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民教授”谢泳谈读书:看书先看“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6 07:4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平民教授”谢泳谈读书:看书先看“人”
来源:[url=]厦门日报[/url]





2007年,厦门大学决定聘任只有专科学历的谢泳为该校人文学院教授,这一破格之举一时传为美谈。九年过去了,谢泳在厦大的教学工作开展得如何,能否适应厦门的生活?近日,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名片

谢泳,1961年出生,山西榆次人。1983年晋中师专英语专科毕业后留校任校刊编辑。1985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批评家》杂志社任编辑。1990年后在山西作协理论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后任山西作协《黄河》杂志副主编。2007年5月调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著有《思想利器——当代中国研究的史料问题》、《往事重思量》、《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储安平与〈观察〉》和《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等书。

本报记者 宋智明

在与本报记者的交谈中,谢泳说,目前他教书、研究、写作,日子平淡而充实,旧作不断再版,平均两年出一本新书,没有什么不满的。在厦门交到一些有趣的朋友,时相过从,厦门虽非故乡,可是在此生活,并不寂寞。

因为平民性格和真性情,谢泳愿和任何有趣的人交往。对于陌生人的请教,他一般来者不拒。他身在校园,却愿与校外的作家交往。几年下来,他拥有近二十位比较固定的作家朋友。他们平均每个月会聚上一次,谈书论文,交流茶艺,有时也喝喝酒,谢泳的酒量不错。

谢泳成名早,海内外的文友多。这些文友如陈漱渝、陈子善、秦贤次、陆文虎郜元宝张曼菱、刘宜庆……来厦门旅游或访学,总要拜访他。他喜欢把这些文友介绍给厦门的朋友,让厦门文友大开眼界的同时,接受思想的熏陶。

谢泳喜欢淘书,他更欣赏那些原始的文史资料,有时,为了心仪的资料,可以一掷万金。但他不迷书,每出新书,总要送人几十本,手头的藏书,若有文友特别需要,他会大方地送出,比如,他就送给平和林语堂文学馆好几本珍贵的与林语堂有关的初版书。

因为名声在外,谢泳常被外面的大学请去演讲。他的口才之好是众所周知的。厦门的一些机构请他演讲,虽然报酬远低于外面,但只要他有空,都会欣然接受。至于为厦门文友的新书写序或“站台”,对他更是家常便饭,而且不收分文。

不止一位文友说,厦大引进谢泳,是厦门读书人的福气。言下之意,受益的不仅仅是厦大,更是整个厦门。

谈学术

陈寅恪晚年诗文本事考》将出版

记者:除了《观察》、西南联大和自由知识分子研究之外,这几年您研究的重点有哪些?

谢泳:初到厦门的几年,主要精力是教书,因为我过去不在大学内,所以有个集中精力适应的过程。后来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了。上课时间不多,现在可以说是无课一身轻了。说实话,有一种特殊的幸福感。我是喜欢专注于一事的人,事情多了,头绪比较乱,有些事反而做不好,单做一事,比较从容。

另外,我也有一些社会活动,比如每年总要到外面大学做几次演讲。《观察》杂志和西南联大是我早期的研究方向,到厦门后,因为教学的关系,我的主要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方面,是属于方法论的研究,2010年,我的讲义《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很受现代文学专业方面研究生的欢迎,因为这本书大体梳理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特别是搜集史料的方法,本书今年将要再版。

鲁迅在心情灰暗的时候,喜欢抄古碑和收集汉画像,看似余事,其实背后有它特殊的心绪。我这几年主要读了一些古书,特别读了陈寅恪的书,我近三四年发表的主要是这方面的文章,我已写完一册《陈寅恪晚年诗文本事考》,今年可能会印出来。

另外由我和蔡登山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稀见史料丛书》共十大册,今年会全部出齐。这套书前后用了近十年时间搜集史料,不用国家一分钱,全部是此前没有被广泛注意到的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相关的史料,很受国内外研究者的欢迎,在近年本专业领域的硕博士论文写作中,是引用率极高的史料文献。

记者:这几年,您有哪些著作出版或即将出版?涉及哪方面内容?

谢泳:到厦门后的这几年,除了《逝去的年代》《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教授当年》等书再版外,我还出版了《靠不住的历史》、《书生的困境》、《厦门集》、《思想利器》、《往事重思量》、《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现代文学的细节》等学术专著和随笔集,主要涉及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和现代文学史料,也有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但相对来说主要还是学术性的著述,这可能和年龄有关,年龄愈长,愈有“百无一用是书生”之感,青年时代的热情基本退却,用不了几年就退休回家了,只能以学术来了此残生。

谈创作

准备为厦门名医吴瑞甫作传

记者:来厦门快九年了,您对厦门也有较深的感情,不知对厦门的地方文史有哪些深入研究?据说您淘到一位本地名医的一批书信,想为他写一篇小传,进展如何?

谢泳:我在山西的时候,喜欢搜集山西地方文献,到了厦门就搜集厦门地方文献,因为自己对文史有一点无功利的兴趣,所以这方面也有收获。我曾得到过一套极为珍贵的地方文献,以后再细讲,留一点悬念。

近年我比较留意厦门近现代的诗文集,如谢云声苏警予、翁吉人、李禧、罗稚华等,我以为厦门现代诗人中有些人的文坛地位可能被低估了,比如谢云声,他的旧诗、书法和民俗研究工作以及他和郁达夫等文人的交往等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应该有地位,他1959年和李冰人合编的《郁达夫纪念集》保存了很多极为珍贵的史料,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特别注意。

你提到的这位中医叫吴瑞甫,是厦门名医。若论近代以来福建最有名的中医,我以为应该有吴瑞甫。我已基本搜齐了他的全部著述,希望以后有可能为他编一部年谱。你提到的他的书信,也是我偶然看到的。我对吴瑞甫本来不熟悉,但看到那么珍贵的书信不被人重视,感到可惜,我也劝本地一些文史专家收罗这些书信,但没有引起重视,最后还是自己下决心买下。这批书信,主要是抗战后期吴瑞甫在南洋写给家人的书信,有大量涉及当时厦门社会情况以及与各方面交往的史料。吴瑞甫是清代最后一科举人,书法也相当出色,以后我会把资料都整理出来。

谈读书

这两年读的书以旧书为主

记者:这两年您读过的书,有哪几本给您留下深刻印象?

谢泳:虽然天天都在读书,但这两年读的书以旧书为多,新出的书也多是留意学术方面的,而且个人的阅读趣味相对偏窄,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时还想不起来。过了五十岁后,我看书一般先看“人”,如果对“人”没有兴趣,书再热我也不关心,以文史方面论,我以为书还是旧的好。

(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一点资讯的观点和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3:38 , Processed in 0.1994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