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武宏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9 22:1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武宏钧)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往往也时常存在着一些遗憾,比如:我们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便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价值不高,便导致学生的回答比较零散;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就会显得提问琐碎、直白,缺少思维的启发性;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灵活处理,便不能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学生更深入思考和交流,使课堂交流浮于表面。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是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提问,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有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课堂上的学习任务,符合教学规律,值得大力提倡。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也应注重自己的言辞,对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正面肯定,否定时应给出正确答案,以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那么怎样提问?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达到有效教学?这是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呢?
一、有效提问要实现两个转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需要通过一定方式了解。课堂提问即是方式之一。课堂提问不仅作为教学方法,还被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手段。提问过程即信息反馈过程。充分利用提问反馈,捕捉信息,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利用提问反馈,收不到信息,或提问不当,信息反馈受阻,则将影响教学效益。因此,要取得好的、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效果,也不得不讲究提问艺术。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应该怎样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呢?愚以为有效提问应该做到两个转化:
1、由提问点名回答向提问举手回答转化。“点名”变“举手”,其意义在于发生了“被动”到“主动”的质的飞跃。一旦实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积极主动的学风就将形成。要实现它,教师除了实践前面所述的提问艺术的各点并受到学生的信赖外,还必须对学生答问作大量的、坚持不懈的组织引导工作。
2、由提问后个别思考回答向提问后讨回答转化。讨论,更容易调到学生积极思维,使其认识过程逐步深化。讨论必有争论。争论中掌握的知识更容易记牢,经久不忘。教师提问要学会“煽风点火”,争论中要善于“火上加油”,增大学生大胆设想,质疑问难,既不人云亦云”,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实现这个转化,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时间掌握上要注意三点
实施新课程,必须努力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着力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优化教学环境、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优化课堂形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提问的有效是关键。何谓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某种教学提示,引领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媒介。就阅读教学而言,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对话、与教科书编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的一种对话形式,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有效课堂的核心。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催生学生智慧,触动学生灵魂,点燃学生创新火花,提高课堂效率。愚以为有效提问在时间掌握上要注意三点:
1、注意层次。课堂教学全过程中都可提问,但提问是有时间层次的。一般说来,大概有:开讲时提问引入新课,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过渡或转折时提问,将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小结归纳时提问,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在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总结规律时提问,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不宜频繁提问,不宜边讲边问,边问边讲,一问到底。
2、注意停顿。教师提问后,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问题。提问结束即要学生回答,学生来不及思考,既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又容易形成畏惧心理。提问后时间上有停顿,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3、注意整体。提问仅仅是教学方法之一,它只有同其他教法有机配合,形成完整合理的结构,才能显示整体功能。哪些地方需要提问,提问什么,怎样问,抽那类学生答问,什么时间提问,等等,都应同其他教法结合起来通盘考虑,事先设计好。不要想问便问,随便提问。提问的随意性破坏了整体性,影响提问的效果。
三、在提问策略上要追求“四性”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么过于简单,诸如“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促成学生惰性思维的形成;要么提问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么提问语言含糊不清,让人捉摸不透问题的实质,把学生引进学习的“死胡同”,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体现课堂提问的针对性、逻辑性和有序性,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要追求“四性”。
1、充分了解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性。笔者在听课中经常会遇到,有的老师的课堂提问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诸如低年级学生初次阅读课文时,教师就提出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课文的学习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感到摸不着头脑,无从着手。为何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呢?原来老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阐述,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帮助下,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小组交流,在模仿、探究与体验中,步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因此,课堂提问必须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才会在探究中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2、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统领性。传统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课堂上教师处处都要问,大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到某一句话的意思,某一个词语的解释都要作为问题提出来,于是“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其实,阅读教学是通过课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一篇阅读教学而言,课文是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解读时要充分发挥课文的整体功效。根据系统论的阐释,整体总是大于各要素之和。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设置一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要问题,层层阅读,逐步落实教学目标。如教学《颐和园》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喜欢颐和园的哪处美景?为什么?引导学生先对颐和园美景形成整体印象,然后对颐和园各部分景物描写进行细读,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的方法。教学《生命 生命》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三个事例,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这样围绕教学目标这一“轴心”,巧妙地设计出具有统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阅读体验,感悟积累,最终达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
