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伪专家的舞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9 22:3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题:2012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伪专家的舞蹈
                                凌烟楼主的BLOG
2012年12月27日,特意赶去浙江临安,旁观长三角中学语文论坛。
发现伪专家满堂,可笑之处甚多,贻误满怀学习热忱的一线语文教师,喟然一叹!
不想作长篇大论,以笔记形式录议之。
(一)
王荣生批判
王荣生寄语广大语文教师:教文学作品,要做到“品其言,会其意”;教实用文章,要做到“得其意,忘其言”。
评议:
1,既然可以忘其言,实用文章还用得着教吗?提取主旨,加以灌输——让学生背诵,岂不省事!我的看法:文学作品的语言要品,实用文章的语言也要品,文学作品品语言,是品其生动;实用文章品语言,是品其准确,品其严谨。“得其意与品其言”事实上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岂能忘言存意?很显然,王荣生连哲学都没学好!玩弄东方式语词对举——“品其言,会其意”“得其意,忘其言”,卖弄学问,愚弄教师。
2,王荣生出山以来,惯以语文教学专家自居,到处听课评课,指点是非。殊不知自己仅仅是一个教学论方面的专家,在文学批评方面是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门外汉。为人厚道一点,理应是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层面多指点上课教师。文学赏析层面不是自己所长就不要信口开河,此君偏偏好为人师,还要作内容指导。曾看过王荣生评《定风波》教学的发言,作为国学大师程千帆先生的再传弟子,我不觉讶然!
王荣生在讲座中批评了一位语文一线教师,他说:我问一位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该教师说,描写要多,要生动。说到这里,王荣生面露得意地说:写记叙文,却强调描写要多,这不荒谬吗?
在这里,我要反问王荣生:写记叙文,多用描写,何错之有?难道名称是记叙文,就非得以记叙的表达方式为主。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要生动,当然要多用描写。这是人家一线语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最朴素的真理。王荣生不顾实际,咬文嚼字,与教师对话,以教授之气势,咄咄逼人,宣称人家错了。对于所谓的教授、专家,我一贯建议一线教师要针锋相对,抛开玄虚的理论,用事实大胆反驳,因为你脚踩大地,与语文教学实践气脉相连。同时还要再问王荣生:你是教学论方面的专家,是不是多看教学论方面的书籍就行了,其它人文学科的书籍可以少看或不看,如果你答是,我可以断言:你的学术生命力早就已经萎缩了。没有其它学科新理念的合理化嫁接与滋养,教学论不会得到创新式发展。同样的道理,没有大量生动描写的滋养,索然无味的记叙文必将丧失读者,这是不以你王荣生意志为转移的事实。
(二)
郑桂华批判
郑桂华比王荣生高明之处,就在于曾经战斗在中学教学第一线,所以教学理念更现实,教学评估更贴近一线语文教师的切身感受。不足之处在于理论素养还不够。举个例子:对于方式与方法的区别,郑桂华就不太清楚。她说:实用文的阅读方式有快读、略读、精读;方法有:关注核心概念,寻找中心句,跳读等。你凭什么把“快读”归类入方式,把“跳读”归类入方法!
有理论素养的人都知道:方式概念大一些、抽象一些;方法概念小一些、具体一些。前者如处事方式,生活方式;后者如勾画法,旁批法。很明显,快读、略读、精读也属于阅读方法。
(三)
本来不准备批判一个人,因为此人根本不值得一批。但为了以正视听,赘叙一二:
被郑桂华捧为才子的上海松江二中王召强,27日公开课上完后,听了众人的评课,耿耿于怀,主题研讨时大发感慨。他讲了2个故事,强调了2个关键词。第一个故事是加拿大教师什么课都教,中国教师去访学,数学教师只听数学,物理教师只听物理,那个既教数学又教物理的加拿大教师就说:我教的是做人,不是学科!第二个故事是台湾一教师讲孟子,全程一言堂,拓展很多与文本关联不大的生活体验,某个孔子的后裔评课时大加赞赏。王召强此后就感慨评课要理性。针对有人批评他非议毛泽东,他气愤地说:美国任何人都可以非议奥巴马,可以在媒体调侃政治首脑。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
评议:
1,王召强属于典型的“知行分裂”者。思想上追求理性,行为上体现的还是非理性。表现在以西方价值观为圭臬,却不依据它行动。首肯加拿大教师“我教的是做人,不是学科”之说,试理性分析一下,加拿大教师的这一理念就高明吗?某些中国教师执拗于学科知识的灌输固然不对,加拿大教师专注于“教做人”就是先进理念了?2500多年前,孔子不是早就专注于“教做人”了吗?孔子后裔赞赏“一言堂”又能证明什么?我的观点是做人要教,学科知识也要教。一节课对学生要产生两个影响: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二者缺一不可。同样,该是教师一言堂的环节就一言堂,该让学生活动就必须活动。做教师最忌走极端,自己都不会做人,还能教学生做人?
2,无视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学中有一个术语,是“权力距离”。东西方的权力距离不同:中国人权力距离远,所以一般不公开批评领导,西方人的权力距离近,所以经常公开批评上级。这是由不同的教育,不同的社会环境导致的不同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各有利弊,没有高下之分。评课教师批评你非议毛泽东,是由他的思维方式决定的,也是他的权利。你王召强当然也有反驳权,但是不能仗着到加拿大喝了40天洋墨水,就给评课教师扣上“理念落后,思想待解放”的帽子,乱贴标签的本身恰恰暴露的是对“专制环境话语暴力”的不自觉崇拜。
评课要理性是对的,上课者听评课更要有理性。宽容、平心静气地与他人商榷理应是第一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5 03:25 , Processed in 0.06912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