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儿童视角出发建构学校公共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1 06:4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儿童视角出发建构学校公共生活2013年11月13日  作者:刘畅  

  

  做放飞小火箭前的准备

  在学校空中花园料理植物 (图片由中关村一小提供)

  学校公共生活并不仅局限于学校围墙和专业教室之中,还应该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课堂和学校生活更为广阔的社会场域中,把学生的视野从校园拓展到社会

  一个人的成长,其实质就是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关键因素是个体之间由于共同生活所产生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也就是公共生活。现代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机构,既具有社会公共生活的普遍特征,也包含着教育生活的独特意味,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生活。以学校为基本场域展开的公共生活,其核心与要义在于促进个体的独立性成长。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积极探寻童年价值

  从学生视角出发,建构学校公共生活空间,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积极探寻童年价值。学校必须认识到,学生作为成长中的小公民,既有一定年龄阶段共通的特征,更有不同的个性化表达,甚至还有私密的自由空间。

  中关村一小倡导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更要尊重和适应儿童个性化的愿望和利益;既要重视学校公共价值的引导,更要关照学生个体价值内涵的完善与补充;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更要关照儿童的心灵成长,引导儿童认知自己、悦纳自我、协调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管理自身情绪冲突,并学习爱与被爱等。

  事实上,中关村一小所提出的“自主发展、主动适应、自我超越”的办学理念和“做最好的我”的核心价值选择,所秉承的“学习成才、品德成人、做事成功”的学生培养目标,所实践的“人人都有想法、人人都能创造、人人都会成功”的行动纲领,无一不是在为学生的生命成长而努力。

  开启学生学校生活话语权  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公共生活

  学生话语权的缺失是传统学校教育场域内一种常见的现象,这与传统文化中教师的社会权威与专业权威密不可分。因此,中关村一小以开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话语权为核心,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开辟了学校与学生个体真正的对话场域,建构了如学生提案、校园志愿者、学生观察员、学生座谈会等一系列对话机制,让学生在思考自我存在的同时,也学会站在公共生活的立场,探寻学校的存续与发展。

  学生个体不仅通过言说,更要通过行动参与到学校公共事务中。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学生是被规训的对象,很少参与到学校决策和管理中,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生活的权利主体。教育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畅通渠道,为学生参与学校公共生活搭建平台,使学生的智慧能够有效融入学校管理的决策和过程之中。

  不让一个学生当观众,是中关村一小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公共生活的重要切入点。学校基于儿童本位观设计了系列节日课程:“挑战天下”科技节中,学生们在56个挑战小屋中尽情体验科学的魅力;“圆梦童年”艺术节中,每个学生都装扮成自己喜欢的童话人物来舞动艺术的绚烂;班级排球赛中的最棒排球手、最靓海报设计、最精彩拉拉队展示、最炫排球宝贝表演以及球探猜球、小记者报道、有奖征文等活动,最大范围地提供给每个学生以展示的平台;葵园足球节更是邀请了二十多位精英教练员和足球明星为学生进行传球、带球、进攻、防守等足球基本技能的普及与提高。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校实行班级轮流主持,每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主持、升旗手、国旗护卫队、国旗下讲话等角色,同时倡导学生在升旗仪式上分享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丰富国旗下讲话的教育内涵,升旗仪式由此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课堂。

  在参与、发现、批判、反思与改善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自觉、自愿地介入学校公共生活之中。

  既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又重视社会实践

  学校的公共生活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生活,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用学生的视角重构学校公共生活,还必须在课堂学习生活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设身处地弄清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以及如何进行学习,学习效果如何等。

  中关村一小所开展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革实践,主要包括建立以“学”为中心的学校课堂教学标准和指向学生学业成就的专业课堂观察表,倡导学习目标、过程与效果的基础性与拓展性,并强调观课过程中学生学业成就的证据收集和持续观察,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在这样的变革实践中,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制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我制定学习进度,参与确定评价指标;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各种解决方案和学习策略,在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中自我监控与自主评价,并做出相应调试;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真实情感的投入和内在动力的支撑,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校公共生活并不仅局限于学校围墙和专业教室之中,还应该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课堂和学校生活更为广阔的社会场域中,把学生的视野从校园拓展到社会,在尽可能丰富和鲜活的实践课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知晓自己在学校和未来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作用,真正为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中关村一小的课程建设力求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以社会生活为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构建了包括菜单式自主选择课程、体验式科学素养课程与研究性活动课程在内的实践类课程体系,设计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毕业年级社会实践课程、数学游戏课程、节日活动课程等一系列实践课程方案。

  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学校结合优质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作为课程资本,为学生开设每月一课的“跟爸爸妈妈看社会”课程,引导学生在广泛了解社会各领域行业特点的基础上,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性学习:鼓励对植物感兴趣的学生走进学校空中小农庄,研究植物的嫁接方式和无土栽培;引导希望成为经济学家的学生从理财入手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并请来北大经济学专家进行辅导;带领渴望成为国家航天员的学生走进航天城,真实体验航天员一日生活;为有志于成为科学家的学生成立“葵园学术会客厅”院士采访团,为他们提供零距离接触中科院科学家的机会。

  六年级的毕业社会实践课程,为学生深度体验社会奠定了基础。以“成大事者拘小节与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做家务应该拿钱和做家务不应该拿钱”等为议题的六年级主题辩论赛课程和“听新闻讲新闻辩新闻”的新闻类辩论课程,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智慧与思想的交锋中开拓了视野的宽度与思维的深度;请中学特级教师来上课、六年级学生走进人大附中、清华附中的体验课程,为学生深度感知中学课程与生活、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奠定了基础;走进国家图书馆的自我管理课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和资料检索与收集,这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备技能。

  由此可见,学校生活不仅仅是个体知识技能的习得与训练,与公共生活密不可分的公共价值、公共理性、对话交往等亦是个体成长的重要内核;学校生活不仅仅是个体私人性成长的阶梯,更是群体公共性成长的场域,个体以话语和行动的方式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之中,学校、班级等工具性集体才能真正成为真实的交往共同体。惟其如此,学校也才能真正成为育人之地。(作者系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13日第5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07:37 , Processed in 0.2247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