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0

陈子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引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31 17: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子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引言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员 陈子善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陈子善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即出,451页,75.00元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又可称“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关于这两个概念的关联和区别、互用和并用等,参见刘增杰:《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前言》,中西书局,2012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以搜集、整理、考证、校勘、阐释中国现代文学文献为宗旨。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文献的发掘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谢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新文学史料学》(朱金顺著,海燕出版社,2018年)等专著的相继问世,更从理论上对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建构和完善有所推动。

应该看到,现代文学文献学继承和借鉴了古典文学文献学的许多治学原则和方法,而且与古典文学文献学一样,固然需要理论的归纳和阐发,但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门实践的学问。章学诚所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回顾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进程,文献学研究的实践,如果从1920年1月上海新诗社编印《新诗集》(第一编)算起,至今正好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中,阿英、李何林、瞿光熙、唐弢、贾植芳、赵燕声、丁景唐、魏绍昌、薛绥之、姜德明、樊骏……等位,以他们各具特色又卓有成效的研究实践,大大丰富和充实了现代文学文献学。这些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先行者的贡献,我们后人不应忘却。

《新诗集》(第一编),上海新诗社编印,1920年1月。

我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研究,编过若干现代作家的文集、全集、研究资料集和回忆录,也写过不少或长或短或直接或间接有关现代文学文献的考证和辨析文字。因此,本书从我不同程度关心和涉猎的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十个方面展开论述,它们是:

作品版本、集外文、手稿、笔名、书信、日记、文学刊物和文学广告、文学社团、作家文学活动、新文学文献中的音乐和美术。

我认为这十个方面是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必要说明的是,对这十个方面的探讨,我并不泛泛而论,而是从我自己的研究实践出发,每个方面选取数篇长短不一的论文组成“十讲”。也就是说,我试图从自己个案研究(当然,我以为这些个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心得,具体地展示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的基本面向,进而讨论这些发掘和研究对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深入和拓展所可能起到的作用。

还必须指出的是,这“十讲”明显带有我的个性色彩。如新文学文献中的音乐和美术,尤其是西洋古典音乐,虽然均涉及跨学科研究,却无非是我个人兴趣使然,未必是研究者都应该关心的。即使像版本、集外文、手稿等文献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大宗,我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只能从一己之角度切入。而且,这“十讲”也并不能涵盖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的全部,诸如口述历史和回忆录研究、档案史料研究、文献编纂成果研究、网络资源整合和研究,等等,都值得关注而我关注还不够,有待今后继续努力。

《呐喊》,1923年6月付印,1923年8月初版。

收入本书的《〈呐喊〉版本新探》《〈周作人集外文(1904—1945)〉的重编》《巴金〈怀念萧珊〉初稿初探》《〈野草〉出版广告小考》等篇,都是首次编集;收入本书的其他篇什也都重加修订,有不少篇还根据新出现的史料作了较大补充或改写。

用一系列例证来体现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的魅力,以及它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而言又意味着什么,也许是一个新的尝试。希望可供有志于现代文学文献研究的同好和学子参考,也希望得到海内外同行的批评。

2020年7月6日于海上梅川书舍,时正大雨倾盆

上海书展活动:陈子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新书交流分享会,2020年8月16日,思南公馆,扫码报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8 18:04 , Processed in 0.09400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