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一部世界名著都不是“凭空”出世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9-3 12:0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部优秀的世界名著,绝不会凭空胡编乱造,而是有作者坚实的生活基础,往往还蕴含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每一部世界名著都不是“凭空”出世的
余凤高《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8月26日   11 版)

    《世界名著背后的故事》(上下),余凤高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2月第一版,298.00元



  英语里的Fiction机巧得既可作“虚构”“编造”解,又有“小说”“虚构文学作品”的意思。《维基百科》解释Fiction说:“Fiction是任何在处理信息和事件上部分或全部不实,都是作家的想象和推理,即是他构想出来的作品。虽然Fiction这个术语是特指中短篇小说,或许也指戏剧,包括歌剧、芭蕾、电影、电视、诗和歌。与Fic⁃tion相对的是non-fiction(非虚构),它仅仅处理实在的(或者至少认为是实在的)事件、记述和观察等等。”

  作家果然能毫无事实基础,仅凭想象和推理,就能“构想”出一部文学作品吗?追溯世界文学的历史,确有完全胡编乱造的“作品”,但是一部优秀的世界名著,绝不会凭空胡编乱造,而是有作者坚实的生活基础,往往还蕴含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如伟大的歌德说自己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就“像鹈鹕一样,是用自己的心血把那部作品哺育出来的”;他甚至声称他的历史剧《塔索》,也有他的“骨中骨,肉中肉”。许多作家声言,说自己所写的那些著名小说或者戏剧作品,都是他“虚构”出来的,其实都不是真话。

  列夫·托尔斯泰和萨默塞特·毛姆都否认他作品中的人物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但谁不知道《克朗采奏鸣曲》里写的就是托尔斯泰本人和他妻子索菲亚·贝尔斯之间的关系,《寻欢作乐》里的露西·甘恩即是毛姆的情妇埃塞琳·西尔维娅(“苏”)·琼斯。甚至那些描写仙女和动物的童话作品,都有现实生活的原型。安徒生《夜莺》里描写的那只夜莺,即是有“瑞典夜莺”之称的女歌唱家珍妮·林德;科洛迪《木偶奇遇记》中的木偶,写的是意大利在战争中受伤残疾的矮个子士兵皮诺乔·桑切斯;就是流传了数百年的《白雪公主》,实际上也有原型,她是德国腓力四世冯·瓦尔德克—巴德维尔东根伯爵的女儿玛丽亚·冯·埃特尔女伯爵。

  自然,作家也不会随意以现实生活中的哪个人物作为原型来创作他的作品,作家选用每个原型来书写,都有作家主体心理的原因。安徒生写《夜莺》是为了再次向珍妮表达他对她的爱慕,重温他被她婉拒的爱情;小仲马写《茶花女》是为了宣泄自己郁积于心的情结,又重温一次他和现实原型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爱情;莫泊桑写《羊脂球》既为了表达对曾遭自己侮辱的原型人物安德里安·勒盖的歉意,同时也意在颂扬她的爱国精神;杰克·伦敦写《马丁·伊登》,如他自己说的,“就是攻击个人主义”,也就是攻击那个他曾深深爱她、却被她抛弃的“真正的资产阶级小姐”梅普尔·阿普尔加斯;罗伯特·斯蒂文森写《金银岛》则是为了让他所爱的奥斯本夫人的儿子奥斯本高兴,并将已经产生怨恨的朋友、诗人威廉·亨利作为反面人物约翰·西尔弗的原型来写;易卜生写《人民公敌》是借遭少数人攻击的原型人物爱德华·梅斯纳抨击社会弊端的高尚行为,来回击有人对他前一部剧作《群鬼》的谩骂;海明威写《永别了,武器》一方面是回顾他的初恋,同时又通过描写女主人公死于难产,来惩罚她的原型人物对他爱的背叛……在本书中,对每一部原创的作品,都尽可能运用坚实的传记材料,来揭示作者与原型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创作时种种不同的心理动机。有些作家故意声言自己的创作只是虚构,没有哪个现实人物作依据,仅是因为顾虑,承认作品中的事实基础,有可能因对所写人物的褒贬、事件或细节的虚实,会涉及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甚至会引发伦理、法律上的纠纷。本书只是希图说明,每一部世界名著的诞生,都不是依靠作家的臆想,而是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再根据自己的美学原理再创造出来的。

  这一百则小东西不过是一册随笔集,而不是专著,随着我写作兴趣的起落变化,它先后一直拖了三十年。

  一个人的阅读兴趣,似乎跟年龄有很大关系,会跟随年龄的变化而选择书籍的内容。小孩子爱听童话或战斗故事;青年时代喜欢阅读爱情小说,还常常将自己比拟为书中的主人公;到了中老年就只选择真实性较强的历史和传记;再老一些,有时又开始像孩子了。

