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洪宗礼等:关于母语教育的十点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4 01:3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洪宗礼等:关于母语教育的十点建议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08/8月号 】 【作者: 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 洪宗礼 柳士镇 倪文锦】
    (江苏教育研究)编者按:母语教材、教学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国际性。由著名特级教师洪宗礼先生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十五”重点课题“母语教材研究”,历时12年完成,其终结性成果10卷本《母语教材研究》面世。2008年2月,《母语教材研究》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及中央教科所、江苏省教育厅、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领导和专家云集北京,对该项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证和研讨。专家们认为,该课题研究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真研究,集中了国内外160多位专家、学者的智慧,研究了中国百年和世界40多个国家及地区当代的母语课程教材,覆盖了全球8大语系28个语种,形成了10个专题600余万字的研究成果,并且在母语课程教材建设问题上形成了极有价值的、富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共识。这项研究是开创性的、奠基性的,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我国母语课程教材的研究和建设,对于中外母语课程教材的比较研究,对于我国的母语教育事业,必将产生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
    本期特别策划“母语教育”专题,刊发由《母语教材研究》的主编洪宗礼、柳士镇、倪文锦合撰的《关于母语教育的十点建议》,并约请了该课题组成员、著名语文教育研究专家顾黄初、韩雪屏、温立三等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专题撰文,以求帮助读者管窥该课题研究内容之精彩,思想之深邃,贡献之巨大。同时,表达我们对以洪宗礼先生为核心的课题组的由衷敬意!
    摘要:本文站在三个面向的高度,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论述母语的性质、功能、价值、地位以及母语课程教材建设的基本理论、战略目标和策略思想;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母语教材的发展趋势,以及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阐明语言与文化、基础与发展、工具性与思想性(或“人文性”)、继承与创新、民族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实用性等方面的辩证关系;着重从母语课程标准和母语教材编制的理念、内容、思路、策略和方法以及教材选用、审查、评估制度等方面,对我国今后母语教材的建设与完善,提出可资参考的十点建议。
    关键词:母语;母语教材;发展;完善

    1.必须从母语的性质、功能和教育发展的全局来认识母语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母语是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因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将母语课程放在首位。要从终身教育、“全人”教育、持续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种角度来思考母语教学的功能,并把母语教学建立在现代学习论的基础上,通过母语教学的知识(言语信息)、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认知策略(促进学会学习)和情感态度(包括道德、审美等)等预期学习结果的达成,实现培养学生人人具备现代公民生存、发展的全面素养的目的。在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国际上“多语制”的出现,应正确处理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的关系,建议国家制定有效的政策,在重视外语学习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民族共同语教育,进一步提高母语教育的地位。
    2.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动态地认识母语教材发展的历史轨迹
    对各历史时期母语教育和母语课程教材功过、得失、利弊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历史的、辩证的、客观的、全面的分析,而研究历史轨迹的目的是促进未来的发展。中外母语教育发展史已证明:扎实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教学实验是推动教材建设的强劲动力。
    3.应以母语教育的价值目标和功能目标的统一观,理解母语学科的特点
    比较中外母语学科的多元目标、多重功能和复杂内容,从母语学科的主要矛盾分析,可以认为,语文学科作为“形式学科”,具有工具性(语言是核心);作为“内容学科”,具有思想性(思想是灵魂);作为综合性基础性学科,它是语言和思想的统一体。由于语言承载人类文化,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因此,不可忽视语文学科拥有的文化价值。这样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可以突出母语和母语教材在国家生存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语文学科的规律,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要求落实到教材编写之中,达成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具体目标。
    4.母语课程标准(大纲)的编制应体现民族化、科学化、人本化、现代化要求
    课程标准应充分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有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论等方面的坚实的理论基础。母语课程标准的编制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必须从我国国情、汉语文教育传统和现代社会发展对母语的需求出发,拟定出各项目标和内容要素,使之真正成为教学的依据、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教学评估的依据。
    5.优化母语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是母语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点
    母语教材内容优化应体现如下原则:(1)鲜明地反映国家或地区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2)充分显示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当代文化特质以及国家的文化政策,注意多样文化的交流和融合;(3)重视文学鉴赏和文学熏陶;(4)科学合理地安排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视听能力的基础训练;(5)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言语实践活动的设计;(6)注意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
    母语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应十分重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人类文明成果;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尊重多样文化。选文既要重视各个历史阶段素有定评的经典名著,又要注入时代活水,反映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成果;鉴于教材中课文的特定要求和阅读对象,即使是经典作品也未必都能成为优秀课文,因而必须充分认识优秀课文的“示范”、“例子”、“载体”和传承文明的地位和作用,在选文时必须始终秉持严谨而审慎的态度。
