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21 10:2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本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4期 作者:任春荣 左晓梅
  作者简介:任春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 100088) 左晓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 100088)

  内容提要:日本制定小规模学校标准的思路、提升学校活力、提高复式教学质量以及加强社区合作等方面的经验措施,是我国办好小规模学校应参考的样例,有助于启发我们找到恰当方法解决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普遍性问题。同时,日本各级政府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在经费和师资方面的倾斜力度,学校的课内外活动与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契合,对我国学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关 键 词:小规模学校;学校活力;复式教学;社区参与

  标题注释:本文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年城乡统筹标准化研究项目“农村特定类型学校办学标准前期研究”的研究成果。

  一、办学条件配置与改善

  (一)设施设备

  日本中央政府设置了学校建设和教育装备的标准和指南,如《小学设置标准》《中学设置标准》《学校图书馆图书标准》《小学设施配备方针》《课程指导纲要》《教材配备指南》等,地方政府依据中央标准和指南自主计划配备教学设施设备。偏远地区及人口稀少的学校及合并校,中央政府会提供额外补助。在这些国家标准和指南中,部分指标值会提出对小规模学校的特殊要求和特别说明。

  日本学校的图书配备是依据班级数量测算制定的标准,不同班级规模段都有一个配置基数,按照班级数量乘以不同系数来增减图书数量配备。只有一个班级的学校也可以配备藏书2400本,极小规模的学校生均图书册数能够达到上百本。我们按照生均25-30本的标准配置,学生阅读种类和阅读数量会受到限制,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存在困难。日本按照班级数量配备并且在小规模学校设置底数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二)运营经费

  《学校教育法》规定学校经费由举办者承担。依据学生数量或者班级数量,国家向地方分配所得税,为设有公立中小学的市町村提供学校运营经费,各市町村拥有学校运营所需的预算权。标准班级按照40人计算教育经费,当学校只有一个或两个班级的时候,学生数量按照每班35人计算。考虑到偏远地区的特殊性,国家会对不同支出项目规定特殊补助比例(见表1)。一般情况下,学校校舍新建和扩建时中央承担一半的经费,对孤岛、暴雪地区的学校新建和扩建,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改为5.5:4.5。

  二、教师编制和待遇

  (一)编制标准与录用制度

  日本按照《地方教育行政的组织及运营相关法律》(1956年法律第162号)第41条第2项规定,对省政府负担的小规模学校教师配置数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只有一个班的学校要配置2名教师,有2个班的学校要配置3名教师,6个班的100人以下的学校可配置8名教师,小规模中学配置教师则更多一些。此外,还有营养师、卫生保健人员等后勤人员的配备不计入教师数。

  日本在教职人员设置的常规标准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如孤岛学校、合并后的或者准备合并的学校、合并困难的人口稀疏地区的小规模学校,适当增加教职人员数量,专门针对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学校合并适应问题或应对霸凌和厌学等问题开展精确指导。此外,部分市町村还自费增设教职人员。

  教师的配置还参考了班级数量,总体趋势是班级越多生师比越高,小规模学校得到了较为可靠的人力保障。北海道地区的小学在只有1-3个班级的情况下生师比达到2.61:1,有4-6个班级情况下生师比4.06:1,7-9个班级的学校占比最高,生师比为8.14:1。我国标准的生师比是19:1,从学生数角度看我国教师工作量更大,因材施教的难度也更大一些。

  在教职人员录用制度方面,北海道教委将整个北海道划分成“札幌市”和札幌市以外的地区“北海道”两大区域分别实施。北海道教育委员会拥有教职人员任命权,从教育机会均等、提高全北海道教育水平出发,不断推动城市和乡村、偏远地区与非偏远地区之间的人事交流工作。各教育局(14个教育局)分配辖区内新录用者的首次任职地,录用者上任之后会在同辖区内经常性调动。各教育局根据辖区内的具体情况制定人事调动办法。各教育局之间也存在人员调动,针对“日高·宗谷·根室”这三大教职人员稳定性低的地区,为了从源头提高教职人员稳定性,培育本地教育人才,从2010年的教师录用考试审查开始,三地联合设定了“地区圈”这一新制度。第一次审查中提交了报告的,去以上三地应聘可免除一次“教师资格审查”;录用后4年内,在以上三地以外的辖区任职,4年后想来三地任职的,可随意选择一地任职。