  退休之后,我不再做文学研究、写研究论文,选择阅读书籍也就自由多了。我凭着自己的兴趣,开初读的是作家的传记。自然,在职时为了研究的需要也读作家传记。我的研究方向是中国现代文学,主要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的儒家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是经常看到,传记作者往往“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在写作时拔高传主,隐去或者淡化一些被认为有损于传主形象的史实,甚至有虚构史实的情况。欧洲的人文传统重视个人,他们认为一切无不可以对人言,个人的一些即使是所谓的“隐私”,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所以他们的日记、信件,都可以公开出版,尽管也发生过个别作家和他的家属烧毁作家信件、日记的事。因此,读西欧作家的传记,就深感材料丰富,真实可信,使我最后就转向于阅读外国、特别是欧洲作家的传记作品。

  在阅读这些传记的同时,我先是写了十八篇马雅可夫斯基、狄更斯、毛姆、乔治·桑等有关作家爱情的随笔,从1992年第7期起,经梁月海主任之手发表在《大地》杂志上;后又写了《欧也妮·葛朗台》《日瓦戈医生》《海鸥》等二十七则外国作品创作背景的随笔,从1998年第4期起,经田宝琴副主编之手陆续发表在《名作欣赏》杂志上。这两个系列的随笔,后来由安徽文艺出版社于1998年7月分两册出版,责任编辑徐海燕以她女性细腻的构思,为两书取了我十分喜爱的书名:《风流名士——世界文豪情爱写真》和《传世沧桑——世界文豪情爱书廊》。

  1995年,我的孙女乐乐出生了。我很喜欢这个女孩。因为她的都在医院工作的父母平日都很忙,所以有些事就由我来做。乐乐小时体质比较弱,每个学期几乎都会感冒两三次。她感冒后,如果体温不超过摄氏三十九度,一般都只是让她躺在床上休息,除了多喝水,最多给她吃点药。孩子很无聊,喜欢让我陪她,给她讲童话故事。我历来不善于讲故事,阅读的范围也不是孩子们喜爱的作品。没有办法,我买了大量的碟片,放给她听。一次在陪乐乐听碟片的时候,当录音机里传出童话的题目《狐狸和葡萄》时,我以为大概是我不知听过多少遍的伊索寓言,并不在意。后来隐隐约约地听到“快逃呀,小狐狸”时,我的心突然跳了起来;到了最后,听录音机中传来“小狐狸放开嗓子,对现在不知在什么地方的妈妈喊道:‘妈妈,谢谢您!’”时,我的眼泪就不听话地夺眶而出了。直等到两天之后,才敢再听。随后在乐乐上学去了之后,我又单独一个人听了几遍。不久前,我从网上查到这个《狐狸和葡萄》的童话,是曾获日本艺术院奖、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大奖和野间儿童文艺奖的著名日本童书作家坪田让治写的:它描写狐狸妈妈宁愿让自己被猎人射杀,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多么感人的童话啊。这个童话让我联想到我自己的母亲。上世纪70年代,我母亲患了直肠癌,却不肯告诉我,说是因为我们“出身不好”,只要不影响我,害得我被人认为“划不清界限”,她宁愿让自己死,也不来杭州看病。世界上真有这么好的童话!

  《狐狸和葡萄》童话不但极大地感动了我,还让我从此开始爱上了童话,并读了大量的童话作品,特别是许多获凯迪克奖、纽伯瑞奖的童话作品。

  也像是习惯性地,在读这些童话作品的时候,我也想到,这些童话是怎么创作出来的,或者是怎么起源、然后一代代传下来的。于是我又写了一些这方面的随笔,但都没有结集成书。

  承蒙张小鼎兄的关心,向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仝保民先生推荐我的这些随笔,为仝保民先生和社领导的慷慨接受,同意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国家一级出版社,我此前虽然已经出版过差不多三十册著作,但都不敢奢望挤入这家出版社。现在有此荣幸,我当然喜出望外。

  最近,我的眼睛,因白内障动过“超乳手术”后,不知什么缘故,据说是“黄斑变性”严重的关系,竟然越来越模糊,连报纸上的文字都看不清,词典上字更无法看清,只能靠放大镜来读。虽然我尚有几部著作已经写到过半,以后能否完成也就难以想象了。希望本书不会是我的“天鹅之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7 11:50 , Processed in 0.2989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