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文学研究融入文学教育——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30 08:2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把文学研究融入文学教育——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研究》
    赵焕亭的学术著作《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研究》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刘勇先生认为,文学教育的载体是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成为语文教材的课文而得以传播和普及。在文学研究日益背离文学实践,背离文学精神的今天,赵焕亭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走出了象牙塔,与中小学语文教育充分结合。她的研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现实需要而研究,是为提升民族人文素质而研究。孙德喜先生指出,赵焕亭“以史带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令人信服。
    这里我在两位先生论述的前提下补充一个例子,从而说明赵焕亭如何把文学研究与文学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
    朱自清的《背影》是公认的散文经典名作。上世纪50年代初,《背影》被扣上了“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从语文教材里删除了。改革开放后《背影》随即又被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纷纷重新入选,《背影》又重现了它往日的光辉。赵焕亭根据《背影》在文学教育中大起大落的现象,梳理了《背影》的教学史,从而总结出《背影》在文学教育中的三个时期:1925年到1950年,“春晖时代”;1950年到1976年,“寒冬时代”;1978年至今,“夏日时代”。
    人们从这三个时期的划分及其冠名自然意会到其含义,并悟出《背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境遇。赵焕亭理清了《背影》的“身世”后,她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深入挖掘《背影》丰富的文学价值及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多维的思考与鉴赏力。如她对学生提问道:你们认为《背影》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有的说,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有的说,表达了儿子对父亲深深的忏悔;有的说,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的困苦;有的说,透露了父子间的不和谐……
    针对学生的回答,赵焕亭进一步启示说,前三种说法从课文中容易看到,而第四种说法似乎在课文中不太明显,大家仔细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学生们经过查找,梳理出了几处心理描写,如“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再如“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还有“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赵焕亭继续启发学生:你们说这些心理描写、重复叙述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学生纷纷举手说,表示了儿子嫌父亲啰嗦,还有儿子想摆脱父亲的管制,要独立去办事,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等。赵焕亭就着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提问:你们说这些重复的叙述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学生说,这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为了加深印象,要读者再三思考两代人之间怎样才能正确解决“代沟”的问题。赵焕亭总结道:“大家的这些说法是在认真阅读中发现的,具有创造性,我们这节课可以叫做《背影》的创新阅读课。”
    赵焕亭把对《背影》的研究成果,成功地运用到文学教育中,它的效果是看得见的,既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提升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的修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20:08 , Processed in 0.17214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