  (二)教职员的培训和进修

  北海道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主要有几种模式,专家指导下的共同行动研究和一年或半年时间的长期进修,本地教育研究所专家和外请的大学专家讲座、远程研修等。[1]为了鼓励教职员参加自主性、创造性的研修活动及有关学校研究课题的调研活动,日本政府制定了《校内教职员研修补助》有关办法,提供教职员出席研究会、研修会等会议的差旅费。考虑学校所在地域条件实施差异化策略分配研修预算,分配额度向偏远学校倾斜。从2012年开始,为了应对学校规模逐渐变小的问题,更多小规模学校参加多校联合研修活动,既解决了小规模学校由于教师少校内研修困难的问题,又能促进学校间的交流共享,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活动。校际联合教师研修在我国也非常普遍,但是教师出去学习的机会由于经费和无人顶岗等问题无法保障,这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老问题,造成部分教师担心知识老化而不愿意去偏远学校任教。

  (三)教职员的工资和待遇

  依据《义务教育费国库承担法》《市县村所属学校教职员工资法》,日本中小学教职员的工资由中央国库承担三分之一,都道府县承担三分之二。都道府县承担的三分之二从国家分配给地方的所得税中支付,市级区县不承担教职员工资支出。

  日本教师的收入项目包括,常规工资、教学人员津贴、特教津贴、家庭津贴(给配偶、子女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地区津贴和偏远地区津贴、租房津贴、通勤津贴、单身赴任(不得不与配偶分居的情况)津贴、行政津贴;此外还有各类加班津贴、御寒津贴、绩效津贴和奖金,以及各类非常规工作,如看护学生游学津贴或者突发事件处理等津贴。我国教师常常在常规教学和学生管理任务之外有很多其他任务,例如,看护留守儿童、照顾寄宿生、走教、完成扶贫工作、制作学生营养餐、迎接上级检查等,额外付出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由于本身工作辛苦待遇不高,额外付出在一定程度上更是降低了乡村学校教学岗位的吸引力。

  日本对在偏远地区学校(地处交通条件及自然、经济、文化等条件恶劣的山地、孤岛等地的学校),及视同为偏远地学校任教的教职员还提供偏远地区津贴。支付额度=(每月工资额度+抚养津贴)×支付比例。支付比例是按照学校所属地域级别确定的,依据国家《偏远地区教育振兴法实施规则》,都道府县制定地域级别和支付比例的适用标准。按照到车站、医院、高中、邮局、市町村教育委员会、金融机构、超市、市中心地、都道府县政府所在地等距离划分学校所在地域等级。我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与日本的偏远地区津贴政策含义相同,日本这种地域级别划分办法对于我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标准的确定也是有借鉴意义的,与我国部分地区单纯以与所属上级行政机构的距离为划定标准相比较更具实际意义。

  日本的教师津贴全面考虑了偏远学校教师的工作量以及身心健康保障,处处体现了人性化关怀。如,班主任津贴体现了政府对小规模学校特别的关注,同时管理几个年级或班级的教师也有额外津贴,如,管理2个年级的教师每月有6,090日元(合365元人民币)津贴,管理3个年级的每月有7,350日元(合441人民币)津贴。依据《地方公务员等互助工会法》设立公立学校互助工会(北海道支部),提供健康诊断、健康咨询、妊娠检查等所需交通费及住宿费部分补助,帮助在孤岛及偏远地工作的教职员。

  三、提升学校活力和质量

  日本小规模学校发展最大的困难在于学校活力不足。小规模学校地处偏远,社区人口少,学校人数少,活力不足成为共性问题。学校活力不足会带来人心涣散,师生上进心不足,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由此提升小规模学校的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出台活力校园建设指南

  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5年1月出台了《公立中小学应对少子化的活力校园建设国家指南》,指南明确了探讨学校是否合并的规范程序,保留小规模学校的教学完善措施的基本方向及注意事项。这一指南是市町村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

