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台北私人美术馆“挖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24 16: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台北私人美术馆“挖宝”
2014年08月08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荷花水墨

  于百龄作

  写意鹿图

  张德正作

  在台湾,私人美术馆为数不少,这些美术馆打破了大家对美术馆“高大上”的惯常印象,有的就与住家相邻,像一个环壁列画的大客厅,但却更有个性、亲民,而且深藏传奇与故事。

  “我就是一块宝,等待有心人慢慢挖。”在位于台北市著名的士林夜市附近的于百龄美术馆,82岁的画家张德正慢条斯理地说。83岁的画家于百龄笑眯眯地看着他。两位80多岁的画家一位耳聪目明,一位笑容童稚,同样步履矫健。记者先问他们的养生之道,得到的答复是:画画、写字、吃剩饭、学英文。

  常吃剩饭,是因为两位老先生都是家里最爱惜一粥一菜的人。张德正早年从江苏句容随部队到台湾,他说:“我一生流浪,不是自己想走,而是被推着走,一路走来看到战乱、生离死别、生灵涂炭,现在觉得一切都好。有何不可,无何亦可。”于百龄从湖南浏阳随部队到台湾,不堪长官打骂开了小差,结果,“离开部队我在台湾一无所有,一个人也不认识,只能住在街上,看到人家餐厅扔食物,我就说不要扔,我拿去喂狗,哪是喂狗啊,我赶紧跑到没人的地方吃掉。但是年轻人又好面子。”于百龄一边说一边学自己狼吞虎咽的样子,并且很是兴奋:“我运气好,没被部队抓到,否则会枪毙的,开小差耶!”说到自己后来投考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他说:“我非上这所学校不可,因为不仅不要学费,还有饭吃,有衣穿,这样我就能活下去了。”

  为了生存撞进绘画大门,有幸受教于当时渡海到台的一批名家,黄君璧、溥儒、金勤伯都是他的老师。同时,绘画也撞开了他艺术天分的大门,令他对现实的困惑和对美的向往在色彩与线条中得到抒发,生命找到了意义。

  1961年师大毕业不久,于百龄的画作得到美术界的关注,特别是日本画坛对他欣赏有加,他应邀到日本创作、办展。回到台湾后,虽然已被称为“国宝级大师”,但他从纯创作转向艺术交流与推广,创办《中国美术杂志》、成立“中国艺术协会”、开办于百龄美术馆。他的美术馆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天都有作品欣赏和拍卖,也经常举办讲座和教学活动,十几年来,仅海峡两岸画界的交流活动就举办了200多场。记者到访于百龄美术馆,也是因为《圆梦中华翰墨情·两岸书画艺术名家交流展画集》即将出版。这一大型展览正在于百龄美术馆展出,作品结集出版是展览的延续。

  在美术馆采访,于百龄先生兴之所致讲古作画时,张德正先生便是一个安静的听众。这两位老先生性格不同,却被大时代赋予了几乎相同的命运,有一种我们这些后辈难以体会的默契。张德正先生,字逸石,也经历过艰难无望的“小兵”生活,但他没开小差,而是在长官的责骂声中练就了一手不靠尺子画图表的好功夫。考进当时的军校美术系学画时,他又稳又准的线条功夫令老师刮目相看。毕业时与同班同学李奇茂向系主任梁鼎铭辞行,老师的临别赠言是:“靠一根线条打天下去吧。”

  在中国文化大学任教、获第一届朱铭文教基金会大师奖,被誉为“国宝级大师”,这些没有满足张德正对线条的探索。他70岁从墨竹、荷花、兰草中跳出来,开始学习西画,因为“昨日的现代,就是今日的传统,今日的现代,就是明日的传统,中国画得变,艺术家也得变,没了热情与活力,就没有了艺术”。看他的画,童稚的笔触、变形的人像、艳丽的色彩、竹间穿插“絮叨”的文字,以中国水墨表现出抽象、现代、神来一笔的意境。“新的东西不是学西方,而是从中国传统里找出来的。年画、剪纸、岩画、彩陶、竹简、汉像砖都是养分,从中长出新枝结出异果才算成功。”

  “看起来是胡搞乱搞,如果它有思想,就不是胡搞乱搞。”张德正先生轻描淡写几句话,点透记者对于一些现代画法的迷惑。张先生一幅集歪歪扭扭的符号和简体人形为一体的画,题名:古人如何吃饭。再看才明白那些符号都是甲骨文和石器时代留下来的线条与造型,告诉我们现在的中华美食来源于“石煮法”。我猜这就是先生所追求的创新与思想。这样的画作果真有看头。

  这场采访,好似“挖宝”,让我了解到私人美术馆可以有大天地和大作为,也让我听到这两位台北江苏人和台北湖南人的人生故事,让我看到这两位画家的晚年生活是如此的不放弃——对艺术、对人生。夜色里,灰白长发挽成道士髻的张德正先生,以伞代杖,轻快走上捷运的台阶,他还正在学习英文呢;于百龄先生则是抢在变红灯前小跑着过了斑马线,他有画要画,有展要办,有书要出……

  (本报台北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19 12:12 , Processed in 0.1349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