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津这些项目上榜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真的了解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1 02:3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津这些项目上榜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真的了解吗? 2016-07-05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近日,重庆市政府同意将“钟云舫民间故事”等1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重庆市政府网官方消息
全市第五批“非遗”名录包含10类项目
涵盖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戏剧
等共计123个项目
关键是!
咱们江津的钟云舫民间故事、永兴吆喝、石蟆百戏伎艺
也在其中!
此处应有掌声
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江津人在生产生活中不断传承和发展着先辈们的文化,使得江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闪耀着夺目的光辉。近年来,区文化委组织专业人员,通过对钟云舫民间故事、永兴吆喝和石蟆百戏伎艺等项目进行了挖掘、收集、整理,经过多方努力,这三个项目被列入了重庆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至此,我区的市级非遗项目增加到16项,此外还有63项区级非遗项目,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我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天,小布就带大家游赏江津历史文化长廊,盘点江津的非遗文化之美,保证你看完满满都是自豪!
No.1
钟云舫民间故事
钟云舫是清末四川省江津县人,是清末有名的楹联圣手,被今人荣为“联圣”,是中国文化史上与史圣司马迁、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词圣苏轼齐名的“六大文化圣人”之一。钟云舫是一位非常具有故事性、喜剧性、悲剧性、幽默性的人物,他嬉笑怒骂,一言一行,毕成诗联,在江津、璧山、綦江、永川、巴县等地,流传关他的许多嬉笑怒骂、诙谐幽默的故事。2003年,钟云舫被评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人,成为自秦巴蛮子至新中国成立时三千多年重庆历史长河中涌现的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No.2
永兴吆喝
“永兴吆喝”内容丰富多彩,号词大多取自生活中的琐事和笑料,题材很广,可随编随唱。按照不同的目的,大体可分为逗乐取笑的山歌、鼓舞情绪的劳动号子、祀典仪式的民歌等。在表演形式上也多种多样,独唱、合唱、对唱等不拘一格,形式非常自由。“永兴吆喝”主要靠世代口耳相传,并无文字记录,由于如今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部分吆喝都失去了现实基础,随着老一代歌手的衰老和谢世,传承面临危机,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唱的吆喝现在却只有80人会唱,亟待得到有效保护。
No.3
石蟆百戏伎艺
石蟆百戏伎艺,是流传在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白沙镇一带的传统综合性表演艺术,尤以石蟆地区传承的技艺堪称代表。主要包括橦技(竿技,俗称猴子爬杆)、狮舞(俗称翻五台)、大头和尚以及小杂耍、幻术(魔术)等样式。石蟆百戏伎艺包含了自汉代以来百戏伎艺的所有样式,作为核心技艺的橦技和狮舞、大头和尚保存完好,样式极为丰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石蟆百戏伎艺还保存着宋元以来的完整的表演仪轨,这样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放诸全国,也是难得一见的。
No.4
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
