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燕玲:初中语文2018统编教材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27 16:3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更新观念  巧悟教材  构建活力语文新课堂

        ——初中语文2018统编教材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实验中学  胡燕玲


        2017暑假,我参加了我市教科院组织的部编教材培训,2018年3月22日,我又参加了“初中语文2018统编教材网络培训会”,认真聆听了陈恒舒,张伟忠等专家的讲座。通过这两次的培训,加上半年来运用统编教材的实践,我对于怎样更新观念,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处理教材,以及怎样讲求教学策略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

        我从教30年,一直工作在语文教学一线,尽管自己在不断学习,力求更新观念,

        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贪多求全的做法,对新教材的“新”吃得还不透彻,对教材的二次处理还不够大胆、科学。专家们的理论指导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以学为主、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性。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我会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教学聚焦点 ,做到“一课一点,一课一得”。

        二、要学会巧妙处理教材

        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聚焦点 ,做到一课一点,一课一得呢?

        我体会到:利用好教材、学会巧妙处理教材尤为关键。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高级编辑 、北大博士陈恒舒老师在“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备课及教学建议”中,对八年级下册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内容构成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每个单元选文的共性、个性进行了具体的剖析,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老师以传统篇目《社戏》和新增篇目《灯笼》为例,解读了文章的个性,为我们利用教材,处理教材提供了很好的示例。在《社戏》的教学中,陈恒舒老师建议让学生“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试着分析“鲁迅的幽默”,对《灯笼》一文,陈老师认为其个性是:“一线串珠的散文笔法,围绕灯笼作为情感的寄托,串起记忆中种种的人和事,表达情思;作者情感的变化,前面是温情的,结尾陡然转为豪情,书写家国情怀”。

        这些选文的个性点就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之一,在单元教学中,如果我们处理好了单元选文的共性和个性,像陈恒舒老师一样,抓住选文的个性和核心点,大胆取舍,就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做到“一课一点,一课一得”。

        刚开始处理教材,也许我们不够大胆、科学,但我们可以按专家们在讲具体案例时中提供的方法去做,慢慢地悟出精髓,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运用脑髓,自己拿来”,一定会收获颇多。

        三、要重视教材中的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单元结构的编写形式采取“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

        切实地让我体会到教材中添加“语文要素”的重要性,要从今年3月21日我校程国斌老师的那节公开课说起。3月21日,我和我们市、区两级的语文教研员一起听了我校程国斌的公开课,主题是《文言文句读技巧与训练》,程老师在这节课中仔细解读了我市中考说明中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考点,重点研究了“文言文句读”的技巧,提出了以下几种断句方法:(一)借助句中的名词、代词来断句,(二)借助句中的虚词来断句,(三)抓住对话标志来断句,(四)借助句中的动词来断句……

        程老师在课堂上总结出的断句方法较全面,但由于现在九年级的学生使用的是旧教材,对于词性、短语,句子成分等语文知识较少涉及,学生在具体训练时,效果大打折扣。课后在座的专家、老师们都认为:如果学生对词性、短语、句子成分等语文要素多了解些,这节课会更有效。

        我整理了一下部编七年级的语文教材,仅七年级上册就有: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和量词、比喻 、比拟 、 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 词语的感情色彩,反义词等语文知识的介绍,我想:如果程老师的这节课的学生换成现在七、八年级的学生,效果也许会更好。这也提醒我们语文教师:不要忽略教材中添加的语文要素,阅读单元要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不能顾此失彼。

        四、要构建基于学生感受和疑问的语文新课堂

        在“初中语文2018统编教材网络培训会”上,张伟忠老师认为:要建构基于学生感受和疑问的语文新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提问。他以大量生动的教学实例说明了教与问,学与问的关系,强调要把课堂的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活跃在课堂上,问起来,说起来,写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角,让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挑战。

        张老师的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2017年9月以来,我们孝南区实验中学语文导学案的编写有了大的变化,导学案加大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力度,对教材的分析也能突出核心点,我们也设计了“疑难汇集处”(让自学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但学生不想提问、不敢提问、不善提问的现象很普遍,我们老师在学生疑难问题的征集和解决上也不够重视。在今后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从课文标题、关键词句、写法特色、矛盾冲突点等方面中发现问题,并将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及时记录在“疑难汇集处”,老师要收集整理这些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用好教材,以更新的观念去备课、上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注重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自己一整套的教学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30 04:08 , Processed in 0.9418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