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从“知本”走向“能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9 20:5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指向艺术的时候,是张扬个性的,是很难有既定标准的;课堂指向科学的时候,则是从标准出发,走向标准的。它需要有清晰的流程和具体的路径。走进深水区的课改需要朝向艺术的方向,给课堂一个具体的描述。

课堂:从“知本”走向“能本”

田思安

“能本课堂”包含“一个目标、三个阶段、五个维度”。“一个目标”为能本发展;“三个阶段”为能本学习、能本实践、能本展示;“五个维度”即激内驱、引质疑、解困惑、促提升、重迁移。

课堂作为学校育人的主阵地,是与学校文化相通、相融的。山东省昌乐县育才双语学校提出的“能本教育”,立足课堂,坚持“教师能本构建、学生能本学习”的双向驱动机制,探索构建了独具品质的“135能本课堂”,让课堂从“知本”走向“能本”。能本课堂围绕学生“自主、自觉、自能”的成长品质,引导学生“生成、生态、生活”的价值追求,引领学生不断进行有效思考、深层思考,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学生的智慧发展、品格提升、生命成长,实现优质、高效、生态的课堂愿景。

内涵解读

“135能本课堂”包含“一个目标、三个阶段、五个维度”。“一个目标”为能本发展;“三个阶段”为能本学习、能本实践、能本展示;“五个维度”即激内驱、引质疑、解困惑、促提升、重迁移。

能本是指一切以人的本能、自觉为出发点,在潜能释放、价值实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状态与素养。能本课堂正是基于学校能本文化而提出的,这一文化决定了课堂立足学生“自主自觉的行为追求,自信自强的状态追求,价值实现的生命追求”。

能本课堂的构建基于“三生”愿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定位下,课堂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积极追求课堂的生成性;以自主、合作、互助为基础的课堂活动方式,以小组捆绑为基础的组织形式,积极追求课堂生态化;以成为“社会人”为价值诉求,坚持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追求课堂生活化。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是师生以知识为载体进行情感交流、人格完善、知识升华,达到思想共融的场所。因此,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师生课堂行为的“同步”。能本课堂坚持“教师学生双向驱动”,追求教师能本构建、学生能本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目标与实际效果的一致。

实施流程

能本课堂以小组合作为课堂组织形式,以捆绑式评价为评价机制,以教师开发的“学本”(预学案、导学案、检测案)为依托,坚持“N+1”个学生的教师观。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参与学生的自主预习、合作学习、团队展示,具体操作流程为:

课前,学生利用预习案自主预习,教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学生个体性最近发展区;上课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把握学生群体性最近发展区,并引发质疑,使学生能够针对预习情况,发现自己、初步完善自己。

教师利用导学案,结合在梳理过程中发现的有价值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课堂目标,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助交流;这其中,教师走入小组,通过个体性、群体性点拨引导、共同释疑,促使学生针对学习发展目标实现二次发现与二次完善。

教师下发检测案,让学生经历独立完成、小组互评、成果展示等步骤;教师则通过贯穿课堂始终的捆绑式评价,引导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保障机制

“学本”编制。每个学期初,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进行预学案、导学案、检测案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教师紧紧围绕“预学案——引发质疑、盘活内驱;导学案——提炼方法、培养情感;检测案——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定位,使“教材”真正变为“学材”。

德育目标构建。为真正落实全面育人理念,学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品行发展的需求,结合学科教材特点,选取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德育渗透与落实,从而促进学生品行发展,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教师对每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挖掘与梳理,设计教育目标,增添、设置相应的活动情境,完成对教育目标的二度开发,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品行发展的高效平台。

岗位目标引领。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构建的成效,学校注重对教师的专业化引领。学校建立了以“课堂教学法、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读书学习、个人专长、教学基本功、管理能力、捆绑式评价”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岗位专业成长规划目标机制,不断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能本课堂的成功构建提供坚实平台。

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而有序,发言积极而深刻。只有课堂教学能够尊重人性、尊重生命,引而有方、爱而有度、导而有法,学校的每一个生命才会拥有深度、宽度、高度和亮度。

让课堂“立”起来

褚玉红

“立人课堂”从3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变课堂组织形式,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内容传递形式,实现自我构建体系;改变课堂评价形式,实现生生自我评价。