江津米花糖,洁白晶莹,香甜酥脆,爽口化渣,甜而不腻,风味独特。早年间,乡间集镇的老百姓都会利用阴米(糯米)自制炒米糖,加以时日,蔚然成习,成为江津民间家酿的地方特产佳品。江津米花糖制作工艺特殊、流程复杂,从选米、熬糖到制作成品,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规范的操作,严谨的程序,周密而细致,特别讲求制作工艺的精细特性。“炒米糖开水”,一句乡情乡音,经年流传,感染了世世代代的中华乡民。江津米花糖作为人们喜爱的小食品,因此成为民族民众故土情怀的象征,蜚声扬名海内外。
No.5
江津楹联习俗
江津是一座有1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素为人文荟萃之地,诗书繁盛之乡,在楹联文化方面具有深厚的底蕴。楹联习俗作为江津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遇诞庆岁新,婚丧嫁娶,宅居落成,开张志庆,人们多喜于门前堂内张挂对联,习以为俗。时至今日,江津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不可多得的完整地保存着传统楹联习俗的地域,而楹联习俗也成为江津这一地区和大众最为重要的特色民俗事象。
No.6
江津烧酒酿造技艺
“江津烧酒酿造技艺”是产自江津区的蒸馏酒系而赋有烧烤特色名酒的一项传统技法技艺。明嘉靖年间以来,江津酿酒业就以盛产烧酒而闻名于世。其酒醇厚甘冽、其味香飘街巷,乡民过客无不贪杯豪饮,江湖人称“江津茅台”,赞誉远扬。“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的基本内容主要展现在烧酒酿造中的工艺流程和传统技艺上。工艺流程按其时期顺序为基础酒操作过程、勾兑工艺操作过程、灌装工艺操作过程等三大流程,其中“基础酒”的制作是体现烧酒品质的主要程序;重要的烧烤酿造技艺也就贯注其中。蒸馏酒烧烤技艺,具有其自身的科学原理,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等多个环节。
No.7
江津酱醋酿制技艺
江津的酱醋酿制技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1916年民国时期达到顶峰,那时候几江镇就有“福星昌”、“源康”、“利生和”、“园顺号”4家上规模的作坊,专事产销油酱、食醋等,更有上百家家庭作坊。创建于1815年,至今已有190多年生产历史的江津调味品公司,是目前西南地区规模较大的酿造企业之一,曾于1985年和1988年两次被国家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重庆市著名商标,2006年被首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江津醋酿制技艺”是采用优质大米、麸皮为主要原料,配置百味中草药,经酿制而成饮食调味品的传统技艺。“江津酱油酿造技艺”是采用优质黄豆、小麦为主要原料,酿造“江津酱油”饮食调味品的一项传统技艺。
No.8
白沙“闹元宵”
白沙“闹元宵”民俗,以中华民族传统春节、元宵节为核心,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开始,一直延续到次年正月十五日午夜,遵循着“道具准备—码头请水祭祀—大拜年—文化巡游展演—送神祭祀”的民俗过程,包括舞龙、花船、蚌壳、莲枪等多种文化样式,祭码头、抓龙麟、舞龙狮、烧龙灯,整个场面颇为壮观精彩。锣鼓喧天、炮竹震耳、铁水火花四溅“人在火中舞,龙在火中飞”,成为集中体现白沙古镇千年历史积淀和文化风貌的独特文化样式,在白沙、江津及其周边地区乃至重庆市内和西南地区都有及其广泛的影响,每年参与这一民俗活动的人数超过10万人。
No.9
塘河婚俗
塘河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塘河婚俗是塘河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建立婚姻家庭中形成的一种人生礼俗,塘河婚俗是西南地区古代婚俗文化的浓缩,集渝、川、黔婚俗于一体,整个婚嫁过程汇集了儒、道、佛、地方民俗等多种文化,程序多而紧凑,与人的本性相连相通,整个婚俗突出“德、礼、情、孝”。塘河婚俗有十二个礼仪过程:(一)说媒;(二)做相;(三)开庚;(四)男方办接妆;(五)女方办嫁妆;(六)出阁;(七)送亲、迎娶;(八)拜堂;(九)办筵席酒;(十)闹房;(十一)参厨;(十二)谢媒。
No.10
旱码头龙舟歌会
