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摄影的美学特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20 10:0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闻摄影的美学特征
2017年09月20日
来源:《新闻战线》 作者:王冲 栾涛
  摘要:新闻摄影的美学特征,一直是摄影领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新闻摄影的美学特征其实就是研究摄影的纪实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这两者关系的研究是美学领域里至今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新闻摄影的美学地位入手,结合摄影的本质特性进行研究,试图在分析过程中给新闻美学一个较为准确的界定。作为新时代的新闻摄影人应该做到在纪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摄影的表现力,让瞬间摄影作品不仅仅以其纪录的真实打动人,同时也以其所具备的美的情调打动人。

  关键词:纪实美学 新闻摄影 价值


  纪实美学的发展

  摄影能够确切真实地纪录现实。在摄影刚刚诞生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仅艺术理论家,就连画家和各门类艺术的代表性人物都认为摄影跟艺术之间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在他们看来,摄影简直就不能称为艺术。

  到了20世纪初期,随着纪实摄影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摄影的地位才逐渐确立起来,人们真正认识到摄影能有如此的深度和韵律感,照片所表达的远比眼睛看见的要丰富得多。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闻摄影在美国真正走向成熟,60年代,欧美纪实派摄影家的队伍日益壮大,如马格南图片社的成立。与此同时,当新闻摄影蓬勃发展的时候,人们逐渐发现摄影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事件本身的信息价值上,照片所讲述的故事胜过千言万语。

  摄影发展到今天,其具有的纪事性质,已无可厚非,自摄影术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具备了这种功能,客观真实记录现实是摄影的根本长处,但是我们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影像里除了纪实的真实性事件之外,大量的纪实摄影作品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它同时也具备了美的情调,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具有美的情调的摄影作品往往更能打动人、更能引起观者感情上的共鸣。

  新闻摄影的表现力

  摄影能够忠实准确地再现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其表现对象也是异常广泛的。无论是普通的风土民情还是异常的天灾人祸,都会成为新闻摄影师的表现对象,他们极力想表现的是不为常人所关注的东西,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作品越是逼就真越能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新闻摄影师广泛地、全面地关注着世界,并且善于处处为自己找到题材,摄影作品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紧密相连并最终确立了其在21世纪文化中的地位。当下,新闻摄影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作用,并且以其特有的方式表现其存在的价值。另外,从思想性上来讲,任何作品都不能没有作者明晰的构思,不能缺少思想而存在。

  摄影作品的瞬间性决定了其获取方式要比绘画创作容易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照片的拍摄可以一蹴而就。如果说在绘画过程中可以用描绘生活的高超技巧得到满足,那么在摄影过程中则需要在框取局部形象的时候融入更多的个人情感。在这种情况下,一张没有思想的照片只不过是一张什么也没有向人们说明的对生活的表面记录。摄影作品是由作者的思想及与此相一致的表现手段共同组成的,这一原则对于各种艺术作品来说都是一致的。

  摄影家的才能主要来自于他能够用独特的艺术手段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摄影家也同样拥有特有的揭示主题、挖掘生活本质的方法。摄影的表现力很强,但却是按照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行的,因为摄影对每一个要表现的对象都是通过它特定的手法去揭示其意义的。晨雾中的林间小径、雨后阳光照射下花瓣上闪闪发光的水滴、被高炉中通红的金属火焰映红的炼钢工人的脸颊、路上不期而遇的顽皮孩童等等,都是摄影特有的好题材。之所以是摄影的好题材,是因为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摄影手段富有表现力地展示出来。新闻照片的美学价值

  美是艺术创作的永恒追求,古代的艺术家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创作美的人,却把模仿自然视为艺术的最终目的,把自己当成自然或神的助手,认为只有自然或者神能决定艺术作品的面貌,艺术家不需要刻意关心如何用创作来表现作品的个性。只有到了文艺复兴的时候个人的观点才得以确立,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分布在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他们独特的见解以及创作方法充分展现了艺术家的个性。到了19世纪末期,艺术处在了交叉路口上,摆在艺术家们面前的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追求个性化形式,另一种是借鉴以往的经验。新文化的代表人物极力推崇将自我融入到生活素材中,福楼拜甚至写道“伟大的艺术是科学的,无个性的,需要努力将自己的理性思维传递给受众,而不能把它们吸引到自己身边来。”福楼拜的这种思想在某些人眼里被认为是文化堕落的标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这种思想本意是要恢复过去的艺术原则,这种思想在后来人看来是很可怕的,他们反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中盛行的主观主义,试图还艺术以和谐,认为那是一个将自然与美进行融合之后的伟大和谐时代。

  作为新闻摄影作品,其在艺术上的结构也许是最完整的形象结构系统。它不需要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运用“虚构”或者设计的方法来编制素材,而是运用相机在完全遵从事实的基础上透过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但在这一过程中美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这种形象在表现过程中通常以一种美的情调打动人,比如一个长相并不起眼甚至是丑的人物形象仅仅通过一张肖像很难看出美感,但是把他置于特定的环境下表现出真实的动态瞬间时却能以特定的情调打动观众,而这种动态瞬间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恰恰就是美。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彻底纪实主义:仅仅停留在对纪实材料的收集上。

  那么,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纪实材料才具备美的因素呢?

  关于新闻摄影的艺术本质有一种怪论。有人认为形象的纪实性与其艺术表现力是不相称的。从历史、生物学还有其他的学科角度来看:一些独一无二的“纪实材料,”一旦置于艺术作品中就会从新闻价值上大打折扣,因为“纪实材料”不一定都具有艺术形象。比如说:档案资料摄影、自然科学类摄影等等,这些摄影大都以纪录的形式存在,这种纪录某种意义上可以等同于“记录”。而真正意义上的纪实摄影其纪录因素与之完全不同,纪实摄影之所以真实不是因为它具有技术的真实性,光有真实性是不够的。那么新闻摄影作品其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呢?我们通常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证:首先,新闻摄影要在确切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展现出美的价值;其次,新闻摄影的美是靠真正的纪实材料组接、安排的,以便表达作者的思想。如果说第一种纪实创作只是诉诸于生活的内容及材料本身的作用,那么第二种纪实材料则更显得重要,因为它不偏不倚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摄影不是从精神的表现中而是从具体生活中敏感地寻求美,从艺术家自身角度来讲,对周围世界的独特观察是任何一种创作所必需的条件,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展现美的存在、以记录现实的方式来创造形象。法国著名摄影家罗伯特·杜瓦诺曾经说过“我想呈现的是一个我觉得自在的世界,那里的人和善可亲,我能找到期望的人情。我的照片就像是证明,这样的世界是可以存在的。”摄影的纪实性与艺术性并不是对立的。纪实性,这在摄影中不仅指实际生活的具体性,同时也是其具有的事实与历史真实可信性。所以,某些艺术摄影者试图摒弃纪实性,这是违反摄影本性的。

  时至今日,新闻摄影已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大量的摄影实践证明新闻照片中美的效果是在作者确切地记录外部世界的情况下融入了其对瞬间的感悟并在极其短暂的时间中产生的。作为新时代的新闻摄影人应该做到在纪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摄影的表现力,让瞬间摄影作品不仅仅以其纪录的真实打动人,同时也以其所具备的美的情调打动人。美学家们也很有必要进一步阐释一下纪实转化为形象结构的问题,给新闻美学一个更好的定位。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①法兰克·霍瓦:《摄影大师对话录》, 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年版。

  ②瓦尔坦诺夫:《摄影的特征与美学》, 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年版。


    (原文刊于《新闻战线》2017年第7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6 16:55 , Processed in 0.0691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