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孝感:“高中语文教研群”网上教学研讨实录(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27 16:2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中语文教研群”网上教学研讨实录(一)

(时间:2013年1月8日下午16:24—9日上午9:39)

整理人:“高中语文教研群”群主  
【提供一个案例给大家讨论】
孝高某老师(以下简称A):我有个问题请教。
语文教研群主(以下简称B):请讲。
A:【2012年辽宁卷病句D项】责任感是沉甸甸的,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
  【答案解析】D搭配不当,应把“责任感是沉甸甸的”改为“沉甸甸的责任感”。 
 我对这个解读感到费解。
B:我觉得这个句子没有问题。两个分句共用一个主语“责任感”,加上第二分句中有代词“它”,应该不会引起歧义。
A:对这道题的答案解析,也有说是句式杂糅的,但我觉得不是这方面的问题。
B:这个句子,我的确看不出语病。
A:因为是高考题,所以我也不敢去否定它。我上课时跟学生讲,我们下去再讨论、再研究。所以在学生那里,还一直留了一个尾巴。B:不要迷信有关答案。
A:我也打算把它说成是没有问题的。
B:现把上面的讨论提交给大家议一议吧。

【以下为大家的讨论发言全过程】
(以下均为原始发言顺序)
◎大悟某老师:a责任感是沉甸甸的,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复句)b沉甸甸的责任感,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单句)a与b相比较,可以明显感觉出b的表述更连贯,注意到了“主语中心语更靠近谓语中心语”的表达原则。甚至可以设想与“责任感”并列的其他“项”的存在时,b的表达就更好理解。

◎汉川某老师:我认为原句第二个分句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两个分句若共用一个主语,就是:“责任感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从一般表达方式看,第二个分句要去掉其中的代词“它”,说成“责任感在所有价值中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就没有语病了。也就是说,“责任感”不能做也根本不是原文第二个分句的主语。要说成“责任感是毋庸置疑的”吗?

◎安陆某老师:其实,中国语言的许多句子,在用西方语法进行观察和分析时,似乎有问题。但,我们的汉语就是那样表达的。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重建中学汉语语法分析。但,此是我辈之事乎?附:我认为原句是对的,无需改动。两种表达并行不悖。汉语是以神统形的。单独看,两种表达无明显优劣之分。我不同意大猫老师的意见。细思之,a的表达不是有强调意味吗?如何分析“责任感是沉甸甸的,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是杂糅吗?我们不能将“它处于最高的位置”看成是第二个句子的主语吗?◎大悟某老师:这样讲解,有助于学生养成规范、良好的表达习惯。语文作为一门科学,语法上是有着严格的规律性的,不能因为“勉强可以用”就以为“不必判断正误”

◎市直某老师:两个句子都没有问题b句“沉甸甸的责任感”与“它”是复指关系,同位主语。它们的区别仅仅是单复句。

◎大悟某老师:话说回来,高考出题的导向有些不对。我们现在回头去抠语法,岂不是“走回头路”了吗?

◎安陆某老师:“语文作为一门科学,语法上是有着严格的规律性的”,关键是何种语法?西语式的语法是无法解释生动的汉语表达的。当然,教学有时要一点语法的,但过头不得。中国语是以意制形,有时线性分析无济于事。

◎市直某老师:但是,高考语病题就是要较这个真。

◎汉川某老师:的确,汉语是以神统形的。正是因为汉语的这一特点,导致原文“责任感是沉甸甸的,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给人的感觉是“责任感”在统领第一分句后似乎意犹未尽,又做了第二分句的主语。那么,原文应表述成“责任感是沉甸甸的,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若将原文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看成是第二个句子的主语,那么,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完整的表意单位,“沉甸甸的”之后要用句号。用了句号之后,便不会让人产生“责任感”似乎要做两个分句的主语的错觉了。还有一个关键是第二分句中的“它”,使得两个分句紧紧连在一起。所以,若两句主语不同,表述的信息相对独立,要将“它”改成“责任感”。则原文变成“责任感是沉甸甸的。在所有价值中责任感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就没问题了。由此可见,原文中的“它”使得两个分句似断不断,当断不断。“它”是罪魁祸首。

◎市直某老师:这有什么区别吗?关键是“是”不表判断,是强调副词,与“的”加强肯定语气。即“在所有价值中责任感处于最高的位置毋庸置疑”的强调语气表达。

◎云梦某老师:的确,汉语是以神统形的。正是因为汉语的这一特点,导致原文“责任感是沉甸甸的,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给人的感觉是“责任感”在统领第一分句后似乎意犹未尽,又做了第二分句的主语。那么,原文应表述成“责任感是沉甸甸的,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若将原文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看成是第二个句子的主语,那么,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完整的表意单位,“沉甸甸的”之后要用句号。用了句号之后,便不会让人产生“责任感”似乎要做两个分句的主语的错觉了。还有一个关键是第二分句中的“它”,使得两个分句紧紧连在一起。所以,若两句主语不同,表述的信息相对独立,要将“它”改成“责任感”。则原文变成“责任感是沉甸甸的。在所有价值中责任感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就没问题了。


◎市直某老师:换一个语境,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句子不是高考题,或者给出的答案没有说这个句子是病句,看看还有多少人说它是病句。迷信高考,先入为主,害死人!

◎安陆某老师:同意!


◎应城某老师:对于上面的问题,个人认为,这个句子是病句,理解如下:1.原句为“责任感是沉甸甸的,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表达的含义有以下三层:a.责任感是沉甸甸的;b.责任感在所有价值中处于最高的位置;c.这种地位是毋庸置疑的。2.基于以上理解,原句表达为由一个逗号断开的单句,且逗号前表述的是“责任感”这一对象的性质内容,即“沉甸甸的”,逗号后表述的是对“责任感”这一对象的价值判断,即“处于最高位置”,但随即出现的“毋庸置疑”的表述,则由陈述“责任感”这一对象转到了肯定“最高位置”这个价值判断,应属于中途易辙。3.以上理解为从语义出发而不是立足于语法,一孔之见。



◎市直某老师:“责任感是沉甸甸的”是否是一个句法独立的句子?“责任感”主语,“沉甸甸”形容词作谓语,本身就是一个句子。“在所有价值中”状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主语,“毋庸置疑”谓语,故这一句也是一个句法独立的单句。两个单句组成复句。◎应城某老师:“责任感是沉甸甸的”,就这个局部来看,语法没问题吧?表意也没问题吧?“在所有价值中”这个状语不能修饰“毋庸置疑”这个谓语吧?“在所有价值中”应当是修饰“处于”这个谓语吧?




◎市直某老师:是啊,这没有问题啊,复句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句话题为“责任感”,第二句话题为“位置”,而两个“话题”都进行了陈述。



◎市直某老师:这里需要表达另一个意思,采用复句的形式,就不存在中途易辙的问题。



◎群主小结发言:从对这个高考“病句”分析和讨论的过程来看,说明诸位都是明白人。敢于对高考答案进行质疑,既需要理论功底,更需要学术勇气。愿大家能把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问都拿到这里来讨论。期待有新的研讨案例出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14:44 , Processed in 0.1116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