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0

加强网络时代的语文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4 16: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加强网络时代的语文教育
唐晓敏






“网言网语”可以说是一种介乎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语言,兼有口语与书面语两类语言的特点。网友在网上留言,多是围绕着一个话题,有一种特定的情境。大家都明白的东西,就可不必再说,因此,网言网语有着简洁、明快的特点,词汇多通俗、时尚,句子多比较简短,而这也正是口语的风格。

但另一方面,网言网语又是“写上去”的文字,网友之间彼此只能看到文字,而非面对面地交流,如果真要有话好好说,以理服人,还需要充分的、有逻辑的阐述。所以,矛盾就来了:公共讨论议题往往比较复杂,需要以书面语的逻辑讲理,但网络口语化的生态却没有培养出网友这样说理的能力,争论最终往往变成了站队和骂架。

此外,网络语言看似丰富、有趣,创新语汇不断出现,但实际上并没有给日常语文带来太多的营养和情趣,经常导致审美单一。很多网络流行语,其“热度”多是一时性的,来去匆匆,按罗曼·罗兰的说法,流行的意思就是很快就不流行,时尚的意思就是很快就不时尚。此外,网络流行语也常常作为情绪宣泄出现,恶趣味的多,真有文化意蕴的、值得长久琢磨的少。

实际上,网络语言是文化生活的反映,防止网言网语的粗鄙化,需要从提升社会文化修养的基础做起。学校语文教育本来在培养语言能力、提高文化修养方面就责无旁贷,现在更应将“如何进行网络表达”“如何进行网上公共讨论”这样的议题渗透到网络时代的语文教育中。

但目前的学校语文教育,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首先,多年来,语文教材的选文缺乏经典性,文章数量也太少,学生无法通过文章的阅读形成语感。其次,语文教学中,虽然有写作和口语的训练,但方式方法都偏向于传统,偏向于教材内的狭窄范围。在主题内容上,并不常常涉及社会热议的问题;在能力培养上,也很少有针对现实社会问题剥茧抽丝般论证、辩论、说理的训练。笔者曾看到,某语文教材有一则口语训练材料《在毕业生离别晚会上的即兴讲话》,是这样“说”的:“时光老人依然脚步匆匆,历史长河仍旧波滔汹涌,那,就让美丽的回忆与幸福的感觉伴我们翩翩起舞,让激动的心弦和着自然的风韵随我们歌唱。歌唱青春,歌唱友谊,歌唱每一个难忘的时光。”这样的“口语训练”,不但对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表达没有意义,而且是否真能提升日常口语能力也令人怀疑。

一个心灵充实、丰盈的人,其语言也会是新鲜、别致的;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群体,其语言也往往是干净、文明的。防止网络语言的粗鄙化,不能仅从网络治理本身入手,还要从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开始,从基础教育的引导功能开始。这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情,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络议事空间“自然地”文明起来。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9 22:47 , Processed in 0.11175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