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0

中国救助流浪儿童政策沿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30 07: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救助流浪儿童政策沿革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恤孤养老慈善机构诞生在唐代。武周时期佛教兴盛,长安、洛阳及地方各道、州的佛寺住持经营悲田养病坊,收养孤寡老人和流浪儿童。朝廷对佛寺的善举给予经济资助,这种机制发展了百余年。唐武宗会昌废佛,令僧尼还俗,并没收寺院财产,悲田养病坊一度废弛。
    宋代是中国古代最重视慈幼事业的王朝,救助流浪儿童进入专业化阶段。北宋初期,慈善机构和唐代一样,往往孩子和老人乞丐病人一起养,蔡京当政后,给予孤贫小儿免费上学的机会,这种教养结合的救助方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南宋出现专门收养弃婴和流浪儿童的专业机构,慈幼局、婴儿庄等在江南、闽浙等富庶地区非常普遍,士绅、富商、宗族等民间力量也开始加入其中。
    元明时期,育婴慈幼事业衰落,直到明末才在民间复苏。明末清初,百姓因生活困难溺婴现象严重,一些有识官绅为正人心、端风俗,先后建起婴孩救助组织以遏止溺婴之风。雍正诏令地方各州府设置育婴机构,许多育婴堂的经费都是由地方捐助。乾隆以后,官方的资助在逐渐增大。在管理运作上,育婴堂一般延请地方乡绅担任首事,轮流主持具体事宜,地方官员也参与其事。
    鸦片战争后,中国慈幼事业向近代转型。西方教会主办的孤儿院、育婴堂、盲哑儿童学校等遍布全国。
    本土慈善家群体也发展壮大,以上海为中心,成立了一批养、教、工三者结合的民间救助儿童机构。比较著名的有高凤池、李平书、王一亭等人1906年筹款创立的上海孤儿院,曾铸创办、盛宣怀捐助的上海贫儿院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18 17:39 , Processed in 0.35691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