡搅也是一件烦人的事情,除非你喜欢闹。
1、独立的域名
注册一个国际顶级域名需要花费人民币约60元/年。.cn域名会更便宜,但我强烈不推荐使用没有任何权利保障的.cn域名。另外我也强烈不推荐在国内注册域名。推荐使用.com域名。
有了这个域名,你还可以(1)为它设置无数个二级域名,比如本博客的blog.panliang.com,(2)自由设置以该域名为后缀的电子邮箱地址,可谓物超所值,公布出来相当有派头,比如我的电邮地址:mail#panliang.com。
2、博客系统程序
有很多可以选择,其中最耀眼的是本博客采用的WordPress系统,功能、拓展性都很好,也很容易上手。由于全球粉丝众多,能方便地查到很多设置技巧、功能插件和漂亮模板(本博客模板是我自己设计的),各大网站(youtube、flickr等)也都提供用它的接口。作个人博客乃至个人网站都绰绰有余。
3、独立的空间
空间是需要依照你的博客程序类型而定的,上文推荐的wordpress系统需要的空间类型是php+mysql。一般来说,人民币120元/年足够了。
注:以上价格我都是往高了说的。精打细算的话甚至可以折价一半以上,我可以为你推荐销售商,但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不会发布在博客里。
可能有人顾虑,我在别处的博客已经发了几百篇日志,舍不得丢掉又没时间逐篇转移,怎么办?没关系,其实你可以方便地搜到将博客搬家到wordpress系统的方法。本博客先前的538篇日志转移过来,所花费的时间不到10分钟。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更新:我在乐城建了一个“独立博客建设”群组,自己写了一些教程,供独立博客建设爱好者参阅,以后也会不断更新。进入>>
使用wordpress建立独立博客的简单步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16:33 , Processed in 0.0833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