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0

少堂老师:湖北管季超试答问题。请赐书一册!谢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7 16: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少堂志林(605):回答问题,获赠《语文味教学法》一书

   我小时候看过、听过无数遍著名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下面就有关的两个问题,面向全国语文教师征集答案。
   第一个问题,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个资料时就很喜欢的。这个问题,前几年我准备用进深圳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中去,作为语言表达试题。由于有的命题老师认为太难,就没有用进去。我认为并不太难,且很有意思。
   第二个问题是今天才想到的,我以前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和京剧毫不相干的文章,忽然顿悟京剧《沙家浜》为何塑造了“18棵青松”即18位新四军伤病员的光辉形象,而不是其他数目的新四军伤病员的形象。
    对这两个题目有兴趣的读者,请将答案发到我邮箱:13713781378@139.com。凡两题意思答对的,我赠送一本我亲自签名的80万字的《语文味教学法》一书,并快递给你。题目如下:
   (1)《沙家浜》以前曾先后名《碧水红旗》《芦荡火种》,毛泽东看完戏后肯定了这部戏,并建议改名为《沙家浜》。你认为毛泽东改的《沙家浜》这个名字好不好?并请说明原因。
   (2)熟悉京剧《沙家浜》的人都知道,该剧塑造了“18棵青松”即18位新四军伤病员的光辉形象。但在常熟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里,记载着的却是36名新四军伤病员的姓名。请问,剧作家为何不是如实写36名新四军伤病员,而是写18位新四军伤病员?除了舞台表演的限制和所谓据说受到“新四军十八旅”这一部队番号的心理暗示的原因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本征集一个月内有效(2016年6月22日-2016年7月22日)。
2016/6/22

奖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18 13:39 , Processed in 0.0939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