  (二)社区支援学校共建共发展

  日本政府和社会认为,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增强小规模学校活力的关键渠道。北海道地方政府提出“以学校为核心的区域治理”,大力创造学校与本地全员共同支持孩子教育的环境,支持学校与地区合作,加强地区居民的联系,激发地区活力,培养承担地区未来责任的人才。北海道政府期望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拥有自己与家乡建设息息相关,以及将来在北海道生活的自觉。其次,北海道地方政府通过提供所需信息及指导建议,加大对市町村及学校的支援力度。

  在国家补助支持下,北海道栗山町于2009年设立地区学校支援总部,负责町内3所小学和1所中学的教育活动支援工作。通过这一举措,当地居民对教育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从2014年开始,依托地区学校支援总部设立“周六教育活动地区委员会”,其中学生监护人4人,地区居民4人,学校相关人员4名。地区学校支援总部联合地区居民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开展了周六授课活动,增加了学生家长、地区居民等多方面人群之间的活动与交流机会。例如,周六授课日以“地区传统、文化、产业体验学习”为活动主题的同时,又加入“道路修整、牧场、养鸡场、消防”等体验学习活动;开展乌冬面、冰激凌制作等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校外学习机会,也为地区居民提供向专业人士学习家乡传统产业、文化的机会。[2]教育活动联合地区居民共同开展,居民对学校的关心程度提高了,支持学校教育事业的家庭以及企业也不断增加;通过全面学习身边的事物,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与关注度提高了。

  地区研究机构和大学发挥了重要的外部支持作用。例如,针对小规模学校科学实验的体验机会少问题,北海道教育大学、北海道教育研究所附属理科教育中心承担移动理科教室项目,通过科学宣传车等方式实施移动理科教室,并由民间组织代理运营科学宣传车,在六个辖区内巡回流动。[3]

  (三)加强对复式教学的研究和指导

  复式教学是小规模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最为经济高效的方式,但实现经济高效必须有可靠的保障和支持措施,否则教师孤军作战,就容易出现我国复式教学质量低下的局面。日本教师教育阶段既包含了复式教学的学习和实习内容,职后培养阶段也包含复式教学的培训内容。北海道于2014年专门成立了偏远地区复式教育研究大会,下设九个分委员会,负责辖区复式教学的指导和交流活动。北海道道立教育研究所附属理科教育中心开展复式教学研究,为教师编制不同年级复式教学指导手册,并召开复式教学培训讲座。

  北海道的地方政府也会通过自主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复式教学质量。为了给小规模学校提供更有效的复式年级学习指导,丰富交流学习内容,鹉川町开展了面向有复式班级的3所学校的教学交流及研讨协商,每学期召开两次运营委员会工作会议和五次交流学习会议。会议主要围绕两大议题,一是关注采用何种复式授课方式与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如何运用复式教学实现精准指导,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激发其个性与创造性。二是如何丰富地方乡土课程和学习指导内容,打破年级限制推进共同学习。以本地文化经济活动为素材丰富学校教材、设计学习资料,研究跨年级的学习分组和学习内容,安排并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在开展复式教学过程中,日本不仅关注教师的复式教学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复式教学的基本功。首先,学生要能够流畅、准确地阅读文章,并在笔记本和计划书上认真记下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其次,学生要能够设定自我目标,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再者,学生要能够很好地沟通和倾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沟通,能认真倾听和思考同伴的谈话和想法,并吸收正确部分。实施复式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各年级进行交替指导。当老师不在时,由学科代表负责组织大家相互交流意见。通过交流,学生能够总结自己的想法、相互认同及帮助,而学科代表还能提高组织领导能力与自信。在跨年级的小组活动中,小规模学校会建立一个由1-6年级学生组成的垂直分工团队,高年级学生担任领导并照顾低年级学生。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规划和开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四、撤并标准与发展趋势

  很多国家正经历人口减少、农村学校规模缩小的问题。为了降低办学成本,撤并学校是普遍做法,但撤并的原则首先要以改善儿童受教育条件为前提,确保合并后的学校教育环境得到改善。北海道在2006年-2016年,小学学校数量约减少22%,中学约减少12%。很多区域不断出现中小学合并的现象,市町村政府一般会根据《公立中小学适当规模·适当配置相关手册(2015)》的规范和要求,基于在校生数量,上下学时间、距离、交通条件、气象条件和地区特性等多因素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探讨研究包括学校合并、关闭的合理配置问题。撤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广泛调研,全面了解其意愿;第二阶段,开展撤并后的准备工作,保障学生上学安全快捷、为新学校配齐配足办学条件。比如,上学路上路灯是否充足,提供学生融入新学校所需要的特别辅导等等。

