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作教学就两字(蔡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3 10:5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作教学就两字(蔡明)
    扫描一下近30年的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便会发现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用“目不暇接”来形容并不夸张,各路改革者都在寻找写作教学的真正规律和最佳方法。
    作文教学“成果菜单”单调不行。但太过丰富也会让人在选择中无所适从。面对教师无休止的作文批改且效果甚微。我进行了以学生初作、学生互批、学生反批和学生重作为程序的“四步作文教学法”实验,其训练依据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兵教兵,兵练兵”。最终达到既解放了语文教师又能实现“兵强兵”的写作训练的理想目标。面对学生写作的痛苦,更多情况是无事可写,无景可绘.无情可抒.无感可发.我又尝试着进行了“开放型作文教育”的研究,试图解决作文教学巾“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面对大多数学生写作能力始终难以提高,喜欢写作和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只是风毛麟角的局面.我又开始了“大面积提高作文谋堂教学效益”的研究.虽然局面有所改观,但离目标实现还是相当远。在这期间.我还进行了“漫画作文”“网络作文”等课题研究。虽然相关的成果都见诸有关媒体,甚至有的还获得了不同级别的成果奖.但还是感觉到没有真正找到写作教学的根本。
    近几年,我放下了写作教学的研究.开始了以阅读教学为主体的“黑板语文”的实践,反而在不经意中发现了些许写作教学的秘密。
    就像有人一心想着语文要考高分结果总是考不出高分一样.中学写作教学一心想着教学生形成写作能力,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就能力抓能力不是好办法.就技巧抓技巧也不是好办法.就方法抓方法仍不是好办法。写作是一种语音与思想的实践活动,必须借助足够量的写才能实现能力的提升,技巧和方法是会在大量的写的实践中形成的.更多情况下无须别人去教。
    因此.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去写、不断地写、自觉自愿地写,最后形成爱写的习惯是正路。而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做的事,不是充当裁判员,学生写一次就评判一次.写百次你就批改百次,而是要研究如何去唤醒、激发、鼓励学生想写爱写,持之以恒地写.此其一。有了这样清醒而自觉的意识之后.你就会明白.学生作文为什么要高打分.多推荐.用放大镜去找优点的道理: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要鼓励学生多投稿,只要有作文竞赛就不要放过.并要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的缘由了。其二,要寻找能够诱导、刺激学牛乐此不疲地写下去的“抓手”或“凭借”。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如果一个中学生能够认真而不是敷衍地写满30万字,你想让他不会写文章都困难。这样足够量的写作训练,仅靠每学期的儿次大作文和穿插其中的小作文是无法达到的。而且这样的训练功利性太强,学生能够始终如一认真去写的并不很多。因此,必须有更好的办法和途径。我以为,传统的“日记写作”和“每日演讲”是最为有效的抓手。仅说日记写作,如果让学生每天写300宇左右的篇幅,初中也好,高中也罢,三年坚持下来就是1000多天,就是非常可观的30万字,而且每天写300字,只需要花上l0分钟最多l5分钟时间,是不知不觉地在学习之余发生的,其实也是每天学习生活之后休息之前的一种需要。高万祥老师把这种日记写作称为“高中生活的  千零  夜”,非常准确而叉形象。再说“每日演讲”,学生必须崩绕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写好演讲稿。然后利用每天的语文课前上台脱稿演讲,之后评点交流。初中或高中三年下来的语文课有那么多,每天接着学号轮着演讲,那是什么样的风景啊。通常到了最后的初三或高三,学生只要列一个提纲,就可以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讲卜5分钟,甚至更长。能够出口成章的学生.你还愁他不能下笔成文吗?我的学生在高考中几乎都达到了三位数语文成绩,人均分超过ll0分以上。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大家,写日记和演讲是语文学习,尤其是学习写作的好办法。我的学生,白天参加高考,晚上先完成今天的高考日记.然后再复习明天的考试学科.让我激动且骄傲。当然有人会说.这个办法太笨,太传统了,甚至认为太简单了。说得对.但是请不要忘记了另一个道理:有时候,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最传统的方法之中常常隐藏着最灵验的秘方:而最简单的方法坚持做下去也会有不简单的收获。成功与否往往在“坚持”上有了分水岭。一天甩臂300次,每人都能做到,而一年中每天甩臂300次,恐怕大多数人难以做到。而苏格拉底做到了。