“旱码头龙舟歌会”,是流传在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在端午节当日既划干龙船又赛山歌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明洪武二年(1369年)赣人李德辅辞去贵州曲靖知府, 落业李市。李市为南部山区乡民常年贩牛的市场,俗称“牛市坝”。由于李氏家族庞大,李市地名也由此而来。每年的端午节期间,江津等地长江上划龙舟总会牵扯牛市场人流,于此,乡民们既为聚集牛市人气,又为不甘心地赌气也要过节,这一念头萌生在人们心里早有时日。明末清初,端午时节,李氏等望族承头做会首,在李市街上划起“干龙船”来,真是一呼百应,四乡簇拥,百姓聚集,吼喊号子、唱和山歌,一时间热闹非凡。此后每年端午节的旱码头干龙船以及喊唱民歌,融为一体,成其传统的民风民俗。迄今,随古镇李市的百余年历史流转,此习俗名为“旱码头龙舟歌会”,经年保留,素有传承。
No.11
清源宫庙会
“清源宫庙会”始于明代,距今有500余年历史。庙会在一年时限内由多个节会组成。主体是“川主会”祭祀及其相关文娱活动。传统“川主会”纪念李冰治水入主四川,其功德无量,受道家供奉,敬为神尊“大菩萨”。有史以来,百姓敬仰,万民拥戴,习以成俗,是一方民众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庙会期间汇集了当地的各种民间艺术品种,轮番表演。诸如:打钱枪、莲花闹、舞龙舞狮、唱大戏等,直至“灯杆会”鼓乐喧天,掀起高潮,以酬神灵,以慰乡邻。
No.12
小彩龙舞
江津“小彩龙舞”堪称重庆渝西地区民间小彩龙的典型代表,是活跃在节庆活动中的传统民间舞蹈。清康熙年间,“小彩龙舞”已在江津等地流传。“小龙舞”,因舞蹈者持传说中的小型龙形道具而得名。“小彩龙舞”也称“舞小龙”,民间又叫“耍小龙”。 1946年,隆昌县舞龙人罗荣光与江津舞龙者结识,闲暇时常进行技艺切磋,将龙头由原来的12厘米加大至50厘米;龙衣的长度则由原来的3米加至6米,宽度由原来的20厘米加至25厘米。江津“小彩龙”由此而定型,展示于民间。
No.13
昆仑太极拳
昆仑太极拳,又称昆仑太极手,中华传统内家拳的重要流派,也是诸多太极拳流派中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源流无关的稀见拳种之一。昆仑太极属于内家拳种,讲究动静相间、刚柔相济,以太极桩功,八段锦,易筋经等内功锻炼为基础,包括三个套路,以松、宽、放、展、蹬、贯、侧、韧为主要特点,动作舒展大方,招式优美,古朴自然,赏心悦目。在近代以来的流传过程中,昆仑太极拳从秘传走入民间,最后在江津得以传承和保留,成为活态存在的武学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对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昆仑太极拳的传承和传播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亟待保护、弘扬和传承。
No.14
江津况氏武术
江津况氏武术,主要形成于祖辈在冷兵器时代用于保家卫国,强身健体以及治病救人而流传至今。况氏武术世家的全部武术和武学、武医保留如下:况氏龙爪千千手、况氏夺命追风步、况氏武官拳、况氏七星拳、况氏霸王拳、况氏大红拳、况氏小红拳、况氏滩花拳、况氏拐子拳、况氏四水归池拳法、况氏得胜拳、况氏抠拳。器械其它拳术:况氏凤尾单刀术、况氏敌拳枪术、况氏的青龙堰月刀术、况氏的锏锏术、况氏棍术、况氏剔袍剑术、况氏的双刀术、况氏的板凳拳术,况氏武德修养,况氏内家和内家拳法等。
No.15
蚕门武术
蚕门武术(蚕门拳)是创始于清代、长期在江津钟氏家族内传承,现主要以江津区峨嵋功夫馆为传承基地的一种世间稀有象形拳。它通过观察蚕的生长、习性、动作姿态,结合人体各部生理机能,融会武学百家之长而创悟,集养生和实战为一体,距今历史约300年。它主要由拳经、武(硬)架、文(软)架、器械、四防(蚕丝劲)功、蚕门医药等6部分组成。
No.16
邵氏烧烫伤消痕疗法
“邵氏烧烫伤消痕疗法”,系祖传治疗烧伤、烫伤而不留痕迹的一套民间治疗方法。民国初年,邵正林(又名邵荣发)家居江津双河场(今双福镇),便用祖传秘方为人敷药疗伤,手到病除,被老百姓呼之为无痕秘方。“邵氏烧烫伤疗法”具有秘制药物和疗程疗法整套的系统医理,并且拥有江津等地广泛称道“神医良药”美誉的世代“口碑”。其“消痕”说,一方面是其治疗烧烫伤疗程中所贯彻的理念,在用药、包扎、程序上综合进行调节,使其逐步有助于消除痕迹;另一方面,“消痕”也是其治疗的最终效果,经过此疗法的系列治疗,基本上都能达到消除了伤痕的理想状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09:22 , Processed in 0.07804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