  日本政府对学校规模变小的风险考虑较为长远和前瞻,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应对高中小规模化的趋势。他们认为高中阶段在培养学生个性和各种能力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方向建设魅力高中非常重要。北海道教委广泛传播关于人口减少问题的认识,让肩负北海道未来的孩子们理解北海道的现状和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结合北海道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丰富与充实相关的实践教学以保持当地教育的水准。同时注重高等教育机构是作为当地“知识的据点”作用发挥,消除区域间学习机会的差距,培养支持本地发展的人才。

  五、启示

  日本小规模学校作为一种重要类型和特殊类型的学校,有关规定体现于办学条件、经费、教师编制和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法律、标准和文件中,其发展得到全面的保障。全面保障的背后是国家的发达程度在支撑,但也体现了对乡村人口和师生的深度关爱,体现了对学校与社区关系的深入认识,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学校撤并全程关注各类困难的消解

  学校撤并过程中,日本政府以人为本,会从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全方位地关注撤并与合并学校的学生、家长和教师面临的转变和困难。首先,重视家长和学生对撤并学校的看法,依据中央一级制定的撤并流程指南,撤并前地方政府要反复征求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其次,注重化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和学生进入新学校的适应和融入问题,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和学习辅导。另外还要给被合并学生教学的任教教师特别津贴。目前,我国有关撤并政策要求关注家长和学生的诉求,也规定了新学校校舍条件达到接收能力以后才可以撤并学校,但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学校撤并后学生面临的融入和生活等诸多困难更多时候需要学生和家长自行解决,缺乏后续支持。

  (二)重视学校和社区的一体化发展

  日本非常重视学校和社区的一体化发展,一方面,社区为学校提供多种支持和资源,助力学校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围绕社区需求提供教育服务、培养学生。日本的中小学校和社区实行了双向融合,学生走出学校到社区,由社区居民负责教学生栽种等技能;社区居民也会走进学校学习所需技能。这已然成为各地学校的常规和普遍性活动,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大大提升了社区和学校的活力。学校和社区的一体化发展带来德育工作的显著成效,社区居民热爱学校,认识到学校是社区的学校;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意识,有助于稳定偏远地区的人口。新时代要求我们将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置于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乡村发展进程来整体设计和考虑。我们也曾经有过学校和社区紧密联系的阶段,这种经验需要重新拾起并在更高水平上实施。首先,应确立这样的认识:小规模学校即使是政府办的也是全体村庄居民的学校,双方应互相扶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其次,注重村校合作品质的提升。例如,社区经济文化生活有关内容纳入教学中或者与社区联合活动应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做好教学规划并有效实施;例如,合作建立乡村历史博物馆,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角度传承乡村历史,培养乡村居民的自觉和自豪感。

  (三)研究和发挥复式教育的现实价值

  日本的复式教学并没有成为教学质量低下的代名词,而是顺应了正常社会生活为各年龄共存的现象,将复式教学扩展为复式班级教育,研究复式班级的特点并将其优点最大化发挥。日本政府在制度层面明确了复式班级的设置;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涵盖国家规定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活动;充分考虑了复式情境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学生年龄年级的差异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对教师不仅充分提供指导及校外学习交流机会,也考虑其辛苦付出给予复式班级津贴。相比之下,我国有很多人认为复式教学质量低下应当取缔,并推动学校撤并。复式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不在于复式教学形式本身,更多在于教师缺少合适的教学资料支持,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小规模学校对复式教学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复式教学研究和培训亟需得到进一步关注和加强。

  (日本文部省和北海道各级有关教育管理机构为课题提供了大量有关原始数据和资料,在此表示感谢,尤其感谢新井聪先生对实地调研工作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君.日本边远贫困地区教师教育改革战略与路径述评[J].教学研究,2018,41(1):42-48.

  [2]北海道教育委员会.《学校·家庭·地区联合教育支援活动实践案例集》[EB/OL].[2018-06-21].http://www.dokyoi.pref.hokkaido. ... enei/jirei1H26.pd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4 15:41 , Processed in 0.12915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