3、切实注重课堂提问的关联性。课堂提问的关联性是指所提出的问题,必须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把握,重点部分的品读,关键词句的揣摩和人物的评价等方面有着必然的联系,注重问题的衔接与连贯,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相互关联的问题体系。因此,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它要求教者以整篇课文为载体,以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准绳,设计出一系列目标明确,内容相关,环环相扣的问题。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1)巨人喜欢花园吗?为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巨人喜欢孩子吗?为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读了这篇童话故事,你喜欢巨人吗?喜欢这篇童话故事吗?为什么?这样由三个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内容到情感、由读懂课文到读懂童话,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起到“百毛皆顺”研读效果。
4、力求体现课堂提问的层次性。《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它的意思就是善于提问的老师,如同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的部分着手,然后再砍坚硬的节疤,这样,关键部分就会迎刃而解。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学生学习的渐进性。所以,教师要从总体教学目标入手,在《语文课程标准》“年段目标”的统领下,根据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有计划、有步骤、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参与学习。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1)课题中的“她”和“我”分别指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通读全文后,先同桌之间讲一讲,然后在全班交流;(2)小姑娘的伤势怎样?课文是怎么写的?文中那个词作了概括?你怎么理解这个词语?(3)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从阮恒“举手”→“放手”→“举手”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4)默读课文第8-10自然段,用“──”勾出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什么?(5)在输血过程中,“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医生会说什么,请把医生的话写下来。这五个问题形成一个训练序列,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入手,通过理解关键词句、抓住人物神态和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读、议、品、评”,实现了学习方式转变,“听说读写”能力同步提高,内化了语言,强化了语言文字运用,教学层次分明,教学重点突出。
四、在提问内容上要讲究五讲
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与形式,所提内容应具有典型性,形式要多种多样,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达不到提问应有的效果。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要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提问,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因此,有效提问在内容上要讲究五讲。
1、目的性。目的性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偏离轨道,浪费时间。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前后联系?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起学生兴趣?为引起学生争论?为促使学生思维?为总结归纳?等等。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就能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效果。
2、启发性。启发性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后出现冷场,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提问有启发性,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3、逻辑性。逻辑性是指提问和教材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设置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提问时不注意逻辑顺序,深一脚,浅一脚,重一脚,轻一脚,会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问讲逻辑性,是认知规律及教学的系统性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4、针对性。一方面,要针对教材实际。提问要紧扣教材,把握住重难点,有的放矢。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学的主导方面。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段落、关键字句上发问,在突出教材结构的关结点上发问,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实际。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应有所区别,因人而异。对优生,提问内容要难些,要求应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压力;对基础较差学生,提问内容要相对易些,还要适当时给以引导和补充,使其增强信心;对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学生,不仅要考虑提问场合,还要注意提问方式;对女学生,更要在生理、心理和个性上与男学生加以区别。提问有针对性,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5、适度性。适度性即所提问题难易适中,不贪大求全。要防止浅——缺乏引力,索然无味;偏——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深——高不可攀,“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泛,无从下手。提问适度,就是要掌握好难易间的“度”。太易,脱口而答,无法引起思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利。太难,难以下手,造成心理压力,效果适得其反。提问适度,是量力性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模式,提倡互动教学。教师可利用低年级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中展开互动式提问,让学生提问,引发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能保持他们课堂的有意注意力,并且能激发他们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总之,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引领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备课时只有了解学生的思维基础,整合课堂问题,体现出课堂提问的关联性和层次性,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充满睿智与灵气,由“有效”走向“高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20:37 , Processed in 0.12906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