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沈兼士:教授当年风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9-20 16:5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沈兼士:教授当年风度

作者:张伟 



    沈兼士(1887~1947),名臣又,浙江吴兴人,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曾任教北京大学、辅仁大学。
    沈兼士进入课堂的样子,在学生笔下写来,油然而有种仪式感:他穿一件蓝布大褂,黑色直贡呢千层底便鞋,右臂夹着一个皮包,一身朴质而又文雅之气,穿过正襟危坐的学生的目光。
    周祖谟回忆老师,“身材既高,风神潇洒”。迎面走来的沈先生,被人形容为“礼貌伟岸,而举步轻微,行时道履飘逸,摇曳生姿,高迈神采,左右流转”。难怪这位先生,在学生中间留下的多半是“风流”、“儒雅”一类评价。
    沈氏讲课,往往陶醉其中,闭上眼睛直讲到下课,这才睁开眼睛出去。每讲到一处学生表示不解时,他常意外地问:“你们不懂?”言下大为不满。而事实上,他讲的内容,即使是读过文字学、音韵学,甚至连《说文解字》也研究过的学生,也常闻所未闻。
    在讲席上,这位潇洒先生留下的印象,通常是态度平易,偶尔还会插科打诨,幽默感十足。一次,他上课点名,看到一名学生叫杨有家,随即引《孟子》中“男子生而为之有室,女子生而为之有家”的句子,取笑道:“此乃女人名字。”博得大家一笑。
    但这种幽默和善也有例外。在北大教书时,一次,他正讲得高兴,学校抽查人数的校工走进来,用点名册来点名。当时的北大号召“自由研究”,不愿听本课的,也可以随便自己回去研究,教师往往不喜欢点名。因此,当那人把礼帽放在附近桌子上时,沈兼士马上把他的帽子摔到地上,大声说:“这是放帽子的地方?这是放东西的地方?”
    和善的沈老师很少当面开口夸奖学生。一名当年学生回忆,沈兼士教文字学,整整一个学期,几乎没说过什么好话,总是怪他们书读得少,学问浅。以至有一天,当这班学生听说,苛刻的沈先生其实常常在教员室休息时表扬他们,都不肯相信是真的。
    时日久了,大家也就了解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作风——尽管平日不言,但每次考试后,他总要把成绩最好学生的名字,挂在嘴边,和其他教授谈起来,也总是一遍遍提起。
    等到毕业时,学生略有些成就的,做老师的倒也并不吝惜勉励之辞。不过,这名为人旷达、年近六十仍一头黑发的老师,却又总作满不在乎状:“教师称赞学生,不过为饭碗问题。”
    在学生柳存仁看来,北大的教授向来不惜推崇学生们独到的成绩,已是一种传统。他记得,沈兼士当时,口里屡屡提及大四学生周祖谟对于文字声韵的精研。这种教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关系,“今天已不常见”。
    “当年北大的那些教授对于学生是很看得起的,对有才华的学生,更是备加爱护。”这种“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喜悦”,在老北大诸多传统中,尤让人称道。
    日军占领北京后,沈兼士生活窘迫。他爱吃甜食点心,却无钱购买,于是把面擀成薄片,切成小条,加糖用油炸代替,成为一帮师友们聚会“少慰愁思”的食物。窘迫如此,他也并未停止接济学生,甚至参加秘密组织地下社团,出资聘请不肯为日军做事的教授,并帮助流亡的青年。
    当时,他的好友周作人接受日本人任命,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昔日红楼,变成拘捕抗日分子的特务机关。时人回忆,沈兼士每提及此事,总是“以手指按桌上,一字一顿,语气渐重”,对学生的心疼,溢于言表。
    这名被学生认为“坦白、刚直、厚道、热情”的先生,常生动地活在他们的回忆里。他家境并不宽裕,甚至每搬一次家,都不得不出售部分藏书以补贴租金。
    学生们记得视书如命的老先生卖书时那副可怜样儿。一个下午,老先生在藏书的小屋找书出售,他一边念书名,家人一边在外记下出售清单。有时候,一个书名说出来,过了会儿,又舍不得,再说勾掉。结果,最后一看,舍得卖的书,值不了几个钱,又只好把勾掉的书名再一个个写上。
    当时,许多教书先生都有自用包车,而这位沈兼士教授,却往往只是挟一个颜色黯淡的皮包,步行上课。课余,深居简出。偶尔,他也光临东安市场的五芳斋吃顿小吃,然后匆匆离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0 17:35 , Processed in 0.0847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