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语言文字学的70年历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2 10: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语言文字学的70年历程
  中国哲人先贤对语言的思考,至少有2000多年历史。
  《论语》的“正名”、《荀子》的“约定俗成”,都包含了对语言本质的深刻认识。在汉代,《尔雅》、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刘熙《释名》等早期语言文字学经典群星闪耀。
  但研究发展最快、学术最繁荣的阶段,要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从三个阶段归纳70年发展主脉及推动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对文化教育高度重视,扫盲和提高干部群众语文水平的需求直接推动语言文字研究。
  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请大家注意文法》,报刊上相继推出吕叔湘等人的《语法修辞讲话》《语法讲话》,学术期刊进行多场语法大讨论,浓郁的语法学氛围,深化了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
  当时文字改革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以及汉语规范化,推动了语言学诸领域的研究。修订完善后的《汉语方言调查字表》成为使用至今的标准方案,推广普通话和拼音促进语音研究;确立普通话词汇规范,促成经典《现代汉语词典》的诞生,带动了汉语词汇学的发展;简化汉字促成了现代汉字学的产生。
  以王力的《汉语史稿》为标志,历史语言学观念使原先静态的古汉语研究,发展成揭示几千年发展规律的汉语史新学科;音韵学从难懂的“绝学”,成为可传授、可论证、可验证的现代学问;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古汉字研究拓展到词汇和语法研究。
  改革开放对语言文字学术最直接的推动,是开放健康、全面均衡的学术生态,这是学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高考制度恢复,为语言学提供人才保障。《中国语文》等两三种期刊发展为约20种核心期刊的方阵。中国语言学会于1980年成立,文字、音韵、训诂、修辞、方言、世界汉语教学、辞书等各分支学科纷纷成立学会及下属分会,广大学人恢复了自主的学术生活。
  理论方法的引进和运用,使国际前沿的功能-认知语言学、语法化学说、语言类型学、语言接触等的研究范式成为汉语界的显学。
  形式语言学得到深入研究,历史语言学、地理语言学使汉语史研究和方言调查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多维性。音韵、训诂通过与历史语言学融合,成为探究汉语发展大势的现代学科体系;文字学从具体汉字解析上升到系统的汉字构形学理论;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交叉学科成为研究热点。信息技术催生了计算语言学的形成发展,同时反哺语言学本体,促进了语言研究中统计方法的运用和大数据语料库的建设。
  1985年国家语委成立后,中国语文政策更加追求和谐合理的语言文字生活。语言规划、语言战略、语言资源等领域得到重视,2000年通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进入21世纪,语言文字学诸多领域与国际前沿同步推进。
  语法化、语言接触及地理语言学、构式语法、语义地图模型等都有优秀成果涌现,普通语言学意识大为提升。
  语言学界探求语言规则背后的心理机制,重视儿童语言获得规律;心理学界关注语言文字产出和理解机制,重视儿童语文能力的发展过程,二者共同提升了心理语言学的学术地位。脑神经科学,包括核磁共振成像、眼动仪等新技术引入,语言文字的认知心理机制得以进一步还原为生理机制,以不同方式参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建设。语言文字研究日益倚重语料库的量化优势,以基因技术结合大数据语料探求久远的语言谱系关系。
  近年来,“语言库藏类型学”“高级版本的意合语法”“新描写主义”等理论探索,已引起国际关注,有望成为中国学者对普通语言学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所长、《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主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19 08:29 , Processed in 0.1550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