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家示范看作文成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 21:2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家示范看作文成败

(《教师报》2010年12月1日)

2010年某一天,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语文教研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作文学评”总课题组组长田玉博士,应邀在甘肃省白银市作了题为“做温暖人心的语文教育”的报告,并结合主题报告,现身说法地给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各上了一节写作示范课。这不同学段的三节所谓示范课,给了笔者太多的感触。

小学生感知培养,确实尽显名家本色。五年级学生训练感知能力的培养,田博士登台亮相,跟小同学一番亲切地沟通后,让班长代表老师将一篮橘子分发给全体学生。等分发完了,田老师和蔼地问:“我国有句古语叫‘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同学们齐声答:“非礼也!”田博士又问:“那你们打算送我什么礼物呢?”有同学大声说:“我们也送您橘子!”田老师因势利导:“橘子就不收了,但我要收下大家的心意,这心意可以叫‘精神的橘子’!值得永存的橘子!——下面请以‘橘子’为题,写一篇短文,五分钟完成。”

五分钟时间到了,田老师任意抽取三篇作文,请作者自己高声朗读,同时提醒同学们聆听比较,找出三篇作文写到的橘子哪些共性——都写了橘子像金鸡蛋,颜色都是黄色,闻起来酸酸的,吃起来一定甜津津的。田老师问,“那为什么不剥掉橘皮品尝味道呢?”马上鼓励学生剥皮品尝,同时要求仔细听橘皮被剥和橘瓤被掰的声音。许多同学回答说听到“嗞嗞”或“剥剥”的声音,有人甚至说仿佛听到了橘子说,吃吧,吃吧,只要你喜欢!田老师于是水到渠成地总结,说感知事物应从“五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入手,多角度作文。并在黑板上写下顺口溜:“眼鼻口耳手,作文好朋友,五个一起上,作文不用愁。”这就是我要告诉同学们的作文方法,希望同大家能够记住。

纵观本节写作示范课,从老师和蔼可亲的自我介绍,到学生观察橘子,摸橘子,捏橘子,写出颜色形状等,再到剥橘皮掰橘瓤听声音、吃橘子尝味道,最后到想象橘子会说什么话,让学生主动参与,互相交流,亲身体验,共同提高,符合感知规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温暖作文”的主旨,可谓尽显名家风采。

初中生思维训练,提升创作能力。田博士还为七年级某班上了一节思维能力训练课。上课铃响,同样一番亲切的自我介绍后,田老师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然后体现新课改“比较、合作、探究”理念,以分组讨论和抢答的形式,诱导学生说出“孩子、爸爸、奶奶”三个词语的共同特征。

学生争相讨论,答案精彩纷呈:“孩子、爸爸、奶奶”,他们都是家庭中的一员,彼此之间有血缘关系,彼此有爱,辈份递进……五分钟时间说出了十多种答案。田博士给学生总结,说在不同事物中寻找共同的特征,这种思维形式就叫概括。同时讲析了“概括”应该具有的品质,讲概括的文学性和科学性。接着仍然以分组抢答的形式,要求学生说出另外三个更有难度的短语的共同特征:“破土而出的小草、柳条上的嫩芽、满田遍野的迎春花”。学生的答案是:它们都是植物;都是美好的事物;一起妆扮春天,给春天以美丽;生命的开始,富有生机,代表希望;大地母亲的孩子;不停的地生长,为夏天作奠基;生命有限……等小组抢答差不多了,田博士又问,你认为在众多答案中哪一个最好?并说出该答案之所以好的原因。然后师生交流:“大地母亲的孩子”——亲切,形象,有诗意;“为夏天作奠基”——反映本质;“奋斗历程”——和人生历程相似;“生命的开始”——有象征意义;“都是植物”——答案较全面……田老师进行总结,说概括能做到全面就好,片面不好;“妆扮春天”说出了事物的作用;“美好的事物”说出了自己的感觉,反映了事物的独特个性……因此“全面、深刻、动态、独特”便是概括的标准。从不同事物之间找的共同点越多,思维便越有品质,比如“向日葵、江河水、青少年”三者最全面最本质最深刻的共同点是“在时间上不可逆转”,从而得出要珍惜时间的中心立意。如果将这种办法用于作文写作,我们即可抓住事物的本质核心,准确立意。

一节难度不小的思维训练课,田博士教得轻松自如,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对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无疑是科学而合理的。

高三生应试课堂,令人大跌眼镜。然而遗憾的是,最后的“考场作文加分技巧——一天增5-10分不是梦”高三作文课,田博士让人大跌眼镜,无法恭维了。比如在讲“加分技巧”时,田博士开药方一般,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列了“点睛6式,分行3式,结构3式,外设3式,变形3式,自救5式”等。其中仅“自救式”中的“点题式”,就让田博士唇干舌燥地讲了整整四十五分钟。田博士说,当考生在考场上发现自己的作文离题或跑题了时,就必须马上“自救”,而最佳的自救方式,便是“以精练的语言,从‘作文材料’中概括出作文的主题,再把这些能够点题的句子,加在已经离题了的作文每段后的‘空白’处,最好出现三到五次,以构成强刺激信息的信号!”这便是所谓的“点题式”。田博士本是甘肃人,真心实意地想在老家师生面前显摆一把,或者为故乡的高考孩子出谋划策,讲得非常卖力气。为了证明他自己的办法凑效,田博士现身说法连续举了几个例子,让学生如法炮制紧急“自救”。三分钟后,其中一篇被认为只能得25分的高考作文,经过“点石成金”,被田博士打了50多分!

之前小学生和初中生作文课堂所有的努力和成功,在面对高考考场作文的时候,都化为乌有了,甚至变成偷乖卖巧,弄虚作假了!同一个专家,指导小学、初中学生作文的时候得心应手,可在指导高考应试作文时,却完全违背了学生认知表达的规律,其中的原因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扼腕沉思,而且相信,这大约绝不仅仅出现在田玉博士一个人身上的遗憾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20:38 , Processed in 0.10443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