    教材体系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益,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因而,它不仅仅是结构形式的问题,更是科学的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不能把体系改革仅仅视为简单的形式改变。母语教材编排体系优化的原则主要是:(1)在内容取材、知识结构和训练体系上,能反映出当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2)不同模式的教材在编排上要有各自的特色,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习对象的需求;(3)主题、专题、模块等单元组合形式是国内外母语教材编排体系改革的新成果,应给予关注和研究;(4)教材的呈现方式要有利于进行启发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探究能力,发展个性。建议国家鼓励不同教材模式的研究和实验,探索不同体系、不同风格的教材,促进教材结构的优化,逐步构建科学的适合我国当代语文教育要求的教材新体系。
    6.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母语教材中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关系
    提高语言表达技能与提高文化含量是密切相关的,语文课程教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内容的丰富性,思想的深刻性,形式的多样性乃至历史的悠久性都是其他许多文化现象不能相比的,而这种课程教材文化只有借助语言才能表达出来,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培育、感受、涵咏优秀文化之美,并从中得到文化熏陶,因此,把语言与文化对立起来,搞绝对化,是不科学的。优化的教材,语言中蕴含着浓浓的文化,文化则借助语言大放异彩。典范的文学作品的文化含量高,语言文字规范生动,是陶冶情操、学习语言的优秀范例。加强文学教育应是母语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7.母语教材建设要审时度势地把握世界母语课程教材发展的趋势
    要切实把握世界母语课程教材发展的趋势,适时建立“国际母语教育信息库”。审时度势并非“追风”,而是要充分研究各国母语教育动态,根据我国国情指导我国母语课程教材改革。对于当前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难点(如选修课、知识状况、技能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问题,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语文教育的历史传统,参照国外母语教育的经验,组织有针对性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母语课程的整合,是母语教材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建议国家积极规划,统筹安排,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母语教育中的运用。
    8.要把创造能力培养作为我国母语教材建设和研究的突出主题和重点内容
    要特别注意从选文、编辑设计等环节,改进母语教材编写;要增多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内容,尤其要在教材中加强创造性阅读、创造性写作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从小学识字教学起步,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萌发创造意识。我国百年母语教材编写具有重语感、重积累、重感悟品味、重学思同步、重知情意行统一的传统经验;国外母语教材有内容时代感强、贴近生活、注重应用、形式活泼、呈现方式新颖、练习和活动设计灵活的新鲜经验,应在中外经验的交互渗透中探索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新途径。
    9.必须坚持教材多样化的方针,构建中外比较视野下的汉语教材多种模式
    建议国家坚定不移地贯彻教材多样化的方针,坚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优秀专家个人编写不同内容、不同体系、不同风格、适应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地区需要的教材。本课题研究的45个国家和地区的教材模式各有特点,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构建我国母语教材多种模式,必须立足汉语文的特点,吸收国外模式的长处。本课题在中外比较视野下概括、提炼的我国中小学母语教材的十多种模式,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它们都具有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其个性化的要素和结构特征,有其理论基础、应用价值和适用范围。应该允许多种模式的实验和研究,正视它的存在,让它们在竞争中接受检验、优胜劣汰。一概否认模式,或把模式僵化都是不足取的。
    10.要逐步完善教材审查、评估制度,积极推行教材循环使用、赠送制
    教材的审查实行“宽进严出”。“宽进”就是允许单位和个人根据送审要求自由申报。“严出”就是首先要通过预审,组织有关专家、教师对申报的教材进行审读,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实行“一票否决”:语言审读不过关的;与已通过的教材同类型、同水平、同面向而无新特色的;教材观念、内容、体系陈旧的;编者队伍资质差或结构配置不合理的;出版社财力不足、不能承担培训工作的。只有预审合格的教材方可进入正式审查程序。建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吸收国内外教材审查的经验,制定《教科书审查标准和规范》。审查教材要依据《标准和规范》,主要在方向、理念、思路、目标达成等方面严格把关;至于教材的体系、风格等,可留给编者以较大的自主创新的余地。
    建议按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真正实行编、审分开。必要时可成立专业审查机构,聘用脱产专业审查人员,以便积累经验,保持审查政策的连续性;同时适当聘请兼职的资深专家、教师参与评审,确保评审工作的质量,做到客观、公平、公正。
    建议国家拟定相关政策,每五至十年,组织权威专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已推广使用的教材进行一次调研、论证、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教材限期停止使用,或修改后重新审定;优秀教材则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使用。
    教科书印制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目前,有的发达国家(如德国)已经使用了“防污课本”,甚至探索研制电子课本。建议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科书的印制质量,力求纸质逐步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积极推行教科书免费赠送制和教材循环使用制。
    上述十条仅是研究的初步认识,但涉及我国母语教材建设的方针、思路和策略。当然,由于母语教材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这些建议是否切实可行,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经过实践的检验。
    作者简介:洪宗礼,1937年出生,男,江苏镇江人,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江苏省中小学荣誉教授,泰州中学原副校长、特级教师;柳士镇,1945年出生,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原社科处处长;倪文锦,1948年出生,男,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18:09 , Processed in 0.13639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