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孟晨丽老师《礼拜二午睡时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11 13:3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学要有方向、有方法、有所得

                —— 评孟晨丽老师《礼拜二午睡时刻》

                                 任海林 太原教研科研中心

当下的语文课堂有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教师不知道该教什么。即用课本教什么;二是教师不知道在教什么。语文课堂常常呈现“漫谈”“放羊”状态,教学过程显得随意;三是教师不知道该怎么教。教师缺少必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学起来缺少兴趣。孟老师的执教,带给我们诸多思考。

一、教有方向

“教什么”很重要。一篇小说的处理,见仁见智,不同的执教者对一篇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执教者必须准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礼拜二午睡时刻》是哥伦比亚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天才的小说家马尔克斯的经典作品。它用平静的语气,用一个个特写的镜头刻画了一位普通母亲的尊严。这篇小说选入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情感”话题之下。孟老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通过品味语言,把握母亲的心理、情感。”“体会小说情感处理的方式以及效果”很好地体现了这篇小说在小说选修教材中的地位。而在整个执教过程中,孟老师紧扣“情感”,无论是语言品味、形象理解都直指“情感的节制与内敛”。 在结课时,孟老师将中国古典诗词和电影《归来》中陆焉识、冯婉瑜情感处理方式引进课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艺作品中的情感的节制和内敛。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不枝枝节节”“不牵牵连连”,清淡如水中彰显着深度。

二、教有方法

体现小说教学的规律。孟老师的教学环节是:回顾旧学——品味语言——探究主旨。回顾内容环节是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宏观的把握。 “母亲与小女孩”“母亲与神父妹妹”“母亲与神父”“母亲与小镇居民”,自然地把文章分成四个部分。接着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母亲的情感,进而感受母亲的形象以及理解处理情感的方式。最后探究小说的主旨,让学生倾听母亲的声音,倾听作者的声音,进而倾听自己的声音:去理解、宽容、尊重,关注苦难中的同类。孟老师的教学正把握住了小说教学的一般规律:“整体感知”——“局部揣摩”——“整体领悟”。

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从某种程度上讲,学语文就是学语言。带领着学生用一种“慢慢走,欣赏啊”的心态,徜徉在语言文字之中,感受语言之美,进而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文化之美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担当。如何做好语言教学,我认为:朗读是桥梁,细读是根本,比较是手段,运用是目的。孟老师深谙此道,将品味的重点放在动词和形容词上,运用比较法(添词、改写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之用心。尤其是孟老师对原文的“神父与母亲”的片段做出的再度创作,引导学生感受原文的语言的力量,这样的教学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正如孟老师所言,倾听文本深处的呐喊。这样的文本细读让这节课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

体现语文教学的规律。教学中,我们常常爱走极端。一方面教师淡漠学生,美化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秀”一把的私欲而“目中无人”。但另一方面却是“任凭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无作为”。我常常在想,如果缺失了教师激情澎湃的讲解,缺失了教师动情的朗读,缺失了教师与学生一起流泪,欢笑,我们的课堂将会怎样?我们常说,一节语文课堂,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然而,我常常看到教师的鲜活的生命被淹没了,灿烂的生命迷失了。他们只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而不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这节课中孟老师的心里是装着学生的。她知道,课堂是学生的学习场,不是教师的表演场。课堂中学生充分的质疑,品析,得体的交流,从容的展示,体现出“我的青春,我最闪亮”的那份自信。但同时孟老师也展现了作为语文教师的尊严。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她敢于挺身而出,启发、引导、点拨、激趣、总结,这种“亮剑精神值得弘扬。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没有喧宾夺主之说,没有厚此薄彼之说,只有师生坦诚的交流碰撞,在这一母方塘里,师生应共舞生命的精彩。

三、教有所得

语言文字是外形,情感思维文化是内核,语文教学要教到情感的上。语文教学,我们让学生收获什么?语文知识、能力毋庸置疑,但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文化,思想和价值,对学生的未来更是至关重要的啊。但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只重视知识能力目标 ,忽视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更被淡化。高一、高二的语文课就直奔高考,应试痕迹明显,高中课堂理性、功利化,只是技术而少见艺术。很多语文课成了做题、讲题课了。孟老师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挖掘是深刻的。她没有使学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母爱上,而是让学生怀有一颗理解、宽容、尊重,慈悲之心;她没有让学生仅仅是感动,而是进一步拷问自己的良知。孟老师的课结束了,但她用“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一份良知直抵学生生命的底层,继而外化为人生的风景。我想,这是对学生终生受用的。

(任海林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 04:13 , Processed in 0.26855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