    因此,想方设法地去引导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最后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才是写作教学之上策。爱读书的学生才能够读“万卷书”,会读书的学生才会读“破”万卷书。什么写作的样式、技巧,行文展开的思路、结构,描写的方法、表达的艺术都会在阅读中得之。写作中许多思想与观点,丰富的素材.遣词造句的匠心.大多来自平时阅读。甚至为文的风格.创作的灵感.灵魂的净化都可以在阅读中获得。“胸有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代圣贤大家们总结得多好啊!可我们就是不能真心,实意地去做。阅读是多美丽的人生姿态啊!可我们就是不肯锲而不舍地去实践。读和写的关系密切如孪生兄弟,可我们就是不会去珍爱去拥有。语文课上不反复亲近文本,而是热衷于无休止地分析解剖;“语文读本”几乎不去问津,而被束之高阁;多么珍贵的语文阅读课.常常因不会组织不善安排而放任白流;课外阅读.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不可能的事。失去了阅读的源头活水,却奢望学生写作的“清如许”,这样的“馅饼”永远也掉不下来。2006年江苏高考状冗,无锡天一中学黄梦娜.高考语文获136分的好成绩。秘密在哪里呢?用她的校长沈茂德的话说.是这个孩子中学阶段的疯狂阅读成就了她辉煌的高考人生:用黄梦娜自己的话说,是100多册的课外书籍的阅读.垫起了思想的高度和提升了表达的晶位。一所中学,图书馆能成为所有学子最神往的地方.阅览室能成为所有学生经常光顾的场所,甚至每个教室里都有图书角或柜,清晨、灯光下、课余时间,校园处处可见学生捧书阅读的身影.这肯定是一所有品位的中学。学生假日里,想到的不是逛商店,逛公园,而是要逛书店.上报亭。这样的学生一定是很有品位的学生。书不只是要读,还要品,更要背。再好的文章。如果我们不能把精彩处品透记住,那还不能算是真正属于你的。如同挣钱上亿的人,不是用来买衣穿或食物自己吃,那钱其实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读书需要泛读,更要精读。读书要多,更要善于选择。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你就不用担心他的未来发展.当然更不用担心他的文章平淡无奇,言之无物。我的愚见是,“读”的问题真的解决了,“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关于读书,古人所云甚多,无须我饶舌。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指导学生养成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再现生活和深入思考生活的习惯。这里的关键词较多,我只想就中心词“生活”作一个说明。我们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于作家来说甚至是创作的最重要的源泉,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忽略、忽视甚至是遗忘了生活。不只是“怎么写”要听教师的“灌输”,就连“写什么”.权柄也操纵在教师手上。我给你题目.你得按我的题去做,这种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聪明些的老师,命题时还能考虑一下,这样的题目.学生能写吗?有话写吗?更多的老师,就是跟着教研组或者备课组一起走,美其名日“统一”。事实上,这里只是统一在教研组长或备课组的一人意志之下.是“统一”地跟着“一个人走”。    这个用于写作的“生活”可以从两大方面去把握、利用和挖掘。一是学生已有的生活。比如,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当然这里边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这是我们写作教学首先必须充分利用的生活。二是学生可有的生活。因为我们的教育除了服务、适应的功能而外,永远有一个引领的功能。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未来的生活更美好,精神更高尚。因此,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等等都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关注.主动观察.主动分析,主动表现。前者是学生自己亲自参与或者随意留心就有的生活,后者是要通过阅读书报、浏览网络、听取电视广播新闻等途径获得的生活。如果说,前者是侧重“小我”的身边生活,那么后者就应该是侧重“大我”的现实生活。写作生活从“小我”到“大我”,切人点是为了写作,但归宿点会远远地超出写作。它能培养出富有品味和境界的中学生,它能培养出敢于担当、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全球视野的一代新人。反过来,收获了这样的“塑人”结果,又会使写作的水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不就是叶圣陶所希望的“写作与做人”的境界吗?
    2007年11月下旬,我在康杰大讲堂给四个高三班学生上作文课。孩子们就写不好作文提出了诸多问题,于是,我对他们说,其实这么多问题,归结起来,只是一个问题。谁能走进我的心灵.说出我想说的这一个问题?康杰的孩子很厉害.有许多双手都举起来了。我请了坐在中间的那个女孩。她大声地告诉所有听课的师生:如果不能关注生活,做人缺少境界,就不会写出好作文。我为这个学生鼓掌,所有学生、所有听课的老师都为这个学生鼓掌。这“境界”二字,概括得多么到位啊!闭门只读高考书的校园生活,是很难培养出关注社会、富有境界的“写作人”的。
    其实,中学写作教学需要学生掌握的就两个字: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有了这样的好习惯,你就不讲文章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展开;也不讲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表达:甚至也不需要你讲什么“起承转合”,什么“烘云托月”,什么“尺水兴波”之类,学生也能与“写”俱进.最终写出让人满意的好文章。
    君若不信,何不试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22:53 , Processed in 0.09919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