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赵启正:谈新闻发言人制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3 23: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启正:当年首次回应王立军事件事先没有口径

2016年03月03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赵启正
原标题:他在政协发布会上首次公开回应王立军事件
撰文|赵萌
“王立军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已经请假不能出席‘两会’……王立军事件是一个孤立发生的事件,建议你不要做过多的想象……如果有兴趣,在全国人大开幕的时候,可以采访薄熙来。”
在4年前的政协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回答路透社记者针对“王立军事件”提问的一幕,至今还让很多人影响深刻。这是王立军事件后首次有北京官员公开透露其信息。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原全国政协外委会主任、曾经4次担任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的赵启正接受了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的专访,说起当年的表现,赵启正说,这个问题事先完全没有口径,完全是他自己的应答,“据我了解,事后中央还是很满意的”。
回忆起自己任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人的经历,赵启正表示,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提前都布置好了,“那等于就是表演了,我不能布置外国记者问什么,否则不可能有那么尖锐的问题。”
谈政协发布会
两会前一个月的生活工作节奏跟高考似的
赵启正今年76岁,可以说,除了政协发言人,在这位曾经的明星正部级官员身上有着很多大家熟悉的标签:核工业专家、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最早的开拓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也曾用“20年科技工作,30年政府工作”总结自己这50年的工作经历。
2013年初,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完成使命,赵启正也真正从政府工作中“退”了下来。这几年对于他最重要的身份就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在采访赵启正前夕,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一场讲座上见到了赵启正本人,当晚,他正在给学院学生做《新闻发布的使命与智慧》的讲座。讲台上的赵启正完成了从“发言人”到“老师”这种转换,76岁高龄的他声音清楚、逻辑清晰、讲授每个案例时都会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说明问题,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很快就过去了。
令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赵启正讲到了如何备战政协新闻发布会这一两会重头戏的故事。他讲到:“我是笨鸟先飞,两会前一个月,我的生活、工作节奏跟高考似的。我们一般是找个偏僻宾馆去集中备战。要知道2月份很冷的。我们首先要过一遍各主要媒体和政府部门提供的过去一年的主要热点和敏感问题及基本情况,这就有上千个问题,剔除重复的也有六七百个,我们至少要知道发布会上记者们可能会提到的某个事情,因为发布会上就怕不知道这个事儿,至于怎么答,我们也会做充分的研究。”
至于具体备战步骤,赵启正说,他们会在六、七百个问题中选取较重要的两、三百个问题,然后仔细琢磨怎么答,这些问题并没有口径,然后再从中选出六、七十个问题作为最可能被问到的问题重点准备,认真研究。“我的博士生会拿投影仪,把问题打到墙上,我给出答问的基本点,然后他们提意见,做补充。比如有个问题他们提出,这么说是不是太严厉了吧,我也会注意。”
由于涉及的领域和热点问题很多,一些重要的数据和成文的政策文件等等我很难记全,赵启正就在电脑桌面进行区分,左上角民族问题,右上角国际问题,左下角医疗问题,右下角教育问题,等等,便于问到时随时查阅。
对于自己曾经在发布会上的表现,赵启正回忆道:“当时2012年发布会上王立军那个问题,答还是不答?如果推脱很容易,说政协还没讨论到这些问题。可是政协不是参政议政吗,怎能不参与、不讨论问题呢?这个问题事先完全没有口径,就是我的应答。据我了解,事后中央还是很满意的。”
谈新闻发言人制度
有的官员有顾虑怕说错了挨批评
今年1月,中纪委首次走进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这在曾经全力推进新闻发布制度建立,要把朝内大街的新闻办新闻发布厅活跃起来的赵启正看来,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以前有发布会,但比较少,那个发布厅一年用不了几次,现在用得很好,特别部长们也亲自上阵了。”
对于中国的发言人制度,外国记者的评价让赵启正感到欣慰。“德国《镜报》总编曾告诉我,你们的发布会了不起。我问为什么,他说,部长去发言并且直播,在德国来看,这样的直播是有点害怕的,如果错了就会造成一些问题,乃至不得不辞职,你们的部长都很有信心。日本记者说,你们的干部谈起这些数字都如数家珍,外国政治家也是做不到的。”
不过,赵启正也提出了政府发言人亟待改善的地方,他认为中央一级已经比较成熟有经验了,但地方还需要改善,有的地方,出了突发事件,迟迟不开发布会。他以温州动车事件举例,“事故发生才几分钟时,网友就在微博发了,2个小时后,记者才来,而新闻发布会召开时已经超过24小时了”。
谈及如何说服地方官员和媒体更好地沟通,赵启正直言:“很难说服他们,他们有的人有顾虑,怕说错了,挨批评。”
原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2011年在回答“7·23温州动车事故”的问题时,一时间被推向了风口浪尖。2015年年底,他退休了。赵启正前段时间也碰到了这位昔日的同行,赵启正告诉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他对王勇平给予了鼓励,“对于‘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句话,我觉得如果你不信还去说,不是骗人了吗,你信了才去说的,我觉得你人诚实。”鼓励之外也有批评,赵启正认为王勇平在发布会前没去现场亲自勘查,这是工作方法出现了问题,这也是需要发言人注意的。
对于赵启正的建议,“当时王勇平说‘谢谢您对我的鼓励和爱护’。“
谈和记者打交道
不少发言人很用功记者提问却不用功
作为曾经的国新办主任和全国政协发言人,赵启正经常跟记者打交道,他认为,善待媒体就是善待自己。
至于“喜欢外国记者还是喜欢中国记者”,他说自己并没有更喜欢哪国记者,而是喜欢尖锐的问题。“尖锐的问题其实是最需要回答的,不要回避。因为尖锐的问题一般是能够代表舆论上广泛关注的问题。”
在赵启正看来,外国记者确实功底很深。“我们发言人很用功,但有些记者提问题不用功。记者也要用功,不只是记录和传达,要有深刻的思想和广博的知识,这样才能提出好的问题。”
由于曾长期负责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职责,赵启正对于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和实际的中国存在巨大落差这点感触颇深,退休后他也一直从各个领域推动“公共外交”,向外国介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从进入政协开始,我就用公共外交这个词描述政协外事委员会的任务和活动。我们的政协委员是各界的代表人物,能够从各个角度表达中国,所以政协能够代表民意,能够向外国人讲出精彩的中国故事。真实的中国不需要我们粉饰,真实的中国就是进步中的中国,讲中国故事的根本方法就是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9 02:54 , Processed in 0.1060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