河南省郑州经开区朝凤路小学的课堂文化是:立标、立问、立展。“立标”指目标意识,教师要基于精准的课堂目标展开教学;“立问”指问题导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自我解决问题;“立展”指放大展示,强调在展示中反馈,在展示中激发内驱力。

在这样的课堂文化中,学校努力打造“立人课堂”,从3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变课堂组织形式,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内容传递形式,实现自我构建体系;改变课堂评价形式,实现生生自我评价。

更新教学理念

学校的课堂教学理念包括课程观、学生观、师生观、评价观等元素。课程观倡导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提出“体验课程、开发课程”的理念;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提出“个性学习”的口号;师生观倡导师生交往,注重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出“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评价观提倡多元评价、捆绑评价,努力做到通过评价建立“人人皆人才”的信念。

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预设生成原则,明确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性,要求教师充分预设、动态生成;合作体验原则,课堂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知识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个性原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追求独特风格和创新精神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重建教学模式

立人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先学感知——展示交流——反思提高。

先学感知。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预设学习目标,下发先学提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环节做准备。

展示交流。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班级中进行交流展示。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在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到位的时候,及时给予点拨、启发。通过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感受交流,让学生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补充、完善,协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反思提高。在此环节,教师会引导学生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会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重点检测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潜能生,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耐心检查他们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的总结反思深一些、透一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他们掌握规律、举一反三,逐渐完善技能、熟练运用。

强化课堂特点

立人课堂有四个注重:

注重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目的是改造以书本为出发点的旧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对即将经历的学习体验进入期待状态。

注重自主学习。学生主宰的课堂学习,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讨论、自己阐述观念和见解。课堂教学鼓励学生思想独立和精神独立,帮助学生发展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从而形成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注重合作展示。合作、交流、展示是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也是学生个体与群体(个人与小组)、群体与群体(小组与小组)间的互动过程。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交流展示既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念,又能让学生分享他人的成果。

注重课堂检测。课堂检测是对课堂学习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学生的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从而形成能力并应用于实践。

课堂回归自然态

李文涛 桂 涛

“自然大课堂”将学生看作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将组织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核心技术。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着力打造“自然大课堂”,回归自然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学习、成长。自然大课堂将学生看作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将组织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核心技术。教师则重新定位自身角色,转变观念,由原来的代言人、教化者、独语者、监控者“四位一体”的角色,转变为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对话者、组织者。

实施自然大课堂的前提是转变观念。人们常说:“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可以抹杀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观念必须发生3个转变: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变一问一答为探索交流;变统一要求为个性发展。

正确解读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课标要求“教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空间,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内容”,也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提供探究素材,便于学生自主探究;适当拓展教材,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适当整合教材,便于学生深入探究、综合发展。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自然大课堂十分强调自主学习,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设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全体学生保持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唤起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心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与热情。

自然大课堂的课堂教学流程分为4个步骤(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反馈总结),每个步骤包括3个环节,共同的目的就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自主学习”包括自学探究、学案反馈、解读目标3个环节。自学探究:学生以导学案为路线图,预习教材、自主学习;学案反馈:教师检测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表扬优秀小组;解读目标:教师设计学习目标时,要做到设计科学、表述准确,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学突出目标、讨论围绕目标、展示体现目标、检测总结目标。

“合作探究”包括小组合作、展评分工、合作评价。小组合作:教师让各层次学生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总结出方法、规律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展评分工:教师与学生一起商讨展示内容,还要协助学生做好小组分工;合作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小组学习的结果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还应该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状态、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元素,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适当奖励。

“展示点评”包括有效展示、互动点评、质疑追问。有效展示:各层次的学生进一步解决自己的问题,熟练掌握课堂学习的重点知识,并能总结规律、方法、易错点;互动点评:学生倾听其他小组的展示发言后,给出自己的点评,包括赞同原因、反对理由、补充建议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质疑追问:本环节渗透在分组展示、互动点评过程之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反馈总结”包括课堂检测、归纳提升、反思总结。课堂检测:教师设计检测问题时,要符合学生学情,还要进行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归纳提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归纳方法、规律,并进行知识学习的总结、提升;反思总结:学生反思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努力构建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评选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13:10 , Processed in 0.10266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